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3、IL-12、IL-2和IFN-γ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8例SLE患者(活动期16例,稳定期42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13、IL-12、IL-2和IFN-γ的含量。结果 SLE活动组、稳定组血清IL-13、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组IL-13又较稳定组增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水平略高于稳定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12、IL-2与对照组比较,稳定组略高,活动组略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疾病活动组与稳定组比较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IL-2与IL-13呈负相关(r=-0.52,P〈0.05)。结论 SLE患者存在细胞因子紊乱,IL-13、IL-12、IL-2及IFN-γ可能参与SLE的发病、发展,且IL-13、IL-12、IL-2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L-18、IL-10和IFN-γ水平变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的关系.方珐:采用ELISA法检测SLE患者52例、对照组48例血清IL-18、IL-10和IFN-γ的水平.结果:SLE组IL-18(265.7士78.3)pg/mL、IL-10(78.2士2.2)pg/mL、IFN-7(22.4±9.2)Pg/mL较正常对照组IL-18(184.1±63.6)pg/mL、IL-10(18.3±6.4)pg/mL、IFN-γ(12.5士5.1)pg/mL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且活动期SLE患者IL-18(382.7±156.4)pg/mL、IL-IO(90.8±12.9)pg/mL与非活动组IL-18(91.3±48.6)pg/mL、IL-10(45.1士15.4)pg/mL之间比较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活动期IFN一7(26.8±9.8)pg/mL和非活动期患者IFN-γ(18.9±9.1)pg/mL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IL-18、IL-10水平增高,且与疾病活动性有关,可作为判断疾病疗效的监测指标.SLE患者血清IFN-γ水平也显著提高,表明在SLE患者中,参与炎症反应可能既有Th1型细胞因子,也有Th2型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性激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的68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设置为疾病组,将其中处于非活动期的39例患者设为A组,处于活动期的29例患者设为B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体检的35例健康女性的临床资料,设为健康组。比较不同组别血清SIL-2R、IL-6、IL-8水平与性激素水平,并分析相关性。结果:三组雌二醇(E2)、孕酮(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血清SIL-2R、IL-6、IL-8水平及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素(LH)、催乳素(PRL)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且A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睾酮(T)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B组,且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血清SIL-2R、IL-6、IL-8水平与FSH、LH、PRL水平呈正相关,与T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E2、P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SLE患者血清SIL-2R、IL-6、IL-8水平与性激素FSH、LH、PRL、T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可反应出疾病活跃程度,为SLE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L-10、IL-18和IFN-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10、IL-18和IFN-γ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5例SLE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IL-10、IL-18和IFN-γ的水平.结果:SLE组IL-l0(76.24±8.37)pg/ml、IL-18(251.32±71.28)pg/ml较正常对照组IL-10(17.92±6.32)pg/ml、IL-18(191.41±64.2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SLE活动组IL-10(95.76±11.89)pg/ml、IL-18(394.24 ±138.16)pg/ml与非活动组IL-10(41.35±13.27)pg/ml、IL-18(214.80±69.21)pg/ml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IL-10与IL-18呈正相关(r=0.521,p<0.01),而IL-10与IFN-γ以及IL-18与IFN-γ间无相关性.结论:IL-10、IL-18水平与疾病活动性有关,可作为判断疾病疗效的监测指标.IFN-γ在各组间无明显变化,可能与IL-10与IL-l8等细胞因子之间的拮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磷脂酰丝氨酸特异性磷脂酶A1(serum phosphatidylserine-specific phospholipase A1,PS-PLA1)、趋化因子配体19(chemokine ligand 19,CCL19)、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表达水平与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score, SLEDAI)将其分为轻度亚组(31例)、中度亚组(50例)、重度亚组(22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ocyte percentage, LY%)、血小板(platelet,PLT)、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及免疫功能[血清免疫球蛋白G(i...  相似文献   

6.
樊平申  孙忱  刘玉峰 《医学争鸣》2003,24(10):928-930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系统性硬皮病(PSS)和皮肌炎 (DM)患者血清sIL 2R和IL 6在治疗前后含量变化的意义 .方法 :用夹心ELISA法及 3H TdR掺入法检测了临床确诊的结缔组织病 6 0例 (SLE ,PSS ,DM各 2 0例 ) ,并选 30例正常人作对照 .从中选取 30例住院结缔组织病患者 (SLE ,PSS ,DM各 10例 )经临床治愈后 ,采用相同方法检测血清中sIL 2R与IL 6水平的变化 .结果 :sIL 2R ,IL 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高水平的存在于SLE ,PSS ,DM患者血清中 [sIL 2R (kU·L-1) :4 6 6± 198,4 2 1± 192 ,4 12± 174vs118± 5 4 ,P <0 .0 1;2 2 .5± 6 .0 ,2 0 .6± 5 .9,18.8± 4 .0vs9.6± 1.8,P <0 .0 1].SLE伴有肾功能损害患者较不伴肾功能损害者明显升高 [sIL 2R (kU·L-1) :5 99± 12 3vs 4 30±79,P <0 .0 5 ;IL 6 (kU·L-1) :2 5 .1± 6 .5vs 18.2± 4 .6 ,P <0 .0 5 ].患者血清中sIL 2R与IL 6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r =0 .5 86 ,0 .6 4 3,0 .5 75 ,P <0 .0 5 ) .治疗后较治疗前sIL 2R及IL 6活性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 ,但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SLE ,PSS和DM患者血清sIL 2R和IL 6明显升高 ,两者呈正相关 ,而伴肾功明显损伤者升高更明显 ,治疗后则明显降低 .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4(interlukin 4,IL 4)、γ 干扰素 (interferon gamma ,IFN γ)水平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SLE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LE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IL 4和IFN γ水平。结果  ( 1)SLE活动组血清IL 4水平和IL 4/IFN γ值明显升高 ,与非活动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2 )血清IFN γ水平 3组 (SLE活动组、非活动组和对照组 )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 3)SLE患者激素治疗后血清IL 4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IL 4、IFN γ作为区分CD4 T细胞亚群的指标之一 ,间接反映了Th1、Th2细胞活化状态 ;SLE患者血清IL 4水平、IL 4/IFN γ值明显升高 ,且与病情活动性相关 ;IFN γ水平无明显变化 ,说明活动性SLE患者存在Th2细胞优势活化状态 ,破坏了体内Th1/Th2正常平衡状态。血清IL 4水平可作为SLE病情活动性监测指标之一 ,并可作为疗效判断指标之一。寻找有效方法调节SLE患者血清IL 4水平 ,从而调节体内Th1/Th2平衡 ,将为治疗SLE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贫血患儿体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方法对SLE患儿和正常儿童体内的TNF-α和IFN-γ水平进行检测,并观察TNF-α和IFN-γ水平对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与BFU-E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正常儿童体内的TNF-α和IFN-γ水平明显低于SLE伴贫血患儿。TNF-α和IFN-γ会对正常骨髓CFU-E与BFU-E集落的形成产生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会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 SLE患儿血清中存在着能对造血干细胞产生抑制的物质;TNF-α和IFN-γ可能是引发SLE患儿贫血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ELISA)法检测22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IL-10和sFas水平明显升高(P〈0.01);IL-12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IL-12和sFas与SLE免疫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张江淮  陈伟  丁琼  肖蓓 《安徽医学》2010,31(7):736-738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系统性红斑狼疮和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SLE)发病的关系。方法根据SLEDAI评分法,将54例SLE患者分为活动组和静止组,应用ELISA方法测定54例SLE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TGF-β、IFN-γ、IL-10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清中TGF-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FN-γ、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GF-β的表达量与血红蛋白量、血小板量和红细胞数成正相关;IFN-γ的表达量与补体C3、C4成负相关,与抗C1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免疫球蛋白IgG成正相关;IL-10的表达量与抗核小体抗体、免疫球蛋白IgG成正相关。结论 Th1型及Th2型细胞因子均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联合检测SLE患者血清TGF-β、IFN-γ、IL-10水平,对指导治疗及病情的评估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 37(IL-37)、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 18(IL-18)和干扰素 γ(IFN-γ)进行研究,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IL-37 的表达及其与其他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2012 年 12 月 -2015 年 12 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风湿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32 例和体检中心正常健康者 32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 32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组,将 32 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 IL-37、IL-6、IL-18 和 IFN-γ 水平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37 mRNA、IL-6 mRNA、IL-18 mRNA 和 IFN-γmRNA 的表达。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组患者血清IL-37、IL-6、IL-18 和 IFN-γ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者( <0.0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 IL-37 与血清IL-6、IL-18、IFN-γ 均呈正相关(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IL-6、IL-18、IFN-γ 水平是血清 IL-37水平的影响因素(均 <0.05)。系统性红斑狼疮组 IL-37 mRNA、IL-6 mRNA、IL-18 mRNA 和 IFN-γmRNA 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 <0.0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IL-37 mRNA 与 IL-6mRNA、IL-18 mRNA 和 IFN-γmRNA 均呈正相关(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L-6 mRNA、IL-18mRNA、IFN-γmRNA 表达量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IL-37 mRNA 表达量的影响因素(均 <0.05)。结论新发现的炎症因子 IL-37 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过程,与 IL-6、IL-18 和 IFN-γ 炎症因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8、10 (IL - 8、IL - 10 )的异常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IL - 8水平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 ,IL - 10水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抗核抗体谱检测采用酶免斑点技术。结果 ①SLE患者血清IL - 8水平 (0 4± 0 17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4 7± 0 6 pg/ml,P <0 0 1) ;②狼疮肾炎患者组血清IL - 8水平 (0 30± 0 19pg/ml)显著低于无狼疮肾炎组 (0 4 7± 0 2 0 pg/ml,P <0 0 1) ,狼疮肾炎患者组血清IL - 10水平(130 6± 19 7pg/ml)显著高于无狼疮肾炎患者组 (4 6 1± 15 9pg/ml,P <0 0 1) ;③血清IL - 8水平和IL - 10水平呈负相关 ,γ为 - 0 19,P <0 0 5。结论 IL - 8、IL - 10水平和SLE密切相关 ,可作为SLE诊断和肾脏功能损伤监测的重要参考指标。二者之间呈负相关 ,提示了SLE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网络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1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L-6和IL-18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39例SLE患者血浆的IL-6和IL-18水平.结果 血浆IL-6的水平在SLE患者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SLE患者的IL-6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之间呈正相关(г=0.74,P<0.01);SLE患者血浆的IL-18水平增高,且活动期组较非活动期组增高更明显(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SLE患者的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г=0.49,P<0.01).结论 SLE患者血浆IL-6、IL-18水平均显著增高,并且与SLE的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与血清骨桥蛋白、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关系。【方法】SLE患者24例,男性2例,女性22例,诊断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分类标准。按Bombardier的评分标准,SLE活动指数(SLEDAI)积分〉9分为活动期,≤9分为缓解期。将上述SLE患者分为活动期(16例)和缓解期(8例)两组。正常对照组16例,男性4例,女性1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LE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OPN和IL—10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者比较,活动期SLE患者血清OPN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OPN和IL—10这两种细胞因子可能与SLE的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L-6和IL-18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39例SLE患者血浆的IL-6和IL-18水平。结果血浆IL-6的水平在SLE患者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SLE患者的IL-6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之间呈正相关(r=0.74,P<0.01);SLE患者血浆的IL-18水平增高,且活动期组较非活动期组增高更明显(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SLE患者的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0.49,P<0.01)。结论SLE患者血浆IL-6、IL-18水平均显著增高,并且与SLE的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LE患者血清IFN-γ,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狼疮疾病活动程度、狼疮性肾炎发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根据细胞因子谱的偏移程度,分析SLE的发病与THI/TH2优势活化状态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患者健康一级亲属血清IFN-、IL-10水平的检测,从而对其体内的免疫平衡状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测定全部176份血清标本中IFN-γ、IL-10水平,计算二者比值,比较各组之间三组数据的差异,并分别与SLEDAI积分、抗ds-DNA抗体滴度、24h尿蛋白定量等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7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IL-17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20例SLE患者,20例非SLE患者以及1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的IL-17水平。结果20例SLE组与20例非SLE组比较血清IL—17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SLE组血清的IL—17水平显著高于10例正常对照组[(192.26±121.72)pg/ml vs(78.05±18.80)pg/ml,P〈0.01];10例SLE活动期与10例稳定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SLE活动期血清IL-17水平与临床指标ESR,C3,C4,IgG,抗ds—DNA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号一定程度的相关性(r=0.718,/9〈0.05)。结论IL-17在SLE发病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疾病活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LE患者血清IFN-,γ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狼疮疾病活动程度、狼疮性肾炎发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根据细胞因子谱的偏移程度,分析SLE的发病与TH1/TH2优势活化状态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患者健康一级亲属血清IFN-、IL-10水平的检测,从而对其体内的免疫平衡状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测定全部176份血清标本中IFN-γ、IL-10水平,计算二者比值,比较各组之间三组数据的差异,并分别与SLEDAI积分、抗ds-DNA抗体滴度、24 h尿蛋白定量等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SLE患者血清IL-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74例SLE患者和51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IL‐37水平,比较SLE患者和对照组IL‐37水平,分析SLE患者IL‐37水平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α干扰素(INF‐α)水平、补体C3、补体C4、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的相关关系,检测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14例SLE患者血清IL‐37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LE患者血清IL‐37水平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SLE患者血清IL‐37、IL‐6及INF‐α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与C3、C4、SLEDAI无显著相关;14例SLE患者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其IL‐37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SLE患者血清IL‐37水平高于健康人;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SLE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