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健康体验人群肥胖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肥胖的易患因素,以便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珠海市某单位在职干部823人进行身高、体重、血压、实验室检测指标、B超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肥胖患病264人(32.08%)。患病年龄分布在24~57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肥胖者与非肥胖者不良生活习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肥胖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有关,随着患病年龄增长而增高,患病原因与某些相关因素,如不良饮食习惯、饮酒、抽烟、活动少有关。  相似文献   

2.
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以便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在绍兴华宇医院体检的1657人进行身高、体重、血压、实验室检测、B超及心电图检查.结果 患高尿酸血症者197人(11.89%).患病年龄分布在17~64岁,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尿酸血症与血尿酸正常者不良生活习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发病原因与某些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饮食习惯不良、饮酒、活动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州市荔湾区居民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探讨干预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3 637名研究对象进行了流行病学问卷调查与健康测量,应用SPSS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男性各年龄段的吸烟者均高于女性(均P<0.05),但吸烟者各年龄段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吸烟者多集中在>65岁组.男性各年龄段的饮酒者均高于女性,其中以≥34~≤45岁组饮酒率最高(均P<0.05).肥胖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比较均匀,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女性中≥34~≤45岁组肥胖的构成比较低.男性食盐摄入过多及蔬菜水果摄入不足高于女性,食用油摄入过多及肉类摄入不足低于女性(P<0.05或P<0.01).家庭经济、饮酒状况、年龄和上辈代谢综合征为危险因素,肉类摄入不足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家庭经济、饮酒状况、肉类摄入、年龄和遗传等均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中心性肥胖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中心性肥胖的相关因素.方法 280例T2DM患者,以腰围数值(男≥90.0 cm、女≥80.0 cm)定义为中心性肥胖,分为中心性肥胖组和非中心性肥胖组,对其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史、原发性高血压史、糖脂代谢指标、肝肾功能指标等进行分析,Logestic回归分析中心性肥胖与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组问比较显示,中心性肥胖组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比例低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显示,在合并中心性肥胖的T2DM患者中.女性比例、脂肪肝患病率、ALT高于非中心性肥胖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s-CRP高于非中心性肥胖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低于非中心性肥胖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T2DM患者中性别、脂肪肝患病率、ALIT、hs-CRP及HDL-C与中心性肥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者高尿酸血症、高血压、脂肪肝与身体质量指数的关系,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70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B超和血尿酸检查、测量身体质量指数及血压,将检查结果 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进行比较.结果 体质肥胖组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和脂肪肝的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体质肥胖者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和脂肪肝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可控危险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肥胖、心衰等因素对桡动脉采血的影响.方法298例呼吸科患者,经桡动脉采血325次.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分为:男、女性组,青、中、老年组,心衰、非心衰组,肥胖、非肥胖组.统计各组群经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比较各相应组群间采血成功率的差异.结果男性组成功率高于女性组;老年组成功率低于青年组;心衰组成功率低于非心衰组;上述各组群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肥胖组成功率与非肥胖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患者性别、年龄、心衰等因素均可影响桡动脉采血成功率,但肥胖因素并不影响桡动脉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及二级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资料完整的261例脑梗死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及x2检验方法.结果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原发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服抗凝药及嗜烟与脑梗死复发相关(P值均小于0.05).年龄<45岁的脑梗死患者复发高于≥45岁的脑梗死患者(P<0.005).嗜烟≥10年的脑梗死患者复发高于嗜烟<10年的脑梗死患者(P<0.001).服抗凝药组(76例)与未服抗凝药组(45例)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服抗凝药≥2年的患者与服抗凝药<2年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首次发病年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原发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及嗜烟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年龄<45岁、嗜烟≥10年的脑梗死患者更易复发.服抗凝药可减少复发率,服药时间≥2年效果更好.对脑梗死患者应控制危险因素,服抗凝药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肥胖与非肥胖患者血流变学指标,探讨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并观察中药麻痛液对2组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根据有无肥胖,将77例患者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组的空腹胰岛素水平,血脂、血糖测定用酶法,并据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Ln(1/FiNS·FBS),并进行血流变学检查.所有病例均用中药麻痛液足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结果:肥胖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低于非肥胖组,空腹血胰岛素、血尿酸高于非肥胖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TG及TC,均与非肥胖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2组的APOA、APOB、LP(a)、LDL无显著差异(P>0.05).肥胖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均高于非肥胖者,而血细胞比容高于非肥胖者,差异显著.2组麻痛液足疗后血液流变学均有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善肥胖本身、降低血黏度以及针对脂毒性的治疗,在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中药麻痛液足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健康体检中脂肪肝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蔚 《临床医学》2008,28(5):15-16
目的 调查健康人群脂肪肝的发病率,探讨脂肪肝与血脂、体重、血糖、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984例进行健康体检,采用B超诊断脂肪肝,分轻度与中度以上两组,并测定血脂、血糖及体质指数(BMI),分组比较脂肪肝的发病率及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 ①脂肪肝的发生与甘油三酯升高、肥胖、血糖升高有明显关系,在中度以上尤为明显(P<0.01),与胆固醇的升高无明显关系(P>0.05).②脂肪肝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且中度以上尤为明显(P<0.01).③脂肪肝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61~70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结论 健康人群中脂肪肝发病率相当高,与甘油三酯升高、肥胖、高血糖、性别、年龄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酿酒工人患皮肤癣菌病后的个性特征和生活质量,为进一步防治皮肤癣菌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艾森克问卷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为调查工具,于2005-06/12对泸州地区数家酿酒企业的患皮肤癣菌病的工人、酿酒企业未患病工人和在泸州地区政府部门及学校工作的正常人共2 180名进行问卷调查,年龄18~50岁.结果发放问卷2 180份,回收问卷2 034份,有效问卷2 034份.患皮肤癣菌病的酿酒工人435名.未患皮肤癣菌病的工人261名.未患皮肤癣菌病的在泸州地区政府部门和学校工作的正常人1 338名.①435名患皮肤癣菌病工人的精神质、内外倾向、神经质和效度量表值与261名未患病工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两组工人的个性特征差异无显著性.②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评,435名患病酿酒工人与1 338名正常人比较,在生理部分、心理部分、独立性部分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其余部分患病工人与正常人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435名患病酿酒工人与261名未患病工人的比较,在疼痛与不适、睡眠休息、思想、学习、记忆、对药物及医疗手段依赖、工作能力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其他方面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患皮肤癣菌病工人与未患病工人的个性特征差异无显著性;患病工人的生活质量差于未患病工人,未患病工人生活质量差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已经了解血清瘦素与肥胖的关系密切,血清瘦素和胰岛素与伴有肥胖的高血压关系如何? 目的研究老年男性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探讨瘦素抵抗与老年男性肥胖高血压的关系. 设计以诊断为依据,设立对照的回顾性研究.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核医学科. 对象 62例老年男性患者均来自 2001- 10/2002- 0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年龄 60~ 82岁.高血压的诊断采用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血压判定标准收缩压≥ 140 mm Hg ( 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 90 mm Hg即诊断为高血压.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41例高血压和 21例正常血压的老年男性患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的含量. 主要观察指标老年男性肥胖患者和非肥胖者血压、体质量指数、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 结果高血压肥胖者较正常血压肥胖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含量分别升高 1.8 μ g/L和 2.7 mIU/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t=2.212,2.395,P< 0.01).高血压肥胖者较非肥胖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分别升高 2.7 μ g/L和 4.7 mIU/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t=3.348,5.113,P均 < 0.001).高血压 70岁以上者较高血压 60~ 70岁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 1.7 μ g/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t=2.767,P< 0.05). 结论 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存在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瘦素与伴肥胖的高血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成人超重、肥胖的发生率,探讨体重指数(BMD、体脂百分比(PBF)、腰臀比(WHR)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11名成人用In Body 3.0人体成分分析仪随机进行人体成分测试,分析他们体重指数、体脂分布、体脂百分比情况.结果 男女超重率63.06%,肥胖率19.82%.男女腰臀比及体脂肪比率超标分别占70.27%、72.07%.不同BMI和不同年龄的男性和女性腰臀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BMI男性体脂百分比有显著差异(P<0.05),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年龄男性和女性体脂百分比有差异(P<0.05).结论 体重指数的增加主要是脂肪增加造成的,而体内的脂肪又主要堆积在腹部.超重、肥胖情况较严重、体脂分布不合理、体内脂肪含量过高需引起重视,应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由超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基因变异与肥胖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动态关联性.方法:对2000年筛查出单纯肥胖的(体重指数≥25 kg/m2)386例,根据基线时测定的β3-AR基因型分为Trp64纯合子组和Arg64携带组,于2007年对随访到的资料完整的377例进行研究并与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基线资料显示,Trp64纯合子组和Arg64携带组体脂、血压、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各项代谢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年后随访发现,Arg64携带组代谢指标异常率明显高于Trp64纯合子组,其中血压、血脂、血糖三项指标均异常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后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2%、46.8%,P<0.01;42.8%、31.3%,P<0.05);Arg64携带组血压、甘油三酯、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和HOMA-IR升高与Trp64纯合子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分析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和体重因素的影响后,两组各项代谢指标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3-AR基因变异与肥胖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和聚集有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其脂肪分解和产热,引起中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膝骨关节炎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调查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7-07/2009-11青岛某医院住院治疗的31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X 射线片检查、疾病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①左膝骨关节疼痛占21.6%,右膝疼痛占29.5%,总体上右膝关节疼痛检出率高于左膝(P < 0.01).单膝疼痛占51.1%,双膝疼痛占48.9%,单双膝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女性临床膝骨关节炎检出率高于男性(P < 0.01).男女检出率均与年龄有关,且随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升高.③肥胖人群的膝骨关节炎检出率较非肥胖人群高(P < 0.01),不同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不同劳动强度人群膝骨关节炎检出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劳动强度越大检出率越高.⑤绝经女性膝骨关节炎检出率较未绝经女性检出率高(P < 0.05),绝经情况分布年龄范围为45~60岁(60岁以上被调查者均已绝经).提示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职业(工人、家务)、遗传因素等是中老年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以年龄因素危险度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非动脉粥样硬化(As)性和As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暴露率的比较,探讨非As性脑梗死患者可能的发病原因,为其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对照分析非As组和As组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的暴露率.结果 非As组患者年龄低于As组(P<0.01);非AS组脑梗死家族史暴露率与A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脂病史、超重或腹型肥胖、吸烟、饮酒、膳食不平衡、缺乏体力活动、精神紧张在2组中的暴露率均高,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AS组相比,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在AS组的暴露率明显增高(均P<0.05);诱发因素在非AS组的暴露率明显高于AS组(P<0.05).结论 遗传因子和不良的生活方式相互作用加之诱发因素的促进作用使非As性脑梗死在年轻人中发生,所以,应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背景:天麻素广泛应用于眩晕、头痛及高血压等的辅助治疗,其作为干预物质用于高脂肥胖大鼠的治疗有待评估.目的:构建不同浓度天麻素对高脂饮食性肥胖大鼠模型,观察其对体质量与血清代谢物水平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与心理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7-06/2007-08在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与心理研究所和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完成.选用44只生后1周雄性健康SD大鼠,体质量(99.57±2.13)g,由中科院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基础饲料由苏州双狮实验动物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高脂饲料由本实验室自行配制.每100克含基础饲料57.5 g、蛋黄粉11.79g、猪油10g、猪胆盐0.2g、酪蛋白7g、奶粉13g、食盐0.085g、酵母粉0.425g;其中含脂肪22.07g、蛋白质23.7g、碳水化合物39g、热量472.16千卡.纯度为98%的天麻素购自陕西旭煌植物科技开发公司.丙二醛和总抗氧化能力试剂盒均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方法:构建天麻素干预高脂饮食性肥胖大鼠模型:①采用基础饲料适应喂养大鼠1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10)、高脂组(n=10)、高脂 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每剂量组各8只).②正常对照组喂基础饲料,其它各组均喂高脂饲料.正常对照组和高脂组每天灌胃0.9%生理盐水0.3 mL,高脂 天麻素低、中、高组灌胃同等容量浓度分别为15,30,60mg/(kg·d)的天麻素溶液.③各组大鼠自由进食和饮水,共8周.主要观察指标:①每周末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②每日上午定时记录大鼠摄入热量.③高脂喂养结束后,于大鼠股动脉取血测血糖值,同时检测血清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胰岛素、游离脂肪酸,血脂、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抵抗指数.结果:大鼠4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体质量:高脂喂养4~8周高脂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天麻素各剂量组体质量均低于高脂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高脂 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天麻素抑制大鼠高脂饮食肥胖无剂量相关性.②摄入热量:高脂组大鼠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脂饮食4周后天麻素各剂量组均低于高脂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③血清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的总抗氧化能力下降,丙二醛水平上升,谷丙转氨酶水平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高脂组相比,天麻素低剂量组的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上升,丙二醛水平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④胰岛素及血糖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组大鼠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抵抗指数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与高脂组比较,天麻素低剂量组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⑤游离脂肪酸及血脂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组大鼠的游离脂肪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天麻素可抑制高脂饮食性肥胖大鼠体质量增加,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调节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电针与西布曲明对肥胖大鼠脂肪细胞产物影响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针灸与药物均是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有效方法,电针与常用减肥药西布曲明影响肥胖机体脂肪细胞产物是否存在差异?目的:观察电针与常用减肥药西布曲明影响肥胖大鼠脂肪细胞产物的差异,以探讨针灸减肥的机制.设计:分层随机对照设计.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实验室.材料:选用120只生后45 d雄性SD大鼠,由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盐酸西布曲明胶囊由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生产,批号为国药准字X20010279;电针仪为韩氏LH402A穴位神经电刺激仪,由北京华卫产业开发公司生产.方法:实验于2004-1012006-11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实验室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高脂高能量饲料喂养100只SD雄性人鼠,选择食源性肥胖人鼠54只,分为电针组、药物组、肥胖组,每组18只,并以18只正常饲料大鼠为正常组.②电针组大鼠均以2/15 Hz,4 mA的电针治疗,针刺穴位为同侧的"后三里"、"内庭",每次针一侧2个穴位,隔日交替.以自制的束缚装置崮定,治疗时大鼠处于清醒而不剧烈挣扎状态,治疗时间15 min/d,每6天休息1 d,共观察49 d,治疗42次;药物组采用0.2g/L盐酸西布曲明溶液2.0mg/(kg·d)灌胃;正常组及肥胖组与针刺组同样束缚而不针刺.主要观察指标:①肥胖指标: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体长、减重率及脂体比,生化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三酰甘油.②胰岛素敏感性指标: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清葡萄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③脂肪细胞分泌调节物质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抵抗素、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及其可溶性受体水平.结果:纳入大鼠120只,食源性肥胖大鼠模型成功54只及正常组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肥胖组大鼠体质量、体脂量、胆同醇、三酰甘油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大鼠体质量、体脂量、脂体比、胆固醇、三酰甘油低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组大鼠三酰甘油低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减重率高于药物组,脂体比低于药物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肥胖组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明显高于正常组,胰岛素敏感指数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及药物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低于肥胖组,胰岛素敏感指数高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电针组大鼠脂联素水半高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组大鼠抵抗素水平低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在改变肥胖大鼠脂肪组织异常分泌的产物方面的作用较西布曲明更为明显,这可能是针灸减肥和防治肥胖相关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谭永强  曹兰芳  沈谨 《临床荟萃》2012,27(7):577-580,584
目的 了解青春期后哮喘患者病情缓解的基本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392例12~26岁的哮喘患者进行有关“青春期前后病情缓解的基本状况”的问卷调查.对与青春期后哮喘缓解有关的因素进行计数资料x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92例哮喘患者青春期后病情缓解率为66.6%(261/392),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青春期后病情未缓解的哮喘患者哮喘首次发作年龄及末次发作年龄均较缓解组大(均P <0.01).单因素x2检验分析显示:8岁后哮喘发作仍频繁者(年最多发作6次以上)其病情在青春期后缓解率较低(P<0.01).伴发的变应性鼻炎症状越严重(中-重度)的哮喘患者青春期后的缓解率较低,与轻度或无明显鼻炎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个人哮喘急性发作的高发季节在春夏秋季者其在青春期后哮喘病情缓解率较低,与冬季发病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总IgE越高的哮喘患者,青春期后哮喘病情缓解率较低(P<0.05).规范化的吸入激素联合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哮喘患者在青春期后缓解率较高,与吸入激素组及未规范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常运动健身的哮喘患者在青春期后缓解率更高,与不经常运动健身的哮喘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8岁后哮喘发作越少、伴发的变应性鼻炎程度越轻、经过吸入激素联合特异性免疫治疗、经常运动健身、8岁前年患呼吸道感染3次以上及无明显变应原的哮喘患者在青春期后哮喘病情更易缓解(P<0.05).结论 青春期后哮喘患者病情缓解率较高,减轻自身变态反应性炎症程度及给予积极的干预治疗措施如特异性免疫治疗及运动健身等,能使青春期后哮喘病情的缓解率提高.  相似文献   

19.
参花茶口腔喷雾促进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人参玫瑰花茶口腔定时喷雾促进外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法将120例外科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术后回病房时采取人参玫瑰花茶口腔定时喷雾;对照组采取空白对照.结果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有显著性差异.食欲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腹胀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住院时间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参玫瑰花茶口腔喷雾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外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肝豆状核变性中医证型与相关客观化指标的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清铜、铜氧化酶、24h尿铜等理化指标及年龄、病程、肝脏B超分型、ATP7B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率与WD(Wilson病)证候的关系.方法:对41例首次住院的WD患者通过中医四诊,进行辨证分型,结合理化指标,结合西医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探讨证候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另外,对10名健康自愿者和34例WD患者利用PCR-SS-CP技术进行基因突变筛查,研究WD中医证候与ATP7B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率的相关性.结果:WD患者脾肾阳虚组与肝肾阴虚组的AST、TBIL、AL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RBC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脾肾阳虚组与湿热内蕴组的RBC、TBIL、ALB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脾肾阳虚组与肝郁脾虚组的RBC、TC、APO-A1/APO-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肝肾阴虚组的ALB、BUN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郁脾虚组与湿热内蕴组的TBIL、DBI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脾肾阳虚组与其他3组的病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的年龄、肝脏B超分型、第8外显子的突变率及铜生化指标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湿热内蕴组与"树枝状"肝脏B超征象可能相关.结论:WD患者的中医证候与生化指标有比较明显的相关性.可将各组间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的指标经临床验证后作为WD中医分型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