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分析与错配修复基因蛋白表达的检测,探讨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50例肺癌患者的正常肺组织、癌组织中提取DNA;SSCP法检测标本中MSI发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LH1及hMSH2在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50例肺癌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14例,低度不稳定(MSI-I)21例,稳定(MSS)15例,正常组织中未出现MSI,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MLH1在MSI肺癌组织中常为缺失表达,表达率为74%(37/50);hMSH2在MSI肺癌组织中也呈缺失表达,表达率为32%(16/50);而在MSS肺癌组织中均显示hMLH1、hMSH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肺癌的发生可能存在MSI途径,而hMLH1、hMSH2的表达失活则可能导致MSI的发生,因此,MSI可作为肺癌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分析与错配修复基因蛋白表达的检测,探讨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50例肺癌患者的正常肺组织、癌组织中提取DNA;SSCP法检测标本中MSI发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LH1及hMSH2在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50例肺癌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14例,低度不稳定(MSI-I)21例,稳定(MSS)15例,正常组织中未出现MSI,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MLH1在MSI肺癌组织中常为缺失表达,表达率为74%(37/50);hMSH2在MSI肺癌组织中也呈缺失表达,表达率为32%(16/50);而在MSS肺癌组织中均显示hMLH1、hMSH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肺癌的发生可能存在MSI途径,而hMLH1、hMSH2的表达失活则可能导致MSI的发生,因此,MSI可作为肺癌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号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SI)及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碱基错配修复系统GTBP和hMLH1基因蛋白在B细胞淋巴瘤(Bcellnonhodgkin’slymphoma,BNHL)发生学上的意义。方法:选取6号染色体上7对多态微卫星标记,结合PCR及银染技术,采用凝胶成像图象分析系统,分别检测58例BNHL染色体微卫星MSI及LOH。对其中23例BNHL细胞进行EnVinsion法检测MMR的功能基因GTBP、hMLH1的表达情况。结果: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与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lymphoma,FL)中GTBP和hMLH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8和1.30。原发生于淋巴结内与淋巴结外的GTBP、hMLH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4和0.67。GTBP蛋白在高、低度恶性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而hMLH1蛋白表达在低度恶性较高度恶性高,P=0.99。在位点D6S275MSI的发生率为7.5%(4/53),其中包括DLBCL2例,FL和BCLL/SLL各1例,LOH总的发生率达66.0%(35/53),其中包括DLBCL19例(19/21,90.5%),FL8例(8/13,61.5%),BCLL/SLL8例(8/19,42.1%),DLBCL的LOH率同BCLL/SLL和F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60。结论:hMLH1和GTBP错配修复基因蛋白表达与BNHL组织学类型、肿瘤的发生部位可能无关系。位点D6S275可能存在一个抑癌基因,该基因的缺失以及与错配修复基因hMLH1突变的关系对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号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及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碱基错配修复系统GTBP和hMLH1基因蛋白在B细胞淋巴瘤(B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NHL)发生学上的意义。方法:选取6号染色体上7对多态微卫星标记,结合PCR及银染技术,采用凝胶成像图象分析系统,分别检测58例B-NHL染色体微卫星MSI及LOH。对其中23例BNHL细胞进行EnVinsion法检测MMR的功能基因GTBP、hMLH1的表达情况。结果: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lymphoma,DLBCL)与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中GTBP和hMLH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8和1.30。原发生于淋巴结内与淋巴结外的GTBP、hMLH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4和0.67。GTBP蛋白在高、低度恶性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而hMLH1蛋白表达在低度恶性较高度恶性高,P=0.99。在位点D6S275 MSI的发生率为7.5%(4/53),其中包括DLBCL2例,FL和BCLL/SLL各1例,LOH总的发生率达66.0%(35/53),其中包括DLBCL19例(19/21,90.5%),FL8例(8/13,61.5%),B-CLL/SLL8例(8/19,42.1%),DLBCL的LOH率同B-CLL/SLL和F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60。结论:hMLH1和GTBP错配修复基因蛋白表达与BNHL组织学类型、肿瘤的发生部位可能无关系。位点D6S275可能存在一个抑癌基因,该基因的缺失以及与错配修复基因hMLH1突变的关系对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分析与错配修复基因蛋白表达的检测,探讨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50例肺癌患者的正常肺组织、癌组织中提取DNA;SSCP法检测标本中MSI发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LH1及hMSH2在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50例肺癌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14例,低度不稳定(MSI-I)21 例,稳定(MSS)15例,正常组织中未出现MSI,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MLH1在MSI肺癌组织中常为缺失表达,表达率为74 %(37/50);hMSH2在MSI肺癌组织中也呈缺失表达,表达率为32 %(16/50);而在MSS肺癌组织中均显示hMLH1、 hMSH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肺癌的发生可能存在MSI途径,而hMLH1、hMSH2的表达失活则可能导致MSI的发生,因此,MSI可作为肺癌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胃癌MSI、hMLH1基因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亮  王维娜  徐垚  张维铭 《中国肿瘤临床》2003,30(5):325-327,330
目的:通过研究散发性胃癌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及蛋白表达、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发生的情况及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hMLH1基因、MSI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揭示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取标本55例,其中胃癌41例,正常组织(包括正常及浅表性胃炎)14例。酚/氯仿法提取DNA,PCR扩增一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法检测BAT-26、D2S123两个位点的MSI,酶切产物特异性扩增法检测hMLH1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异常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hMLH1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MSI发生率为51.2%(21/41),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胃癌组hMLH1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发生率为41.5%,其中88.5%表现为蛋白表达缺失或降低,正常组织中未发现甲基化。胃癌组MSI( )中,甲基化发生率81.0%。结论:hMLH1基因甲基化是导致胃癌组织出现MSI的重要因素,MSI在散发性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由于错配修复基因甲基化而丧失修复功能,引起MSI的产生,促进肿瘤的发生。对胃癌组织中hMLH1基因、MSI的深入研究,可以为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7.
胃癌的微卫星不稳定性与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JH  Shi XZ  Liu M  Wang Y  Yu ZH  Xu GW  Lu S 《癌症》2005,24(3):273-277
背景与目的:由于细胞错配修复功能缺陷而导致基因组微卫星序列高度不稳定是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往的研究表明胃癌组织也有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的缺失,但错配修复基因突变频率却很低;而启动子的甲基化是肿瘤抑癌基因失活的主要途径,也可能是错配修复基因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拟通过对胃癌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分析及对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的检测,对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从52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周围组织提取DNA,PCR扩增基因组的5个微卫星位点BAT-26、D17S261、D3S1283、D2S123和D3S1611,毛细管电泳后,判定胃癌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MLH1蛋白的表达;酶切法检测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结果:52例胃癌标本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13例,低度不稳定2例,稳定37例。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13例胃癌组织中,均检测到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100.0%);微卫星低度不稳定和微卫星稳定的39例胃癌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仅1例(2.6%),前者发生率高于后者,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13例胃癌的癌旁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6例(46.2%),而微卫星低度不稳定和微卫星稳定39例胃癌的癌旁肿瘤组织标本中,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与癌前病变的微卫星不稳定性与3p杂合性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3号染色体短臂杂合性缺失(LOH)在乳腺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PCR-SSLP及银染方法检测41例乳腺癌和13例癌前病变中MSI状态以及3p上11个微卫星位点LOH发生情况;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错配修复(MMR)基因hMLH1、hMSH2和3p上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乳腺癌MSI发生率为36.6%,低分化乳腺癌MSI发生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为15.4%;良性增生均表现微卫星稳定。(2)乳腺癌中微卫星异常主要分布于D3S1766、D2S2739和TP53 3个位点,癌前病变和乳腺癌具有相同的高频不稳定位点D3S1766和D2S2739。(3)97.0%乳腺癌患者发生3p LOH,检出率较高的位点分别是D3S1295、D3S1029和D3S1038。癌前病变患者3p LOH发生率为41.7%,缺失率较高的位点是D3S1295和D3S1029。(4)hMLH1和hMSH2蛋白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和40.0%,在癌前病变中分别为61.5%和76.9%,均明显低于良性增生组(P<0.05)。乳腺癌中两种蛋白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高分化组明显高于低中分化组。MSI 乳腺癌和癌前病变均表现MMR蛋白表达缺失。结论错配修复基因表达缺陷和MSI是乳腺癌多步骤发展过程的早期事件,在进展阶段MSI与乳腺癌低分化相关;D3S1766和D2S2739可能是检测乳腺癌与癌前病变MSI较敏感的位点。3p最小共同缺失区位于3p14-p25,提示该区域有与乳腺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并影响其生物学行为的候选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散发性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患者突变型P53基因(Mt-p5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人类错配修复基因1(hMLH1)和人类错配修复基因2(hMSH2)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49例经手术切除的散发性结直肠癌(SRC)标本作为肠癌组,另收集距癌组织边缘10cm处的健康肠组织标本149例为健康组。采用PCR仪及遗传分析仪对肠癌组标本进行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检测两组标本Mt-p53、bcl-2、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49例SRC标本中,位点D2S123 MSI阳性率为12. 1%,位点BAT26MSI阳性率为18. 1%,位点D17S261 MSI阳性率为10. 1%,位点D17S799 MSI阳性率为8. 1%。其中MSI-L为18例,MSI-H为22例,MSI总阳性率为26. 8%。149例肠癌组中Mt-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7. 1%(100例),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7. 9%(116例),hMLH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3. 2%(109例),hMSH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1. 1%(106例)。149例健康组中Mt-p53、bcl-2、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为100. 0%(149例)。两组标本各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MSI阳性标本及阴性标本中Mt-p53、bcl-2和hMSH2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MSI阳性标本及阴性标本中hMLH1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RC的发生不仅与Mt-p53的失活和bcl-2的激活有关,还与错配修复(MMR)基因突变引发的MSI相关,是SRC新的重要发生机制。MSI与Mt-p53、bcl-2和hMSH2蛋白表达情况相关性不大,但部分MSI与hMLH1蛋白表达显著相关,其余MSI可能涉及其他MMR基因。  相似文献   

10.
Cai Q  Sun MH  Lu HF  Xu XL  Min DL  Zhang TM  Shi DR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5):420-424
目的:对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肿瘤组织进行hMSH2和hMLH1,蛋白表达监测及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方法:共收集58个符合不同临床诊断标准的家系,对符合Amsterdam标准24个家系(AC组)的38个肿瘤(来自22个家系)、符合日本标准15个家系(JC组)的16个肿瘤(来自12个家系)、符合Bethesda指导纲要的19例患者(BG组)中12例的13个肿瘤组织进行研究。选取5个微卫星位点BAT26、BAT25、D2S123、D5S346和D17S250及单克隆抗体hMSH2和hMLH1用于分析。结果:AC组家系100%表现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其中81.8%(18/22)表现为hMSH2和hMLH1表达异常;JC组家系中,93.3%(14/15)和1/1个腺瘤表现为MSI-H,45.5%(5/11)表现为hMSH2或hMLH1表达异常;BG组家系中,53.8%(7/13)患者肿瘤表现为MSI-H,其中4/7表现hMSH1表达异常。结论:不同临床诊断标准的家系,其肿瘤组织MSI-H阳性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异常的频率不同,Amsterdam标准和日本标准可较准确地反映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缺陷情况,但Bethesda指导纲要也不可或缺。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合用免疫组化和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可以较全面地检测到错配修复缺陷肿瘤。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异常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