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三地微小按蚊乳酸脱氢酶和酯酶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状电泳法比较研究了广西北部、南部和西部三地区的微小按蚊乳酸脱氢酶(LDH)和酯酶(EST)同工酶谱。LDH同工酶谱中,桂南微小按蚊(A.m.S)和桂西微小按蚊(A.m.W)各有一条相同的慢带,而桂北微小按蚊(A.m.N)显示5条紧相邻的酶带。EST同工酶谱可分为三个相应间区。A.m.N,A,m.W和A.m.S分别显示10、9和7条酯酶带;Ⅱ间区内的主带有明显区别:A.m.N为Rm48,A.m.W为Rm43,而A.m.S则有Rm43和Rm46两条主带。三地微小按蚊EST同工酶谱存在明显差异,其差异的程度在A.m.N与A.m.S之间比A.m.N与A.m.W之间为大。可能是由于不同纬度的地理隔离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对约氏疟原虫不易感的大劣按蚊和易感的斯氏按蚊基因组RAPD谱带并测序,探讨媒介按蚊基因型与疟原虫基因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已筛选的一条随机引物,随机扩增大劣按蚊和斯氏按蚊成蚊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对相同迁移率的DNA条带克隆、测序,并采用相关在线程序及软件进行序列比较分析。结果大劣按蚊和斯氏按蚊RAPD谱带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但有4对相同迁移率的条带。序列分析显示4对DNA条带在序列长度和组成上呈现多态性,序列的GC含量和简单重复序列存在差异,序列相似性介于48%~52%之间。结论大劣按蚊和斯氏按蚊之间存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其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产生对约氏疟原虫的易感性不同有关,为进一步研究按蚊与疟原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点聚焦电泳法,比较研究了微小按蚊(广义)卵、二龄和四龄幼虫、蛹及雌性成虫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微小按蚊(广义)不同发育期蛋白质等电点pH值,卵、幼虫、蛹和成虫显带区在pH4.1~9.5,其中在酸性区显带最多,碱性次之;酯酶同工酶等电点pH值显带区在pH4.2~7.8,其中酸性区显带最多,中性次之。并对微小按蚊复合体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分析嗜人按蚊中肠膜蛋白组分.方法:采用SDS-PAGE以及银氨染色法检测嗜人按蚊中肠膜蛋白分子量,并对分子量标准(Mr116000~14400)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嗜人按蚊中肠粗蛋白(C带)上有8条主带,而膜蛋白(B带)上有4条主带.Marker标准直线回归系数为-0.9814.通过电泳迁移率计算,得出膜蛋白分子量在66.2~35.48kD范围.结论:膜蛋白提取后,嗜人按蚊中肠蛋白组分进一步得到纯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用RAPD-PCR技术鉴别中国不同纬度地区嗜人按蚊,特别是海南岛嗜人按蚊与大陆嗜人按蚊间有无种型差异的新方法。方法:收集海南,四川,江苏三地嗜人按蚊标本并传代培养,优化蚊基因组的DNA的提取纯化及RAPD-PCR扩增和产物检测的条件,筛选5条RAPD引物,结果:筛选出1条适合三地嗜人按蚊的引物并制定出了稳定的RAPD图谱,建立了RAPD-PCR分析嗜人按蚊种型的方法。结论:不同纬度三地嗜人按蚊大部分谱带是相同的,但它们的谱带数不一定相同,且少数谱带是完全不同的,初步表明我国嗜人按蚊存在一定的种型差异,从而为解释海南嗜人按蚊在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方面为何与大陆嗜人按蚊不同从分子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美洲大蠊雌成虫全虫酯酶同工酶酶谱共有14条,以Esf0.79为主带,初步证实Esf0.79,Esf0.22及Esf0.08为胆硷酯酶,六种杀虫剂中以乙酰甲胺磷对上述三带有抑制作用,混灭威有轻度抑制作用,推测乙酰甲胺磷杀灭蟑螂效果好的原因,是由于它抑制胆碱酯酶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约氏疟原虫感染斯氏按蚊与大劣按蚊前后中肠前酚氧化酶(prophenoloxidase,PPO)的分布及其变化,探讨中肠PPO与按蚊抗疟原虫感染免疫防御反应的关系.方法解剖分离约氏疟原虫感染前和感染后3、5、7、11和15 d斯氏按蚊与大劣按蚊的中肠.利用烟草天蛾PPO抗体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斯氏按蚊与大劣按蚊在未感染约氏疟原虫前的中肠循环管道内均已存在PPO,而感染后循环管道内的PPO扩散到中肠组织间隙并聚集成片状、块状或条索状,大劣按蚊中肠PPO的聚集程度大于斯氏按蚊;在感染前和感染后不同时期免疫印迹均可检测到斯氏按蚊与大劣按蚊中肠PPO蛋白带,分子量约为67×103,感染后的PPO蛋白带型比感染前明显增强,而且大劣按蚊中肠PPO蛋白带型比斯氏按蚊尤为明显.结论约氏疟原虫感染前按蚊中肠循环管道内存在的PPO可能是经与血淋巴相通的循环管道扩散而来,感染后导致的中肠内PPO不同分布及其变化可能与疟原虫感染按蚊密切相关,并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以及与激活按蚊抗疟原虫感染的免疫防御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桂、琼、滇三地微小按蚊两种同工酶谱进行比较,寻找简便、快速、敏感的生化分类指标。方法:选取三地单雌线雌蚊制成匀浆液,经浓度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CG-PAGE)后,分别进行苹果酸脱氢酶(MDH)和碱性磷酸酶(AKP)同工酶显色和比较分析。结果:MDH同工酶:三地微小按蚊均显Rm6、25、70、100四条区带,酶谱相同;AKP同工酶:桂、琼微小按蚊显Rm66、76、100三条区带,而滇微小按蚊出现Rm71、100两条区带,与前二者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三地微小按蚊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滇微小按蚊可能存在遗传分化,AKP同工酶具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技术,比较研究了嗜人按蚊不同发育期糖、脂、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结果显示:糖、脂、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显带以幼虫期最多,分别为20、10、38和18条;其次为蛹(17、8、29、18)和成虫(18、6、30、13);而卵显带最少(16、3、30、10)。除卵外,它们的共同主带等电点分别约为5.28、5.38、5.60和5.70。此外,酯酶同工酶各发育期比其它几项指标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0.
赣州地区的按蚊最早是赣南疟疾防治站在宁都县等进行过调查,1960年刘堂仁又曾报告我区有十五种按蚊.解放以来,根据江西省卫生防疫站、赣南疟防治和本站所进行的调查资料查阅,我区发现蚊种有九属四十七种,其中按蚊属有十六种: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按蚊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名录收集整理1991年以来的有关文献和海南按蚊调查研究的结果,迄今记录海南岛共有按蚊32种,分属于按蚊亚属13种,塞蚊亚属19种,其中6种发现自然感染疟原虫,以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两种为主要传疟媒介。  相似文献   

12.
应用琼脂糖电泳技术研究了致倦库蚊四龄幼虫、蛹和成蚊虫体匀浆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幼虫、蛹的LDH同工酶均表现为单一的酶带,成蚊为两条酶带。EST同工酶谱被分成Ⅰ、Ⅱ、Ⅲ3组区带,幼虫和蛹的Ⅰ、Ⅲ区带仅各有一条酶带,Ⅱ区带有两条酶带。成蚊无Ⅰ区带。各发育阶段ESTⅡ区带中Rm值为0.67和0.76的酶带均恒定出现。  相似文献   

13.
大劣按蚊差异表达蛋白与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劣按蚊差异表达蛋白与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的相互关系.方法将雌大劣按蚊成蚊分为吸糖水组、正常小白鼠血组和约氏疟原虫感染血组,以挤压法收集各组的血淋巴,解剖中肠并利用超声波提取其蛋白,继而对血淋巴和中肠蛋白进行SDS-PAGE分离,Western blot检测丝氨酸蛋白酶和前酚氧化酶的表达差异,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血细胞丝氨酸蛋白酶与前酚氧化酶的定位检测.结果 SDS-PAGE显示吸糖水大劣按蚊有34条蛋白带,而吸正常小鼠血和吸感染血蚊血淋巴有35条蛋白带,而且在分子量约160×103和66×103的蛋白差异带显著,吸正常血及感染血后表达增强.吸糖水和吸正常小白鼠血组血淋巴丝氨酸蛋白酶呈现2条带,分子量分别约160×103和150×103,3组蚊血淋巴前酚氧化酶呈现1条带,分子量约66×103,吸正常小鼠血和吸感染血组蚊1 d后血淋巴丝氨酸蛋白酶和前酚氧化酶表达均显著上调,尤其疟原虫感染后表达最强.感染1 d后中肠前酚氧化酶带型明显增宽.免疫酶化学显示,丝氨酸蛋白酶和前酚氧化酶在血细胞内均呈颗粒状分布,血细胞外血淋巴液内有少许散在颗粒分布.结论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期间,大劣按蚊血淋巴丝氨酸蛋白酶和前酚氧化酶表达增强,提示二者可能参与了卵囊黑化包裹反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斯氏按蚊、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的酯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及免疫化学等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不同的蚊种显示不同结果,并认为这些方法可以作为分类学上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呋喃丹,又名虫螨威,卡巴呋喃,曲锐特.属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无臭无味、无腐蚀性,难溶于水.在中性和微酸性溶液中稳定,在硷性和强酸性溶液中易水解。是我国近年来开始应用的新型广谱杀虫剂.中毒机理呋喃丹侵入机体后,主要毒理作用为抑制乙酰胆硷酯酶,胆硷酯酶活性中心丝氨酸上的羟基被氨基甲酰化,从而失去对乙酰胆硷的酶解能力.但由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胆硷酯酶的结合属可逆性,所以在机体内的水解代谢较快,半衰期较短(6~12小时).—般约4小时左右胆硷酯酶活力即开始恢复,24小时几乎完全恢复正常.中毒途径呋喃丹的中毒方式和有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内陆嗜人按蚊与海岛嗜人按蚊对盐水的耐受能力有无差异。方法将四川、辽宁嗜人按蚊和珠海横琴岛嗜人按蚊幼虫分别放入6个不同浓度的盐水中孵化,观测不同浓度盐水中蚊卵孵化率及幼虫发育情况。结果3种嗜人按蚊在不同浓度盐水中均可孵化;随着盐浓度的增高,幼虫死亡率上升,蛹化率下降;1%以下盐浓度3种嗜人按蚊幼虫均可发育至蛹期,并能正常羽化为成蚊;按蚊在1.5%盐浓度水体中均不能由卵发育至成蚊。结论海岛嗜人按蚊与内陆嗜人按蚊幼虫对盐的耐受性无差别,都能适应一定盐度和对盐的耐受程度,其幼虫均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机制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按蚊人工交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交配技术在按蚊饲养中的意义。方法 :将本省中华按蚊子 1代、子 2代、驯化的四川嗜人按蚊成蚊分为人工交配、自然交配组 ,单管饲养 ,观察各组产卵情况。结果 :四川嗜人按蚊自然交配产卵率为 4 9.0 9% ,人工交配产卵率为 77.36 % ;中华按蚊子 1代自然交配产卵率为 7.2 7% ,人工交配产卵率为 5 3.73% ;中华按蚊子 2代自然交配产卵率为 3.30 % ,人工交配产卵率为 5 4 .34%。各组对比 ,均 P<0 .0 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按蚊人工交配技术在驯化、抢救蚊种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澜沧江河谷区按蚊成蚊群落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双版纳澜沧江河谷按蚊成蚊群落中,捕到按蚊14种,其中中华按蚊,多斑按蚊,微小按蚊和迷糊按蚊优势度分别是59.6,56.8,41和36.3;群落中的按蚊很少栖息在屋内,多栖息在房屋周围的草木篱巴上;影响按蚊群落状态的主导因子是降水。  相似文献   

19.
按蚊实验室养殖对于疟疾实验研究、灭蚊方法和蚊虫抗药性等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我国按蚊实验室养殖的研究始于60年代,先后养成了雷氏按蚊和中华按蚊;但这两种按蚊对疟原虫的易感性不高,作为实验室蚊媒不够理想。因此我室于1977年开始进行微小按蚊实验室养殖的研究。迄今国外关于微小按蚊的养殖仅有依靠人工交配繁殖传代的报告。我们经过将近3年的养殖研究,终于成功地能使微小按蚊在实验室自然交配连续传代,大量繁殖。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广西凌云微小按蚊与云南元江微小按蚊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方法:分别在两地的牛房采集胞血的微小按蚊,在实验室单雌驯养2代,用人工交配方法进行杂交试验,观察子1代(F1)的可育性.结果:Y×L组的产卵率极低,卵的孵化率为0,卵内未见胚胎形成,显示不育.Y×F1的孵化率、化蛹率均明显低于亲本,可育性低.结论:广西凌云微小按蚊与云南元江微小按蚊已存在部分生殖隔离,系两个不同的亲缘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