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干眼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眼科门诊5376例主诉有干眼症状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一步行眼科常规检查及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和角结膜荧光素染色三项检查确定诊断。结果在5376例眼疾病患者中,有干眼症1097例(男占31.54%,女占68.46%),检出率为20.41%,其中〈40岁者检出率明显低于〉40岁者(χ2=52.89,P〈0.05);男性检出率明显低于女性(χ2=200.99,P〈0.05)。干眼症合并全身病者占51.62%。结论抑制眼表炎症、去除诱因是干眼症防治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干眼症是常见的眼表疾患,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引起眼表的改变越来越被重视。文中分析LN与干眼症患病率的关系。方法对144例(288只眼)LN患者进行干眼症状问询及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等相关检查。结果 LN组干眼症主观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8.06%,χ2=77.873,P<0.01),泪液分泌低于正常人群[(13.22±9.89)mm,t=-3.421,P=0.001)],BUT短于对照组[(6.82±3.64)s,t=-20.157,P<0.01],FL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70.83%,χ2=142.918,P<0.01)。2组干眼症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LN患者干眼症的发病率增高(75%,χ2=72.557,P<0.01)。结论 LN患者是干眼症易患人群,对LN患者常规进行SIt,BUT及FL的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高脂血症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认识其危害性。方法:对1702名体检人进行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高脂血症检出284例,占26.30%,女性检出106例,占17.04%,男性检出明显高于女性(χ2=78.02,P<0.01),男性高TC、高TG、高TC+TG与女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TC检出率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6,P<0.01),高TG检出率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5,P<0.01),高TC+TG检出率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5,P<0.01)。男性患病率在30~49岁之间较高,女性患病率在40~49岁之间较高。结论:体检人员高脂血症患病率中青年人群较高。应加强对该群体健康知识宣传,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体检人员高脂血症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认识其危害性。方法对3 200名体检人员进行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高脂血症检出642例,占男性总人数的28.92%,女性检出110例,占女性总人数的11.22%,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χ2=78.02,P<0.01),男性高TC、高TG、高TC+高TG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高TC检出率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6,P<0.01),高TG检出率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5,P<0.01),高TC+高TG检出率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5,P<0.01)。男性患病率在30~49岁之间较高,其各年龄的发病率均比女性高,女性患病率在40~49岁之间较高。结论体检人员高脂血症患病率中年人群较高。应加强对该群体健康知识宣传,让他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推荐中医治疗,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某社区20岁以上人群干眼症的患病情况,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3~10月期间某社区20岁以上人群抽样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裂隙灯、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荧光素染色等检查,调查结果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870人完成答卷和全部检测。其中干眼症患者241例,患病率为27.70%,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4.32%,女性患病率为30.67%,女性高于男性(χ2=4.354,P<0.05)。50岁及以上人群干眼的患病率明显升高(χ2=54.346,P<0.01)。与干眼相关的因素有年龄、性别、使用视频终端、服用抗过敏药物、长期滴用眼液及睑板腺功能障碍。结论石家庄市某社区20岁以上人群干眼症的患病率近30%,干眼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眼表面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干眼症的发病因素及临床特征,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09年10月于我院眼科门诊以眼干涩、异物感为主诉症状的50岁以上患者130例260眼进行干眼症的问卷调查,结合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及裂隙灯检查做出临床诊断。结果在130例260眼老年患者中,确诊干眼症85例152眼,发病率50.8%。其中男17例32眼,发病率21.1%;女68例120眼,发病率78.9%。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增长干眼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工作及生活环境、眼部疾病、全身性疾病及不良饮食习惯可促进老年干眼症的发生。结论老年人是干眼症的多发人群。重视老年干眼症的防治,可以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干眼症的发病因素复杂,发病机制多种多样,常常导致明显的眼部不适,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同症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能够掌握干眼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对干眼症患者给予正确诊断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我院门诊以眼部不适为主诉的40岁以上患者300例(600眼),男88例,女212例,男︰女=1︰2.4。平均年龄(50.2±11.30)岁。检查排除近2周内无急性结膜炎病史及使用人工泪液史,无角膜炎病史。主观症状包括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眼疲劳、痒、视物模糊(眨眼后好转)、眼红充血、畏光流泪,在以上症状至  相似文献   

8.
广东部分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状况调查   总被引:88,自引:2,他引:86  
目的了解广州城区和韶关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COPD的社区人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参考BOLD问卷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表,以整群、不等比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市荔湾区和粤北韶关市乐昌云岩农村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检测;并以肺功能作为诊断COPD的金标准。结果共调查3449例,资料完整且肺功能检查质控合格者3286例,其中男1370例,女1916例,平均年龄56.8岁。COPD总患病率为9.4%,其中男性患病率(15.9%)高于女性(4.8%)(χ2=115.42,P<0.01),韶关农村(12.0%)高于广州城区(7.4%)(χ2=20.3,P<0.01);有咳嗽、咯痰和/或气短症状者占67.7%。危险因素调查显示:吸烟者占COPD患者的58.7%(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8.9%、10.9%),吸烟与COPD患病的OR值为2.59(95%CI:1.87~3.59);但吸烟人群中仅有15.1%患COPD,男性(17.9%)高于女性(4.1%);且吸烟量对COPD患病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家庭烹调使用生物燃料,COPD患病的危险增加(OR=1.54,95%CI:1.08~2.20),与吸烟联合的OR值为4.41(95%CI:3.22~6.04),说明吸烟与使用生物燃料在COPD的患病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家庭内厨房通风、排气条件不良和职业粉尘接触者,COPD患病率较高;医生对COPD的临床诊断率明显低于实际(仅31.0%)。结论广东部分地区COPD患病率在农村较城市者为高,农村COPD发病高主要与吸烟和生物燃料的综合作用相关。肺功能测定对COPD诊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COPD早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分析干眼症通过人工泪液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干眼症患者中抽选62例,采用盲抽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2例,采取人工泪液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采取人工泪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90.63%)明显比对照组(70.00%)高,χ2=4.2199,P=0.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干眼症患者中采取人工泪液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原因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方法对120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症状加以分析并给予相应处理。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人工泪液治疗,治疗组60例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肺阴不足型治以滋阴润肺、生津明目;肝肾阴虚者治以补益肝肾、滋阴养目;脾胃湿热治以清利湿热。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及泪膜破裂时间。结果治疗组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和泪膜破裂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原因十分复杂,治疗干眼症的主要目标是缓解干眼症状,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及泪膜破裂时间均有所改善,而以中医药治疗组改善明显,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查明学校暴发疫情发生原因和传染来源。方法搜索疫情信息,采集水源和血清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暴露因素与疫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学生发病176例(男125例,女51例),罹患率为5.37%,男女生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4,P<0.01);教职工发病1例(男性),罹患率为0.36%。发病年龄为14~45岁,18岁发病最多,占29.94%。患者血清标本抗-HAV IgM全部阳性;生活用水(河水)标本的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明显超标。生活用水(河水)与暴发疫情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RR=14.78,95%CI:3.51~62.28,AR%=93.23,χ2=13.44,P<0.01)。结论使用未经消毒的生活用水(河水)是该次甲肝暴发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甲肝疫苗接种、生活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监管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40岁以下人群干眼症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眼科门诊40岁以下眼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干眼症患病率,单因素分析采用t、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干眼症患者共计81例,患病率为9.88%,其中男性43例,患病率为9.75%,女性38例,患病率为10.08%,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5,P=0.875),20~30岁年龄组21例,患病率为5.40%,31~40岁年龄组60例,患病率13.99%,30~40岁年龄组干眼症患病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836,P0.001)。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年龄较大、配戴隐形眼镜、泪腺阻塞、每日持续看书(手机、电视)时间较长、工作接触有害气体、合并慢性疾病均是眼科门诊40岁以下人群干眼症患病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较大、配戴隐形眼镜、泪腺阻塞、每日持续看书(手机、电视)时间较长、工作接触有害气体、合并慢性疾病均是眼科门诊40岁以下人群干眼症患病危险因素,要重点预防此类人群干眼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SARS流行期间北京三所全国重点高校封闭式管理的在校学生焦虑与抑郁症状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和一般状况调查表,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三所全国重点高校的6 28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598名学生出现焦虑症状,检出率为9.5%;有1 857名学生出现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9.6%;男生焦虑及抑郁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χ2焦虑=10.73,P<0.01;χ2抑郁=34.13,P<0.01);文科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高于理工科学生(χ2=8.87,P<0.01),而理工科学生高于医科学生(χ2=10.15,P<0.01);对不同专业抑郁症状检出率进行分析亦得类似结果,文科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理工科学生(χ2=6.43,P=0.011),而理工科学生高于医科学生(χ2=13.29,P<0.01);本科生、研究生各年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医学专业(OR焦虑=1.495;OR抑郁=1.164)、不了解SARS防治措施(OR焦虑=1.363;OR抑郁=1.214)、认为学校防治措施效果不明显(OR焦虑=1.230;OR抑郁=1.265)、对政府最终战胜SARS缺乏信心(OR焦虑=4.924;OR抑郁=3.499)是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的危险因素;抗击SARS行为意向与焦虑症状或抑郁症状有一定关系.结论性别、专业和战胜SARS的信心对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有效的传染病防治和健康教育等措施有利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东莞市健康体检人群空腹高血糖检出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8087名20岁以上人群进行健康体检,应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东莞市健康体检人群中空腹高血糖总的检出率为5.29%,其中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6.32%对4.08%,χ2=84.657,P<0.01)。男性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递增,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05,P<0.05)。女性在40~59岁组出现一个高峰,空腹高血糖检出率达6.9%,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64,P<0.01)。(2)将空腹高血糖分为IFG和DM组,其检出率分别为3.14%和2.15%,男性的IFG检出率高于女性(3.89%对2.26%,P<0.05);DM的检出率男女为(2.43%对1.83%,P<0.05)。(3)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性别、年龄、BMI、TG、LDL-C为空腹高血糖的危险因素[BMI≥24kg/m2(OR值2.26,P=0.000,95%CI1.60~2.98)、TG(OR值1.58,P=0.001,95%CI1.14~2.13)];而血尿酸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P<0.05)。结论男性、年龄、超重及肥胖、血脂异常是空腹高血糖的危险因素,提示控制体重、血脂等指标可能对空腹高血糖起到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辽宁省庄河、大洼两地居民干眼症状的患病情况,分析干眼症状与临床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对1 131例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并监测他们的泪液分泌量(Schirmer I tes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结果 干眼症状与临床检查结果的检出率间存在着显著差异(χ~2=66.01,P<0.05),性别和环境因素影响着干眼症状的发生;对1 131例样本按是否出现干眼症状及临床检查结果是否为阳性进行分组比较,各组在Schirmer I test和BUT上存在显著差异(Schirmer I test:F=502.75,P<0.05;BUT:F=177.45,P<0.05).结论 进一步明确干眼病程,在临床工作中提出"临床前期"概念,对于预防、诊断及治疗干眼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发生及发展相关性。方法对行胃镜检查2 789例慢性胃炎病人的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慢性胃炎与Hp感染关系。结果中老年组(40~87岁)Hp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18~39岁),差异有显著性(χ2=46.60、29.08,P<0.01);不同性别组间Hp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活动性胃炎组Hp感染率为99.0%,中重度感染占51.5%,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组(χ2=179.93,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Hp感染率为83.6%,慢性萎缩性胃炎为95.4%,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8.88,P<0.01)。Hp感染阳性组重度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发生率均较Hp阴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uc=-30.19~-13.17,P<0.01)。结论慢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与Hp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汪英香  陈碧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9):1212-1213,1217
目的:了解某县溃疡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某县医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6年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PU)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年间胃镜检查11588例,检出PU1726例(14.89%),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1108例,胃溃疡(GU)542例,复合性溃疡(CU)76例;DU和GU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DU检出率40岁以下组高于40岁以上组(P<0.01),GU和CU结果相反;城镇人群PU检出率低于乡村(P<0.01),2007~2009年度段PU检出率低于2004~2006年度段(P<0.01)。结论:PU好发部位以DU最多见,GU次之,CU最少,DU发病年龄较GU早;溃疡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乡村高于城镇,有逐年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和掌握十堰市2004—2020年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4—2020年十堰市丙型肝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20十堰市累计报告丙型肝炎病例3 323例、死亡病例3例,年均发病率为5.8/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567.090,P<0.0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685.657,P<0.01)。主城区(茅箭区、张湾区)丙型肝炎平均报告发病率高于其他县市区(χ2=776.717,P<0.01)。发病年龄以35~<70岁为主,占丙型肝炎发病总数的76.3%。职业人群以农民和家务/待业人员为主,占丙型肝炎发病总数的56.3%。男性报告发病率略高于女性(χ2=6.468,P<0.05),男女性别比为1.2∶1。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无明显季节变化。结论 十堰市2004—2020年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地区差...  相似文献   

19.
干眼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目前,干眼症的治疗仍以人工泪液缓解症状为主。近年来,对干眼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泪液分泌不足和泪液蒸发增加,而是涉及泪膜稳定性、泪液渗透压、神经感觉异常及眼表炎症等多方面,其中眼表产生的细胞因子是研究热点。环境、年龄、性别、全身性因素等也是干眼症发病的因素,医源性因素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分析干眼症的发病机制及发病因素,有利于对干眼症进行分类、检查、诊断及治疗,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47例、对照组为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将两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消化道症状、诊疗6周后溃疡愈合情况及Hp根除率作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组Hp感染36例(76.6%),反酸、嗳气20例(42.5%),上腹痛15例(31.9%),食后腹胀34例(72.3%);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组Hp感染62例(77.5%),上腹痛59例(73.8%),反酸、嗳气66例(82.5%),食后腹胀32例(40.0%)。HP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糖尿病组食后腹胀症状多于非糖尿病组(χ2=12.40,P<0.01),而上腹痛、返酸嗳气症状则明显少于非糖尿病组(χ2=21.30,P<0.01;χ2=21.61,P<0.01)。糖尿病组溃疡愈合率低于非糖尿病组(χ2=5.38,P<0.05),Hp根除率低于非糖尿病组(χ2=7.79,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治疗时应联合用药并适当延长用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