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静脉留置输液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佩君 《河北医学》2002,8(4):311-313
目的 :通过对股静脉留置输液和头皮静脉留置输液比较 ,从而减轻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刺激。方法 :对 8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 ,分别进行头皮静脉留置输液和股静脉留置输液 ,对重复穿刺、液体外渗和局部静脉炎进行比较。结果 :股静脉留置输液在重复穿刺、液体外渗和局部静脉炎明显少于头皮静脉输液 ,二种输液方法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股静脉留置输液不但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及痛苦 ,而且减少再出血现象 ,同时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静脉留置针输液作为一新的护理操作技术,具有减少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及预防皮下出血和静脉炎发生等优点,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科自2001年7月-2003年12月共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为408名患儿进行了静脉输液。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静脉输液是小儿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常规治疗方法,是护理操作中的基本功。在临床操作中,由于小儿年龄小、血管细、壁薄、隐匿、又容易躁动、不好固定等,所以容易发生液体外渗。影响患儿正常治疗,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小儿输液外渗,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烫伤后静脉输液治疗是相当重要的救治措施。但由于输液量大、刺激性药物多、留置针留置时间长、患儿因疼痛躁动造成穿刺失败;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液体大量外渗等原因常造成静脉炎的发生。为减轻患儿痛苦,减少静脉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门诊小儿输液的安全性.方法 将600例3岁内小儿分为两组,留置针组300例,最多留置4天;对照组300例,用一般静脉穿刺针.对比在院一般穿刺针静脉滴注和留置针带回家,两组发生堵管、液体外渗、针头脱出、静脉炎的例数.结果 对照组发生液体外渗30例,针头脱出3例,静脉炎1例,堵管1例.留置针组留置4天内未发生液体外渗,1例留置针头脱出,静脉炎1例,堵管2例.发生液体外渗的例数有显著差异(P<0.05),针头脱出、堵管、静脉炎发生例数两组基本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婴幼儿应用静脉留置针期间如果能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熟练操作技能,掌握好护理要点,让患儿家属也掌握留置针的维护和护理知识,正确维护和使用留置针,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儿科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防治疾病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操作。在儿科由于小儿好动不合作,其血管细、短、不易固定等因素,容易发生静脉输液外渗。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还可引起护患矛盾。为此我们对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因素和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33%硫酸镁湿热敷对静脉炎、输液外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萍 《当代医学》2009,15(34):95-95
静脉炎、输液外渗是临床上最常见、最易发生的静脉输液造成的一种炎症,由于患者躁动不安或周围静脉穿刺位置不妥引起静脉输液过程中液体渗出或外渗至皮下,导致皮下组织出现肿胀疼痛,影响肢体功能,从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严重者可致皮肤坏死,增加患者痛苦,易引起护患冲突。我院采用33%硫酸镁湿热敷治疗输液外渗及静脉炎,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凤艳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8):150-153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致液体外渗及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以便于更好地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笔者对自己所在科室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164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不同穿刺部位、不同输液时间、不同药物性质静脉留置针输液发生并发症情况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44例患者在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发生静脉炎者9例,发生率为0.55%;致液体外渗的有29例,总发生率为1.76%。发生静脉炎与刺激性或高渗性药物致血管内皮完整性破坏有关;发生液体外渗与置管的部位、输液时间、药物的性质等因素有关。穿刺部位为大隐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颈外静脉时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分别为2.41%、1.66%、1.12%、0.94%;≤24h、25~48h、49~71h、≥72h各时间段液体外渗发生率分别为0.41%、0.88%、1.76%、3.40%;输注刺激性和非刺激性药物时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分别为2.33%、1.15%。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正确选择穿刺部位、选择合适的留置针、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熟练掌握穿刺方法、合理科学安排输液顺序、缩短液体持续滴入时间、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等措施,能降低静脉炎及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保证输液治疗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716例静脉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静脉输液外渗程度及药物外渗发生原因。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外渗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药物外渗发生的主要原因均为患儿不配合,其次是固定不规范。结论:循证护理可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是临床医生在给患者治疗和诊断时用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护理人员临床上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和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技术操作.静脉输液外渗则是护理操作中常常遇见的问题[1].在护理操作中,常因药物浓度高,对血管刺激性大;或是患者病情重输液周期长,造成血管硬化脆性大;也有患者神志不清、烦躁、肢体乱动不合作等原因而造成针头滑脱液体外渗,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发生静脉炎.静脉输液外渗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影响药物疗效,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影响工作效率和治疗的正常进行.我院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对发生输液外渗患者分别采用新鲜鱼腥草外敷和50%硫酸镁液湿热敷,对比两种方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小儿静脉输液患者使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小儿静脉输液患者共128例,按照完全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护理干预,将两组穿刺失败率、出血率、液体外渗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穿刺失败率、出血率、液体外渗率均更低,P均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输液护理服务的质量,保证输液安全,缓解患儿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时,由于患儿易动、哭闹等多种原因经常引起静脉药液外渗,使患儿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局部皮肤苍白或暗红,组织坏死及关节活动受限等,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50%硫酸镁湿热敷治疗小儿输液外渗,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静脉输液80例小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输液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我院制定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分析两组患儿静脉输液时的多次穿刺、液体外渗、头皮刮伤、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的多次穿刺、液体外渗、头皮刮伤、发生率情况比较,观察组患儿配合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儿在静脉输液中的依从性,同时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需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共185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输液外渗、堵管、针头脱出、静脉炎等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输液过程中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有效利用率,输液外渗、堵管、针头脱出、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留置针的有效利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堵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外渗、针头脱出、静脉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的有效利用率,减少堵管,从而提高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  相似文献   

15.
总结小儿静脉留置微泵输液致药液外渗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认为药液外渗与患儿本身的特点、微泵因素、疾病因素以及技术不熟练等有关。通过合理选择静脉,不断提高穿刺技术,妥善固定留置针,加强巡视,正确做好宣教等方法,可有效减少药液外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蔺晓燕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2):976-976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因患者需要长期大量静脉输液、血管脆性大、留置套管针局部保护不当等原因,容易引起输液部位液体外渗,导致输液局部肿胀、疼痛,甚至诱发静脉炎。常用处理方法是在外渗水肿部位予以硫酸镁或其他药物湿敷。如果能提前预防或阻止液体外渗性水肿不良事件的发生,可保持临床工作的连续性,减轻患者痛苦。采用硫酸镁预防性湿敷,对静脉输液外渗性水肿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方法如下:在接受输液治疗的同时,在输液处以33%的硫酸镁湿纱布外敷,外敷范围超过穿刺针周边4cm,每天湿敷一次。33%硫酸镁对长期输液的患者行预防性湿敷,能有效预防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致液体外渗原因及护理防范措施,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急诊科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置管部位、不同的留置针型号、不同液体的性质、输液时间的长短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发生液体外渗的有17例,发生率14.2%。发生液体外渗与置管部位、留置针型号、液体性质、输液时间等因素有关。结论采用留置针输液时,应正确选择穿刺部位。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合理安排输液顺序,缩短液体持续输入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方式,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能降低液体外渗的发生率,有效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治疗和抢救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是住院小儿达到治疗目的最常用最有效的途径,由于小儿年龄、生理解剖及心理等特点,在输液过程中易发生外渗。不同年龄组患儿外渗原因及护理措施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生姜外敷在治疗小儿输液引起的液体外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静脉输液因其血管细、脆,不易固定,患儿不合作等种种原因,液体外渗较成人多见,为尽早解除液体外渗引起的局部肿胀疼痛不适,提高静脉穿刺利用率,促进患儿原发病早日康复,我院对小儿输液引起的液体外渗进行了积极的补救治疗研究。于2000年2月至2002年2月对40例液体外渗患儿渗液局部分别采用生姜外敷和湿热敷进行消肿止痛的临床研究,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浅谈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吉林医学》2009,30(4):342-343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临床。因能高效率保持静脉通畅,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和防止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患儿家长因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和心理压力,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而得到息儿家属和护理工作者的青睐。但因小儿好动、不易合作、血管较细、弯曲较多、留置时间短、易发生静脉炎等原因,其留置较成人更易失败。如何根据小儿的特点,作好小儿留置针的应用和管理,本人通过对2006年3月~2008年6月期间58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进行观察与分析,从中总结出提高穿刺水平的技巧、影响小儿留置针保留的原因及常见并发症,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