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Ang Ⅱ、ET及TGF-β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内皮素(ET)的影响,进一步探讨ARB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制备SD大鼠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DM)模型,设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小剂量治疗组(缬沙坦10 mg·kg^-1·d^-1)、大剂量治疗组(缬沙坦50 mg·kg^-1·d^-1);9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肾脏TGF-β1表达情况,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肾脏AngⅡ、ET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肾AngⅡ、ET水平及TGF-β1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糖尿病组相比,小剂量治疗组TGF-β1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小剂量治疗组相比,大剂量治疗组AngⅡ、ET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TGF-β1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大剂量优于小剂量;ARB对肾脏保护作用不完全,与激活肾内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健肾颗粒剂对DN大鼠肾脏组织中TGF-β1、ET-1mRNA及肾功能影响。[方法]采用5/6肾切除加尾静脉注射STZ的方法复制大鼠DN动物模型,并随机分成健肾颗粒剂、苯拉普利、保肾康、病理对照及正常对照组,采用生化法检测肾功能,PCR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TGF-β1、ET-1mRNA,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肾脏组织结构。[结果]健肾颗粒剂组大鼠血中Cr、BUN水平低于苯拉普利、保肾康及病理对照组(P0.05或P0.01);健肾颗粒剂组肾脏组织中TGF-β1、ET-1mRNA表达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或P0.01),肾脏组织病理结构也较其他三组有明显改善;健肾颗粒剂降低DN大鼠血糖、尿蛋白及血脂的作用明显优于苯拉普利、保肾康及病理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健肾颗粒剂可明显改善DN大鼠肾功能,并有降血糖、调整血脂,下调DN大鼠肾脏TGF-β1、ET-1mRNA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组分(黄连生物碱40%、三七总皂苷35%、麦冬多糖25%)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  方法:用链脲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及高、中、低剂量中药组),每组各10只;另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中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用0.9%NaCl溶液10 ml·kg-1·d-1,二甲双胍组用二甲双胍0.05 mg·kg-1·d-1,高、中、低剂量中药组分别用中药组分0.45、0.15、0.05 g·kg-1·d-1,连续灌胃干预4周后断头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ET-1、AngⅠ、AngⅡ的含量。  结果:模型对照组ET-1、AngⅠ、AngⅡ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高剂量中药组和二甲双胍组ET-1、AngⅠ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中药组与二甲双胍组AngⅡ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中药组AngⅡ含量低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方中药组分可能通过降低ET-1、AngⅠ和AngⅡ的水平减轻血管内皮损伤,起到改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RB类药物肾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检测4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将内皮素(ET)、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伊贝沙坦干预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结果:伊贝沙坦干预组,24 h-UAlb总量,尿TGF-β1,血ET明显降低,(P<0.05;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能通过拮抗ATl-R抑制RAS系统,进而起到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检测其24小时尿白蛋白(24h-UA lb)、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浆内皮素(ET)在缬沙坦干预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终点缬沙坦干预组24小时尿白蛋白(24h-UA lb)总量,尿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浆内皮素(ET)明显降低(P〈0.05;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能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l-R)抑制RAS系统,起到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MMPs/TIMPs、TGF-β_1及PKC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玲  柳洁 《医学综述》2005,11(12):1097-1099
糖尿病肾病(DN)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细胞外基质(ECM)在肾小管、肾小球聚集最终导致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ECM合成降解失衡与DN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s)是关键的肾脏ECM降解酶体系,TIMPs在调节ECM降解中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显示,糖尿病(DM)时高血糖作为启动因子,诱导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等相互作用共同影响ECM的合成和降解,而这一作用主要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物质蛋白激酶C(PKC)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高表达实现的。现就TIMPs、TGF-β1和PKC在D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马骥  林善锬 《上海医学》2002,25(1):39-42,I002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对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表达的影响 ,并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福辛普利加以比较。方法 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伊贝沙坦组 (4 0mg/kg)、福辛普利组 (4 0mg/kg)、两药合用组 (2 0 2 0mg/kg) ,糖尿病对照组。另设一组正常对照组。给药 4周末观察各组血压、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 ,并应用病理图象分析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同糖尿病对照组相比 ,伊贝沙坦组、福辛普利组及合用组的血压下降 ;TGFβ1的表达明显降低 ,下降幅度分别达 79.2 %、81.7%和 84.9%。但各用药组间血压及TGFβ1表达的下降程度无明显差别。结论  1.伊贝沙坦可以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的表达 ,其效果与福辛普利相似。 2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 ,合用组与单用药组相比对TGFβ1表达的影响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别 ,但更多的样本数、更长的观察期以及药物剂量比例的变化也许有助于差异的检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大鼠肾小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表达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分为DM 3 d、1周、2周、4周、8周组及相应正常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TGF-β1、AngⅡ、FN(纤维连接蛋白)在肾小管的表达;Western免疫印记法检测肾皮质VEGF蛋白质水平;PAS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改变。结果:肾皮质VEGF水平随病程发展表达逐渐增多,免疫组化示肾小管VEGF在DM 1周时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4周时与24 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DM大鼠肾小管AngⅡ、TGF-β1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在DM 4周与VEGF呈正相关且三者均与FN呈正相关性。结论:DM大鼠肾小管VEGF表达上调,可能介导DN蛋白尿的产生;AngⅡ、TGF-β1可能同VEGF一起共同参与糖尿病肾脏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Yao LJ  Wang JQ  Deng AG  Liu JS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8):1991-1995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βⅠ,βⅡ在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脏中各部位的分布、表达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对其影响。方法 18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N组和治疗组(TG组)。采用半定量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肾小球内PKC-βⅠ、β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激光共聚焦及免疫印迹技术检测PKC-βⅠ,βⅡ在肾组织中的分布与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DN小鼠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腔膜侧PKC-βⅠ,βⅡ的表达较强,而皮质和内髓集合管上皮细胞PKC-βⅡ的表达消失;DN小鼠肾皮质和外髓PKC-β1的表达量较多(P〈0.01),而肾皮质内PKC-βⅡ的表达则明显较低(P〈0.01)。半定量免疫荧光进一步表明,PKC-βⅠ、TGF-β1和VEGF在DN小鼠肾小球内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上调0.48、0.20和0.24倍,均P〈0.01),而PKC-βⅡ的表达则下调0.27倍(P〈0.05),其中PKC.[31的表达与TGF.[31呈正相关(r=0.649,P=0.030)而与VEGF无关(r=0.387,P=0.079),PKC-βⅡ的表达与TGF-β1、VEGF均无关。替米沙坦能部分纠正上述变化。结论 (1)DN小鼠肾组织中PKC-βⅠ、βⅡ的表达和分布发生变化,提示它们参与DN近曲小管功能改变,其中PKC-β1可能通过影响肾小球TGF-β1的表达参与DN肾小球的肥大。(2)DN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增加可能是PKC-βⅠ,βⅡ异常激活的重要原因,替米沙坦可能通过部分改善PKC-βⅠ,βⅡ的表达来实现其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BRL37344对心力衰竭(心衰)大鼠血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内皮素-1(ET-1)含量和心肌重构的影响,探讨β3AR在心衰中的作用.方法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大鼠心衰,随机分为2组:心衰(CHF)组30只,BRL组35只,另设正常对照组25只.BRL组大鼠给予BRL-37344尾静脉注射,另外两组同时注射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2、6周时从各组选取存活大鼠8只检测TNF-α、AngⅡ、ET-1含量、心肌组织学变化和左室质量/体质量(LVW/BW).结果①CHF组和BRL组大鼠血浆TNF-α、AngⅡ、ET-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RL组各项指标也明显高于CHF组(P<0.01);②病理组织学观察:HE染色和Masson染色均显示心衰大鼠心肌细胞破坏和胶原纤维组织增生明显;③LVW/BW:CHF组和BRL组LVW/BW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BRL组又高于CHF组(P<0.01).结论BRL-37344能升高心衰大鼠血浆TNF-α、AngⅡ、ET-1含量,并且能促进左室重构,使心衰恶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内皮素 1(ET 1)与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摘除右肾后 ,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致成糖尿病肾病 ,分成如下 4组(每组 6只 ) :糖尿病模型组 (缓冲液灌胃 ) ,波生坦干预组 (10 0mg/kg/d灌胃 ) ,依那普利干预组 (10mg/kg/d灌胃 ) ,波生坦及依那普利联合干预组 (两药剂量同上混合灌胃 )。此外 ,尚设对照组 (6只 ,右肾摘除后仅给大鼠静脉注射缓冲液 )。 2 0周时处死大鼠 ,留取左肾组织 ,用RT PCR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R)、内皮素 1及内皮素 A受体 (ETaR)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 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原 (AⅡ )、AT1R及ET AR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上调 (mRNA表达上调分别达 1 2 5倍、1 94倍及 2 5 6倍 ,蛋白质表达上调分别达2 5 2倍、3 84倍及 3 30倍 ,P <0 0 1或P <0 0 5 )。波生坦、依那普利及两药联合干预后 ,大鼠肾组织中上述上调的指标均被显著抑制 (mRNA抑制率为 38 2 %~ 5 4 8% ;蛋白质抑制率为 5 5 3%~6 9 7% ,P <0 0 1)。三个治疗组间血管紧张素原 (AⅡ )、AT1R及ET AR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抑制率均未见显著差异 (P >0 0 5 )。各组大鼠 preproET 1mRNA和内皮素 1蛋  相似文献   

12.
归芪方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归芪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以建立糖尿病模型 ,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 (D组 )、苯那普利治疗组 (B组 )、归芪方治疗组 (G组 ) ,另设正常对照组 (C组 )。实验第 4 ,6周时 ,观察各组大鼠肾重 /体重、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及肾组织结构的改变 ,放免法测定 2 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β2 -微球蛋白 (β2 -MG)、血浆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含量 ,原位杂交法检测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 - β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 ,归芪方可控制肾脏肥大 ,改善肾功能 ,降低AngⅡ水平 ,使肾皮质TGF - β1mRNA表达量减少 ,同时肾脏病理改变亦减轻。结论 :归芪方可降低AngⅡ水平 ,抑制TGF - β1mRNA的表达 ,减轻肾脏损伤 ,改善肾功能 ,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慢性病理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通络方剂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ERK1/2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及对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造模组给予单次腹腔注射STZ 60 mg/kg,造模成功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糖尿病非治疗组,通络方剂低剂量组[0.5 g/(kg·d)]、中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通络方剂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ERK1/2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及对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造模组给予单次腹腔注射STZ 60mg/kg,造模成功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糖尿病非治疗组,通络方剂低剂量组[0.5g/(kg.d)]、中剂量组[1.0g/(kg.d)]、高剂量组[2.0g/(kg.d)]和氯沙坦组[30mg/(kg.d)],每组10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分组分别给予不同处理,持续给药12周后处死,称体质量,取血检测血糖、血脂、血肌酐、尿素氮,留24h尿检测尿肌酐、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肾脏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取左肾称质量,H-E、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ERK1/2蛋白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糖尿病非治疗组比较,糖尿病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蛋白尿明显降低,体质量增加,肾肥大指数降低,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降低,肾功能改善,血清及肾组织AngⅡ含量降低,VEGF及p-ERK1/2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中剂量通络方剂与氯沙坦在改善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及抑制AngⅡ、VEGF、p-ERK1/2表达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络方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AngⅡ、VEGF表达,阻断ERK1/2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对慢性心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大鼠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CHF大鼠模型,于模型复制后第7周将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卡托普利组,苓桂术甘汤小(4.29g/kg)、中(21.45g/kg)、大(42.90g/kg)剂量组,另设假术组,分别灌胃给药,连续给药4周后,腹主动脉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AngⅡ、ET-1、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苓桂术甘汤小、中、大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AngⅡ、ET-1、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苓桂术甘汤大剂量组TNF—α、IL-1β水平显著低于卡托普利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能明显降低CHF大鼠血清AngⅡ、ET-1、TNF—α和IL-1β水平,该方阻抑CHF大鼠心室重构,改善CHF大鼠心脏舒缩性能作用与其抑制神经内分泌及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硝基酪氨酸(NT)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核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转化生长
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建立DN大鼠模型,造模
成功的大鼠随机分3组:DN模型组、DN+NT组和DN+NT+Ebselen组(NT抑制剂),另设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干预8周后,观
察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脏组织NF-κB、MCP-1及TGF-β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
测肾组织NF-κB、MCP-1及TGF-β1 mRNA表达,光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与DN模型组比较,DN+NT组大鼠24 h尿蛋
白定量、肾脏组织中NF-κB、MCP-1和TGF-β1的蛋白及mRNA水平均显著增加,肾脏病理改变加重;NT抑制剂Ebselen可明显
减轻这些变化。结论硝基酪氨酸可上调DN大鼠肾脏组织NF-κB、MCP-1及TGF-β1 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加重炎性反应,
促进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肾病患者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 对11例经肾动脉造影确诊为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管腔内径减少≥70%)的患者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比较术前、术后血压、血肌酐(Scr)及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变化.结果 11例患者置入支架13枚均获成功,术后6月患者的血压4例治愈,6例改善,1例无效,Scr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ET-1、AT-Ⅱ自术后3月起即稳定在低水平,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有助于缺血性肾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改善肾功能;机制与降低血ET-1、AT-Ⅱ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TGF-β1、CTGF及纤维化指标的影响,为临床DN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8年3月在我院肾内科接受治疗的DN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单号者纳入观察组,双号者纳入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厄贝...  相似文献   

19.
纤维化是大多数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病理转归,几乎能发生在身体的每个组织器官。纤维化以过多的细胞外基质沉积为特征,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乃至死亡。关于器官纤维化的研究很多,但其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上皮间质转化(EM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组织器官纤维化形成机制研究中备受关注。该文就EMT、TGF-β1、AngⅡ与各器官纤维化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予以综述,以更全面地认识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ACEI)、缬沙坦(ARB)及两药联合应用对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89例伴有蛋白尿的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苯那普利组(ACEI)、缬沙坦组(ARB)和联合组(苯那普利+缬沙坦),疗程8~12周。分别检测各组的AngⅡ、TGF-β1、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及血压。结果苯那普利组及联合治疗组血清An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缬沙坦组血清AngⅡ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各组血清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各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联合治疗组血清TGF-β1水平与单独用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蛋白尿均降低(P<0.05),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降低蛋白尿疗效优于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组(P<0.05)。结论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可下调AngⅡ、TGF-β1的表达,进一步降低蛋白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