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下可调式负压冲洗引流技术在预防腹部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对60例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高危因素患者实施可调式负压冲洗引流观察。结果全组60例腹部手术高危切口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及皮下积液,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9.2±2.3)d,平均换药次数为(3.5±1.8)次,平均住院天数为(12.5±1.6)d。结论皮下可调式负压冲洗引流治疗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有效预防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切口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腹部切口感染患者,分别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和常规开放换药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总数、愈合时间。结果持续负压引流组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均少于常规开放换药组。结论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愈合快、疗效显著,住院时间短、降低了住院费用,建议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优先选用持续负压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1例创伤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5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例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15.2±2.6)d明显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2.1±0.6)次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常规换药相比,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感染中治疗效果更高,能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在预防腹部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0例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根据术后切口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和对照组(传统方法),对比2组的切口感染率、换药总次数、切口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 研究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换药总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应用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能够有效降低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朱同富 《吉林医学》2013,34(24):4894-4894
目的:分析腹部外科手术后硅球负压引流使用心得及常规引流的疗效对比。方法:将54例普外科患者术后引流情况进行分析,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采用硅球负压引流恢复,对照组采用常规正压引流恢复,治疗7 d,对引流量、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硅球负压引流)中换药次数为(1.4±0.7)次,愈合时间为(13.2±5.3)d;对照组(常规正压引流)中换药次数为(1.7±1.1)次,愈合时间为(15.2±6.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硅球负压引流较常规正压引流有较好的恢复效果,是临床上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胰岛素冲洗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换药处理创面,观察组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胰岛素冲洗疗法。比较两组创面愈合疗效、换药次数和溃疡愈合时间及创面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92.00%(46/50)高于对照组34.00%(17/50),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脓性分泌物及溃疡面积少于对照组,新鲜创面肉芽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胰岛素冲洗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优于常规换药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Ⅳ期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Ⅳ期压疮患者4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实验组采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处理伤口,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处理伤口,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创面感染控制情况、伤口换药平均时间,患者伤口疼痛评价及每例伤口的均次数换药费用。结果:实验组创面的愈合效果、愈合时间和创面感染控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疼痛、换药频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Ⅳ期压疮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毕国庆 《微创医学》2014,(6):720-721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与普通换药法在骨科创伤中临床疗效。方法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VSD实验组24例和普通换药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切口的清洁时间、愈合时间、感染的并发症、患者满意度评价,比较VSD与普通换药的疗效差别。结果 VSD实验组的清洁时间为(4.50±1.25)d、伤口愈合时间为(8.45±1.90)d,均明显少于普通换药组[(9.60±1.50)d,(13.40±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创面并发症发生率为16.6%(4/24)明显低于普通换药组(55.0%,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10±0.95)分,明显高于普通换药组[(5.35±1.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技术能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显著、使用安全、操作简便,是治疗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使用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了我院2010年3月~2016年7月共计30例出现腹部深层切口感染的患者,其中采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及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各15例.回顾性比较并分析两组的伤口缝合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换药费用等方面差异.结果 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组在换药费用项目上明显优于商业化负压封闭引流套装治疗组(P<0.05),在伤口缝合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别.结论 自制负压引流装置的操作方法 简单易行,应用于腹部切口感染疗效满意,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3%过氧化氢配合负压封闭引流在急性四肢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3月收治的80例急性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并行VSD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观察组40例,应用3%的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比较2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堵管率以及管道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管道清洁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对照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堵管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3%的过氧化氢配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降低感染率、堵管率,同时缩短管道清洁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节省了护士工作时间,促进了患者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腹部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分成负压引流组(简称引流组)和开放换药组(简称换药组),引流组切口全封闭负压引流;换药组清洁切口后,每日用高渗盐水纱布换药1~2次,观察2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2组在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方面均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疗效显著,优于开放换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深度压疮感染中护理体会,同时为患者提供负压和心理方面的护理.方法 选取60例深度压疮患者作为探究对象,通过随机分样的方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消毒处理创面,对观察组患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接受治疗.结果 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换药次数分别为(52.31±9.13)d(,6.17±1.73)分(,33.19±8.27)次,而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换药次数分别为:(31.25±3.36)d,(3.84±1.47)分,(6.14±3.8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应用到深度压疮感染中为患创设了逼真生理愈合环境,在压塔愈合中起关键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关注其中细节,保持有效负压,确保引流顺畅,对出现的各种病症及时处理,是获得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分析三腔导尿管负压冲洗装置用于治疗阑尾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以便了解该装置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2月70 例阑尾术后伤口感染患者,按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方法即湿性敷料换药;实验组使用三腔导尿管负压冲洗装置对伤 口进行负压封闭引流及冲洗,两组干预时间均为7d.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换药次数的差异;分析两组干预0d(干预前)与第7d伤口表面细菌计数、伤口评分的差 异;观察第7d伤口细菌清除率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80??00%;两组换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干预0d与第7d 伤口表面细菌计数、伤口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第7d伤口细菌清除率实验组组为97??64%,高于对照组的53??26%.结论 三腔导尿管负压冲洗 装置用于治疗阑尾术后伤口感染可有效的减少伤口表面细菌计数、控制感染;降低伤口评分值、促进伤口愈合;降低换药次数、减轻工作量,该装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负压引流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9年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心负压引流法,观察组患者接受高负压引流治疗,观察两组换药次数、平均拔管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以及抗生素用量、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计数(WBC)情况。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以及抗生素用量均明显较对照组更少,平均拔管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CRP、TNF-α以及WBC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运用高负压引流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感染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溃疡伤口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照组常规外科无菌清创换药处理伤口。结果: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愈合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溃疡伤口,可有利于促进创面的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并控制感染,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6.
刘丽梅  杨元娇  刘健仪 《当代医学》2012,18(25):116-117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创伤创面的护理体会.方法 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式引流,试验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观察两组引流效果.结果 试验组感染率、换药次数、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0)比13.1(6/46),χ 2=4.457,P<0.05;(3.1±0.7)次比(7.6±2.2)次,t=3.861,P<0.05;(5.3±1.6)分比(8.1±1.4)分,t=4.327,P<0.05;(17.3±3.2)d比(24.5±6.1)d,t=7.631,P<0.05;(23.4±4.7)d比(29.8±7.1)d,t=8.253,P<0.05).结论 VSD应用于骨科患者创面的愈合,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护理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有效负压环境、无菌环境和VSD的密封性,以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探讨湿性敷料及免缝胶带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Incision fat liquefaction,IFL)患者伤口愈合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自2012年2月—2014年4月在医院接受腹部手术后出现IFL的患者84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84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治疗湿性敷料和免缝胶带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使用传统敷料进行治疗。治疗1周后对伤口愈合情况进行评价,并统计2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费用和疼痛VAS评分。结果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费用和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0.2±2.1)d、(7.4±1.5)次、(472.6±102.6)元和(4.5±0.8)分,对照组为(16.7±3.8)d、(24.5±6.4)次、(784.0±83.6)元和(6.4±1.1)分,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36/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2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敷料和免缝胶带联合使用能明显提升腹部IFL患者伤口愈合的效果,缓解患者疼痛和经济负担,愈合时间更短从而减少感染发生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本院55例行开腹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1例、对照组24例。实验组采用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换药费用。结果切口愈合时间:实验组为(12.88±2.83)d,对照组为(17.35±3.23)d,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换药次数:实验组为(4.27±1.36)次,对照组为(10.36±1.14)次,换药费用:实验组为(96.00±8.36)元,对照组为(200.00±10.48)元,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采取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传统方法相比,能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9.
程勇 《吉林医学》2014,(6):1229-1229
目的:研究对骨科创伤患者进行封闭负压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骨科创伤患者62例,将其分为试验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最新的VSD敷料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的治疗方法,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平均伤口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平均伤口愈合时间(22.13±15.32)d,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平均伤口愈合时间(16.89±9.57)d。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科创伤患者,采用封闭负压引流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短,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将其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腹部手术切口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及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腹部污染性或感染性手术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其中73例腹部切口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的患者作为实验组,90例未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术后切口愈合过程中感染率、脂肪液化率、平均愈合拆线时间、平均换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73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者69例(94.52%),3例乙级愈合(4.11%),切口感染1例(1.37%)。而对照组90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者71例(78.89%),乙级愈合者12例(13.33%),切口感染者7例(7.78%)。实验组患者中有2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占2.74%,对照组有10例,占11.11%。实验组患者切口感染率、脂肪液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平均拆线时间[(7.09±1.06) vs (10.43±1.98)]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换药次数[(2.10±0.79) vs (2.55±0.90)]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8.50±1.51) vs (9.97±2.00)]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可以有效预防污染性或感染性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促进切口Ⅰ期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