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在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细胞凋亡在ALD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54例ALD患者(病例组)和31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TNF-α、IL-6、NF-κB水平,推测细胞因子及凋亡在ALD发病中的作用;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两组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 (1)ALD患者血清TNF-α、IL-6、NF-κB、GGT、AST、AL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TNF-α、IL-6、GGT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TNF-α、IL-6和NF-κB作为炎症因子和核转录因子在AL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对于判断ALD患者肝脏的炎症反应和肝细胞凋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蜕皮甾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核因子κB与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高脂膳食喂养法,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蜕皮甾酮处理组与吡格列酮处理组,每组12只.模型组应用改良高脂饲料喂养,蜕皮甾酮组与吡格列酮组在高脂饲料喂养同时应用药物灌胃,正常对照组应用基础饲料喂养.实验16周末,处死所有大鼠,观察检测肝脏指数、血清与肝组织生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核因子κB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PAR-γmRNA 水平变化.结果 蜕皮甾酮组和吡格列酮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蜕皮甾酮和吡格列酮组与模型组相比,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降低明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加显著;蜕皮甾酮肝脏指数显著降低;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明显减轻(P<0.05).蜕皮甾酮和吡格列酮组与模型组相比核因子κB水平明显降低(P<0.01),PPAR-γ mRNA显著增加(P<0.05).结论 蜕皮甾酮具有改善高脂饮食诱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酶学,通过增加肝组织SOD的含量和减少MDA的含量来减轻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增加肝组织PPAR-γmRNA和减少核因子κB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肝脏炎症,发挥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连蒌护肝汤对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NAS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连蒌护肝汤口服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生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氨酰氨基转肽酶(Glutamyl amino peptidase, G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和甘油三脂(Triglyceride, TG)]、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炎症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白介素-6 (interleukin 6, IL-6)]的变化,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0%(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AST、ALT、GGT、TBiL、TG、TC、MDA、TNF-α、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SOD水平显著增高(P0.01),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连蒌护肝汤能显著改善NASH患者肝功能和抗氧化机能,降低血脂水平及炎症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中药治疗酒精性肝病(ALD)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AL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戒酒,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8g加入50%葡萄糖250m L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用中药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并行肝脏B超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γ-GT、TBIL、TC、TG较治疗前均明显降压(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中药治疗酒精性肝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对梗阻性黄疸时肝组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胆管结扎组、维拉帕米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第7天、14天处死大鼠,观察肝组织NF-κB p65表达、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变化. 结果:维拉帕米组肝组织NF-κB p65表达、MDA含量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胆管结扎组(P<0.05或P<0.01). 结论:维拉帕米可下调肝组织NF-κB的表达,减轻梗阻性黄疸时肝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核因子-κB(NF-κB)表达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分泌的相关性.方法25例心力衰竭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组PBMCs NF-κB表达由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的含量由放射免疫法测定.对两组的指标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心力衰竭患者PBMCs NF-κB胞核染色阳性率和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NF-κB胞核染色阳性率和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F-κB表达增高,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分泌增多.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可能通过NF-κB表达的上调促进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单纯维生素D3组(VitD3组)、酒精组(EtOH组)及酒精+维生素D3组(EtOH+VitD3组)。采用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喂养小鼠制备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及肝指数,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q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脏NF-κB p65和NF-κB p50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EtOH组小鼠血清ALT、AST活力、肝指数及肝组织TNF-α、TGF-β、IL-6和IL-1β mRNA水平显著升高,EtOH组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小叶界限不清,肝细胞出现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和脂肪空泡,NF-κB p65和NF-κB p5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中NF-κB的活性变化。【方法】选择健康成人6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92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组,分析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及PMNC中NF-κB活性水平。血清hs-CRP、TNF-α、IL-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免疫印迹分析检测PMNC中核因子KBp65(Set^536)的磷酸化水平,β-actin作为内参。【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血清CRP、IL-6、I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糖尿病组患者PMNC中NF-κB P65(Ser^536)磷酸化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0.85±0.38vs0.47±0.25,P〈0.05);在糖尿病组,log(CRP)与质量指数(BMI)、腰围、腰臀比、稳态模型法估计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log(IL-6)、log(TNF-α)、糖基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lc)呈正相关。【结论】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炎症状态,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PMNC中NF-κB活性的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行睡眠监测患者83例,分为对照组20例、轻度OSAHS组20例、中度OSAHS组23例、重度OSAHS组20例.检测HIF-1α与核因子(NF)-κB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SP-A和SP-D水平.结果 重度OSAHS组HIF-1α mRNA、NF-κB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OSAHS组SP-A、SP-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SP-A水平与HIF-1α 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缺氧可激活HIF-1α信号通路,释放NF-κB、TNF-α、IL-6等炎症因子,并引起SP-A、SP-D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甘利欣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8例SAP肝损害患者按照平行对照设计原理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同时以健康志愿者24名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采用常规治疗+甘利欣注射液治疗,以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结果: B组入院第15天血清TNF-α、IL-6、ALT、AST、GGT、TB及DB浓度与入院时比较,降低程度均高于A组(P < 0.01)。结论: 甘利欣可能通过抑制SAP时的炎症反应,从而对SAP肝损害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0例男性ALD患者(ALD组)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30例男性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ALD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活化水平、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水平,探讨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与胰岛素抵抗(HOMA-I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脂代谢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DN组)66例及老年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C组)3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外周静脉血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IL-1β)水平,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计算HOMA-IR、UAER。结果 DN组外周血NF-κB p65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IL-1β水平比NC组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NF-κB与FBG、HbA1c、HOMA-IR、UAER呈正相关关系(r=0.920、0.953、0.911、0.859,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外周血NF-κB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水平与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抵抗、尿白蛋白排泄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谷氨酰胺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SD大鼠分为3组:模型组、GLN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于致伤后4、8、12、16、24 h取大鼠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电镜下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及细胞胀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 介导的2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各时相ALT、AST、NF-κB、TNF-α mRNA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GLN干预组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5).光镜下发现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结构紊乱,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GLN干预组与模型组同时相相比损伤较轻.透射电镜下发现肝细胞出现细胞质肿胀、核溶解性坏死等胀亡样改变及细胞质萎缩、核固缩等凋亡样改变,GLN干预组肝细胞胀亡指数(OI)及凋亡指数(AI)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GLN可保护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降低血清ALT、AST水平,抑制肝组织NF-κB及TNF-α的表达,保护肝细胞结构及功能完整,减少肝细胞的凋亡及胀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重叠综合征(OS)患者的免疫学、炎症因子特征及其与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86例AIH-PBC OS患者作为OS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9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CD4+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 (Th17)、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h17/Treg、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干扰素-γ (IFN-γ)、白介素(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6、IL-4、IL-17/TGF-β以及IFN-γ/IL-4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患者的免疫学指标、炎症因子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OS组患者的ALT、AST、ALP水平分别为(175.39±49.24) U/L、(189.58±34.09) U/L、(246.73±30.28) 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46±8.23) U/L、(20.35±5.76)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橙皮苷(HDN)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AFLD)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对脂质过氧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成的影响.方法 以酒精联合脂肪乳剂灌胃,每天2次,连续6周,制备大鼠AFLD模型.于第6周末采血,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核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24例2型糖尿病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糖尿病+脑缺血组,22例非2型糖尿病但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脑缺血组,另有26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前2组脑卒中发生后不同病变时期(0、1、2、3d及1、4、26周)外周血NF-κB、IL-6、TNF-α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前2组患者上述细胞因子与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脑缺血组血清NF-κB、IL-6、TNF-α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r=0.52、0.61、0.55),从发病当天到1周时,各因子水平较脑缺血组和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随着病情缓解,到发病26周时,上述因子水平逐渐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NF-κB、IL-6、TNF-α表达水平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血管损伤、炎症因子释放可能在患者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DGLL)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用高脂乳剂灌胃诱导大鼠NAFLD模型,并给予DGLL干预,6周后检测肝脏组织及血清TNF-α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NF...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脂肪因子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联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标准大鼠30只;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分别于8周末,12周末时检测所有动物体重,肝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常规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和肝组织匀浆中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结果模型组8周时呈现单纯性脂肪肝,12周时伴有肝细胞气球样变,小叶内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以及散在点状坏死,表现为典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血清中瘦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8周,12周时统计学显示显著性升高,(P〈0.05)。12周时TNF-α在肝脏组织匀浆中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中脂联素在血清水平与对照组相比,8周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12周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瘦素、TNF-α和脂联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清及肝脏内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时更明显,提示它们可能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丁酸钠预处理对内毒素性肝损伤小鼠促炎与抗炎因子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昆明小鼠72只,随机分为6组(n=12):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丁酸钠低、中和高剂量组。应用脂多糖10mg/kg腹腔注射小鼠诱导内毒素肝损伤模型。造模后6h,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和IL-10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丁酸钠低、中和高剂量组血清ALT、AST、TNF-α和IFN-γ含量明显降低(P0.05),IL-4和IL-10量明显增高(P0.05)。但丁酸钠各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酸钠预处理可以抑制内毒素肝损伤小鼠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IFN-γ的释放,提高IL-4和IL-10的含量,促进致炎介质与抗炎介质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老年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活化水平、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水平,探讨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与胰岛素抵抗(HOMA-I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脂代谢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DN组)66例及老年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C组)3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外周静脉血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IL-1β)水平,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计算HOMA-IR、UAER.结果 DN组外周血NF-κB p65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IL-1β水平比NC组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NF-κB与FBG、HbA1c、HOMA-IR、UAER呈正相关关系(r=0.920、0.953、0.911、0.859,P<0.01).结论 老年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外周血NF-κB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水平与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抵抗、尿白蛋白排泄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