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2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常见过敏原的分布特征。方法:对本院皮肤科门诊52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按荨麻疹组(322例)和皮炎、湿疹组(201例)进行分类;应用德国MORA-SUPER生物共振治疗仪对患者进行吸入、食入、其他变应原检测,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过敏原阳性率荨麻疹组为87.89%,皮炎、湿疹组为83.08%;从过敏原分布特征来看,以多种、多组物质过敏的患者为多;皮炎、湿疹组内少年组与中老年组之间阳性率差异较大。荨麻疹组前十位过敏原是:螨和昆虫(占54.97%)、霉菌(占49.38%)、海鲜类(占31.37%)、组胺(占20.50%)、酵母(占14.91%)、食用防腐剂(占14.29%)、抗氧化剂(占13.66%)、蛋黄(占12.11%)、甜味剂(占9.01%)、香料和药草(占7.45%);皮炎、湿疹组前十位过敏原是:螨和昆虫(占55.22%)、霉菌(占36.82%)、海鲜类(占31.84)、重金属(占15.92%)、抗氧化剂(占13.43%)、组胺(占12.44%)、食用防腐剂(占11.44%)、酵母(占8.46%)、谷类(占7.96%)、蛋黄(占7.46%)、广泛环境毒素(占7.46%)。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过敏原分布具有一定特征,可为本地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i台疗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过敏原体外检测的结果,分析常见过敏原的特征,以期临床预防和高效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提供指导。方法对本院2016年5月到2017年2月诊治的10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过敏原体外检测。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类型分组为:荨麻疹组(62例)、皮炎湿疹组(38例)。均应用血清学进行过敏原体外检测,并对相关检测结果赋予结果分析。结果荨麻疹组患者的过敏原体外阳性检出率为93.55%(58/62),皮炎湿疹组的为84.21%(32/38),对比检测差异水平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体外检测结果的分析,多以螨虫和霉菌为主要过敏原,因此,在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预防和缓解治疗时,可依据这些常见敏原体的一些明显特性,给予体外检测,可提高患者的过敏原体外阳性检出率,并且利于指导临床针对性给予抗过敏的干预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痛中的临床意义,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方法 检测74例荨麻疹、63例过敏性紫癜、23例湿疹以及77例变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237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中,食物特异性IgG总阳性率为67.1%,各组IgG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主要食物致敏源谱系既有相同性也有一定差异性,其中鸡蛋和牛奶是所有疾病组中检出阳性率最高的两种食物.食物不耐受患者中,对1、2种食物不耐受者居多.结论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发生率较高,食物不耐受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具有密切相关性.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本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常见过敏原的种类,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提供防治依据.方法采用德国“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对100例过敏性皮肤病进行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检测分析.结果80.00%血清总IgE水平增高,慢性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紫癜、异位性皮炎分别为80.70%、75.00%、66.67%、和83.33%,变应原特异性IgE吸入组以户尘螨/粉尘螨阳性率最高;食物组以牛羊肉为最高,其后是虾蟹.结论通过检测患者血清总IgE特异性IgE,能够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本病,同时可以通过改变接触的环境和生活习惯来减少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过敏性紫癜、湿疹、荨麻疹三种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变应原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341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总IgE和特异性IgE抗体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湿疹、荨麻疹患者总IgE阳性率分别为54.84%、65.79%、70.48%,以荨麻疹的阳性率最高。三种过敏性疾病吸入性变应原均以霉菌组合的阳性率最高;食入性变应原过敏性紫癜和湿疹牛奶的阳性率最高,荨麻疹以腰果类阳性率较高。结论:通过对三种过敏性疾病血清IgE的测定和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Ⅰ型变态反应部分参与了过敏性紫癜和湿疹的致病;通过特异性变应原的测定,可了解引起患者过敏的变应原,为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1844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及总IgE水平变化.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1844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包括荨麻疹884例,湿疹704例,特应性皮炎256例,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和总IgE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 1844例患者血清总IgE检测阳性(大于90IU/mL)1148例,占62.3%;食入组过敏原以虾蟹居首位(24.1%),其后是鱼(19.0%)、猪牛羊肉(13.7%)、牛奶(11.2%)、蛋白蛋黄(8.6%)、大豆花生(4.0%);吸入组过敏原粉尘螨最高(30.5%)、多价霉菌(29.8%)、蒿属植物(24.8%)、屋尘(24.2%)、榆柳杨树花粉(23.5%)、豚草(9.7%).结论 检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及总IgE水平可确认过敏体质,寻找相应过敏原,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在过敏性皮肤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环境、饮食暴露因素与患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福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定量检测试剂盒(免疫捕获法)检测142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清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包括尘螨、艾蒿、上皮组合、霉菌组合、墙草组合、花粉组合、柳树、杨树8种)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包括鸡蛋、牛奶、虾、羊肉、牛肉、鲤鱼、螃蟹、小麦面粉8种),并将结果以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吸入物以霉菌组合的阳性率高,其中过敏性皮炎组60%,湿疹组43%,荨麻疹组46%,过敏性紫癜组71%。食入物以牛奶的阳性率高,过敏性皮炎组和湿疹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2%和56%,荨麻疹组以海鲜过敏阳性率较高,为34%。暴露因素和疾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过敏原IgE检测为过敏性疾病的病因诊断提供了有一定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体外特应性变应原(中国组合)检测在过敏性疾病病因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印迹法,对199例荨麻疹,202例湿疹皮炎,367例过敏性鼻炎共768例患者进行20种特应性变应原(中国组合)的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数据用SPSS11.0软件处理.结果 对荨麻疹、湿疹皮炎、过敏性鼻炎患者特异性变应原检测阳性率分别是72.2.6%、73.76%、89.64%,总阳性率81.0%;对单项抗原呈阳性150例(23.9%);对2项以上抗原呈阳性472例(76.1%);结果与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鼻炎与混合性多项变应原(吸入性、食物性)有关(p<0.01);与过敏性疾病有密切关系的变应原有9种:屋尘、螨组合、猫毛、螃蟹、虾、大豆、海鱼、艾草、淡水鱼(p<0.05).结论 屋尘、螨组合、猫毛、螃蟹、虾、大豆、海鱼、艾草、淡水鱼是荨麻疹、湿疹皮炎、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过敏性疾病患者往往对多项变应原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花粉IgG阳性情况。方法:采用Dot-ELISA法检测受检患者血清花粉IgG抗体。结果:56%受检患者血 清花粉IgG抗体阳性,其中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紫癜等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花粉IgG抗体阳性率为83.0%,其它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为18.4%(P<0.005)。血清花粉IgG抗体阳性的34例荨麻疹患者中,早春花粉抗体阳性高达91.2%,晚春花粉52.9%,夏秋花粉29.4%(P<0.005)。结论:致敏性花粉与过敏性皮肤病有较大关系。春季花粉,特别是早春花粉,是本地区花粉相关性荨麻疹的主要致敏花粉。  相似文献   

10.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1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娟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57-1658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特点,观察组胺H1受体拮抗剂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此类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4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4例患者总IgE平均为133±24KU/L,各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血清IgE阳性率以湿疹最高,为74.2%,其他依次为荨麻疹、接触性皮炎、药疹。H1受体阻断药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总有效率为87.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痊愈时间为11d,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指导意义,H1受体阻断药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马兰地区人员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种类,探索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方法皮肤科门诊明确诊断为荨麻疹、湿疹患者127例作为研究组,健康新兵12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过敏原检测,研究组实施药物治疗。结果研究组中血清总IgE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荨麻疹、湿疹的致敏原吸入性大于食入性,以尘螨、粉尘和榆树、柳树、杨树致敏原为主,卡介菌多糖核酸具有一定效果。结论本地区人员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过敏原以吸入性为主,气候干燥是过敏原易飘浮通过空气而吸入导致变应性皮肤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过敏性皮肤病与吸入和食物变应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德国“敏筛”过敏原定量检测系统)对282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检测.结果 61.70%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增高,荨麻疹、湿疹及特应性皮炎总IgE阳性率分别为59.85%、56.73%和80.49%,特应性皮炎分别与荨麻疹和湿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8,P<0.05;X2 =7.16,P<0.01);荨麻疹与湿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P>0.05).变应原特异性IgE吸入组以户尘螨/粉尘螨阳性率最高,其后依次是霉菌组合、猫/狗毛皮屑、矮豚草蒿.食物组以鱼虾蟹为最高,其后依次是牛奶、牛羊肉.结论 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检测可帮助临床寻找相应变应原,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乡地区过敏性皮肤病的过敏原的种类、分布情况,并比较不同病种及不同年龄阶段的过敏原有无差异。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590例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釆用AllergyScreen过敏原检测系统对患者进行检测,应用免疫印迹定量法检测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和血清总IgE。按疾病将患者分为荨麻疹组和湿疹组,按年龄分为成人组和儿童组,比较组间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结果。结果59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中,482例血清总IgE阳性,阳性率为81.69%,468例特异性IgE(sIgE)阳性,阳性率为79.32%。食入组过敏原阳性者398例,占67.46%,吸入组过敏原阳性372例,占63.05%,食物组与吸入组过敏原都有阳性反应者206例,阳性率34.92%。湿疹患者食入组、吸入组、及食入组+吸入组阳性率分别为68.46%、64.43%和36.24%,均略高于荨麻疹患者的阳性率,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阶段之间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食入性+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显示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在荨麻疹、湿疹的分布上无明显差异,儿童期以食物性过敏原为主,随着年龄增长,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逐渐增高。因此,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过敏性皮肤病、不同季节过敏性皮肤病过敏原的差异性,为临床上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154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过敏原阳性率为39.6%。其中吸入组过敏原阳性率38.3%,显著高于食入组阳性率11.0%(P<0.05)。皮炎、湿疹和荨麻疹患者吸入组过敏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食人组过敏原阳性率(P均<0.05)。不同季节过敏原阳性率有明显差异,其中6~8月过敏原阳性率最高,9~11月次之。6~8月和9~11月两个时间段吸人组过敏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同期食入组(P<0.05)。结论:依据过敏性皮肤病的类型、季节选择过敏原筛查范围,可有效提高过敏性皮肤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斯奇康治疗慢性荨麻疹、遗传过敏性皮炎1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斯奇康注射液和抗组胺药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遗传性过敏性皮炎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 1 52例慢性荨麻疹、遗传过敏性皮炎分为两组。治疗组遗传过敏性皮炎 1 5例 ,慢性荨麻疹 60例 ;对照组遗传性过敏性皮炎 1 5例 ,慢性荨麻疹 62例。对照组予抗组胺药物 (特非那丁 )或息斯敏及外用止痒酊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斯奇康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 93 .4 % ,对照组 69.4 % ,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 ,治疗组遗传过敏性皮炎有效率 80 % ,对照组 53 .3 % ,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斯奇康注射液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药 ,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皮疹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5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针对治疗组5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实施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两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半年内皮炎湿疹复发次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95.08%)明显高于参照组(77.97%),两组相比:P=0.01。结论针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实施中医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利于患者预后及临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临床上正在试用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制剂治疗各种皮肤病,包括过敏性紫癜、银屑病、湿疹、玫瑰糠疹、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带状疱疹、扁平疣、斑秃、白癜风和皮肤色素沉着等。综述甘草提取物及其黄酮类化合物、甘草酸等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病毒性皮肤病、色素沉着等皮肤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本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常见过敏原。方法采用IVT过敏原体外测试系统对112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清进行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吸入性血清过敏原总IgE阳性率63.39%,常见的吸入性过原依次为尘螨、粉螨、屋尘螨;点青霉菌,交链孢菌,黑根霉;食入性血清过敏原总IgE阳性率为68.75%,食入性血清过敏原为牛奶、鱼、蟹和虾,蛋白;大部分患者对两种以上的过敏原过敏。结论IVT可用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物变应原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问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134例慢性荨麻疹、118例慢性湿疹患者以及44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总IgE和14种食物特异性IgG水平。结果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以及健康对照者的食物特异性IgG总阳性率分别为96.7%、97.5%和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例平均刚性项数分别为3.16项/例、3.09项/例以及0.95项/例。其中以鸡蛋(蛋白/蛋黄)、牛奶、鳕鱼、螃蟹、大豆阳性率最高,鸡肉、玉米、大米、虾、西红柿、小麦次之,猪肉、牛肉、蘑菇较低。血清总IgE阳性率在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中均为10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31.8%)。结论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不仅与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有关,还与食物引起的不耐受有一定关系,此检测可帮助调整患者食谱,有利于临床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20.
《右江医学》2016,(5):530-535
目的通过对三种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湿疹及过敏性皮炎)儿童进行皮肤变应原检测,了解这三种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变应原及其分布特征。方法应用皮肤变应原点刺试剂盒对诊断为荨麻疹、湿疹或过敏性皮炎的236例儿童(年龄≤14岁)进行31种变应原检测分析。结果 23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儿中,检出1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的患儿233例,占98.73%,2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的患儿230例,阳性率为97.46%。变应原中,粉尘螨、屋尘螨、蟑螂阳性率最高,依次为65.25%、60.59%、54.66%。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食入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90,P=0.001)。桃子、番茄、牛肉、海虾、粉尘螨、蒿属花粉的阳性率在三种过敏性皮肤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色市儿童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的常见食入性变应原为海鲜、牛奶、蛋类、茄子,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为粉尘螨、屋尘螨、蟑螂。97.46%的受检患儿存在2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反应,发生吸入性过敏的概率大于食入性过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