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玲  王健儿 《海南医学》2012,23(6):46-47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81例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74例在服药过程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为出血组,其余无出血的207例为非出血组,行胃镜检查了解胃、十二指肠损伤情况并进行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分析其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26%(74/281),出血组在年龄>65岁、既往出血病史、Hp感染中的比率显著高于非出血组(P<0.01)。结论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增加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Hp感染、过去出血史、年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281例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74例在服药过程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为出血组,其余无出血的207例为非出血组,行胃镜检查了解胃、十二指肠损伤情况并进行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分析其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26%( 74/281),出血组在年龄>65岁、既往出血病史、Hp感染中的比率显著高于非出血组(P<0.01).结论 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增加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Hp感染、过去出血史、年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有心脑血管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史患者102例,采取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检验的基础上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以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年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抗血小板治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服药期间规律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预防上消化道出血者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结论对于长期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尤其是年龄>75岁者),应警惕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如有Hp感染应及时根除,在减少危险因素聚集发生的同时鼓励使用PPI。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长期以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致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心血管、消化科132例长期接受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患者,采用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年龄、饮酒史及吸烟史(按贡献大小)5个变量是长期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长期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应特别注意其有较高的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应控制血压,根除H.P,戒酒,戒烟,减少危险因素的聚集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探究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928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病患的临床治疗和随访资料,确定患者上消化道健康状态以及Hp(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观察Hp阳性和阴性患者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后上消化道的出血情况。随访1年后选出180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并根除H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法莫替丁)和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各90例,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928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病患中,785例为Hp阳性,其中18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占23.05%;143例为Hp阴性,其中12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占8.39%。对比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情况(P0.05)。治疗组3例病患再出血,占总数的3.33%,对照组中10例病患再出血,占总数的11.11%。治疗组较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药物有着直接的关系,Hp阳性并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较高,可根据患者病情替换使用法莫替丁可降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剂量阿司匹林导致患者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前7 d内是否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8例,未服用阿司匹林,研究组患者52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研究组患者服药时间与消化道出血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腹部不适、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等临床特点与对照组比较均显示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是引发患者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需重视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认知,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本院接诊的肝硬化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本组70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结果本组70例患者中有23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当中有2例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为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3例为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18例为消化道溃疡出血。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有43例,其中有19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幽门螺杆菌阴性者有27例,其中有4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本组的幽门螺杆菌阳性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率为44.19%,明显比幽门螺杆菌阴性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14.81%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源性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对于肝硬化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来说,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更高。故,临床需要加强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力度,以有效减少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血管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服药2月内出现呕血、黑便或大便隐血阳性的患者42例;对照组为与上述病人对应同时就诊随机选42例服用相同制剂无消化道出血征象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用药前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率、既往消化性溃疡病史及幽门螺杆菌(H. P )阳性率、消化道肿瘤发生率等指标。结论:老年人、既往有消化道症状、消化性溃疡史、H. P阳性者、消化道肿瘤者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肠溶片有较高的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应加强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或抑酸剂及根除H. P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3个月以上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影响。方法:将160例上消化道出血伴有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经胃黏膜组织吉姆萨染色病理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后,114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为阳性组,剩余的46例为阴性组。按照随机数字表将阳性组分为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给予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并采用14 C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3组患者完成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再出血等临床情况。结果:3组各有1例患者失访。观察组患者均获得根除幽门螺杆菌。3组再出血病因主要是出血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意向性分析中,观察组的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8%,5/57 vs 31.6%,18/57),χ2=9.205,P<0.05;阴性组(19.6%,9/46)与观察组、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方案集分析中,观察组的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9%,5/56 vs 32.1%,18/56),χ2=9.247,P<0.01;阴性组(20.0%,9/45)与观察组、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3个月以上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血管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服药2月内出现呕血、黑便或大便隐血阳性的患者42例;对照组为与上述病人对应同时就诊随机选42例服用相同制剂无消化道出血征象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用药前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率、既往消化性溃疡病史及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消化道肿瘤发生率等指标。结论:老年人、既往有消化道症状、消化性溃疡史、H.P阳性者、消化道肿瘤者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肠溶片有较高的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应加强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或抑酸剂及根除H.P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幽门螺杆菌(Hp)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在本单位2015年6月-2016年6月门诊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2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124例,同时期未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558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实施13C尿素呼气试验(13C urea breath test,13C-UBT)检测Hp,分析两组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情况.结果:2.1 两组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果比较: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Hp感染阳性率为31.45%明显低于对照组4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7,P<0.05).在研究组中,Hp阳性与Hp阴性患者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0 P>0.05),但是Hp阳性患者平均年龄(66.82+10.01岁)高于Hp阴性患者(58.76+11.2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5,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能对幽门螺杆菌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由于应用阿司匹林(ASP)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而无明显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因服用ASP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而无明显上消化道症状患者37例的临床及内镜资料.结果 37例患者中,高龄患者(≥65岁)31例(83.8%),并存原发性高血压病26例(70.3%),服用ASP过程中均未应用抗溃疡药物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6.8%.15例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2例内镜下止血失败接受手术治疗,3例患者因心脑血管并发症死亡,余治愈.结论 服用ASP的老年患者,上消化道症状与出血无明显相关性,服药前宜评估其风险,并根治幽门螺杆菌及加用抗溃疡药物.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H.pylori)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是两个重要的胃粘膜损害因子.研究感染幽门螺杆菌和NSAID在老年人胃十二指肠粘膜损伤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关系并采用相关的治疗措施,探讨对长期服用NSAID患者是否应根除幽门螺杆菌是一项非常有临床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2007年3月~2010年3月就诊于葛洲坝中心医院的3398例口服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采用C-14尿素呼吸试验(C-14-UBT)进行Hp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入选对象分为Hp阳性组及Hp阴性组,随访1年,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对Hp阳性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除Hp治疗后,另选取112例Hp阳性患者与之对照,两组继续服用阿司匹林,随访观察1年。结果 Hp阳性组1902例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103例(5.42%),Hp阴性组1496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42例(2.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03例出血患者抗Hp治疗后,101例根除Hp,再服用阿司匹林,上消化道再出血3例(2.97%),而对照组112例Hp阳性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为6例(5.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p感染可增加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根除Hp治疗能有效降低该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与肠溶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门诊或住院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并且进行H. pylori检测的患者1009例,其中肠溶阿司匹林组478例,氯吡格雷组531例,每组根据H. pylori检测结果再分为H. pylori阴性组和H. pylori阳性组,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肠溶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H. pylori阳性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比例均明显高于H. pylori阴性组(P〈0.05)。结论根治幽门螺杆菌有利于降低肠溶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小剂量阿司匹林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消化科收治并且持续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影响患者的因素主要包括:溃疡史、吸烟史、饮酒史、联合用药、年龄和Hp感染等。结论: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因此在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以便可以对患者行科学的用药方案,从而可以降低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时段内诊疗的90例肝硬化患者予以回顾分析,统计患者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状况。结果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出血率(65.71%)较高于阴性出血率(34.29%),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64.29%)较高于阴性率(35.71%),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和幽门螺杆菌感染间呈现正相关,即根除感染是预防出血的关键,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3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改良Forrest分级标准分为Ⅰ、Ⅱ、Ⅲ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对比上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三组各临床症状发生率、Hp感染的阳性率、胃癌前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组各临床症状发生率、Hp感染的阳性率、胃癌前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且Ⅱ组均显著高于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前病变是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溶阿司匹林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门诊或住院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的患者565例,比较不同服药时间、服药剂量及是否加用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拮抗剂对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的影响。结果随着肠溶阿司匹林服用时间延长、服药剂量加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增加(P〈0.05);联用胃黏膜保护剂、PPI或H2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P〈0.05),PPI组和H2受体拮抗剂组效果优于胃黏膜保护剂组(P〈0.05)。结论建议小剂量服用肠溶阿司匹林,需要长期服用的患者建议联合应用PPI或H2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因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后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对症治疗以后,患者均全部治愈,大便隐血均转阴性。结论阿司匹林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安全、有效,但对高危人群应高度重视,减轻对胃肠道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