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04年国际戒烟竞赛天津参加者的戒烟效果,探讨影响戒烟成功的相关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戒烟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天津参加2004年国际戒烟竞赛的抽奖候选人中抽取调查对象,通过电话访问或面对面的形式对其进行调查,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随访调查300人,1a戒烟成功153人,占51.0%。Logistic同归分析显示,烟龄越长、吸烟量越大,其戒烟成功的可能性越小;另将职业.戒烟前态度进行哑变量分析显示,干部、其他职业者和想戒烟者戒烟成功率较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吸者中,周围有人吸烟为复吸主要原因,占42.9%;在戒烟后1个月内开始复吸的62人,占52.1%,在1-6个月开始复吸的48人,占40.3%,在6个月后复吸的9人,占7.6%。周围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221人,占73.7%,办公场所禁止吸烟的159人,占53.%,家中限制吸烟的134人,占44.7%。结论2004年国际戒烟竞赛天津参加者1a戒烟效果较好,建议针对影响戒烟成功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2004年国际戒烟竞赛1个月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江  李新建  卢伟  罗齐燕 《职业与健康》2005,21(8):1185-1187
目的分析上海市2004年国际戒烟竞赛的效果,并探讨其戒烟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竞赛1个月后对全市3691名报名参赛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竞赛4周内戒烟率为63.4%,1个月随访戒烟率为45.4%,复吸的主要原因是周围的人吸烟,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戒烟决心、是否会自己戒烟是影响戒烟成功的显著因子。结论竞赛组织者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宣传报名信息,竞赛取得了成功,对促进今后的控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评价成都市戒烟门诊戒烟效果,探讨有效戒烟行为干预方法.方法 2010年对在成都市6家医院戒烟门诊接受戒烟干预的344名吸烟者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为个人吸烟习惯的改变、戒烟进度、戒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提供的戒烟服务满意情况等.结果 共有310人接受随访,3个月戒烟率仅为9.7%,但随访者每天吸烟者的所占比例由基线时90.6%降低到71.0%,吸烟量由平均每天16.6支降低至8.8支.74.2%随访者在过去7d内出现了戒烟症状.结论 成都市戒烟门诊吸烟者3个月戒烟率较低,但每天吸烟量减少,戒烟专业机构应加强专业指导作用,为吸烟者提供更好的戒烟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戒烟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1998年戒烟竞赛效果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1998年我国7个城市参加了国际戒烟竞赛,参赛者共3.8万人。参赛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一月戒烟率为69.4%,一年戒烟成功率为44.7%。影响戒烟一年成功的主要因素有“竞赛一月期间戒烟成功”和“参塞目的为了戒烟”,OR分别为11.74和8.11。此外戒烟有人帮助和吸烟量少也有利于戒烟的成功。由于卫生部和各市周密计划,良好组织和动员,使竞赛十分成功。竞赛调动了各部门和广大群众控烟工作的积极性,为促进  相似文献   

5.
如何指导戒烟初探(410137)湖南省民航局医疗救护中心刘枧生虽然人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嗜烟的瘾君子们仍然是照吸不误。这是因为他(她)们已吸烟成瘾,在一般的情况下,吸烟是很难戒断的。笔者在1993年至1995年增指导20名吸烟者戒烟,短期内(1—...  相似文献   

6.
戒烟与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戒烟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收集资料,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用x^2检验和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1742名调查对象中,吸烟者3190人,不吸烟者8203人,戒烟者336人,13人该项数据缺失。将患糖尿病后戒烟者剔除,得到吸烟者、不吸烟者和戒烟者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5%,2.4%和5.2%,有显著性差异;将研究人群的年龄进行标化处理,得到吸烟者、不吸烟者和戒烟者的标化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2.3%,2.6%和5.4%,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戒烟者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建议对戒烟者实行健康监护,并开展对安全戒烟的有效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分析广州地区戒烟人群的部分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为作好戒烟服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自填式问卷对80名来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一香港大学联合戒烟门诊寻求帮助戒烟者进行基线调查,收集其个人资料、有关吸烟与健康的知识和态度以及个人吸烟和戒烟行为等信息,以Fagerstorm Scale问卷评分计算吸烟者对尼古丁的依赖程度,对戒烟的重要性、困难程度和成功戒烟的信心,用SPSS11.0软件统计分析,各参数的构成比与频率与香港戒烟健康中心(以下简称“香港中心”)受辅导者特征第1份中期报告相应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与香港中心资料比较,广州受辅导戒烟者受教育程度较高,身体较健康,所维持戒烟的时间较短;寻求帮助戒烟,但未决定戒烟日期和戒烟信心度低的人数较多;估计在戒烟期间最难面对的情况是烟瘾发作的人较多;过去6个月内有向医生求诊的和曾接受医护人员戒烟忠告的比例较低。结论有关部门需要大力加强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戒烟对健康的益处,自觉主动的戒烟。  相似文献   

8.
金乡县部分居民戒烟者戒烟成功与失败原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戒烟成功和戒烟失败的原因,指导吸烟者戒烟。[方法]2002年11~12月抽取金乡县342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烟龄的戒烟者进行调查。[结果]戒烟者的戒烟成功率为19.3%;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提高,树立戒烟恒心和认为吸烟引起或加重自身疾病者戒烟成功率较高。戒烟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因素的影响。[结论]戒烟者戒烟成功率不高,应增强社会禁烟意识,创造良好的戒烟环境,树立戒烟恒心,提高戒烟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8中国戒烟大赛西藏赛区报名人员基本情况,为开展本区控烟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参赛资格的人员基本情况输入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258人报名参加戒烟大赛,合格登记者1146名,其中男性1106人,女性40人。最大68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28岁;参赛人员日吸烟量在5支以上者占50.69%,烟龄在5年以上者占50.70%,文化程度高中以上者占83.80%,有51.00%的人尝试过戒烟。结论报名戒烟者中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占比例较大,有半数的人尝试过戒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烟草危害知识和拒烟与戒烟技巧及技能传播,帮助烟民戒烟。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男性居民戒烟行为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杭州市男性吸烟居民中的主要戒烟动因。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市1922名已婚男性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和访谈。以过滤、排序的方式从中抽出201名曾戒烟失败的现在吸烟和203名从未戒过烟的现在吸烟共404名,分析比较其人口学特征、吸烟行为、戒烟情况、戒烟意图、戒烟失败的原因以及有关影响因素。结果:曾戒烟失败和从未试图戒烟均主要在30-50岁,多为中等化程度,多为产业工人或职员。烟龄多在6年以上,每日吸烟数为10-20支,两组间无显性差异(P<0.05)。曾戒烟但失败组和从未戒烟组内不打算戒烟的比例均高于想戒烟但未准备行动的比例和准备采取行动的比例,但从未戒烟组内不打算戒烟的比例(62.07%)高于曾戒烟失败组(38.80%,P<0.05)。曾戒烟失败组内想戒烟所占比例(36.32%)高于从未戒烟组内不打算戒烟(18.72%,P<0.05)。影响戒烟成功的主要因素与从未戒烟不想戒烟的主要原因相同,均为自控力差、他人影响和缺乏有效的戒烟方法。结论:影响戒烟成功的主要因素包括自控力差、他人影响和缺乏有效的戒烟方法。戒烟工作的重点人群应是曾戒烟但失败的现在吸烟。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虹口区自愿戒烟者戒烟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虹口区自愿参加 2 0 0 0年国际戒烟竞赛活动的 1 82名志愿戒烟者进行调查研究 ,发现在一个月的戒烟期中戒烟成功者有 80人 ,成功率为 43 96 %。经一年的随访后发现 ,在 80名的戒烟成功者中 ,完全不吸烟的有 45人 ,成功率为 56 2 5% ,在 3 4名重复吸烟者中 ,有不同程度的吸烟减少者有2 9人 ,占重复吸烟者的 85 2 9%。说明戒烟竞赛对有戒烟愿望的吸烟者起一定的促进戒烟作用。对象与方法1 对象 以参加戒烟竞赛活动的区内医院、社区、学校、企业、商委、文化等系统和单位及外来自愿报名者 1 82人为调查对象。2 方法  2 0…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苏省男性吸烟者戒烟行为及接受戒烟服务现状。方法在江苏省14个慢性病监测点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和KISH表法确定调查对象,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相关信息。结果被调查成年男性戒烟率为11.3%,平均戒烟年龄为46.5岁,有58.3%的是在45岁以后开始戒烟;现在吸烟者打算戒烟率和过去12个月内尝试戒烟率分别为15.9%和16.2%,30岁以下年龄组这两个率均为最高;过去12个月内吸过烟者接受卫生保健服务时医生询问吸烟情况和劝戒烟的比例分别为23.8%和19.3%,吸烟者使用过戒烟方法的比例为5.0%。结果提供给吸烟者的戒烟服务资源不足,应加强对医生控烟技能培训和开设戒烟门诊,有效指导吸烟者戒烟.提高戒烟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天津市戒烟门诊就诊吸烟者的人群特点、吸烟情况、戒烟情况,为更有效的开展戒烟门诊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前来三家戒烟门诊就诊的158名吸烟者,并于一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 就诊吸烟者中50%(79/158)是通过医生推荐或转诊至戒烟门诊,47.5%(75/158)决定戒烟的原因是自身患病,59.5%(94/158)的人尝试过戒烟;就诊吸烟者的平均烟龄为19.5年,平均每日吸烟量为16.3支;一个月随访的应答率为86.7%(137/158),一个月随访的时点戒烟率为43.1%(59/137),未戒烟者的一个月时点减烟率为56.4%(44/78);27.0%(37/137)的人认为医生或药物对其戒烟帮助最大。结论 天津市戒烟门诊能提高吸烟者的戒烟率,但目前就诊人数较少,还应继续加大戒烟门诊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4.
1996-2004年天津国际戒烟竞赛方法及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天津市开展5次国际戒烟竞赛的效果和戒烟失败的原因。方法根据国际戒烟竞赛规则,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和统一的调查表,分别在竞赛结束1个月和1年后随访。结果国际戒烟竞赛结束1个月、1年后的戒烟率分别为53.8%,29.8%,复吸率占74.9%。结论国际成烟竞赛戒烟效果明显,复吸的主要原因是周围人吸烟和社交需要。  相似文献   

15.
对166名青年吸烟者使用戒烟药物,一个月总有效率为78%。志愿组占87%,行管组占67%。戒烟1个月志愿组67人,行管组65人;2~3个月志愿组与行管组各下降至16人和8人;戒烟6个月以上仅余6人和4人。说明在部队青年中开展戒烟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吸烟大学生尝试戒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吸烟大学生的尝试戒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控大学生吸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填式结构问卷调查广州某大学271名吸烟大学生的尝试戒烟行为、戒烟信心、吸烟情况、吸烟相关的知识与信念水平、环境因素以及相关的社会学特征。结果吸烟大学生中,40.6%曾尝试过戒烟。尝试过戒烟的学生中,50.0%曾戒烟2次,戒烟持续时间最长的1a以上,平均1个月左右。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尼古丁成瘾”、“认为戒烟困难”是大学生尝试戒烟的显著性影响因素。结论在大学校园开设戒烟干预是必要和紧迫的。戒烟干预应注重尼古丁成瘾性和戒断症状的宣传和治疗,从而提高戒烟成功率,降低大学生吸烟率。  相似文献   

17.
国内对吸烟者吸烟状况的研究为数不少,但对戒烟者的有关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报告了对254名戒烟成功者的追踪调查结果,内容涉及戒烟时的各种生理心理反应及持续时间,戒烟成功者对吸烟有害知识的了解,以及他们对戒烟的评价等方面。它为我们进一步开展戒烟教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长春市政府公务员吸烟及戒烟情况,为长春市制定控烟策略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长春市5个区1510名政府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长春市政府公务员吸烟率为20.4%,其中男性吸烟率为21.6%,女性吸烟率为1.5%,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64.9%的吸烟者有戒烟的想法,有53.5%的吸烟者认为其考虑戒烟的原因是为孩子树立榜样,有46.1%的吸烟者认为6个月内实施戒烟行动益处非常多。结论长春市政府公务员吸烟率较低,希望戒烟者比例较高,依据调查结果,积极制定公务员控烟干预策略和措施,将有助于加快长春市创建无烟城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吸烟不仅危害人类健康 ,也是资源浪费、火灾、影响家庭和睦的重要原因。禁烟已逐渐深入人心 ,戒烟已成为广大烟民的共识。但由于烟瘾的作用 ,往往使吸烟者的戒烟行动难以获得成功。为此 ,河南省焦作市健康教育所于 2 0 0 2年 3~ 6月间对 78名成功戒烟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以期总结经验 ,指导吸烟者戒烟。对象与方法1 对象 以每天吸烟及连续或累积吸烟 6个月以上 ,调查时已有一年以上时间不再吸烟者为调查对象。2 方法 通过同事、朋友寻访其周围戒烟者 ,记录其电话号码 ,或直接查阅电话号码簿进行寻访 ,发现成功戒烟者 ,及时用电话详细询…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戒烟门诊吸烟者戒烟意愿及相关戒烟行为,以期发现控烟中存在的不足。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形式,在全国16个城市的戒烟门诊随机选择447名吸烟者进行调查。结果调查447名吸烟者,男性占85.23%,年龄40岁的占62.86%,52.80%的人吸烟时间≤2年,每天吸烟量39.15%在半包至1包。67.11%的吸烟者出于健康因素想戒烟,大多数吸烟者有戒烟的想法,但43.18%的从未采取戒烟行动,38.26%的调查者尝试过1~2次戒烟行动,戒烟持续时间在3个月内占77.56%。戒烟方式以完全依靠意志力一次戒断最多(占55.70%),电子烟、戒烟药物较少。戒烟后有45.41%的吸烟者渴望再吸,并自述有戒烟后的烦燥、焦虑等神经症状,而且近一半的戒烟者难以忍受戒烟后的不适。未用戒烟药原因以不相信有用(占31.32%)和害怕副作用(占31.32%)最多。大部分使用过戒烟药的都觉得戒烟药物效果一般,认为服用戒烟药物出现的副作用以体重增加(占31.54%)和情绪低落(占29.75%)较多。结论吸烟人群戒烟意愿不高,主动戒烟比例较低,戒烟方式单一,戒烟成功率低。今后需从增加吸烟成本和降低戒烟代价两个方面推进控烟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