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科新护士培训方法,使其尽快适应急诊科护理工作。方法对15名急诊科新入科护士实施"专人负责制、必备项目培训制、按区域上岗制、定期考核制"的强化培训。结果培训前新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得分分别为80.14±12.20、90.29±3.34,培训后上升至90.85±13.34、96.09±5.36。结论通过系统的强化培训,提高了新护士急救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促使其尽快胜任急诊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适应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加强对急诊科新护士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可增强新护士的应急能力,提高急救水平和服务质量,达到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之目的.方法:对急诊科新护士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安排学习,对其进行思想素质、护理基本技能、急救技术的培训.结果: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急诊科新护士的应急能力及抢救技能,同时也提高了急救护理水平.结论:对急诊科新护士,进行多种形式的专科知识、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是提高急诊护士临床护理应急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降阶梯思维法在急诊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1年3~9月入科的28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2年3~9月入科的28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降阶梯思维法进行教学.结果 观察组案例操作考核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培训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降阶梯思维培训能提高新护士识别及处理急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工作坊在急诊新护士 ICU获得性衰弱的培训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参加急诊规范化培训的新入职护士 54人作为观察组,采用工作坊开展ICU获得性衰弱培训;2019年8月入科的55人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培训.比较两组培训成绩及培训满意度.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理论、操作、案例分析成绩及培训满意度显著高于对...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上岗护士的特点,提出加强护士沟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培养新护士沟通能力的方法: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拓宽知识面,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开展各种形式的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在实践中加强护士非语言、语言沟通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急诊科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技能及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方法:对30名急诊科低年护士进行1个月的静脉穿刺强化训练,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培训前后穿刺失败原因进行对比,并比较培训前后重复穿刺率及穿刺时间.结果:培训后低年资护士重复穿刺率明显下降,穿刺时间明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结论: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系统的静脉穿刺强化训练是必要的,为提升其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秋琴 《护理学杂志》2012,27(18):28-29
目的寻找适合基层医院大中专新护士向临床护士转变的方法,使新上岗护士尽快适应和承担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对46名应届毕业的新上岗护士采取延长首轮科室轮转培训时间,新上岗护士临床培训轮转时间为1年,经短期集中岗前培训后,由护理部分配至首轮科室,首轮科室时间为6~8个月,轮转科室分别为1~2个月。每科指定1名老师带教,并根据轮转时间安排重点掌握内容。结果39名在首轮科室培训4个月后能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承担临床护士职责,6个月后经考核合格如期进入其他科室轮转;7名护士于6个月后能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独立照护患者,8个月后经考核合格进入其他科室轮转。结论采取延长首轮科室轮转培训时间,可使新上岗护士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掌握基本护理技能,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江澈 《护理学杂志》2011,(18):70-71
目的探讨提高新护士岗前培训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2名新护士分为实验组(54名)和对照组(48名),分别采用军事化封闭式培训与传统方法培训。结果培训后实验组理论、操作成绩及对培训效果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军事化封闭式培训可提高新护士岗前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专职临床老师负责制应用于眼科新护士培训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取1名专职临床老师,任期3年。将20名新护士的培训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由专职老师负责进行法规、护理流程、安全、护士礼仪及专科操作培训;第2阶段采取一对一带教与专职老师督导相结合的方式,每周固定1个下午进行床边人文关怀护理查房、应急预案演练、小讲课及健康教育大讲堂。结果第1阶段考核通过率100%;第2阶段督导1 688人次,A级40.76%,B级36.20%,C级19.02%,D级4.03%;临床综合能力考评优秀4人,良好13人,合格3人。15人认为本培训方式很好。结论采取专职临床老师负责制培训新护士有利于培训系统规范化,从而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新护士危重症病情观察能力和急救技能,使其独立值夜班时能有效应对突发抢救事件。方法将117名新护士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7人和观察组60人。对照组在内科、外科、儿科轮转各1个月,随后定科,由科室进行夜班准入培训,轮值夜班前由护理部考核合格方可独立值夜班。观察组同对照组轮转定科后,护理部根据所在科室护士长对新护士综合表现的评价及各科室抢救发生情况,择优(能力强)、择急(科室抢救概率高优先安排)安排新护士进入ICU,实施夜班准入培训,为期1个月。结果除专科理论知识外,观察组基础护理技术、专科操作技能、病情观察能力、抢救仪器使用、抢救配合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护理文件书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依托ICU对新护士强化夜班准入培训,可提高其病情观察能力及抢救能力,从而保证夜班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积分制管理方法,提高培训效果.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2009入院的新护士61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2010年新护士73人作为观察组,采取积分制管理法.1年培训期结束后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理论、操作成绩及综合素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运用积分制管理,有利于提高新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巩固其基础知识及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消化内科新进护士护理综合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方法将消化内一科32名新进护士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培训;将消化内二科36名新进护士分为观察组,将追踪法用于培训中,包括将培训内容细化为人、机、料、法及环境5个方面,老师在带教护理患者过程中融入以上5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进行自查和接受护士长检查。连续4个月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消化内科专科护理常规、专科知识、护理规范等12项考核项目得分及总分,除应急预案1项外,另11项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追踪法用于消化内科新进护士培训可有效提高培训效果,从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保证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消化内科新进护士护理综合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方法将消化内一科32名新进护士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培训;将消化内二科36名新进护士分为观察组,将追踪法用于培训中,包括将培训内容细化为人、机、料、法及环境5个方面,老师在带教护理患者过程中融入以上5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进行自查和接受护士长检查。连续4个月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消化内科专科护理常规、专科知识、护理规范等12项考核项目得分及总分,除应急预案1项外,另11项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追踪法用于消化内科新进护士培训可有效提高培训效果,从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保证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多元化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新护士多元化培训策略的实践效果,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提供依据。方法将2007年入院的新护士43名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跟班方法进行培训;将2008年入院的50名新护士设为观察组,采用多元化策略进行系统培训1年,包括脱产1周的专业岗前培训,双导师带教,进入科室第1~3月实行住院护士制,3个月后实行夜班准入制,上岗第7~12月组织进行非脱产技能强化训练等。结果两组操作考核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德能勤绩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对培训方法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采用多元化策略对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环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实现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5.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规范化培训对象与周期、规范化培训内容、规范化培训形式、规范化培训考核内容与形式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研究进展。提出在新护士培训中可借鉴目前我国实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按要求完成相应学科的轮转,并明确新护士在所有科室必须完成的具体理论及操作考核内容,有关部门出台一套内容更加详实、要求更加明晰、更具操作性、全国通用的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使新护士实现从学生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护士急诊科轮转培训的做法与成效。方法将耳鼻喉科工作满3年的护士,共31名,分批在急诊科进行为期3个月的急救技能和重症监护能力培训。培训分三个阶段进行,重在培训急救知识和技能,培养急救意识和配合抢救能力,并培养重症监护能力。采取集中授课、跟班一对一带教和上具体班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结果31名护士培训后急救理论和技能考核合格率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实施急诊科轮转培训,提高了轮训护士的应急能力及救护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迷你临床演练评量(Mini CEX)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3名新入职护士按入职时间分为两组,2014年8月新入职护士95名为对照组,201 5年8月新入职护士108名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实验组在常规培训模式基础上融入改良Mini-CEX的带教与考核.两组培训周期为1年,培训周期结束对进行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结果 实验组理论及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新护士对Mini-CEX培训模式的满意率为95.37%~99.07%.结论 将改良Mini CEX融入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能够获得“以评促学”的良好培训效果,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评价指标体系,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柯氏评估模型,运用文献分析法、焦点小组访谈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选取从事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的16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2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87.5%,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84和0.879。评价体系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27(P0.01)。最终形成的评价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30个。结论构建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科学全面,可操作性强,能够对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供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减轻儿科新护士焦虑。方法将80名儿科新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入科后均提供常规岗前培训、理论培训、操作技能培训,并选择年资高、工作能力较强的老师实行一对一带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希望理论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于入科时及入科后3个月、6个月、1年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特质焦虑问卷(T-AI)进行调查。结果两组入科后不同时间SAS、T-AI评分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均P0.01。结论根据希望理论制定干预措施有助于减轻新护士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