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微粒来源,提出相应对策,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对2013年9-12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全部静脉用药中出现的微粒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加强药师相关培训、规范操作和合理选用注射器,能有效减少输液中微粒的产生。结论通过有效措施将输液微粒减少到最低限度,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但输液中不容性微粒污染较为严重,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了减少静脉输液微粒的产生,笔者研究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产生输液微粒的原因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高品质的静脉输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控制药物混合配置过程中微粒产生的方法。方法:对我院静脉配液中心两年多的配液操作方法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具体方法。结果:通过建立静脉配液中心,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操作规程,减少了输液中微粒的产生。结论:控制药物混合配置中微粒的产生是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的重要工作职责,要求工作人员规范操作规程,不断学习和总结,为治疗抢救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出现液体污染产生不溶性微粒的原因。方法:对静脉输液应用过程中产生不溶性微粒进行检测并建立监控体系。结果:静脉输液在配置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药物配伍、环境、操作、输液器具等因素影响,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结论:常规静脉输液的各环节均有可能致数量和大小不等的不溶性微粒污染,应加强输液操作各环节质量管理,尽量采用避免不溶性微粒污染的操作方式,建立静脉输液配置中心。  相似文献   

5.
药物配置过程中发生的不溶性微粒污染与人为的不恰当操作、用药不合理等有密切关系,必须要严格控制不溶性微粒的产生环节,才能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为此,本文对药物配置过程中的不溶性微粒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不溶性微粒的形成,提高静脉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祝水芳  吴秀仙 《海峡药学》2012,(10):285-286
静脉输液是一种不经任何生物屏障,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独特给药方式。为保证临床病人安全、有效的输液,杜绝或最大限度地减少输液入血时的微粒污染,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行静脉药物集中配置管理,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接受。我院于2010年4月成立衢州市首个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并正式投入使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行近2年来,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医疗成本、增强职业暴露防护及提高护理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张先桃 《北方药学》2014,(5):188-189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原因,探讨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分析导致静脉输液污染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导致静脉输液出现微粒污染的原因主要有药物、输液容器、穿刺瓶塞、配伍及联用、环境、护理等。结论:总结分析导致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原因,有利于临床制定有效的干预对策,降低污染率,确保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同静脉药物配置环境下药液质量进行比较。方法分别监测空气消毒后配置中心配药室与普通治疗室护理操作前及操作后2h空气菌落数,并在相应环境下进行输液加药,检测已配药液不溶性微粒数和微生物污染情况;统计不同配药环境配置药液临床输液后.发生输液反应的数量。结果普通治疗室操作后空气菌落数高于操作前(P〈0.01);配置中心配药室配置的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敷和微生物污染低于普通治疗室(P〈0.01);配置中,心配药室配置药液临床输液后发生输液反应率低。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使用,可大大减少不溶性微粒的产生和药液污染.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值得各个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减少配置差错的有效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归纳分析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发生的差错,并根据原因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371742份输液中发生审方差错13份,内部差错112份,漏错14份,差错2份。常见的差错类型有药师溶剂贴错、摆药错误、给药时间错误等。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临床医务人员药学知识,提高药师审方能力,加强药师、护士配置查对工作,将明显减少配置差错,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安全应用药物提出了更高要求,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则保证了静脉药物在净化状态下的无菌配置,为静脉安全用药起到了保障作用。近年来,我国住院病人静脉输注给药方式已十分频繁,为适应这一需要,各医疗单位纷纷建立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静脉滴注药物。1 输液配置中心的特点原来输液工作是由护士在完全暴露的治疗室中进行的,药液易被细菌、异物等污染,病人易产生输液反应;同时护士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操作,每天配置大量抗生素及化疗药物,这些药物产生的微粒,悬浮在空气中,对护士和…  相似文献   

11.
<正>静脉输液微粒是指通过静脉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物,其直径一般在1~15μm,少数较大的可达50~300μm。输入溶液中微粒的多少决定着液体的透明度,因此,可由此判断液体的质量。静脉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内,对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本文主要阐述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来源、危害及其控制,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输液危害。  相似文献   

12.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周璇 《医药导报》2010,29(6):821-822
[摘要]目的探讨减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各类差错及采取的防范措施。结果该院2007年4月~2008年4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985 500袋输液中,出现内差313袋,内差率0.03%;差错41袋,差错率0.004%。通过采取防范措施之后,2008年7月~2009年7月,总共997 400袋输液中,配置差错数量明显减少,内差95袋,内差率0.01%;差错19袋,差错率0.002%,差错下降率为67.8%。结论可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减少差错率,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金岚  张顺国  王燕琼  徐涛 《医药导报》2007,26(6):691-692
[摘要]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可以保证药物配置的质量和静脉用药的安全,减少药品浪费,降低医疗成本。医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适应医疗技术水平发展的需要,也是医院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在从事静脉药物配置的工作中,发现了一些容易产生的问题,如不溶性微粒、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的选择等,通过完善各个步骤的操作规程,避免配置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确保静脉输液质量的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4.
静脉配置中心就是把分散在各病区的静脉输液配置工作集中转移到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由专业操作人员在万级层流环境局部百级净化台,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调配输液,最大限度地避免细菌、微粒等的污染,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是预防院内输液感染的重要措施。1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1建立静脉配置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静脉配置中心建立并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实行分区管理,标志醒目。工作人员遵守出入配制间的流程,严格按操作流程出、入配置工作间,正确穿戴洁净服、手套、目镜、一次性帽子、口罩等,严格执行无菌加药技术。  相似文献   

15.
医院开展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医院开展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 PIVAS)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依据药物特性设计而且符合GMP规范,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制定医院全封闭输液配置中心药物领用流程,配药信息传递流程.配药工作流程及相关的管理规程。结果与结论 开展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保证溶液的无菌性;防止微粒污染;推动临床药学发展;将给药错误减少至最低;确保相溶性和稳定性;减少药物浪费和减低成本;确保职业暴露防护。  相似文献   

16.
文彬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266-267
目的熟悉静脉配置中心配置细胞毒性药物的注意事项和药物配置过程中的自我防护措施及应急事件的处理方法。方法重点从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细胞毒性药物管理制度、多组输液之间的配伍、溶媒量、药物溅出或暴霹处理及废弃物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细胞毒性药物,降低了药物粉尘对环境和空气的污染,确保静脉用药安全。正确选择适宜的输液溶媒剂量,了解新药配伍禁忌,能更大的发挥药物疗效。实现医院药学由单纯供应保障向技术服务型的转变。结论加强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细胞毒性药物配置管理,能使细胞毒性药物在发挥最大治疗作用的同时尽可能将其毒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各环节进行监测,探讨减少造成不溶性微粒污染的途径。方法进行输液器质量、进气方式、空气环境、配药环境、配药用具和加入各种针剂与不溶性微粒污染的相关性试验,利用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各样品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不同厂家输液器配制的输液所含不溶性微粒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进气方式、空气环境、配药环境、配药用具、以及加入各种针剂的不同,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溶性微粒污染(P<0.01)。结论常规静脉输液过程的各环节均有可能导致数量和大小不等的不溶性微粒污染,应加强输液操作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尽量采用能避免不溶性微粒污染的操作方式,尽快建立静脉输液配置中心。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是医院治疗当中最为常见的手段之一,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药物污染,液体渗漏等现象,对于患者的病情缓解不但不起作用,还会使得患者的病情加重,各种并发症以及感染产生,为实际的解决控制这一问题,就需要采用静脉输液配置,通过阐述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的工作实践体会来表明静脉输液配置的发展意义以及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用药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用药安全管理的作用和成效. 通过重点环节管理、质量管理、人员培训三个方面阐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安全管理的措施. 这些措施在降低差错发生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保障静脉输液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中南药学》2019,(6):973-976
目的分析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在配置抗菌药物过程中存在的影响临床用药安全的潜在风险。方法运用风险管理方法,总结PIVAS配置抗菌药物过程中的风险点,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结果从不溶性微粒、热原、交叉过敏、残余量、非整支剂量调配五个方面进行风险控制,保证抗菌药物成品输液的安全性。结论对配置抗菌药物过程进行风险控制,有效地规避了风险,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