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肠脱垂多由气血不足,中气下陷,久痢久泄,气虚下陷,不能收摄或肾肺双虚,寒热沿泄不能固涩所致。临床我们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患者68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8例病人,男性41例,女性27例;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71岁;病程最长者30年,最短者为1年。直肠脱垂Ⅰ°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上腹泻持续或反复超过两个月,可称为慢性腹泻。祖国医学所称的“久泻”、“肠癖”、“脾泄”、“肾泄”、“虚泄”、“滑泄”等,与现代医学所指的慢性腹泻颇相类似。  相似文献   

3.
崩漏是指妇女无周期性的阴道流血。一般以出血量多且急剧者为“崩”,亦称崩中;出血量少且持续不断者为“漏”,亦称漏下。如血崩日久,气血大衰,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亦成崩。崩漏是概括阴道流血而言,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及肿瘤等疾病所出现的阴道出血,均居崩漏范畴。引起崩漏的原因很多。祖国医学认为主要是由于冲血不固,导致血失控制,而产生出血。临床上要查因辨证,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根据祖国医学证型,辨证施治。必要时运用现代医学的方法,视病情发展,灵活掌握。下面将本人的治疗崩漏…  相似文献   

4.
<正> 吴姓,女,38岁,农妇。初秋,由他病转泄,八个月来黎明之前,脐周肠鸣作痛,起床即泄,泄后痛止.一医见其多子身弱,问知腹痛经闭,形寒喜暧,诊脉虚而细弱,以为血寒而经闭腹痛,投以地芍参归等味,二剂病增。后邀余诊治:患妇,面色萎黄,精神疲倦,腹痛绵绵,手足欠温,腰酸腿软。此症腹痛腹泻日久而兼闭经,主证非“寒凝血滞”;实属“脾胃阳虚,运化失职,命门火衰,胃关不固”。释析:脾主运化,全靠阳气充足,若劳倦内伤,久泄久痢,则可导致脾阳虚衰。阳弱者水谷难以熟腐,而不能分清别浊,混杂而下,并走大  相似文献   

5.
小儿泄泻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374-1375
小儿泄泻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其主症。其病因多由外感六淫,内伤乳食,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的一种消化道病症。如治疗失时或不当,则可造成阴津枯竭,气阳寝惫,阴阳两伤,甚则危及生命;久而不愈则酿成疳疾病症,严重影响小儿营养,生长发育。“泄”与“泻”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孙思邈《丹台玉案》说“泄者,如水泄也,势犹舒缓;泻者,势似直下,微有不同,而其病则一。故统称为泄泻。”前者病缓,后者病急。《幼科发挥》亦言“泄泻二字,亦当辩之。泄者,谓水谷之物泄出也:泻者,谓肠胃之气下陷也。”这是从两者性质而言。可见泄与泻具有性质轻重缓急的不同,虽然没有详分的必要,但是,临床上对鉴别病因病机,指出预后转归,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因每个人的生活起居习惯不同,早起由晨4时许至7时左右不等,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拟将此称为晨泄。晨泄属慢性腹泻中的一个症状。有人将清晨起床出现的腹泻症状统称为五更泻;中医称此病为久泄,曾有人解释为肝脾病,它包括西医指慢性直、结肠炎,胃肠遵功能紊乱,肠结核,真菌性肠炎等,排除症状性久泄,器质性病变,均在治疗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夏翔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主张从阴论治,以“甘温散火”为治疗大法,治予益气升阳、祛风利湿、清泄阴火,疗效佳。  相似文献   

8.
《家庭用药》2009,(5):55-55
支气管炎、老慢支、哮喘(合称咳喘)等疾病。以痰、咳嗽、喘为特征,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中医对其病机理有独特的见解,所谓“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喘”,肺为娇脏,病久易虚,肺虚气弱者易伤脾、肾。获得全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的“复方太子参止咳益气散”,是由太子参和冬虫夏草、浙贝母、白芨等七种名贵中药材配伍而成,针对咳喘类疾病辨证施治、用药攻补兼施,通过同步调理肺、  相似文献   

9.
慢性腹泻以腹泻迁延日久不愈和反复发作为特点,常由情志不遂,素体虚衰,病后失调及治疗不当等因素使气机不能复常,清浊相混于肠道所致。属祖国医学“久泄”范畴,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肠炎、肠结核引起的腹泻均可以慢性腹泻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慢性咽炎属于祖国医学“喉痹”、“乳蛾”范畴,是临床常见及多发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病程日久等特点,临床中西药治疗,疗效不佳。笔者采用咽部吹敷蜘蛛大枣散治疗本病多例,获满意疗效。200lD年8月至2002年8月,经随访观察6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明代医学大家张景岳擅用柴胡,创制诸柴胡饮、柴胡白虎煎、柴苓饮、柴芩煎、柴陈煎等名方。凡伤寒,温病,妇儿杂病,信手拈用,灵活变化。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邪实者可用,真虚者当酌其宜。虽引清气上升,然升中有散,中虚者不可散,虚热者不可寒,兼之性滑,善通大便,凡溏泄脾薄者,当慎用。热结不通者,用佐当归、黄芩,正所宜也。柴胡之性,三善泄善散,所以大能走汗、泄气,断非滋补之物。  相似文献   

12.
霍东增 《医药世界》2009,(8):418-418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淋浊”范畴,是青壮年男性多发病,病程缠绵[1]。通过多年临床观察笔者体会,血瘀在本病发展过程中具有普遍性且至关重要,慢性前列腺炎“皆不离乎瘀”。 古人关于本病病因的论述,如清代医家俞震认为“白浊之因,有欲心萌而不遂者,有渔猎勉强之男色者,有醉酒乃用春药以行房,忍精不泄者,皆使相火郁遏,败精瘀腐而成”。患者或房室不节(洁),或是嗜食烟酒辛辣之物,久则湿热蕴结,下注腺脬而致本病。湿热既成之后,又影响脾肾等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临床运用中药,均有一定的配伍形式,《神农本草经》将药物配伍形式归纳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总称为药物七情.本文所论药性及作用相反药物的配伍与“七情”中之“相反”春风马牛不相及。药性相反者如来凉药与温热药.升浮药与沉降药,作用相反者如补阴药与补阳药,辛散药与收效药.渗泄药与收涩药等。运用这种配伍形式是取其相互持抗、制约的作用,以适应复杂的病情及调整失调的机体功能,达到相反相成.使之发挥更为理想的效应.1.来凉药与活热药配伍:一方中既用寒凉药又用温热药,也称寒热并用,在临床上极为…  相似文献   

14.
文清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9,(21):3310-331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的“口僻症”。俗称“口眼歪斜”、“歪嘴风”、“吊线风”。临床常见,一年四季不分男女老幼皆可发病。本病多由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人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柬,出现[口呙]僻。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明显疗效,并与单独用牵正散治疗进行了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泄泻”是夏秋两季常见的病症,根据我在57年夏秋两季门诊人数的统计,患泄泻的人数占治疗总人的23%强。祖国医学对于泄泻施以先后、缓急、标本的治疗,其中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和“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及治本治标、五行生克、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方针。例如:内经标本病传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至真要大论“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后世诸医家又根据大便的颜色、腹疹和全身症状等来分别原因。如:泻下色黄腹痛者,属湿;泻下色白腹痛者,属寒;痛一阵,泻一阵,泻时濇滞者,属火;痛一阵,泻后痛减者,属食;腹中胀痛,泻后不减者,属  相似文献   

16.
泄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忧以夏秋季较为多见。本病常见于婴幼儿。其病因主要由于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胃功能失调,而致清浊不分,水谷混杂,并走大肠而成。中医根据泄泻的症状分为暴泄和久泄。暴泄有热泻、火泻、暑泻、食泻等,病多骤发,肠鸣腹痛,暴注下迫;久泄包括寒泻、脾泻、肾  相似文献   

17.
延缓性衰退     
朱嘉铭 《家庭医药》2005,(11):60-60
古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曾谈及不同年龄段男子应有不同的性生活频率:“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体力尤壮者,一月一泄。”说明男人性功能应予以人为的保护,即性生活应有节制;另外也从侧面说明了,男人的性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6岁,农民。于1989年元月5日初诊。主诉腹泄腹痛5年余。大便每日6~7次,时溏时泄,水谷不化,稍进,大便增多,饮食减少,倦怠乏力。服中西药甚多,久泄不愈。面色萎黄,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用健脾益气,固湿止泻之法,泻止晚腹胀闷不能进食,两肋疼痛,急  相似文献   

19.
中药饮片切制兴起于明代考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饮片”在近代多指切制成片状等形态而直接用于调配处方的中药,其作为汤剂用药形式出现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中药汤剂用药形式最初在汉代为“fǔ咀”,魏晋以后为剉捣“粗粒”,北宋时期则为粗末煮散。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为宋亡后回忆之作)中首次出现“作坊”出售“熟药圆散,生药饮片”的记载,一般研究者视之为中药饮片  相似文献   

20.
慢性结肠炎属中医“久泄”、“五更泄”范畴。临床多见为肾阳虚致阳气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常而致泄泻。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七情不和及脏腑虚弱,但关键在于脾肾阳虚,健运失职。临床多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影响病人正常生活。笔者运用中医辨证理论及经多年临床验证,用自拟的四神补气汤治疗本病88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88例中,男60例,女28例;年龄18~70岁;病程2个月至数年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