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液葡萄糖在分离胶血液真空采集管中的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用分离胶血液真空采集管采集的血糖标本,按其浓度与放置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组,观察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以评价血液葡萄糖在分离胶血液真空采血管中的变化趋势。方法(1)以葡萄糖氧化酶法对用美国BD公司的SSTⅡ惰性分离胶真实采血管采样的66例血糖标本、实验组按血糖浓度分为小于8mmol/L、8~11mmol/L之间、大于11mmol/L三组,并按采血后1、2、4和6小时分为四组并测定各组血糖浓度。(2)以同样的分离胶管采集血液标本31例,先作取血后的首次血糖测定,然后按采血后72小时再测定其血糖浓度。测定数据分别作方差分析,以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以分离胶真空采血管采样、保存的血液标本中的葡萄糖浓度在6小时内的变化不明显,72小时内的血糖浓度变化也不大,表明3天内血液葡萄糖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中的稳定性良好。结论分离胶血液真空采血管可在72小时内用于对血液葡萄糖的分离保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氟化钠抗凝管与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对保存标本血糖检测的稳定性.方法 同一体检者分别抽取氟化钠抗凝管与分离胶真空采血管静脉血各1支,连续测定即时及24、48、72、96、120、144 h血糖浓度,观察两种采血管保存标本不同时间段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 检测即时及24、48、72、96、120、144 h氟化钠抗凝管与分离胶真空采血管中血糖浓度,两种采血管之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分别对两种采血管即时与144 h血糖浓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氟化钠抗凝管与分离胶真空采血管保存的血液标本血糖浓度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3种样本管血液葡萄糖测定的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3种样本管血液葡萄糖测定结果的稳定性。方法将同一份患者标本分别置于普通真空采血管、草酸钾-氟化钠真空采血管、带促凝剂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内,分别在2、4、6、8、24、48、72、96h测定血液葡萄糖,观察血液葡萄糖在3种不同采血管中及不同时间内的稳定性。结果普通采血管血清葡萄糖明显低于氟化钠抗凝血浆、带促凝剂分离胶血清葡萄糖。普通真空采血管血清葡萄糖在4h内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8、24、48h的血清葡萄糖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化钠抗凝血浆放置72h内葡萄糖浓度没有明显变化,但在96h后葡萄糖浓度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离胶血清放置96h葡萄糖浓度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普通真空采血管血清葡萄糖浓度可稳定4h,氟化钠真空采血管血浆葡萄糖浓度可稳定72h,分离胶采血管中血清葡萄糖浓度在室温下至少可稳定96h,建议实验室使用带促凝剂分离胶采血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及探讨血液离体后不同放置时间及不同处理方式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氧化酶法检测体检健康人群不同放置时间和不同标本处理方法的标本中血糖浓度.结果 用真空采血管(黄盖)采集离心后的样本和及时分离血清(血清与血细胞分离)的样本放置于室温,血糖测定值8 h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液离体后未能及时分离血清的样本,血糖的测定值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结论 为了保证检验质量,更好地为临床提供相对客观确切的血糖检测结果,临床检测血糖浓度时必须用新鲜标本并及时分离血清或用带分离胶的采血试管进行样本采集后及时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本处理方法对血液葡萄糖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将同一份患者标本分别置于草酸钾-氟化钠真空采血管、肝素锂真空采血管、普通干燥真空采血管3种不同的采血管内,分别在2、4、6、8、24、48、72、96 h测定葡萄糖浓度,观察血液葡萄糖在3种不同采血管中及不同时间内的稳定性;将同一份标本置于3支相同的普通干燥真空采血管内,置37℃水浴箱30、60、90 min后,观察37℃水浴时间对葡萄糖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肝素锂抗凝血浆、草酸钾-氟化钠抗凝血浆葡萄糖测定结果明显高于血清葡萄糖测定结果(P<0.001),肝素锂抗凝血浆、草酸钾-氟化钠血浆葡萄糖测定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肝素锂抗凝血浆放置4 h后,葡萄糖明显降低;氟化钠抗凝血浆放置96 h内葡萄糖浓度没有明显变化(P>0.05);血清葡萄糖浓度随标本放置37℃水浴箱时间延长,葡萄糖浓度降低得越多。结论血清葡萄糖的浓度明显低于血浆,并且随标本放置的时间及置37℃水浴箱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得越多,血液标本处理方法对血清葡萄糖测定结果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本处理方法对血液葡萄糖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将同一份患者标本分别置于草酸钾-氟化钠真空采血管、肝素锂真空采血管、普通干燥真空采血管3种不同的采血管内,分别在2、4、6、8、24、48、72、96 h测定葡萄糖浓度,观察血液葡萄糖在3种不同采血管中及不同时间内的稳定性;将同一份标本置于3支相同的普通干燥真空采血管内,置37℃水浴箱30、60、90 min后,观察37℃水浴时间对葡萄糖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肝素锂抗凝血浆、草酸钾-氟化钠抗凝血浆葡萄糖测定结果明显高于血清葡萄糖测定结果(P〈0.001),肝素锂抗凝血浆、草酸钾-氟化钠血浆葡萄糖测定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肝素锂抗凝血浆放置4 h后,葡萄糖明显降低;氟化钠抗凝血浆放置96 h内葡萄糖浓度没有明显变化(P〉0.05);血清葡萄糖浓度随标本放置37℃水浴箱时间延长,葡萄糖浓度降低得越多。结论血清葡萄糖的浓度明显低于血浆,并且随标本放置的时间及置37℃水浴箱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得越多,血液标本处理方法对血清葡萄糖测定结果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离胶真空采血管保存血清对血糖(Glu)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静脉血两管,一管置于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另一管置于玻璃真空采血管, 分离血清,当天测定Glu后,用原管置20 ℃室温保存血清,以后连续2 d测定Glu,观察数值变化,计算每个标本Glu下降率及所有标本下降率均值,将两组下降率进行比较.结果 当天下午,第2、3天上午、下午测定,玻璃真空采血管室温保存血清,Glu下降明显,每天平均下降率为18.0%、28.3%、38.0%、57.2%、68.2%;分离胶真空采血管20 ℃室温保存血清,每天平均略为升高,分别升高为2.6%、5.3%、9.4%、8.2%、8.8%.结论 这种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室温保存血清可使Glu稳定性延长,可用于批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用分离胶采血管与真空玻璃管制备的血清其血糖(Glu)的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同时探讨Glu在分离胶采血管中保存的稳定性。方法分别采用分离胶采血管与真空玻璃管收集40名志愿者的血清,测定Glu后,将样本置于4℃保存,并分别于6h、24h、48h和72h后再次测定。结果真空玻璃管血清与分离胶采血管血清Glu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真空玻璃管为标准管,分离胶采血管血清测定结果的偏差均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采用分离胶采血管保存血清,Glu72h时测定结果下降〈5%。结论分离胶采血管在Glu的测定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种真空采血管中的血液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佛山市中医院2013年11~12月门诊患者中同时要抽肝素抗凝血、氟化钠/EDTA-K2抗凝血、分离胶促凝血的静脉血液标本,立即离心(3000 r/min,5 min),分别在室温(22℃)下放置0、1、2、4、6 h,4℃冰箱放置24、48、72 h 后检测血糖浓度,观察血糖浓度在3种不同真空采血管中及在放置不同时间内的稳定性。结果氟化钠/ EDTA-K2抗凝血浆的0 h 血糖值最低,分离胶促凝剂促凝血清血糖值浓度最高,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肝素钠抗凝真空采血管、氟化钠/ 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分离胶促凝剂真空采血管中的血液标本的血糖分别可稳定4、24、48 h (P >0.05),而分别在各自稳定时间之后,血糖浓度各管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鉴于实验统计得出该三种不同的真空采血管对血糖的稳定时间的不同,同时结合三种管的使用特点,建议肝素钠抗凝血用于需要紧急检测的血糖或含血糖组合项目的生化标本检测,同时抽取肝素钠和氟化钠/ EDTA-K2两管抗凝血液用于住院部患者上述项目的生化标本检测,而分离胶促凝血标本用于门诊患者上述项目的生化标本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样本管血液葡萄糖结果随放置时间的影响。[方法]我们对35例受检者在全自动生化仪上分别测定其真空血清管及真空草酸钾-氟化钠抗凝管、带分离胶真空管及一次性塑料管在放置不同时间后的葡萄糖浓度。[结果]一次性塑料管的葡萄糖浓度随时间延长下降最明显,真空血清管的葡萄糖浓度随时间延长下降较明显,带分离胶真空管的葡萄糖浓度及真空草酸钾-氟化钠抗凝管的葡萄糖浓度在6h内测定值与草酸钾-氟化钠真空抗凝管的血糖即刻测定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如果标本有血液葡萄糖检测项目,最好采用带分离胶真空管或草酸钾-氟化钠真空抗凝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