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儿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SS)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近年来进展迅速,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就小儿SS的若干发病机理与治疗进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以下简称SS)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临床严重综合病症,自1773年法国医师LeDran提出休一词至今对休克的认识逐步在深入;国内、外已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上对SS的发生发展,代偿等各环节进行新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就目前进展情况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小儿感染性休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3年重症监护医学出现之前,明尼苏达大学报道900例患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性休克的患儿中,死亡率高达97%。1996年,美国一机构对100例败血症伴发多器官衰竭的儿童研究表明总死亡率为15%。尽管感染性休克的预后有了显著改进,但在新生儿及儿童中仍有较...  相似文献   

4.
传统认为感染性休克是继发于严重感染后的低血压,目前的观念正在迅速改变。实际上在细胞水平上的变化,要比临床发生低血压早得多。感染性休克是感染反应的终末期。感染反应代表宿主对炎症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即在全身水平上未得到控制。1人类成染的自践过程Siopl等将人类感染反应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代表传统的应激反应。特点是心排血量略升高,全身末梢血管阻力(SVR)租减少,动脉血压不变,常有轻度心动过速。氧耗增加而乳酸浓度正常。有轻度高血糖。第二阶段代表严重的应激反应。特征是心排血量明显升高,高于正常值的100%以上…  相似文献   

5.
6.
7.
8.
张秀华 《中原医刊》1996,23(8):22-22
小儿感染性休克的观察和护理体会张秀华感染性休克是由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菌痢。流脑等致病病菌及其所释放内毒素侵入人体后,引起以微循环的微血管痉挛为主所造成的毛细血管血流灌注不足,使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导致重要生命器官急性功能不全的综合症,是儿科...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休克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重感染(severe sepsis)和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全身性感染(sepsis)导致以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每年有数百万人罹患此病,死亡率大于25%,并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0.
李英华  韩琦 《中原医刊》1999,26(11):63-64
感染性休克是小儿常见。对患儿必须争分夺秒,综合治疗。积极控制感染,消除病因,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改善全身组织器官血液灌流,纠正代谢紊乱和调整微血管舒缩功能,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护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们5年来收治93例小儿感染性休克,其中中毒性菌痢43例,重病肺炎28例,败血症15例,急性坏死性小肠炎5例,脑炎2例。年龄6岁以内小儿,男62例,女31例,死亡11例。1.2 临床表现:①休克早期病儿精神萎靡或烦躁,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或发绀,四肢凉、冷汗、脉细速脉压差小、少尿。若不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1.
小儿感染性休克是由于感染引起以急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也是以组织灌注不良,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细胞代谢障碍甚而导致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综合症。常见于中毒型痢疾、暴发型流行性脊髓膜炎、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败血症、大叶性肺炎及胆道感染等急性感染性疾病。其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救治,随时都可危及生命。我院自1994~1998年收治历例小儿感染性休克,现将急救与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例病人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14岁,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14例,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1例,病毒感染1例,15例均…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休克(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刚 《中国医刊》2003,38(7):36-37
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 ,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必须了解前沿的医学进展 ,国外最新的权威医学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 ,对我们的临床工作和科研都有一定的启发。为了让读者尽快了解国外的临床医学进展 ,我刊从本期开始将增设《世界名刊之窗》栏目。本栏目将按专题对国外最新医学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文献源于世界著名的医学期刊 ,挑选刊登的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权威性和一定的实用性。欢迎读者对本栏目提出意见和建议 ,欢迎推荐稿件 ,我们编者与作者、读者形成互动 ,共同办好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13.
14.
何鹏 《右江医学》1993,21(1):33-35
<正> 由于严重感染致使微循环障碍,全身重要器官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细胞功能障碍的过程叫感染性休克。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病毒、放线菌、立克次氏体、原生动物、蠕虫等微生物均可致病。其中以革兰氏阴性菌(大肠肝茵、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等)感染最多见,约占65~75%(院内感染为87%),感染比率不断上升。病死率33~70%。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一、病因大多数由细菌感染引起,亦可由立克次体、病毒、原虫和真菌感染所引起。最常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败血症、腹膜炎、败血性胆管炎、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暴发性流脑、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暴发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所致。原发病为肿瘤及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休克(简称休克)是危急重症,小儿的病死率高达43%[1]。器官功能衰竭是休克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休克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对休克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本文总结了我院自1985年1月至1977年1月收治的小儿感染性休克89例中合并多器...  相似文献   

20.
迟百胜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S):164-164
感染性休克确诊后,如何抓住主要环节,如何用药,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这往往成为病人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是在去除病因的前提下采取综合措施,是以支持生命器官的微循环为目的,以重复测定为依据的一系列合理步骤。具体地讲,就是在找出感染性休克的病因,积极去除病因的同时,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血液动力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不断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随时调整治疗措施。我们在治疗中采取以下措施.取得一些经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