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内存在着5-羟色胺能神经元,其胞体主要集中于脑干缝际核,从背侧缝际核、正中缝际核的神经元发出轴索,在内侧前脑束内上行,投射到端脑和间脑的许多区域;从脑干尾端缝际核的神经元发出轴索,沿脊髓前束和侧束下行,其末梢终止于脊髓腹角、中间外侧角和背角。5-羟色胺(5-HT)是中枢5-羟色胺能神经的神经介质,它参与许多生理机能的调节作用。很多实验证明吗啡的镇痛作用是与5-羟色胺有关的。Akil 指出刺激中脑  相似文献   

2.
<正> 我们曾经报告,脑内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针刺镇痛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密胆碱(HC-3)阻断脑内乙酰胆碱合成,可以明显降低针效;若在此基础上补充胆碱,又可使针效恢复。应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阻断脑内5-羟色胺的合成,针效亦明显降低;相反,应用5-羟色氨  相似文献   

3.
<正> 关于针刺镇痛的原理,许多资料说明脑干中缝核系统在针刺镇痛中起重要作用,中缝核色胺能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是针刺镇痛的重要物质基础。中缝核神经元的轴突分布很广,其上行纤维经内侧前脑束(MFB)上达间脑和端脑各部,下行纤维广泛分布于脊髓的灰质,在脑干部分还与兰斑核,巨细胞核等其他网状结构神经核团有广泛联系.以往的工作证  相似文献   

4.
<正> 针灸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治疗疼痛性疾病的经典方法之一。近年来临床上针刺麻醉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关于针刺镇痛问题的研究。在西方医学中,近年来关于吗啡镇痛和脑刺激镇痛的研究,以及内源性鸦片样物质的发现,使疼痛和镇痛的研究得到长足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证明乙酰胆碱(Ach)能系统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脑内5-羟色胺(5-HT)代谢的影响,我们观察了大鼠腹腔注射Ach毒蕈碱型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对电针镇痛效应及其脑内5-HT和它的主要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变化的影响。每次实验选取四只体重相似性别一致的大鼠,随机分为四组:(1)对照组,只注射生理盐水;(2)电针组,注射生  相似文献   

6.
外周5-羟色胺系统与针刺镇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正> 5-羟色胺(5-HT)是体内一种重要的吲哚型生物活性单胺。因其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的5-HT基本上分属两个独立的系统。在中枢神经的系统中,5-HT主要存在于中枢5-HT能系统,中缝核则是脑内5-HT能神经元胞体最集中的部位。中枢5-HT即是由这些神经元合成、分泌的神经激素,经其末梢释放,作为神经介质或突触传递调节物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有人认为5-HT是中枢抑制性介质。  相似文献   

7.
Hu WB  Wu ZJ  Wang KM 《针刺研究》2012,37(3):247-251
5-羟色胺作为参与针刺效应的重要中枢调控物质,在阐述针刺效应作用机制中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大量实验研究已证明针刺能显著影响中枢5-羟色胺的含量及活动,且不同条件下针刺对5-羟色胺影响不同。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中枢5-羟色胺及其受体在针刺效应中的作用研究现状作了回顾,并结合以往的研究提出新的看法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 从往的实验表明,大鼠摘除垂体后,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减弱;摘除垂体后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针刺镇痛效应得到恢复。并认为ACTH恢复针刺镇痛效应的作用与皮质酮无关,从而提示,ACTH在针刺镇痛过程中可能具有中枢作用。因针刺镇痛与脑内5-羟色胺(5-HT)神经元及去甲肾上腺素(NE)神经元的神经传递密切相关,所以,进一步阐明垂体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机制,显然是有意义的。本文采用摘除大鼠垂体的方法,观察对脑内5-  相似文献   

9.
<正> 中枢神经递质在针刺镇痛中有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中脑中缝核和导水管壁含有丰富的5-羟色胺,因此,探讨它在针刺镇痛中的变化,可为针麻作用原理的阐明提供科学的依据。考虑到微观放射自显影技术能够把组织的形态和代谢定位的动态过程统一起来进行观察,所以本研究用冰冻微观放射自显影和组织固定微观放射自显影平行地探讨了在针刺  相似文献   

10.
5,6-双羟色胺(DHT)是一种5-羟色胺(5-HT)能神经纤维的化学切断剂。将其注入大鼠脑室可大量损毁自脑干中缝核群下行至脊髓的5-HT纤维;注入5-HT上行纤维束内,则可选择性损毁5-HT能上行纤维。本工作中应用了上述两种方法,探讨5-HT下行及上行通路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并将其与吗啡镇痛进行比较。大鼠以辐射热-甩尾法进行测痛,从双侧“足三里”-“三阴交”进行电针。脑室(或脑内)注射DHT的动物以及注射人工脑脊液的对照动物,在实验毕均处死,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脑和脊髓内5-HT的含量。脑室注射DHT 33~100微克,可使脊  相似文献   

11.
<正> 多巴胺(DA)是重要的单胺类神经递质,脑内DA能神经系统与许多方面的脑机能状态密切相关,如情绪、精神病及锥体外运动等等。已有的实验资料证明针刺可激发脑内DA能系统,使DA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酸在脑内含量明显升高。但脑内DA能系统机能对针刺镇痛的影响如何,有着不同的看法。无关、对抗和协同三种意见都有。本实验利用DA受体激动剂阿扑吗啡(Apomorphine)和DA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12.
<正> 据报道,针刺镇痛时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明显降低;损毁 NE 能神经元胞体密集分布的蓝斑或上行途径,或者用双硫醒等抑制 NE 合成以降低脑内 NE 含量,均可增强针刺镇痛;刺激蓝斑或注射 NE 前体二羟基苯丝氨酸使脑内 NE 含量增加时,可对抗针刺  相似文献   

13.
电针大鼠双侧"手三里"和"环跳"穴25分钟,随着大鼠痛阈的提高,延桥脑和中脑内5-HT 含量显著升高,5-HIAA 含量无明显变化。但预先腹腔注射 GABA 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不仅能部分阻断电针镇痛效应,也能阻断电针升高大鼠延桥脑和中脑5-HT 的效应,还可以使电针明显升高纹状体5-HT 的水平。降低下丘脑和皮层内5-HIAA的含量。结果说明,在电针镇痛过程中,GABA 能系统起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部分通过中枢5-HT 能系统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电针镇痛过程中中枢5-羟色胺(5-HT)代谢的动态变化过程,本工作观察了电针对大鼠脑和脊髓中5-HT含量的影响;并应用优降宁和丙磺舒两种药物,从5-HT的生物合成、释放利用和代谢产物移除等三个方面观察中枢5-HT的更新率。(一)从大鼠双侧“足三里、三阴交”进针,给以疏密式电刺激,持续60分钟,电压由O.5伏开始渐增至3伏,大鼠痛阈明显升高。电针毕立即处死,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全脑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电针组与对照组相比较,5-HT含量增  相似文献   

15.
5-羟色胺(5-hydroxtrytamine,也叫血清素,简称5-HT)是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广泛存在的作为神经递质的胺类.5-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构成的5-羟色胺系统在皮肤中广泛分布并在其生理调节中起到多种重要作用,其非正常改变可能参与多种皮肤病的发生及进展.本文就5-羟色胺及其重要代谢产物和5-HT受体做一综述,简要介绍皮肤中5-羟色胺能系统及其病理生理作用,为皮肤疾病的治疗尤其是中医中药疗法在此方面的深入应用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 本实验采用5-HT的前体物质L-色氨酸(家兔剂量20毫克/公斤,绵羊剂量5毫克/公公);提高脑内5-HT含量的胰岛素(家兔剂量0.5单位/公斤),分别对家兔和绵羊进行静脉注射,然后用二氧化碳激光或氦氖激光刺激动物“百会”。应用钾离子透入法,观察它们对激光穴位刺激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L-色氨酸和胰岛素均能显著提高家兔或绵羊激光穴位刺激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P<0.01或P<0.05。提示5-HT能神经原及  相似文献   

17.
曹小定 《针刺研究》1989,14(1):199-202
自1964年底以来,我们坚持基础与临康结合,进行神经生理、神经药理、神经形态和神经生化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穴位的传入冲动沿着痛、温觉传导途径(脊髓腹外侧索)上行到脑,激活了脑内镇痛机能系统,引起边缘系统的某些结构及以内阿片肽为主的递质系统的积极活动,通过激活下行抑制系统而实现针刺镇痛。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8.
郑鲁  李希成 《针刺研究》1995,20(3):22-25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脑内生长抑素(Som)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脑室注射(icv)Som可使大鼠痛阈明显提高,电针镇痛效应显著加强,海马内Ca2+-ATP酶活力明显降低。电针镇痛时海马、脑干内Som和GABA含量均显著下降。以icv半胱胺耗竭脑内Som后,痛阈、电针镇痛效应均未受影响。实验表明脑内外源性Som可增强电针镇痛效应.而部分脑区的内源性Som含量降低参与了电针镇痛过程。  相似文献   

19.
6-羟多巴胺(6-OHDA)是一种儿茶酚胺能神经纤维的化学切断剂,将其注入去甲肾上腺素(NE)能上行纤维束内,可以选择性损毁NE上行纤维,而不影响多巴胺(DA)能上行纤维。200克左右的雌性大鼠,按Konig和K-lippel图谱取A1.0,L1.1,H-2,-1的座标左右各二点,每点注入6-OHDA4微克/2微升。对照动物作假手术。术后2天、9天进行电针实验,10天时处死测前脑NE和DA  相似文献   

20.
5-羟色胺在低频和高频电针镇痛中都起重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们在1975年首先报道,给家兔脑室注射5-羟色胺(5-HT)合成阻断剂对氯苯丙氨酸(PCPA)使间脑和低位脑干5-HT含量分别降低79.2%和48.5%,电针镇痛效果减弱63%。1976年又报道给大鼠腹腔注射pCPA300mg/kg使脑干、间脑、端脑5-HT含量分别降低73.2%、77.2%和85.1%,电针镇痛效果降低79%,上述效应并可为腔室注射5-羟色胺酸所翻转,从而认为中枢5-羟色胺在电针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结论得到其后很多工作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