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肠梗阻患者的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螺旋CT能正确诊断肠梗阻,临床符合率达100.0%,44例肠梗阻的病因中:肠肿瘤23例,肠粘连7例,疝6例,肠套叠4例,肠扭转2例,粪石1例,阑尾周围脓肿1例。结论螺旋CT对肠梗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显示梗阻部位及梗阻原因。  相似文献   

2.
粘连性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CT征象及诊断。方法: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结果证实的54例粘连性肠梗阻的CT征象。结果:CT检查发现粘连索条和腹腔束带46例。粘连段肠管改变54例,包括肠管皱缩42例,梗阻部位鸟嘴征15例,肠袢粘连成团5例。移行区炎症4例,恶性肿瘤腹腔转移恶性粘连4例。肠绞窄征象5例。结论:CT能明确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及其原因,并有效提示肠绞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主要CT征象,总结其CT诊断要点,提高CT对其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及时提供更可靠的影像诊断依据。方法:对临床已确诊的32例急性缺血性肠病病例的多排螺旋C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各病例均曾采用16排或64排螺旋CT进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由两位富有经验的影像学副主任医师对CT影像进行分析及总结,意见相左时通过讨论达成一致。结果: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主要CT征象有:肠壁增厚、肠壁密度及增强异常、肠壁积气、肠管积气积液扩张、嵌顿或扭转的肠曲、小肠积粪征、结肠脾曲截断征、肠系膜血管管径及密度异常改变、漩涡样排列并绞窄的肠系膜血管、肠系膜血管内充盈缺损、肠系膜静脉或门静脉积气、肠系膜水肿及积液、气腹、腹水等。结论:多排螺旋CT能快速、准确诊断急性缺血性肠病,并能探明病变范围、病情程度及病因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临床诊断证实的3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CT表现.结果 3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CT报告梗阻部位正确33例,与临床结果对照符合率为91.7%;CT报告病因诊断正确29例,与临床结果对照符合率为80.6%,包括:粘连性梗阻13例,腹股沟疝2 例,肠扭转2 例,粪石性梗阻1例,胆石性梗阻2例,肠系膜血管栓塞2 例,小肠炎性病变1例,肠套叠2例,肠道肿瘤11例.结论 16排螺旋CT在评价急性肠梗阻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粘连性小肠梗阻及其重要合并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8例粘连性小肠梗阻的影像表现和临床意义.结果:18例中16例与手术所见符合,2例误诊为肠扭转;16例均可见肠管"移行带".5例合并绞窄性肠梗阻,其中3例为粘连性肠梗阻合并肠扭转,2例为粘连带下疝形成闭袢,均与手术所见吻合;3例手术时发现有肠坏死,而CT未能作出提示.结论:肠管"移行带"是粘连性小肠梗阻的较为典型的CT征象,多层螺旋CT诊断粘连性小肠梗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提高CT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对126例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腹部多层螺旋CT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阑尾大小、形态、位置及盲肠周围改变进行观察、分析,并把CT征象和手术结果对照。结果:126例中有120例多层螺旋CT诊断正确,CT表现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为阑尾增粗、增大(85.7%),间接征象包括阑尾周围炎(81.75%)和阑尾盲肠周围脓肿(21.4%)。有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CT表现无异常征象。结论:急性阑尾炎的MSCT征象对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小肠梗阻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 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利用工作站对C T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将C 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36例小肠梗阻患者均通过多层螺旋C T扫描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0%,均表现为小肠扩张、积液和积气;梗阻原因中肠粘连16例,肿瘤性病变5例,炎症性病变5例,腹疝5例,肠套叠3例,粪石2例,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4.4%。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能够准确诊断小肠梗阻,并且在确定梗阻病因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CT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1例绞窄性肠梗阻(实验组)和26例单纯性肠梗阻(对照组)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对绞窄性小肠梗阻有价值的CT征象。结果:绞窄性肠梗阻的CT影像改变主要来源于3方面:绞窄肠管,肠系膜及其血管,血性腹水。结论:靶征、同心圆征、肠壁积气、漩涡征、血性腹水、肠壁强化异常为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征象。  相似文献   

9.
肿瘤性肠梗阻的CT诊断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肿瘤性肠梗阻占机械性肠梗阻的27.3%~32.4%。CT检查的目的:确定梗阻的诊断;确定梗阻的部位;确定梗阻的性质;估计肠缺血的情况;手术或保守。CT检查可显著提高肠梗阻诊断的准确性。作者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内窥镜活检的20例肿瘤性肠梗阻病例,旨在探讨肿瘤性肠梗阻的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层面重建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7年8月在我院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或临床随访确诊的19例肠梗阻病例,采用多层面重建技术对16层螺旋CT原始数据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建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CT诊断与临床手术结果或随访结果相符,其中CT扫描显示肠梗阻位于小肠11例,结肠8例;肠梗阻病因为肠粘连8例,肿瘤7例,肠套叠、胆石性肠梗阻各2例;单纯性肠梗阻15例,绞窄性肠梗阻4例.仅依据横断面平扫图像确定梗阻部位16例.结合多层面图像重建技术确定梗阻部位18例.结论: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明确肠梗阻的诊断、梗阻部位和梗阻病因以及肠道血运状态方面优于单纯的横断面图像,对肠梗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云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诊断确诊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X线片与16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资料,比较16排螺旋CT与X线片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16排螺旋CT判断急性肠梗阻部位与病因的准确性。结果 16排螺旋CT诊断急性肠梗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92%、88.89%、95.95%,X线片检查的上述指标分别为81.54%、66.67%、79.73%,前者均高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31、13.27、11.44,P0.05);16排螺旋CT肠梗阻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2.31%,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0.77%。结论 16排螺旋CT在诊断急性肠梗阻、判断梗阻部位及病因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检查,与最终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16排螺旋CT判断急性肠梗阻部位和病因的准确度。结果:16排螺旋CT对于急性肠梗阻位置和梗阻原因的符合率分别为93.33%和91.67%,与最终结果相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16排螺旋CT对于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较为准确的判断出肠梗阻部位和病因,有利于早日制定治疗计划,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肠梗阻疑似患者100例进行研究,这些患者先后行螺旋CT检查与腹部X线片检查,对比分析两次检查的结果。结果:螺旋CT无论是准确率、特异度还是灵敏度都显著高于腹部X线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的定位诊断与病因诊断中都具有很高的符合率。结论:对急性肠梗阻疑似患者行螺旋CT诊断不仅具有很高的病因准确率,还具有很高的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相比于腹部X线片,准确率、特异度以及灵敏度都很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肿瘤性肠梗阻的CT诊断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性肠梗阻占机械性肠梗阻的27.3%~32.4%[1].CT检查的目的:确定梗阻的诊断;确定梗阻的部位;确定梗阻的性质;估计肠缺血的情况;手术或保守[2].CT检查可显著提高肠梗阻诊断的准确性.作者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内窥镜活检的20例肿瘤性肠梗阻病例,旨在探讨肿瘤性肠梗阻的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乙状结肠梗阻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癌和乙状结肠扭转引起的肠梗阻的CT表现特征。方法34例腹部CT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为乙状结肠癌和乙状结肠扭转引起的肠梗阻病例,其中男25例,女9例,年龄52~78岁,平均67.1岁;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便及排气;体检发现腹部胀痛,有压痛、反跳痛及肠型,听诊肠鸣音亢进等。就以下CT表现进行分析:(1)梗阻部位;(2)梗阻近、远侧肠管;(3)合并症的CT征象。结果乙状结肠癌引起的梗阻24例,显示一般肠梗阻特点,2例出现盲袢综合征;梗阻部位均见肠腔狭窄及肠壁增厚;2例见淋巴转移;3例见肝转移。乙状结肠扭转10例,结肠均扩张、积气及积液,显著者8例;8例见“鸟嘴征”,4例见“漩涡征”。结论CT检查对诊断梗阻的原因及程度可提供更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X线诊断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1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X线对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2例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对其腹平片和钡灌肠结果复习分析。结果:腹平片示结肠低位梗阻或肠淤张9例(占75%),1例表现为小肠梗阻,1例表现为平片阴性征象。钡剂灌肠出现典型征象者为狭窄段(11例)、移行段(8例)、扩张段(11例);非典型征象者为直肠下端局限性切迹(4例)、直肠或乙状结肠下段螺旋征(5例)、24h随访钡潴留(6例)、钡粪混杂(7例)、结肠空肠化(2例)、肝脾曲钝化(1例)、结肠炎(4例)。结论:腹平片表现为结肠低位梗阻和肠淤张者,如钡剂灌肠出现明确的狭窄段、扩张段及其间的移行段则先天性巨结肠诊断成立;如征象不典型者出现直肠下端局限性切迹、直肠或乙状结肠远端螺旋征、24h随访钡剂潴留则对先天性巨结肠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16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下段小结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及CT尿路造影(CTU)对输尿管下段小结石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表现急性腰腹痛可疑输尿管下段结石,常规B超、KUB及IVU未显示结石的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后处理获得CTU及三维重建图像。结果平扫确诊27例,增强确诊34例,阴性4例,均行CTU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清晰显示输尿管全程,同时显示结石大小、形态、位置和输尿管梗阻扩张程度及范围。结论螺旋CT是确诊输尿管结石,尤其是小结石最有效方法,而CTU及三维重建技术对观察输尿管继发性改变、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机械性肠梗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证实的肠梗阻CT扫描图像,主要采用MPR技术对CT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必要时进行CPR、MIP及VRT对图像进行二维或三维重建。结果50例中,包括肠道肿瘤16例,粘连19例,胆石性2例,腹外疝9例,肠扭转2例,肠套叠2例。CT轴位图像及后处理图像均显示了肠梗阻的存在,单独根据轴位图像能确定42例(84.00%)梗阻部位及46例(92.00%)梗阻原因;而结合后处理图像能确定49例(98.00%)梗阻部位及49例(98.00%)梗阻原因。横断面图像结合后处理图像,医生的诊断信心明显高于单纯横断面(P<0.05)。结论64排螺旋CT后处理图像能更直观的显示梗阻部位及梗阻原因,其中MPR应作为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扫描对急性肠梗阻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通州三院及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经临床手术证实为肠梗阻39例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在CT检查后均能明确诊断,准确率为100%,其中对肠梗阻部位判断正确37例,符合率为94.9%;病因诊断正确33例,符合率为84.6%。39例手术结果包括肠粘连14例,结肠肿瘤12例,后腹膜脂肪肉瘤1例,肠套叠3例,肠扭转3例,肠粪石2例,腹股沟疝2例,阑尾脓肿及肠系膜动脉血栓各1例,CT检查确诊33例。结论:CT能明确肠梗阻的诊断,快速显示梗阻部位和原因,有助于临床及时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因此多排螺旋CT平扫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联合X线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X线及螺旋CT检查,最终以手术结果为诊断依据,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螺旋CT联合腹部X线在肠梗阻、各梗阻类型及梗阻原因中的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螺旋CT与腹部X线单独应用,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联合X线可有效提高肠梗阻诊断准确率,鉴别其梗阻类型及原因,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