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病(PU)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文献统计有10%的成人患有本病,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在食道下段。现将消化性溃疡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消化性溃疡(PU)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约有10%的成人患有该病。近年来,随着生物一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的建立,认为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心身疾病,因其复发率高、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来治疗消化性溃疡,护理工作在其治疗中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消化性溃疡(PU)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约有10%的成人患有该病。近年来,随着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建立,认为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心身疾病,因其复发率高、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来治疗消化性溃疡,护理工作在其治疗中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病(PU)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献统计约有10%的成人患有本病,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在食道下段。胃空肠吻合附近及憩室,因其复发率高而迁延不愈,给患带来了身心的痛苦,影响患的生活质量,现将消化性溃疡的护理现状与进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在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术后。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或不适,伴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常见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消化性溃疡(PU)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容易复发、产生并发症。其形成和发展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密切相关。溃疡疼痛与饮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饮食护理消化性溃疡,对促进溃疡的愈合、预防和防止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08-08~2009-10共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76例,以服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为指导思想的新的临床护理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astric 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因其发病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主要有胃、十二指肠粘膜自身防御一修复因素之间失衡所致,侵袭因素主要有胃酸、胃蛋白酶、微生物(如幽门螺杆菌)、胆盐、乙醇、药物及其它有害物质;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主要有粘液/碳酸氧盐屏障、粘膜屏障、粘膜血流量、细胞更新、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等.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复发率高,张洪霞[1]等调查表明,PU愈合后其复发率高达60%~80%.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影响其生活质量.而提高护理质量,能降低其复发率,现将消化性溃疡病的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消化性溃疡(PU)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的多发病,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其患病率存在很大差异.据国外资料估计,大约10%的人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1].为了解本地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情况,本人对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接受过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5126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PU)泛指胃肠道黏膜在某些情况下被消化液消化而造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由于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最为常见,故一般所称的PU即指GU和DU.目的:讨论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根据检查结果与诊断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发病时比较痛苦,而且溃疡严重容易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正确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的抗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3年Marshall报告胃幽门螺杆菌(HP)以来,已明确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PU)的发生、发展及复发相关,HP在消化性溃疡、特别在十指肠溃疡(DU)发病学上的作用受到重视。“无HP无溃疡”的新观点正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虽然HP如何引起溃疡还不十分清楚,但临床上抗HP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良好疗效及发病率减低已公认。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密切,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与消化性溃疡(PU)的发生及复发密切相关。我院于1998年4月~1999年8月用果胶铋、阿莫西林、甲硝唑联合治疗活动性PU32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洪秀 《河北医学》2005,11(9):822-822
消化性溃疡(简称PU)临床上常指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主要是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其中HP感染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出现为PU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显著提高PU的治愈率。笔者对经胃镜证实的2001年至2003年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随机分成泮托拉唑组(治疗组)和雷尼替丁组(对照组)对照近期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饮食健康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性溃疡(PU)是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饮食不当和营养不良是PU的主要发病病因之一,通过饮食健康指导,可以使PU患者掌握基本的饮食原则,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及自我护理能力,从而达到改善营养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消化性溃疡(PU)通常是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之为消化性溃疡。溃疡不同于糜烂,其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临床上以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季节性发作为主要特点。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多发病,全世界大约有10%的人一  相似文献   

14.
消化性溃疡(PU)临床治疗方法虽多,但复发率较高,不易根治。近年来,作者采用胃膜修复因子及雷尼替丁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PU3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壶腹部的慢性溃疡,由于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 PU。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清楚,近年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 PU 发生和复发的关键因素。临床实践证明溃疡治疗方案应该包括3个方面: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和根除 HP[1]。现代医学证明 HP 在其它致病因子如尿素酶、细胞空泡毒素及其相关蛋白作用下,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及高促胃液素血症,生长抑素合成、分泌水平降低,胃蛋白及胃酸水平升高,进而发展成溃疡。所以临床医生如何彻底根除和防止 HP 传播是治疗和预防溃疡的首要措施。我科在治疗 PU 中重视彻底根除 HP,从健康教育、服药指导、心理护理、消毒、饮食护理等措施中入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也可发生在食管下端,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MECKEL憩室。这些溃疡的形成均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本病绝大多数位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基本方加减、验方效方、单味药物治疗等方面综述众医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8.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足种消化道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溃疡的发生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而定名为Pu.PU可发生在胃肠道与胃酸、胃蛋白酶能接触的任何一个部位,如食管下端、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和具有异位胃黏膜的Meckel憩室等,但以胃、十二指肠最为多虬,约占98%.具体分为胃溃疡(gastric ulcer,GU)与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以后者多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和胃溃疡(GU)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roli,Hp)感染有密切关系,因此对伴有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PU),予根除Hp治疗,可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显著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本文自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我科采用PPI 呋喃唑酮 阿莫西林的1周短程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PU),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以反复发作和有规律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根据PU的发生部位、性质将之归属于“胃脘痛”的范畴。现代中医对PU病因病机的认识与传统中医基本一致,认为其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等病因引起,主要病机是胃气失和、气机不利、胃失濡养、脾胃气虚等,常涉及多个脏腑。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PU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显示出明显的优势,现就其概况及发展情况进行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