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浅谈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标本虚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标本虚实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UC)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从CUC的病理机制、临床治疗,到现代医学的有关研究,说明标本虚实在CUC中的发病关键。结果 CUC的发病,脾肾气虚为其根本,血瘀证对本病的损伤程度有重要意义;结论 CUC的发病过程中,血瘀的病理改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1 简化教材的编排形式教材应采用固定的编排形式:概述;病因;机理;病理变化(肉眼观、镜下观或功能、代谢变化);病理临床联系(临床表现、临床类型、转归、防治原则)。我们认为,固定的编排形式,能产生下述效应:1.1 使对疾病的认识趋向整体化教材应在“概述”中阐明概念;在“病因”中阐明原因、条件、诱因;在“机理”中分析病因变化的机制;在“病理变化”中写清、讲透具体病变的部位、性质、特点、分期等;在“病理临床联系”中叙述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临床类型(据病因、病变、病程、解剖部位等)、转归、防治原则(治标:清…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8例,重点对临床、病理资料进行讨论,提出本病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在病因、病理生理方面的不同,但同是新生儿急危重症,应及时诊治并积极防治原发病,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国内自1961年以来陆续有本病的报导,但综合临床病理的资料还不多,且对其命名,病因及发病机制等尚无一致的认识。本文总结1960年1月~1963年12月我院收治本病33例,综合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提出对本病命名、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意见以供参考。一、一般资料:本组发病年龄以3~12岁  相似文献   

5.
现行药理学教学的主要不足在于内容缺乏专业、层次、时代特点,实用性差。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使教学内容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突出专业特点药理学素有桥梁课程之称,涉及基础和临床,几乎所有专业都开设。依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药理学的教学内容,应该有差别甚至有较大差异。但目前来看,都是几个专业合用一本教材,差异微乎其微,很难有特点可言。要真正突出专业特点,必须忍痛割爱、有取有舍、重点突出、特点明确。如基础专业重点应在药物的作用及其原理;临床专业重点应在药物的用途、用法;药学专业的重点应在药物的结构、体内过…  相似文献   

6.
代谢综合征是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中心型肥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多种代谢异常发生在同一个体的临床状态。其基本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一个或多个病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研究发现,一些炎症因子参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如瘦素、脂联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本文就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及部分炎症因子与其病理机制的相关性进行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7.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本病病因繁多,病理过程复杂,治疗难度较大。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颇多,但有关其病因方面的研究资料则甚少。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古籍,将本病病因分为外感邪毒、内伤致病及痰瘀致病三类进行系统阐述,并分析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上常病、多发病,主要是由于血供不足而导致股骨头内骨组织缺血缺氧而死亡引发的病理生理改变。股骨头坏死发病原因及诱发因素较多,并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随着近年来对股骨头坏死研究报道的增多,股骨头坏死病因分析及发病机制杂乱无章,因而本文通过对有关学者研究的整理,总结,较为详细的罗列出股骨头坏死病因及其发病机制,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炎症是人类最基本的病理生理过程之一,波及巩膜的炎症常导致近视的发生,炎症可能源自全身其他组织和器官,也可能源自巩膜、脉络膜、视网膜及其周围组织。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是:炎症因子的释放导致巩膜胶原降解,巩膜生物力学特性发生变化,在眼内压的作用下,眼轴延长,发生近视。明确近视与炎症的关系可以完善近视的病因学说,加深对于近视发病机制的认识,同时有助于进行正确的临床诊断和制定科学合理的眼病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病理学实习教学中,采用学生病理小讲课的方式,使学生对于某个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预后及转归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切实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1.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万杰 《医学综述》2008,14(24):3764-3766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是危重患者常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全身水肿、低血压、少尿等。脓毒症、严重创伤、体外循环等是其常见病因。其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控制原发病、液体治疗、呼吸支持等措施。临床上一般将CLS分为渗漏期和恢复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亦不相同。系统了解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分期,对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腿痛趾动综合征(PLMT)是一种罕见的以自发性下肢疼痛和足趾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和病理机制不明,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多数疗效欠佳。本文报道了1例PLM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既往文献对PLMT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李奕 《辽宁医学杂志》2005,19(6):310-312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它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在医院所进行的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3例经手术证实为中央型腰椎问盘突出症的病因、病理和手术治疗进行探讨。病因病理与一般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样,退行性变是基本原因,外伤、劳损为继发突出的因素,腰椎间中央部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后压迫硬膜、神经,有的突破后纵韧带进入椎管而产生马尾神经症状,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以免遗留残余症状。  相似文献   

15.
蒙壮丽  李宏宇  蔡敏 《微创医学》2012,7(4):407-40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多发疾病,也是腰腿痛最常见病因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的发展和医疗器械的更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临床路径的实施运用,手术治疗的疗效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微创手术在临床的广泛运用,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6.
糖皮质激素在小儿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肾病综合征在肾脏疾病中发病率仅次于急性肾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7岁为多见,3~5岁为发病的高峰年龄。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应结合其发病机制从3方面考虑:(1)直接针对病因:这是控制疾病的基本措施。但由于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故特异的针对病因治疗仍有困难;(2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内经》络病理论为基础,对过敏性紫癜的病机进行探讨,阐述了过敏性紫癜的基本病位在于血络,而风、热、湿、毒、虚、瘀则是重要的病因和病理环节.同时指出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与传变规律,详细阐释了对于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的认识,为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詹明峰  苏萍  惠艳 《新疆医学》2012,42(4):74-75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Lupus Miliaris Disseminatus Faciei,LMDF)又称颜面粟粒性狼疮(Lupus Miliaris Faciei,LMF),是皮肤科少见病,多发于青年人面部,以黄红色结节为基本损害的一种皮肤病。其病因、发病机制一直不明确。本研究对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力求找到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为LMDF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病因尚不明了,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的治疗疗效也不是很佳,因而从病因、病理、治疗疗效上进行研究,在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上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治疗上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20.
韩倩  王洪新  陈启东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2631-2632
目的 分析小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血管病变状况及其发病机制,并对其检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1)高血脂、高血压是小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2) 小脑梗死以近心端血管病变最为常见,病理改变以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管狭窄及闭塞为主;其次是远段和中段血管病变.病因以栓塞为主,包括心源性及动脉-动脉性栓塞.(3) 血管评估有多种手段,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结论 应正确认识小脑梗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完善血管评估,及时进行诊断并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