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LPMOD)刮吸断肝技术行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27例。包括规则性肝切除13例(其中Ⅱ、Ⅲ段切除3例,Ⅴ段切除1例,Ⅵ段切除7例,Ⅴ、Ⅵ段切除1例,Ⅴ、Ⅵ、Ⅶ、Ⅷ段切除1例),局部切除14例。结果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5~360 min,(178.0±78.4)min,术中出血35~1200 ml,(451.7±332.6)ml,术后住院时间2~14 d,(8.4±3.0)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肝海绵状血管瘤15例,肝局灶性增生2例,肝细胞性肝癌伴肝硬化6例,肝胆管结石伴胆管增生2例,肝(血肿)纤维化1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27例术后随访1~26个月,(7.9±7.4)月,复查肝B超或CT,无血管瘤复发、肝癌复发及穿刺口种植、肝内胆管结石残留。结论在经过选择的病例中,采用LPMOD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治疗肝血管瘤五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传统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于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对5例肝血管瘤患者(分别位于S2,S3,S7段)应用传统腹腔镜手术器械行单孔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取仰卧"大"字位,采用全身麻醉方式,经脐行2~3cm切口入路,置入3枚戳卡成倒三角形排列,分别应用超声刀、Ligasure以及腹腔镜切割闭合器行肝部分切除术,其中4例肝S2、S3段血管瘤患者行肝左外叶切除术,1例肝S7段血管瘤患者行肝血管瘤剔除术。结果 5例患者中除1例中转开腹外,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5~185min,平均(110.0±35.9)min,术中出血量200~1200ml,平均(680.0±303.5)ml,术后住院时间3~10d,平均(6.6±3.0)d,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结论单孔腹腔镜下肝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平均住院时间较开腹手术住院时间10~16d(13.0±3)d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较开腹及多孔腹腔镜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其更具微创美容效果,而被患者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左肝蒂阻断行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左外叶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78例肝左外叶胆管结石患者分为2组,各39例。开腹组行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左肝蒂阻断肝左外叶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前后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出血量低于开腹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的血清TBil、ALB均较术前有所改善,但组内及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左肝蒂阻断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左外叶胆管结石,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量少、患者康复快,而且有利于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腹胆道术后经腹腔镜再次行胆道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2年3月至2010年3月,对26例开腹胆道术后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4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19例,其中留置T管引流16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3例;LCBDE加左肝外侧叶切除2例;单纯腹腔镜下左肝外侧叶切除1例。结果手术成功24例,中转开腹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55~230min,平均(155.3±38.7)min;术中出血10~350ml,平均为(22.3±9.5)ml;术后住院时间为4~12d,平均为(5.9±2.3)d。随访5~72个月,未见结石复发。结论经腹腔镜胆道再次手术安全、有效,能达到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术者需要有熟练的腹腔镜技术和开腹胆道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在许昌市人民医院接受择期子宫切除术的84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分为2组,各42例。开腹组行开腹手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良恶性疾病的手术经验,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技术要点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为62例肝脏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结果:62例患者中59例成功施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3例中转开腹。28例行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34例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164.1±67.9) min,术中出血量150(100,200) mL。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6.5±2.1) d,术后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1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33例,结肠癌肝转移1例,肝细胞腺瘤1例,肝内多发结石12例;术中冰冻回报切缘均为阴性。复发3例,死亡2例,复发者均为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的患者。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良恶性疾病是安全、可靠的,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势,关键在于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有效预防、控制术中肝出血,合理选择肝实质离断平面,妥善安全地处理肝断面。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普及、推广需要依靠具有丰富经验的培训体系与团队,腹腔镜肝切除术会更加普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肝转移Ⅰ期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将35例结直肠癌并肝转移的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16例)行腹腔镜Ⅰ期联合切除术,对照组(19例)行传统开腹Ⅰ期切除术。术后患者均定期全身化疗。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实施腹腔镜和开腹Ⅰ期联合切除手术疗效相近。但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糖尿病患者胆囊疾病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8月至2008年12月为108例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手术获得成功,2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5~90min,平均60min,术后住院4~7d,平均5.5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糖尿病患者行LC的关键是对解剖结构的掌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为31例肝癌患者应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肿瘤直径、术后病理、切缘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复发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1例中转开腹,余者均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下完成腹腔镜肝段/肝叶解剖性切除术。中转开腹率为3.2%(1/31),术中出血量为200(100~400)mL,肝门阻断时间13(0~20)min,手术时间185(135~225)min,肿瘤直径(2.6±1.3)cm,住院10(8~14)d。术后切缘病理阳性1例(3.2%),术后病理肝细胞癌28例、胆管细胞癌2例、混合癌1例,术后Clavien分级Ⅰ级19例、Ⅱ级10例、Ⅲ级2例。结论:应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有助于术中切肝平面的确认,并对荷瘤肝段进行精确显影与术中导航,同时可对术中胆漏进行判断。在有明确适应证的情况下,此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38例肝疾病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左肝内胆管结石21例,肝癌15例,肝血管瘤1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20例单纯行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6例联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9例联合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3例联合行LC+LCBDE。解剖性肝切除术包括左外叶切除(Ⅱ+Ⅲ段)23例,左内叶切除(Ⅳ段)2例(左外叶已切除),左半肝切除(Ⅱ+Ⅲ+Ⅳ段)9例,Ⅴ段切除3例,Ⅵ段切除1例。单纯解剖性肝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170±20)min,联合LC时平均(190±27)min,联合LCBDE平均(220±45)min,联合LC+LCBDE平均(240±2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0±86)ml。术后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3 d肛门排气,5~11 d痊愈出院。随访36例6~24个月,除1例于术后1年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外,余者健在,无复发、转移,结石患者无再发。结论: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较好地解决了腹腔镜下肝段以上肝切除术的出血、气栓等问题,可安全用于肝段及半肝切除术,可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治疗残余胆囊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残余胆囊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对2000年1月~2009年9月我院收治的35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残余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首次均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手术,其中开腹胆囊切除术后2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7例。首次行急诊胆囊切除术23例。术中分离粘连,暴露游离胆总管前壁后,沿胆总管逆向寻找残余胆囊,确认后切除。结果 35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5min(40~130min);术中出血10~120ml。住院时间5~10d,平均7.6d,无中转开腹。术后随访1~6个月,无胆道相关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残余胆囊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2.
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在肝左外叶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的75例左肝占位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35例,开腹组40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指标(ALT、AST、PT、TBIL、CRP等)并进行对比分析。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少/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第1天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CRP优于开腹组;术后第5天,ALT、AST、CRP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较开腹组缩短(P0.05)。腹腔镜组未出现明显手术并发症;但开腹组出现6例,包括胆瘘1例,腹腔积液1例,胸腔积液2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镜肝左叶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解剖右侧肝门,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采用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laparoscopic 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LPMOD)刮吸断肝技术行肝脏良性疾病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7例.结果 除1例右肝血管瘤患者因中肝静脉属支出血难以控制,做小切口辅助止血而完成手术外,其余6例均完成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手术时间300 ~540min,平均(399±75) min,其中解剖肝门时间30~75 min,平均(51±16) min,切肝时间60~160 min,平均(116±32) min,术中出血600 ~3000 ml,平均(1486±809) ml,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至(302~557) U/L,平均(386±85) U/L,恢复正常水平5~11d,平均(7.1±2.0)d.术后住院时间10~18d,平均(12.4±2.6)d.术后2~4d下床,术后1~4d进食,术后2~4d肛门排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包虫病的手术经验、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5例肝包虫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术中于镜下摘除肝包虫内囊、处理残腔、切除外囊,部分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结果:4例中转开腹,61例手术获得成功;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106±38)min;总住院时间6~35 d,平均(10.3±3.8)d;术后住院5~20 d,平均(7.3±3.2)d。术后5例发生胆漏,2例1年后复发,无腹腔种植。结论: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根据患者情况灵活选择处理方式,并由经验丰富的腹腔镜医师施术,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包虫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方法与使用价值。方法 完全腹腔镜下行肝部分切除19例,包括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内胆管狭窄并结石等.断肝方法采取超声刀、普通电刀、DignSure结扎速高能电刀、钛夹、线型切割吻合器、缝合等方法,切除的标本装入标本袋从扩大的脐部穿刺口取出。结果 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包括肝左外叶切除及左右肝叶的非规则部分切除术等.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80(80~320)min。术后住院5~10d.手术出血100(1~400)ml。均未输血,轻微胆汁漏1例。结论 在经过选择的病例中,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是一项有前途的微创外科技术,具有安全、创伤小、手术野清晰、出血少、术后恢复时间较常规开腹手术明显缩短等优点,对于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和开腹肝手术经验的医生,腹腔镜肝叶切除治疗是可行的,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Glisson蒂横断式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显露肝圆韧带根部,自肝圆韧带根部左缘开始,采用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LPMOD)整体解剖左肝外叶Glisson蒂,依次游离左肝外叶Glisson蒂至Ⅱ、Ⅲ段分支,予以夹闭、切断.离断Glisson蒂分支后,可见其支配区域因缺血而变暗,再切除其支配区域的肝组织.如此反复离断约4~6条左肝外叶Glisson蒂至Ⅱ、Ⅲ段分支,同时切断左肝静脉及其属支,完成Glisson蒂横断式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结果 8例均成功完成Glisson蒂横断式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L10~190(151.0±35.4) min,其中解剖左肝外叶Glisson蒂分支及切肝时间为70~135(101.0±24.1)min,术中出血100~300(210.0±89.4)ml,均未输血.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值35~102(75.4±26.5)U/L,恢复正常时间2~6(3.0±1.7)d,术后住院时间6~10(8.2±1.6)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既往开腹上腹部手术术后患者再次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连续6例开腹上腹术后患者实施左侧入路腹腔镜肝切除术,病人采用闭合法建人工气腹,腹腔镜下做分离粘连、肝切除术。结果 6例病人均完成腹腔镜手术,无死亡病例,A级胆漏1例,切口感染1例,无腹腔积液、腹腔感染、出血及残余结石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57.5(112~189)min,术后住院8.08(6.5~12)d,术后随访0~10个月,出院后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开腹上腹术后患者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及可行的,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左侧腹手术入路的选择,该入路的选择保证了腹腔粘连松解的有效实施,为腹腔镜肝切除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吸引电凝棒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7月期间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且采用可吸引电凝棒行完全腹腔镜下肝(段或叶)切除手术的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10±45)min,术中出血量(300±50)mL,肠蠕动恢复时间(2±1)d,住院时间(8±2)d。术后无出血、胆汁漏等发生。术后随访1~5个月、(3±2)个月,10例患者均健在,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本研究有限病例的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应用可吸引电凝棒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安全、有效及便捷,结合超声刀进行断肝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癌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接受肝切除治疗的肝癌患者分为2组,每组50例。分别实施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组术后拔管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随访1a肿瘤复发率、转移率及存活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手术适应证基础上,应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近期随访复发、转移及存活率与开腹手术相比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完全腹腔镜与传统开放肝左外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62例肝左外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32例,常规开腹组3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开腹组术后2例发生切口感染。两组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结论:不解剖肝段血管及肝左静脉的完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可取代传统开腹手术,有望成为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