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PTEN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之一,其发生是由多因素参与,并经历多阶段的演变过程,涉及到多种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张力蛋白同源、第10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基因(PTEN)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具有双磷酸酶功能的抑癌基因。PTEN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等抑制肿瘤发生发展。其突变和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显著相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李梦阳  陆云飞 《广西医学》2005,27(12):1975-1977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和多基因改变的过程,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受累最多的两大类型,各种关键基因的改变是人类肿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10,PTEN)基因是近几年新发现的抑癌基因。PTEN基因是继P53基因之后人类肿瘤中最常发生异常的抑癌基因,PTEN基因正常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和生长,该基因异常将导致蛋白表达下降甚至完全不表达。在许多肿瘤包括神经胶质瘤、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肝癌和乳腺癌等都有PTEN基因的缺失和突变。PTEN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作用机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PTEN的研究进展及其与乳腺癌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王敏  范钟麟  王学红 《医学综述》2009,15(10):1499-1501
人类肿瘤的发展被认为是由于多种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原癌基因的激活和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正常人体内存在抑制细胞无限增殖的复杂机制。其中染色体端粒行为及端粒酶表达异常在肿瘤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端粒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希望成为大肠癌诊断的理想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ydeleted。nchr。mosometen,PTE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基因在68例食管癌组织和相应手术远端正常食管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癌中PTEN蛋白表达率为67.6%,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00%,差异显著(p〈0.05)。PTEN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相关。结论从蛋白水平证明PTEN基因表达的降低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5.
人大肠癌PTEN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TEN基因的表达在人大肠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对75例人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PTEN mRNA在大肠癌癌旁肠粘膜,早期癌及进展期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75.0%和47.6%,PTEN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率则分别为96.0%,66.7%和49.2%。PTEN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与大肠癌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肿瘤的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TEN mRNA在进展期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早期癌(P<0.05)。PTENmRNA与PTEN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9,P<0.01)。结论:PTEN mRNA与蛋白表达的减少与大肠癌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是一种新发现的抑癌基因,具有双特异磷酸化酶活性,在细胞的生长发育、凋亡、迁移、信号传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往对PTEN的研究大多侧重在肿瘤发生、发展的方面。近年来,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中,发现PTE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量发生变化,这提示PTEN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磷酸酶基因(PTEN)微血管密度(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大肠癌中的变化,以及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6例大肠癌组织中PTEN、VEGF表达,用CD34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癌组织中MVD进行计数,分析各指标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低表达和VEGF蛋白高表达及MVD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TNM分期密切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阳性表达组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和VEG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MVD与VEGF呈正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VEGF表达和MVD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和预后有关,联合检测PTEN和VEGF蛋白的表达,可用于评估大肠癌侵袭转移能力,对大肠癌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第10同源染色体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TEN)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TEN在32例口腔鳞癌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PTEN呈高表达,无淋巴结转移者PTEN表达率(12/22)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1/10);PTEN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但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相关。结论 PTEN低表达与口腔鳞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抑癌基因,与肿瘤的关系极其密切.PTEN的异常导致PI3K-A KT信号通路活化是其引起癌症发生的主要机制.因此,关于PTEN调控机制的研究对于揭示其新的致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主要就PTEN在转录以及转录后调控、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阐述了其在细胞中被调控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是一个改变较为广泛且与肿瘤发生有密切关联的抑癌基因,而PTEN蛋白是具有丝/苏氨酸及酪氨酸活性的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蛋白。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PTEN活性或表达水平的改变参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PTEN可能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和自噬等过程参与调节肺纤维化。本文就PTEN在肺纤维化中表达异常及PTEN在肺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C-erbB-2、Bmi-1 及PTEN 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0 例大肠癌标本及50 例癌旁正常大肠黏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分析C-erbB-2、Bmi-1 及PTEN 基因在两者中的表达及三种基因之间相关性研究。结果(1)C-erbB-2、Bmi-1 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在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PTEN 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在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C-erbB-2、Bmi-1 基因与大肠癌的淋巴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cks 分期呈正相关,其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具有促进作用;而PTEN 基因与大肠癌的淋巴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cks 分期呈负相关,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具有抑制作用。(3)大肠癌组织中C-erbB-2、Bmi-1 及PTEN 基因之间具有相关性,其中C-erbB-2、Bmi-1 基因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成正相关;C-erbB-2、PTEN 基因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呈负相关;Bmi-1、PTEN 基因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呈负相关。结论 C-erbB-2、Bmi-1 和PTEN 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联合检测可能成为预后、靶向治疗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DCC PTE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DCC、PTE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0例大肠癌组织中DCC和PTEN蛋白表达。结果:30例大肠癌中DCC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46.67%和36.67%。DCC和PTEN蛋白低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结论:DCC和PTEN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DCC和PTEN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P16和PTEN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PTEN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关系,为食管鳞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7例食管鳞癌标本中p16、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7.8%,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2%。p16、PTEN蛋白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且p16与PTEN蛋白的表达具有正相关(r=0.782,P〈0.005)。结论p16、PTEN蛋白联合检测可提高对食管鳞癌预后预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Livin、PTEN、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PTEN及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1)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正常粘膜组织和腺瘤组织;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有关,而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2)大肠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大肠正常粘膜组织的和腺瘤组织;PTEN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无统计学意义。(3)正常大肠粘膜上皮β—catenin的异位表达率与大肠腺瘤中异位表达率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与大肠癌β—catenin蛋白异位表达率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β—catenin蛋白异位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4)在大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与β—catenin蛋白异位表达率呈正相关。结论:(1)Livin在结肠癌组织中过表达,它可能是促进结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2)PTE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被抑制而降低,且与L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因此,抑制PTEN蛋白的活性是Livin促进结直肠癌发生的途径之一。(3)β—Catenin在结肠癌的组织分化及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和分析PTEN和Syk蛋白在人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人大肠癌组织及30例人正常大肠组织中PTEN和Syk的表达,分析二者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PTEN和Syk在人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和96.67%,而在人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6.67%和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蛋白的表达率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发生部位无关(P>0.01),但与大肠癌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负相关(P<0.01)。人大肠癌中PTEN和Syk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634,P<0.01)。结论:PTEN和Syk在人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人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相关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佳发  张树春  周媛媛  白松 《医学综述》2009,15(22):3424-3426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能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由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突变或缺失,从而导致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与大肠癌有关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有nm23、KAI1、E-钙黏素基因、p16、Tip30/CC3、DPC4/SMAD4等。它们在大肠癌中的低表达可能会导致癌组织发生浸润和转移,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因此,它们可能成为判断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NDRG-1及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DRG-1及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NDRG-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与肿瘤浸润、淋巴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5)。P53(突变型)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与肿瘤浸润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转移无关(P>0.05)。结论抑癌基因NDRG-1与P53(野生型)在大肠癌浸润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协同或调控作用,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两者无明显的协同作用,NDRG-1与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检测两基因对临床的大肠癌手术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杜瑞亭 《医学综述》2011,17(1):63-65
丹参酮ⅡA(TanⅡA)是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TanⅡA对多种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并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因此TanⅡA作为抗肿瘤药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与抑制DNA合成、抑制端粒酶活性、影响凋亡相关基因、干扰有丝分裂相关蛋白、改变肿瘤细胞表面蛋白的表达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大肠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等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另选择30例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作对照组。结果70例大肠癌标本中PTEN阳性表达32例。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表达均阳性。大肠癌组织中PTEN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X^2=26.27,P〈0.01)。大肠癌组织中PTEN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较密切,与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30,P〈0.05),与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呈负相关(r=-0.27,P〈0.05;r==-0.26,P〈0.05)。结论PTEN基因异常改变参与大肠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其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明显相关性,参与大肠癌恶化演变、浸润和转移过程,有望成为大肠癌基因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筛查大肠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筛查大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45例大肠癌患者,34例非大肠癌患者,从新鲜大便中分离脱落细胞并裂角,用聚合酶链端粒重复扩增(PCR-TRAP)银染技术观察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同时采用试纸法做受检者粪隐血试验。结果45例大肠癌患者粪便标本中有30例端粒酶阳性表达,1例大肠腺瘤、1例溃疡性结肠炎端粒酶表达为阳性,提示粪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对大肠癌的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为94.12%。粪便隐血试验中大肠癌的敏感性为82.22%,特异性为58.82%。两种方法对大肠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端粒酶阳性表达与其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癌肿部位均未见显著相关(P>0.05)。结论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大肠癌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