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结肠癌根治手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方法 60例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D组)地佐辛5mg+1%罗派卡因10mL+生理盐水至100mL,(M组)吗啡5mg+1%罗派卡因10mL+生理盐水至100mL。观察2组患者48h VAS镇痛评分、自控镇痛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镇痛评分、自控镇痛次数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地佐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吗啡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0.005%)应用于椎管内术后镇痛,其镇痛效果与同等剂量(0.005%)吗啡相当,而不良反应如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少于吗啡。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观察喷他佐辛与吗啡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择期手术180例患者,ASAⅠ级,随机分两组。A组(n=90例)选用吗啡10 mg加0.75%左旋布比卡因10 mL及0.894%罗哌卡因10 mL加生理盐水至100 mL。C组(n=90)喷他佐辛90mg加0.75%左旋布比卡因10 mL及0.894%罗哌卡因10 mL加生理盐水至100 mL。以PCEA模式设计如下:负荷剂量3 mL加维持量2 mL/h加PCA每次0.5 mL进行镇痛。结果 A组与C组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两组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VAS和Ramsay评分比较,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喷他佐辛与吗啡在术后硬膜外镇痛均有良好效果,但吗啡的PCEA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喷他佐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地佐辛和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组(A组)和右美托咪啶复合地佐辛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50例.术后均采用PCA泵进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A组:负荷剂量为吗啡2mg+布比卡因10mg+0.9%氯化钠溶液共5ml,PCEA泵内药物配方为吗啡5mg+布比卡因150mg+0.9%氯化钠溶液共100ml;B组负荷剂量为右美托咪啶0.5μg/kg+地佐辛2mg+布比卡因10mg+0.9%氯化钠溶液共5ml,PCEA泵内药物配方为右美托咪啶1.5μg/kg+地佐辛7.5mg+布比卡因150mg+0.9%氯化钠溶液共100ml.手术结束前10 min通过硬膜导管注射负荷剂量后连接PCEA泵进行镇痛,背景输注速度为2ml/h,单次按压剂量为2ml,锁定时间为15 min,镇痛到术后42 h,维持视觉模拟评分≤4分,当PCEA失败后,硬膜外注射吗啡2mg进行补救镇痛.在术后4、8、24、42 h时评估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评估患者的镇痛满意度及硬膜外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A组比较,B组PCA泵内药物用量明显减少,PCA按压次数明显降低,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术后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降低,镇痛满意度明显提高,尿潴留、皮肤瘙痒、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改良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耒发生心动过缓、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地佐辛和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时,临床效果好,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不同给药方式对下肢骨科术后镇痛效应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硬膜外镇痛。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M组:吗啡5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100m L;D1组:在手术结束前缓慢静注(10min)Dex 0.8μg/kg,硬膜外配泵,吗啡2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100m L;D2组:Dex 0.8μg/kg+吗啡2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100m L;3组均为4m L/h的背景输入量。记录PCEA开始后6、12、24h的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并观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硬膜外镇痛(PCEA)各时点3组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组MAP明显低于D2组、M组(P0.05);D1组在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低于D2组、M组(P0.05);D1组、D2组在24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 Dex用于硬膜外配泵方式给药术后镇痛、镇静效果确切,可以减少吗啡用量,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地佐辛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腹部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二组,每组100例行硬膜外PCA镇痛,Ⅰ组地佐辛10 mg+0.2%甲磺酸罗哌卡因100 mL,Ⅱ组地佐辛10 mg+0.2%甲磺酸罗哌卡因100 mL+地塞米松10 mg,观察术后疼痛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等。结果Ⅱ组比Ⅰ组镇痛效果好,疼痛VAS评分在各时点安静及运动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10 mg复合地佐辛10 mg硬膜外镇痛效果好,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凌 《中国医药指南》2014,(31):120-121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PPH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科67例择期行PPH术患者分为地佐辛组34例与吗啡组33例,分别给予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及吗啡复合罗哌卡因术后硬膜外镇痛,对比两组患者48 h内VAS评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地佐辛组肛门排气时间为(10.26±3.91)h明显优于吗啡组(19.74±5.33)h,P<0.05;两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不大,P>0.05;吗啡组患者在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不良反应方面明显高于地佐辛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PPH术后镇痛,其镇痛效果与吗啡相当,可起到持久有效的镇痛效果,且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喷他佐辛配伍罗哌卡因硬膜外PCA临床效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喷他佐辛与吗啡分别配伍0.2%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骨科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Ⅰ组0.75%罗哌卡因25ml+喷他佐辛12mg+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50ml,Ⅱ组0.75%罗哌卡因25ml+吗啡3mg+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50ml。均采用LCP模式,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1ml/h,单次给药剂量2ml,锁定时间10min。全程镇痛24h。所有患者常规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术后留置T11~12硬膜外导管;送回病房后(VAS=0)开启PCA泵。分别记录开机后4、8、16、20和24h共5个时点(T1、T2、T3、T4、T5)的PCA泵的患者按压次数(D1)与实际进入次数(D2),同时进行VAS评分并记录肛门排气时间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中硬膜外上下管用药剂量、辅助用药剂量、开启PCA泵距最后一次硬膜外注局麻药的时间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VAS评分及D1/D2比值Ⅰ组稍高于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有5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2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及心动过缓等情况。结论喷他佐辛配伍罗哌卡因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硬膜外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8.
吴小龙 《海峡药学》2010,22(12):122-123
目的 比较0.2%罗哌卡因分别配伍喷他佐辛与吗啡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 骨科手术患者100例,ASAI~Ⅱ级,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罗哌卡因联合喷他佐辛镇痛,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联合吗啡镇痛.全程镇痛24h,逆回病房后(VAS=0)开启PCA泵,分别记录开机后4、8、12和24h的VAS评分、Ramesay评分、运动阻滞、血压、心率和PCA泵患者的按压次数(D1)和实际进入次数(D2)的比值.同时记录皮肤瘙痒、愚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下肢肌力均可在4h内恢复.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2.3±4.5)h和(20.3±4.9)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Ramesa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D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3例患者有皮肤瘙痒表现,观察组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喷他佐辛配伍罗哌卡因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硬膜外求后镇痛,缓解患者痛苦,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用于骨科术后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用药为0.5%丁哌卡因(布比卡因)10mL,研究组在腰麻药中加入盐酸吗啡0.3mg,对照组在硬膜外腔注入盐酸吗啡2mg。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B组,但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盐酸吗啡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吗啡镇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喷他佐辛-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下肢骨科手术105例,ASAⅠ~Ⅱ级,年龄65~80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35例。Ⅰ组:罗哌卡因15mg;Ⅱ组:罗哌卡因7.5mg加喷他佐辛5mg;Ⅲ组:罗哌卡因7.5mg加喷他佐辛10mg,均用10%葡萄糖水配成3.0ml的溶液,分别注入蛛网膜下腔,观察3组血压、心率变化,有效镇痛时间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麻醉镇痛完善,Ⅰ组低血压和寒战发生率高于Ⅱ、Ⅲ组,Ⅰ组与Ⅱ、Ⅲ组比较,血流动力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Ⅲ组有效镇痛持续时间长于Ⅰ组(P〈0.01)。结论喷他佐辛-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有效镇痛时间较长,是一种较合理的腰麻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在硬膜外镇痛分娩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本院行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镇痛组(观察组, n=40)与罗哌卡因联合吗啡镇痛组(对照组, n=40),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术后24 h、48 h静息、活动、咳嗽时的VAS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48 h静息、活动、咳嗽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肤瘙痒1例,恶心呕吐1例,无终止用药病例;对照组皮肤瘙痒10例,恶心呕吐9例,终止用药1例。结论罗哌卡因与芬太尼配伍在硬膜外镇痛分娩中应用,可提高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产妇心血管在用药后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FP)注射液复合吗啡用于颅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60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随机分为三组。吗啡组(M组):吗啡30 mg;FP 1组(F1组):吗啡20 mg+FP 1 mg/(kg?d);FP 2组(F2组):吗啡20 mg+FP 2 mg/(kg?d),每组各20例。手术开始前5 min,M组给予生理盐水5 mL,F1、F2组给予FP 1 mg/kg。记录PCA治疗后4、16、24、48 h静息和运动(张口、咬)状态的VAS评分。采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麻醉前、术后24、48、72 h凝血功能状态。结果镇痛泵给药后24、48 h F1、F2组(静息、运动)VAS评分低于M组(P<0.05),F1、F2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前、术后24、48、72 h四组患者TEG结果参数R、K、ANG(α角)、MA(最大振幅)、CI(凝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2 h F2组MA、CI下降。结论术中单次使用氟比洛芬酯1 mg/kg且术后PCA泵使用吗啡20 mg复合氟比洛芬酯1 mg/(kg?d),用于颅脑手术患者镇痛效果满意且不影响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对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将30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和吗啡组,每组各15例。镇痛药为吗啡1mg/mL,参数设置为:负荷剂量1mg,持续输注剂量0.5mg/h,单次给药剂量1mg,锁定时间10min,每4h最大限量20mg。应用PCA泵的同时,氯诺昔康组静脉注射首剂氯诺昔康8mg,首剂药物后12、24和36h,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吗啡组在四时间点均注射生理盐水。镇痛开始后12、24、36和48h记录疼痛VAS评分,PCA需求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药物用量,镇静程度评分;术后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镇痛满意度N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安静痛和咳嗽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程度评分、PCA需求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药物用量氯诺昔康组显著低于吗啡组(P〈0.05)。两组患者氯诺昔康组恶心发生率显著低于吗啡组(P〈0.05),其他术后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镇痛满意度评分、在ICU停留时间及手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术后镇痛,并减少吗啡用量。  相似文献   

14.
王娟 《中国医药指南》2009,7(22):19-19,40
目的比较吗啡与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吗啡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麻醉方法均采用硬膜外联合腰麻,术后经硬膜外导管分别给予吗啡或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h的镇痛效果(VAS评分)、镇静程度(Ramsay评分)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瘙痒等。结果吗啡组与舒芬太尼组患者镇痛效果和镇静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小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和较小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曲马多单独用于颞部入路开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择期颞部入路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曲马多组(T组)、吗啡组(M组)各60例,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术后4、16、24、48h静息/运动状态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镇痛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补救用药。结果VAS(静息)评分在术后4、16h,T组明显高于M组;VAS(运动)评分在术后4、16、48h,T组明显高于M组(P〈0.05)。PCA次数T组明显高于M组(P〈0.05)。补救用药,各种不良反应及呕吐发生率(T组51.7%,M组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马多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镇痛安全可靠,不增加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凯纷)与芬太尼配伍及单纯芬太尼用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70例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芬太尼20μg/kg(A组),凯纷50mg+芬太尼10μg/kg(B组)分别于术后6、12、24、48h记录生命体征、VAS评分、自控静脉镇痛按压次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结果:术后两组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VAS评分、自控静脉镇痛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凯纷与芬太尼联合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不同浓度可乐定行连续肌间沟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中的效应。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成罗哌卡因组(R组),罗哌卡因复合低浓度可乐定镇痛组(K1组)以及罗哌卡因复合高浓度可乐定镇痛组(K2组)。术后三组都使用便携式患者自控镇痛泵行患者自控镇痛,泵内液体分别为0.15%罗哌卡因,0.15%罗哌卡因+1μg/ml可乐定和0.15%罗哌卡因+2μg/ml可乐定。分别记录术后0、6、12、24、48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K1和K2组镇痛效果均佳(VAS〈3),组间无明显差别;R组疼痛评分在术后0h、4h时与K1组和K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8h、12h、24h均较高,与前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1组血压降低,口干和嗜睡发生率轻于K2组,P〈0.05。结论连续肌间沟臂丛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中是一种合理的方法,0.15%罗哌卡因+1μg/ml可乐定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上肢术后患者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18.
杨光  吴文知  苏丽  张兰 《中国药房》2012,(40):3792-3794
目的:观察曲马多对不同类型的骨伤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按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标准评为Ⅰ~Ⅱ级的择期骨伤手术患者192例根据手术部位分为6组:上肢长骨干组(Ⅰ组)、肩肘关节组(Ⅱ组)、下肢长骨干组(Ⅲ组)、足踝组(Ⅳ组)、髋膝关节组(Ⅴ组)、脊柱骨盆组(Ⅵ组)。手术结束前10min将镇痛泵与患者连接并开启进行自控静脉镇痛,镇痛用药为曲马多15mg·kg-1(联合格拉司琼9mg止吐)。分别于术毕清醒时及术后2、4、12、24及48h记录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法)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调查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结果:各组各时间点相关生命体征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各时间点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各组VAS评分在3~6分左右,均高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Ⅱ、Ⅳ组术后2、4、12、24h的VAS评分在3~6分左右,均高于同时间点其他各组的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Ⅱ、Ⅳ组患者满意率显著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15mg·kg-1进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于大多数骨伤手术能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对于肩肘关节及足踝部位的手术镇痛效果相对欠佳。  相似文献   

19.
骶管预注吗啡用于痔切除术后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骶管内预注吗啡用于痔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痔切除手术60例,选用单次骶管阻滞,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吗啡1.5 mg+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局麻药;Ⅱ组:吗啡2 mg+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局麻药;Ⅲ组:仅用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局麻药,观察3组术后4,8,16,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和Ⅱ组术后4,8,16,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Ⅲ组(P<0.05),Ⅱ组VAS评分又低于Ⅰ组;不良反应Ⅰ组和Ⅱ组稍低于Ⅲ组,3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2 mg骶管内预注用于痔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患者舒适,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