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密  黄秋鹏  谢琼  蒲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621-622
目的探讨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结合血透室护理管理工作的特点,制作护理作业流程、操作流程,应用于血透室日常护理工作,分析对实施护理流程管理前后护理缺陷、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流程管理后,护理缺陷、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了0.34%,患者满意度上升了7.2%。P<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明确护士职责,规范了护理管理,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透析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流程管理对血透室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血透室共收治患者2000例,在我院血透室工作的护士20例,依据管理方法将这些护士分为常规管理组(n=10,1000例患者)和流程管理组(n=10,1000例患者)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程管理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0.07%(7/10000)显著低于常规管理组0.41%(410000)(P<0.05),护理满意度98.1%(9810/10000)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91.0%(9100/10000)(P<0.05)。结论流程管理较常规管理更能有效提升血透室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并研究血液透析室护理过程当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因素,同时总结有效的防范策略。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本研究选择其中的2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调查患者血液透析护理当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总结相关的规范策略。结果本研究204例患者出现血液透析室不良事件24例,发生率为11.76%,具体分析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语言沟通不良、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机器操作流程不良以及患者不配合等因素。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相关情况,促进患者的恢复。结论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语言沟通不良、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机器操作流程不良以及患者不配合等,总结有效的策略进行护理指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患者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门诊抽血室中的效果及预防交叉感染的意义。方法:选取某院门诊抽血室2017年3月~2018年7月接诊5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防范措施掌握情况与安全防范认知度,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及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同时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防范措施掌握情况、安全防范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及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80%、90.40%(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强患者风险防范意识,预防交叉感染,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满意度为95.3%,对照组满意度为83.7%,两组护理满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比例为11.6%,显著低于对照组46.5%(P<0.01)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风险管理干预,两组患者各有60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我院2013年2月在内科试点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护理操作技能,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统计实施前后3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后护理质量和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和医师满意度分别为94.00%、96.88%,明显高于实施前满意度82.00%、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3个月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0.23%,明显低于实施前3个月内总发生率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分层管理应用于临床可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护理质量和操作技术,提高患者和医师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具有显著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凤 《中国医药指南》2014,(21):347-34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强化健康教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4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健康教育,给予护理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病情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收缩压、舒张压、肌酐等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教育后护理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血液透析患者强化健康教育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自2011年将细化管理应用于科室安全管理中以来,在强化护士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的基础上,善于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及细节问题,通过及时改进工作流程,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比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实施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护理记录、环境设施、前期准备等方面的评估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病情预警时间、确诊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应用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效果显著,可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9):215-217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2月到我院血液透析室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通过随机分组,分得实验组23例,对照组22组,实验组施以护理安全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4.21±2.89)分,患者及医师的满意度分别为(92.21±2.71)、(93.75±3.25),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3.72±4.51)分,患者及医师的满意度分别为(85.82±4.96)、(87.32±3.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减少血液透析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手术患者74例,病例收集时间在2015年1至12月间,将其视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74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与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3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0%,对照组有12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2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手术标识应用于手术室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提升患者满意度,控制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魏丽 《家庭医药》2016,(9):138-139
目的:探析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血液透析82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两组,每组41例。予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分析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73.17%和90.24%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意外事件和透析护理不规范、护理投诉和医嘱处理不规范等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既能使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细节管理在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接受的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中,抽取5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29例。对照组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细节管理干预,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健康教育达标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健康教育达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找(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细节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发生的78例护理不良事件的临床资料,总结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结果所有护理不良事件中,中度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和重度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危险因素居于首位的是护士责任心不强,其次为健康教育不到位、自我保护和风险意识淡漠、病情观察不仔细等。结论血液透析室应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风险意识及业务素质,结合奖惩制度控制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贞 《中国实用医药》2013,(28):268-269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施行护理护理标识系统前后1年临床护理档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各选取800例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例数分别为670例,775例,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3.8%,96.9%;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例数分别为657例,752例,健康教育知晓率分别为82.1%,94.0%;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标识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可相助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晓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批量患者搬迁流程管理应用于突发公共事件,促进紧急时刻患者批量转运救护的系统性、协调性、严谨性及可行性,降低或杜绝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9月期间某三甲医院6个病区147名患者集体搬迁经验进行总结,并将总结的《医院批量患者搬迁流程》应用于两次突发公共事件中。以2014年1月收治45名突发腺病毒患者时病区患者紧急转移为对照组;2015年8月收治45名突发食物中毒患者时病区患者紧急转移为观察组。搬迁完成后,以床为单位向患者(或家属)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共9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89份,并进行转运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及时间效率分析。结果实施流程管理搬迁的45名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进行科学、高效、安全、有序的转运,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无物品丢失,顺利完成转运工作。结论《医院批量患者搬迁流程》对批量患者转运实施流程管理,增强人员思想认识、规范搬迁流程细节、提高批量患者转运效率和安全性,及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护开展。  相似文献   

18.
李言文 《北方药学》2013,(2):101-101
目的:本文主要就晨间床边查房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展开分析讨论。方法:在每天的交班完成后,护士长应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患区床边查房,时间为30~40分钟。对比观察实施查房前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知晓情况、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实施晨间床边查房之前,护理质量合格率是93.55%,而实施之后,护理质量合格率是97.40%,比较前后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知晓率比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实施后,不同等级的护理合格率较实施前更高,P〈0.05。实施前,患者的满意度是90.35%,而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是95.58%,P〈0.05。结论:晨间床边查房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对护理的水平与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有较大提升作用,还能将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标识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我院实行护理标识后选取的3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与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实施护理标识前的26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安全管理认知等。结果运用护理安全标识后,患者安全认知、满意度分别由83.8%上升为96.9%和82.1%上升为94.0%;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4.62%降至2.67%。结论护理安全标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并归纳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管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结论在内科护理中进行人性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