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宏慈 《海峡药学》2013,25(1):149-151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震荡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住院治疗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有单发且有完全代偿间歇室性早搏的CHF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予以强心、利尿、扩血管、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水钠摄入等常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替米沙坦片1日40~80m,连用8周。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TO和T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S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或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或上升更明显(P<0.05)。治疗后随访观察1年,观察组5例患者因心衰加重再次入院,1例治疗过程中发生死亡;对照组12例因心衰加重再次入院,7例治疗过程中发生死亡。观察组的再次入院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42或3.89,均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CHF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率震荡现象,减少患者的再次入院率及病死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心率变异性。结果对照组显效58例、有效2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3.0豫,观察组显效70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0豫,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26,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RV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DNN、sDANN、rMSSD、pNN50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DNN、sDANN、rMSSD、pNN50等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心率变异性(HRV)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预后判断的意义,对30例心脏病伴CHF和30例有非心脏而无明显CHF患者的HRV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CHF组,非CHF组HRV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CHF组最大心率与最小心率差值缩小,提示HRV降低对CHF患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萍  王锦伟  谢佳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290-2291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震荡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动态心电图(DCG)监测有PVS(必须是单发且有完全代偿间歇)CHF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厄贝沙坦150 mg,I次/d,早餐前半小时口服,连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心率震荡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TO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S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或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或上升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 =7.81,P<0.01).结论 厄贝沙坦能阻断CHF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活性,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善HRT和心功能,从而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了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方法对2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监测。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SDNN、RMSSD、PNN50和HRVI较对照组降低。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存在受损,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猝死、判断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时域和频域两种方法,时域分析指标有SDNN、SDANN、HRVI;频域分析指标有LF、HF、LF/HF比值。对60例心衰组患者和30例对照组健康人进行HRV对比分析。结果:心衰组患者HRV降低的程度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心功能愈差,HRV降低的程度愈明显,预后愈差,近期死亡者HRV进一步降低。结论:HRV降低的程度能预测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时域和频域两种方法,时域分析指标有SDNN、SDANN、HRVI;频域分析指标有LF、HF、LF/HF比值。对60例心衰组患者和30例对照组健康人进行HRV对比分析。结果:心衰组患者HRV降低的程度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心功能愈差,HRV降低的程度愈明显,预后愈远,近期死亡者HRV进一步降低。结论:HRV降低的程度能预测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李刚  李杰  贺涛  陶建虹  刘明江 《中国药业》2008,17(17):49-50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CHF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等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9g,每日3次,疗程8周,观察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结果稳心颗粒明显增加了HRV时域及频域指标(P〈0.05或P〈0.01)。结论稳心颗粒对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具有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的变化及替米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 216例CHF患者给予替未沙坦1日20mg~80mg-1,疗程4周,检测用药前后血浆BNP含量的变化.同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CHF患者血象BNP水平(462+302)pg·mL-1段对照组(20+6)pg·...  相似文献   

10.
替米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经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疗效不佳的CHF患者87例口服替米沙坦,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99%,治疗后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48.20±4.50)mm]、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66.80±3.70)mm]、每搏输出量[SV,(36.90±7.20)ml/次]、左室射血分数[LVEF,(41.30±12.30)%]、心排出量[CO,(4.33±1.45)L/min]、心脏排血指数(CI)等心功能指标均获改善,醛固酮水平[(180.30±90.60)pmol/L]降低(P<0.05或0.01),患者耐受性好。结论替米沙坦治疗CHF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 h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及替米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首先,67例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与70例健康成年人的24 h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比较;其次,前者被随机分为2组,替米沙坦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疗程为16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24 h的心率变异性及左室功能。结果:前者的HRV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后者(P〈0.01),说明心率变异性小,HRV昼夜节律消失;替米沙坦组治疗前后24 h的心率变异性及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P〈0.01,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SDNN、SDANN、SDNN-index均有提高(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HRV明显下降,替米沙坦对该类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及左室收缩功能产生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利尿、扩张血管、洋地黄等标准治疗。培哚普利组(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首次剂量2mg,如无明显不良反应,逐渐加至最大量8mg/d,疗程8周。观察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的变化。结果:培哚普利明显增加HRV时域及频域指标,同时明显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水平(P<0.05或<0.01)。结论:培哚普利对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产生有益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替米沙坦联合应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 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口服依那普利5~10mg/d,替米沙坦20~40mg/d;对照组30例口服依那普利5~10mg/d。观察6个月后患者血清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压、心率、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壁相对厚度(R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结果左室功能和左室结构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电解质与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替米沙坦联合应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单用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failure,CHF)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以探讨培哚普利治疗CHF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4例CHF患者,测量治疗前后HRV各项指标的变化,并与2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前CHF患者HRV所有成分除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外较正常对照者均显著下降(P<0.001).治疗后培哚普利组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节段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LF、HF增加非常显著(P<0.01),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显著增加(P<0.05),而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记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LF/HF有减小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可以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迷走神经张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规律。方法:对54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24小时Holter监测,然后进行24小时心率变异性分析,将54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NYHA标准分为心功能Ⅰ~Ⅱ级组27例与心功能Ⅲ~Ⅳ级组27例,比较两组间心率变异性指标变化。结果:心力衰竭组SDNN、SDANN、PNN50均比健康对照组减低,心功能Ⅰ~Ⅱ级组比心功能Ⅲ~Ⅳ级组SDNN、SDANN、PNN50减低。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减低。心功能越差,心率变异性减低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赵林凤  赵琦  吕翠英  张丽波 《河北医药》2002,24(11):880-881
目的:评估心率变异性(HRV)在中、重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我们随访了98例病人,最长时间达4年,HRV采用时域分析法。预后判定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Cox分析表明,SDNN(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5min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及SDNNindex(5min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是心源性死亡的预测因子,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则显示SDNN≤50ms和SDANN≤40ms是有意义的危险因素。结论:HRV降低是CHF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HRV分析是否作为危险分层指标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failure,CHF)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以探讨培哚普利治疗CHF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4例CHF患者,测量治疗前后HRV各项指标的变化,并与2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前CHF患者HRV所有成分除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外较正常对照者均显著下降(P<0.001).治疗后培哚普利组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节段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LF、HF增加非常显著(P<0.01),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显著增加(P<0.05),而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记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LF/HF有减小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可以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迷走神经张力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和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和QT离散度的变化。结果 2个月后,治疗组心率变异性改善、QT离散度下降(P<0.01)。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并能降低其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20.
俞晓珍 《海峡药学》2012,24(4):185-186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予以替米沙坦片40mg,1日1次,早餐前30min口服,血压下降不理想者则增加至80mg,连用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和HRV的变化.另选择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控制于正常范围(P<0.05或P<0.01),而心率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SDNN、SDANN、RMSSD和PNN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SDNN、SDANN、RMSSD和PNN50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期间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能明显改善患者的HRV,调节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