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解析<伤寒论>涉及脾胃证候的相关条文,揭示其在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调养护理诸方面所蕴含的丰富脾胃病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2.
3.
中医药治疗脾胃病须审证求因 ,辨证论治 ,邪气亢盛 ,以祛邪为先 ,正虚而衰弱者 ,以调补为主。虚实夹杂者 ,则又当标本兼顾 ,攻补兼施。临床治疗脾胃病务必根据脾胃的病证特点 ,以调和肝脾、行气止痛、通降导滞为大法。在具体运用时 ,要紧扣病因病机病性的不同 ,而灵活运用 ,才能药到病除。现根据《伤寒论》对脾胃病的临床应用 ,归纳整理如下 :1 燥矢互结 ,腑气壅滞 ,宜通降攻下胃气不降 ,不降则胃肠不能通畅 ,郁滞于内 ,产生一系列胃肠病变。在《伤寒论》中因邪气犯胃 ,或汗吐下所伤 ,致胃失和降 ,气机壅滞而成“胃家实”的“阳明病” ,此…  相似文献   

4.
脾胃病常表现为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往往以脾胃虚弱为本,水湿、湿热、瘀血、浊毒为标,且有升降失常、寒热相兼的特点。故笔者治疗脾胃病,常采用多种治法,并结合辨证分型,灵活用药,获满意疗效,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梁华龙 《河南中医》1998,18(4):197-199
从发病学、治疗学、护理学以及疾病传变学等方面,进一步揭示仲景脾胃学说的内涵。认为:六经病证的发生发展,往往取决于脾胃的盛衰;治疗时在立法、组方、用药以及服法上处处顾护脾胃;诊察脾胃之气的盛衰以测知疾病的传变及预后;药后饮热粥、禁生冷和久病的调、补、和、清之法均意在顾护和恢复胃气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源出于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约为公元200~210年)。它是一部现存最早、理法方药俱备、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古典医书,历代医家将其奉为“圭臬”。该书的主要学术成就为:(1)创立较为完整的六经病辨证体系;(2)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  相似文献   

7.
归纳总结了张仲景治疗脾胃病治疗大法并通过其治疗脾胃病的61首方剂的分析对其用药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治疗脾胃病的方法与用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霞 《北京中医》2004,23(3):171-173
归纳总结了张仲景治疗脾胃病治疗大法并通过其治疗脾胃病的 6 1首方剂的分析对其用药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六经病预后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著《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揭示了辨证论治的方法和思维程序。后世医家对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代有发挥,使六经辨证体系日趋完善,然而对六经病预后转归鲜有论述。兹就《伤寒论》六经病有关预后转归内容阐述如下。1 太阳病预后转归太阳主表,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太阳受邪,营卫失和,正邪相争于表,便会发生以发热、恶寒、头痛、脉浮为特征的太阳病。太阳为六经之藩篱,故太阳病误治失治,可内传其他五经,然太阳与少阴相表里,故太阳病每多内传少阴,有道是“实则太阳,虚则少阴”。如桂枝甘草汤证、炙甘草汤证、干姜附子…  相似文献   

10.
六经治法体系是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的主要内容。王庆国认为,六经治法体系伴伤寒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宋代广义伤寒学提出太阳当发、阳明当攻、少阳当和以及三阴当温的“六经四法”体系;第二阶段,明后狭义伤寒学在“六经四法”基础上,提出了三阴直中当温、传经当攻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历来被推崇为外感病专著 ,其实《伤寒论》并非专论外感病 ,其临床价值亦不囿于诊治外感病。《伤寒论》中贯穿八纲的六经辨证体系 ,揭示、概括了各种病证的病变规律 ,“随证治之”的治则和因证而定的治法方药 ,对临床各科皆有指导意义。笔者在 30年的临证实践中 ,体会到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精神和方法 ,治疗胃病可取得满意疗效。1 六经辨治胃病原理胃病又称胃脘痛 ,以中脘部经常发生痞胀疼痛为主症 ,属内伤杂病范畴。胃脘痛属脏腑之病变。脏腑病证是脏腑病理变化反映于临床的证候。由于各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不同 ,所以反映…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结合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及《伤寒杂病论》中的祛除实邪、温中补虚、寒温并用等治法的应用,对《伤寒杂病论》中的阳明热证、阳明腑气不通证、阳虚寒实内结证、脾胃虚寒腹痛证、脾胃虚寒呕吐证、脾肾阳虚下利便脓血证、寒热错杂痞证、脾胃寒热兼杂证等脾胃相关疾病的证治特点及白虎汤、三承气汤、麻子仁丸、大黄附子汤、小建中汤、半夏泻心汤等相关方剂的用药特点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急症治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汀  吕越 《河南中医》2002,22(3):12-12
笔者学习《伤寒论》多有所得 ,现不揣鄙陋 ,归纳内科急症治法特点 ,并分析如下。1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伤寒论》中十分重视防患于未然 ,仲景治疗急症 ,采取阻挡病邪 ,截断病路 ,扭转病势的方法。在实施此项方法时 ,具体措施有两种 :①未病先防是在疾病向前发展演变的沿途上 ,加固充实欲犯部位 ,使深趋之邪遇到障碍 ,犯之不能 ,阻滞病邪的蔓延。②既病防变是在疾病的进程中 ,选定适当部位 ,不误治机 ,围而歼之 ,使病邪就此止步 ,不再继续传变。《伤寒论》第 8条 :“太阳病 ,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 ,以行其经尽故也 ;若欲再作经者 ,针足…  相似文献   

14.
袁红霞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脾胃病的研究,对各种慢性胃炎、消化系统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徐富业,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批准的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工作中,总结动静并治法,临床应用诊治脾胃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收到了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诊 ,对脾胃病学术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由于它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意义 ,对后世脾胃病的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近 10年来 ,已广泛开展临床研究 ,扩大仲景方的应用范围 ,以探讨其规律性。现将其近 10年以来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1 脾胃病症分类研究脾胃病首载于《黄帝内经》 ,以后历代医家均有论述和发展 ,但以张仲景的《伤寒论》内容较丰富。近10年来通过深入研究文献 ,反复临床实践 ,对脾胃病症分类进一步深化。以搜集的资料看 ,多数学者认为《伤寒论》中脾胃病症分类主要分为实证和虚证两大类。…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并无"六经"的提法,自朱肱<活人书>把<伤寒论>三阴病三阳病解释成经络病,首创"六经"之说,至张景岳、汪琥等推广开来,历代医家多有习惯地称三阴病三阳病为"六经病"者,并从不同角度对"六经病"进行解释.就<伤寒论>六经病的治法而言,通常认为<伤寒论>已涵盖八法,汗法如麻黄汤等,吐法如瓜蒂散等,下法如承气汤等,和法如小柴胡汤等,温法如四逆汤等,清法如白虎汤等,消法如五苓散、抵挡汤等,补法如小建中汤等.但笔者认为,这只是从方药作用功效归纳的治法,是普通的治法.依六经病的病机病势而确立的治法才是<伤寒论>治法的精神实质.兹予阐述于下,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伤寒论》六经病病机进行系统分析,指出《伤寒论》六经病(尤其是太阳病)中存在着小肠经腑的病变。本文重点从《伤寒论》中太阳病内和太阳病外的小肠经腑的病变两方面来进行阐释,说明张仲景所言太阳当包括手太阳小肠经脉和小肠腑,而张仲景所言太阳病也应包括小肠经腑的病变,而伤寒传足不传手一说是不符合临床实际的。  相似文献   

19.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文章在临证中提出平衡疗法、时间疗法、调情疗法,提高了脾胃病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作者在临证中提出平衡疗法、时间疗法、调情疗法,提高了脾胃病的临床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