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穿刺深静脉置管由于操作便捷,创伤小,透析效果良好,成为血液透析患者重要的临时血管通路之一。但深静脉置管常可引起菌血症及败血症,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为进一步明确深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有关因素,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笔者对本科60例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因素与病原菌特点。方法选取拉萨市某医院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感染因素与病原菌。结果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率为18.81%,导管感染主要原因为深静脉置管部位、留置时间、血红蛋白、白蛋白、体质指数等。结论引起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减少深静脉置管,缩短导管留置时间;针对高原患者饮食特点调整饮食结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等,可有效降低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进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护理方法,以减少导管感染,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2010年2-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对照《中国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改进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护理方法,比较改进前后患者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2例发生导管感染,1例置管经皮处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0%;对照组有10例导管感染,3例置管经皮处感染,感染发生率为43.3%;两组导管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03,P<0.05).结论 改进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护理方法可降低使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率,延长置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7~12月收治的70例行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将2011年1~6月收治的76例行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观察两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CRI)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C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施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正确选择皮肤消毒剂、合理更换敷料等措施,增加医护人员的宣教力度、加强医护人员培训考核的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减少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CRI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为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给予深静脉置管的患者364例,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及可能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基础状态差、并发症多、导管留置时间越长,则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越高(P<0. 05),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与导管相关性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 05),与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置管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较低(P<0. 01),硅胶型导管感染发生率较低(P<0.05),肝素封管则能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P<0.05),此外传统置管法较超声引导置管法导管感染的发生率高(P<0.05)。结论深静脉置管首选锁骨下,尽量选择硅胶型导管,有超声技术首选超声引导置管,并尽早拔除导管。  相似文献   

6.
吴坚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4):432-433
临床上对各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败,或内瘘未成熟的病例,快速给予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才能保证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抢救.临时血管通路临床上常选择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选用股静脉操作容易,且比较安全,但感染发生率较高.作者采用自粘创口敷贴,减少了感染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长期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越来越普及,但感染仍是影响长期静脉置管导管使用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良好及时的护理干预,有效的药物治疗,不仅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症状,而且能够延长长期静脉置管导管使用寿命,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感染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积极进行健康教育、早期发现并及时抗感染治疗等。认为提前实施干预措施预防导管感染能够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乳腺癌化疗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对建库至2022年9月关于乳腺癌化疗长期深静脉置管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包含5090例接受长期深静脉置管的乳腺癌化疗患者,合并导管相关感染765例,发生率为15.03%。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留置时间(PICC组)(OR=3.10,95%CI:1.95~4.94,P=0.000)、导管留置时间(TIVAP组)(OR=4.09,95%CI:1.98~8.44,P=0.000)、合并基础病(OR=4.68,95%CI:2.51~8.73,P=0.000)、化疗次数(OR=4.73,95%CI:3.15~7.08,P=0.000)、合并糖尿病(OR=3.55,95%CI:2.41~5.21,P=0.000)、导管维护周期(OR=2.15,95%CI:1.99~2.46,P=0...  相似文献   

10.
深静脉置管能减少外周静脉的反复穿刺,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最佳静脉通路,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1].2008年6月~2010年5月,我院对4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敷料对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及留置时间的影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春梅  刘永  徐琨  张敏  王娟  王艳  宋宇春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1675-1678
目的通过对采用中心静脉长期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不同封管方法的感染率及血栓率的观察,寻找较好的使用方法。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的封管方法,观察在置管后一年内不同时间段的感染率和血栓率。结果抗生素加肝素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纯肝素组,三组之间血栓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者采用抗生索加肝索进行封管,可以较好地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并不会增加血栓率。  相似文献   

12.
13.
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顺利进行的保证。近年来,随着老年及糖尿病等血管条件差的患的增加,经皮下隧道留置带袖套的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率越来越高;许多慢性肾衰竭患因未能及时建立动静脉内瘘,也只能以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作为通路开始血液透析。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包括栓塞、感染、血流不足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动静脉内瘘,其中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CRI)的发生率很高,所需的住院费用占到了慢性肾衰竭患住院费用的1/3,引起的死亡率为12.0%~25.9%。本综述了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主要的致病菌、临床表现以及预防治疗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急诊手术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为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该院行急诊手术且深静脉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导致急诊手术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9例急诊手术深静脉置管患者中,共有54例患者发生了...  相似文献   

15.
背景:导管相关性感染已成为临床棘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导管停止使用和死亡的重要因素。目的:评价抗生素-肝素封管方法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34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深静脉置管后,实验组给予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封管,对照组行肝素封管。记录并比较留置导管期间两组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栓塞、局部出血、意外脱落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血行感染和导管定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17,P=0.026),而两组在出口感染发生率、导管栓塞、局部出血、意外脱落的发生率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300,P=0.431,P=0.535,P=0.634)。说明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进行封管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安全、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林秀梅 《当代护士》2016,(4):136-137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31日前进行置管的血透患者8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7月1日起本科实施护理管理改进措施,根据病例对照匹配的原则,选择与对照组患者一般情况相匹配的82例血透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置管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深静脉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1个月时,深静脉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置管2个月、3个月、6个月的深静脉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管理改进有利于降低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前换药与透析过程中换药对预防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调查2003~2007年深静脉置管的血透患者98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的换药时间为血液透析开始前,对照组的换药时间为透析过程中。结果观察组血泵流速200ml/min,感染1例;对照组血泵流速在换药后下降50%,感染3例。结论在血液透析开始前换药有利于观察导管伤口周围情况;有利于调整血泵流速;有利于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102例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本组102例患者中,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25.5±12.7)个月,其中3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经抗生素治疗无效拔管,1例导管脱出,2例因导管堵塞拔除,3例患者死亡,2例因肾移植成功拔管,其余91例至随访截止时间仍在使用。29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43例次,其中出口感染1例1次,隧道感染6例7次,导管相关性菌血症26例35次。结论:采取正确及时的护理措施对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减少置管并发症,能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中深静脉置管血栓形成患者的预后.方法 对1560例行深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腹股沟穿刺中心静脉置管1382例(88.5%,1382/1560),经锁骨下穿刺中心静脉置管102例(6.5%,102/1560),经颈部中心静脉置管76例(4.8%,76/1560).1560例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38例(2.4%,38/1560),其中轻度25例(65.8%),中度7例(18.4%),重度6例(15.8%).结果 DVT早期经溶栓、抗凝及行影像介入肺动脉插管碎解和抽吸血栓等治疗,大多在1周内症状、体征好转或减轻,有2例> 70岁患者因并发严重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 深静脉置管后很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早期经积极处理,大多数患者能够好转.  相似文献   

20.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存活期越来越长,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因此建立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患者进行有效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最理想的通路为自体内瘘。然而由于部分患者的血管条件差,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或无法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