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微创封堵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粗筛45例VSD患者,拟行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治疗.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2.0~4.0岁组23例,4.1~8.0岁组22例.术前行TEE,根据VSD位置、类型、大小选择合适封堵器;术中TEE引导操作,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结果 2.0~4.0岁组中19例封堵成功,4.1~8.0岁组中17例封堵成功.术后患者室水平分流消失,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改善.结论 TEE对微创封堵小儿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前选择、术中监测、术后评价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室间隔缺损(VSD)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TEE引导下为85例患者行VSD微创封堵术.术前行经胸超声检查,确定VSD的位置和形态,测量VSD基底部直径、膜部瘤开口直径及VSD上缘至主动脉右冠瓣的距离,选择合适型号的封堵器封堵,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结果 83例患者成功封堵,2例失败的患者后经TEE及时发现发生情况,并成功转体外循环行修补术.术后出现残余分流的患者13例,新发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无新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随访3~29个月,无封堵器脱落、移位及溶血和Ⅲ度传导阻滞的发生.结论 TEE对选择适合行封堵术的VSD患者,选择封堵器大小,指导封堵器的释放,以及评价疗效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或/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21例ASD、9例VSD和12例PDA患者行经导管Amplatzer封堵术治疗.结果41例患者Amplatzer封堵术成功,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1例巨大PDA合并肺动脉高压近期存在少量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Amplatzer封堵ASD、VSD、PDA术前病例选择、术中指导监测、选择封堵器型号与术后疗效评价及随访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初步筛选适合封堵的VSD患者150例,术前TEE明确VSD位置、大小,选择合适的封堵器,然后在TEE引导下完成整个封堵过程,并在术后即刻评价封堵效果,确认是否有残余分流或并发症.术后3~4 d复查TTE.结果:147例患者封堵成功;3例患者未成功,行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术.术后3~4 d随访TTE,无室水平残余分流,无新出现的主动脉瓣、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反流,原有的瓣膜反流未加重.结论:在经胸小切口VSD封堵术中TEE在选择合适患者、选择封堵器大小、指导封堵器的释放以及疗效评价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监测经心导管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症的价值,并探讨手术失败原因。方法:79例房间隔缺损(ASD)、6例膜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在经食管或经胸超声心动图(TEE、TTE)监测下行经心导管封堵术。结果:73例ASD、6例VSD封堵成功。6例ASD封堵失败,其中1例封堵器脱落,游离于右心腔内;2例术中心导管戳破左房耳致急性心包填塞;2例因ASD太大缺乏合适尺寸的封堵器而终止手术;1例为筛孔状ASD。1例ASD术后随访有少量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TTE和TEE)能够正确估测房室间隔缺损的大小和位置,利于术前的病例选择、术中监测封堵器放置和并发症发生。超声检查详尽了解缺损大小和边缘情况在该手术方法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6.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20例VSD患者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粗筛,符合封堵条件后在全身麻醉下插入经食管超声探头,手术开始前,根据VSD最大直径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在手术开始后,监测整个封堵过程,引导封堵伞的放置,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确认是否有残余分流或并发症。结果20例患者中19例封堵成功,TEE显示封堵器与VSD边缘吻合紧密,无残余分流;1例患者术后有残余分流,约1mm,术后无血红蛋白尿。1例室间隔膜部瘤并右室多个破口的VSD患者,封堵器放置后发现其后下缘存在残余分流,随即改行体外循环VSD修补术。随访2~4d,效果满意。结论TEE对选择适合行封堵术的VSD患者、选择封堵器大小、指导封堵器的释放、以及疗效评价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小切口直视封堵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ASD和2例VSD患者,术前采用经胸超声筛选合适的病例及封堵器;术中采用经胸超声或经食管超声指导封堵术,经右心房插入特制推送器,将封堵器嵌入ASD或VSD处;术后即刻及1~9个月随访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及有无分流。结果31例ASD患者中,29例封堵术成功,2例失败;2例VSD患者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1~9个月,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小切口直视封堵ASD、VSD术前病例筛选、术中闭合器放置指导、术后疗效评价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引导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中央型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单纯ASD患者83例,所有患者均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筛选适宜行经胸微创封堵术。术中先应用TEE测量ASD最大直径和房间隔长度,观察ASD形态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的关系,确定合适的Amplatzer ASD封堵器号数,再经TEE引导下监测封堵,即刻观察手术效果。术后24 h和出院前经胸超声复查确定疗效。结果83例患者ASD最大直径4~26 mm,平均(16.76±1.21)mm;ASD最大直径与封堵器大小相关性良好(r=0.936,P0.01)。TEE引导房间隔穿刺、输送鞘管放置及封堵器输送释放,83例患者中除4例封堵失败改为体外循环下外科手术治疗外,余79例均成功完成经胸微创封堵术,手术成功率95.18%。出院前经胸超声复查仅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结论 TEE能准确评估ASD形态及大小并选择合适封堵器,引导房间隔穿刺、封堵器输送及成功释放,即刻评价封堵器位置和残余分流,该手术方法创伤小、无辐射,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微刨术中引导封堵缺乏边缘的房间隔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房间隔缺损患者23例,拟行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治疗.术前行TEE检查,明确房间隔缺损的位置、类型、大小及边缘情况,用以确定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TEE引导封堵器放置.评价即刻效果,术后1周内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23例患者封堵成功,TEE显示20例无残余分流,3例少量残余分流;但术后1周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且右房右室较术前缩小(P<0.05),肺动脉压力下降(P<0.05).结论 TEE在微创术中引导缺乏边缘的房间隔缺损封堵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微刨术中引导封堵缺乏边缘的房间隔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房间隔缺损患者23例,拟行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治疗.术前行TEE检查,明确房间隔缺损的位置、类型、大小及边缘情况,用以确定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TEE引导封堵器放置.评价即刻效果,术后1周内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23例患者封堵成功,TEE显示20例无残余分流,3例少量残余分流;但术后1周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且右房右室较术前缩小(P<0.05),肺动脉压力下降(P<0.05).结论 TEE在微创术中引导缺乏边缘的房间隔缺损封堵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膨出瘤(ASA)并发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或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ASA并发ASD17例,所有患者均在X线和术中TTE监测下行封堵治疗,术后TTE跟踪复查评价其疗效。结果 17例患者封堵器置人均获成功,共放置24个封堵器。封堵器选择的大小与术前判断大小相关性好(r=0.91,P〈0.001)。术后即刻显示17例患者21个封堵器处穿隔血流消失,有3例患者3个封堵器处仍有微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至3年复查1例有微量分流。结论 ASA并发ASD的患者可行封堵治疗且疗效确切,而超声心动图在病例选择、术中引导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应引起超声医生和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经导管闭合6例PDA、8例ASD及3例VSD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经胸或/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6例PDA、8例ASD及3例VSD在经胸超声引导下均成功置入封堵器且无并发症。仅1例ASD、1例PDA术后即刻存在少许残余分流,分别于1周及3个月后消失。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于用封堵器封堵PDA、ASD及VSD术前病例选择,术中指导监测,封堵器型号的选择与术后疗效评价等均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微刨术中引导封堵缺乏边缘的房间隔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房间隔缺损患者23例,拟行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治疗.术前行TEE检查,明确房间隔缺损的位置、类型、大小及边缘情况,用以确定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TEE引导封堵器放置.评价即刻效果,术后1周内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23例患者封堵成功,TEE显示20例无残余分流,3例少量残余分流;但术后1周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且右房右室较术前缩小(P<0.05),肺动脉压力下降(P<0.05).结论 TEE在微创术中引导缺乏边缘的房间隔缺损封堵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彩超)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封堵术的疗效。方法 3 9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trial septal defect,ASD) ,2 4例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usus,PDA)和11例膜部室间隔缺损(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治疗。经胸壁彩超获取图像。术前,术后,3 d及半年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房、室间隔及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心脏大小变化。结果 3 9例ASD封堵成功3 4例,2 4例PDA均成功封堵,11例VSD封堵成功10例。封堵术后立即观察分流消失,术后3 d复查,有1例ASD患者存在少量残余分流,1例VSD患者主动脉瓣下少量返流。结论 彩超在先心病封堵术中对术前筛选患者,选择封堵器的大小,术后检测有无残余分流,对心脏血流动力学评价及疗效的观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X线下、经胸超声心动图[常规经胸二维超声(TTE)和实时三维超声(RT-3DE)]全程引导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TCASD)的方法学要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Vivid 7彩色超声诊断仪,普通二维及矩阵3V经胸探头,在完全脱离X线条件下,实时引导11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的TCASD术.在常规二维多切面观察的基础上,结合RT-3DE引导多功能导管经腔静脉进入右房;引导导管经缺损进入左房并抵左上肺静脉;引导输送鞘准确进入左房中部;引导封堵器双面伞在左房展开,贴靠入位并准确释放.同期与58例条件类似行常规X线和TTE引导的TCASD患者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心包填塞等重大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相比,除手术时间显著延长外,研究组在手术即刻及随访3 d、3个月内,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房室瓣反流、栓塞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经X线条件下、TTE结合RT-3DE全程引导TCASD是安全、经济、实用的超声介入技术,可减少对X线引导封堵的依赖性,对孕妇和儿童实施封堵治疗减少辐射伤害尤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病例选择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中心对164例单纯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经胸微创封堵手术,其中膜周室间隔缺损138例,肌部室间隔缺损3例,流出道部室间隔缺损23例.采用四腔观、大动脉短轴观、左心室长轴观、五腔观、右心室流入道观等评估患者采用微创封堵的可能性.结果164例患者中152例(92.7%)植入封堵器成功封堵.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瓣膜并发症.5例存在少量左向右反流者3例自愈.结论 TEE在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病例选择术中具有重要价值,选择好适宜手术的病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