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镰状韧带旁肝左叶低密度假病灶(简称镰旁肝假病灶)的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特征.方法 1999年1月至2001年9月926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接受了肝脏或上腹部螺旋CT扫描,共检出63例(男27例,女36例;年龄15~73岁)具有镰旁肝假病灶,详细观察和记录其部位、大小、形状以及平扫与增强各期图像上的密度及其变化情况.结果 63例(6.8%)共有66个镰旁肝假病灶,均位于肝左叶内侧段(57个)或(和)左叶外侧段(9个)前缘镰状韧带旁.60例(95%)为单个镰旁肝假病灶,3例(5%)各有2个镰旁肝假病灶(分别位于左叶内侧段和左叶外侧段而呈对称性分布).据镰旁肝假病灶在平扫与双期增强图像上的密度及其变化情况将其分为A型和B型,其中A型57例60个(91%),B型6例6个(9%).结论镰旁肝假病灶并非很少见.其发生部位特殊,在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各期的密度及其变化有特征性表现.对镰旁肝假病灶应能正确识别,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肝镰状韧带旁假病灶在动态增强MR及化学位移成像上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形成原因.方法 研究我院156例同时行上腹部MR平扫、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的病例,仔细观察肝镰状韧带旁肝Ⅲ、Ⅳ段有无假病灶,如有假病灶则记录假病灶的数量、部位、大小、形态以及在MR平扫、化学位移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的表现.结果 156例病例中共检出20例(12.8%)肝镰状韧带旁假病灶,均为单发.其中17例假病灶位于镰状韧带旁肝Ⅳ段,3例位于肝Ⅲ段.假病灶的最大径范围为0.7~1.8 cm,平均值为1.0 cm.20例假病灶中,动态增强MR时16例(80%)只在门静脉期呈低信号,3例同时在动脉期、门静脉期表现为低信号,1例同时在门静脉期、平衡期呈低信号.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示只有3例(15%)于反相位可见信号减低.结论 肝镰关韧带旁假病灶在MR增强扫描门静脉期常见.虽然有些假病灶有脂肪变性,但其形成原因可能主要与迷走静脉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镰状韧带旁假病灶(falciform ligament pseudolesion,FLP)的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表现。方法从PACS中检索出进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的患者125例,筛选出肝镰状韧带旁假病灶21例,详细记录假病灶的数目、形态、部位、大小以及平扫、增强各期图像的密度及变化情况。结果共检出21例(22个)肝镰旁假病灶,20例为单个病灶(95.3%),其中肝左叶内侧段19例(95%),左叶外侧段1例(5%),1例(4.7%)有2个假病灶,分别位于左叶内侧段和左叶外侧段而呈较对称性分布。楔形7例(33.3%),类圆形9例(42.9%),不规则形5例(23.8%)。假病灶最大直径约7.8-29.5mm,平均约17.2mm。CT扫描:平扫及动脉期、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或者略低密度,门脉期几乎均呈低密度,与正常强化肝实质分界清晰。结论FLP发生部位特殊,门脉期几乎全部呈低密度显示。  相似文献   

4.
酷似肝血管瘤的不典型肝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CT表现酷似肝血管瘤的不典型肝癌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以期提高非典型肝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年间误诊为肝血管瘤的不典型肝癌,均经病理或随访证实,共14例。经全肝CT平扫,然后于注射造影剂后30秒、60秒、2分钟、10分钟、25分钟后进行肝脏螺旋扫描,部分患者延时1小时扫描。结果平扫时, 26 /30个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病灶, 4 /30个表现为均匀的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30秒、60秒表现明显强化或边缘不规则强化,强化区逐步向病灶中心推进; 2分钟、10分钟表现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 25分钟表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1 /30个病灶延时1小时后扫描表现为等密度病灶。结论酷似肝血管瘤CT表现的肝癌易误诊,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结合B超、MRI等综合影像检查,AFP定量及临床随访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X线、CT表现及其特征.方法:对20 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患者行胸部X线及CT扫描,对其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假瘤为单发 ,<3 cm病灶密度均匀,边缘清楚,3 cm以上病灶边缘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可有分叶及炎症浸润影,粗长毛刺,靠近肺门间有引流支气管或索条影等,胸片误诊15例(75%),CT误诊4 例(20%).结论:肺炎性假瘤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全面分析假瘤的影像学特征,重视呼吸道感染病史,有助于提高本病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肝癌CT误漏诊的原因,找出避免或减少误漏诊的方法,提高小肝癌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8例CT误漏诊的病例资料,其中3例仅行CT平扫,5例平扫加增强,但增强扫描未抓住动脉期扫描病灶,也未对病灶作延迟扫描。2例平扫+增强呈低密度,3例平扫+增强呈等密度,其中1例伴有脂肪肝,1例有肝形态的变化。结果:8例小肝癌CT第一诊断均错误,误诊时病灶直径均在3cm以下,2例手术病理证实,2例经肝穿细胞学检查证实,另4例符合全国诊断标准。结论:将CT平扫和增强列为常规,尽可能应用动态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不能忽视肝形态变化;在螺旋CT不能普及的情况下,可进一步行CTA、CTAP或碘油CT扫描,以减少误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脑幕、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CT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脑幕、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特征。结果:12例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7例,CT表现为内缘平直、外缘弧形或波浪形的带状高密度影;小脑幕硬膜下血肿5例,CT表现为小脑幕区的片状或扇形影2例、新月状高密度影1例;对称或不对称的U或Y形高密度灶2例。本组中误诊5例,其中3例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误诊为正常大脑镰钙化。结论:小脑幕、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多平面重建及复查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本组17例病例采用PQ-2000s单排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显示肿块呈不规则形态(13例)或类圆形(4例),58.8%患者病灶呈低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尤明显强化或边缘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病灶强化逐渐明显,部分病例有逐渐填充趋势;肿块多合并肝内胆管扩张、肝门淋巴结肿大、附近肝叶萎缩等间接征象.结论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扫描有较特征性影像表现,结合AFP等检查可与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等肝内其他占位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刘林刚  卜克 《中外医疗》2012,31(15):54-54
目的探讨误诊肺癌的肺结核的影像特征及病理基础。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为肺结核的15例资料完整的患者,回顾性评价其胸部X线及螺旋CT表现及相关病理基础。结果①3例表现为肺叶或段实变或不张,12例为块状、球状或结节状影,周围卫星病灶3例。②螺旋CT发现支气管狭窄伴肺不张1例。病变密度不均匀3例,钙化灶7例,1例病变周围有支气管扩张。③病理为干酪灶与增殖结节融合。结论①应用X线片形态模式识别有助于鉴别诊断。②病变的形态、密度、强化特征及卫星病灶、病变周围支气管扩张等螺旋CT征象,有助于不典型肺结核与肺癌的鉴别。结论结合应用X线形态判别分析和螺旋CT扫描有助于肺癌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易漏诊及误诊的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在螺旋CT扫描中的CT征象。方法分析漏诊或误诊的56例小肝癌CT征象,各病例均于首诊或复诊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56例共发现61个病灶。其中漏诊19个病灶,误诊42个病灶。漏诊19个病灶中外生型12个病灶,其中具备典型CT征象7例,不典型CT征象5例,邻近均有肠管等其他影像干扰;另外7个病灶均呈不典型CT征象。误诊42个病灶均呈不典型CT征象。结论外生型小肝癌(肝脏脏面侧病灶)易漏诊,漏诊或误诊的小肝癌多为不典型CT征象(54/61)。  相似文献   

11.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及病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阮海威 《河北医学》2005,11(11):991-992
目的:研究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及病理基础,提高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12例经病理证实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常规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所有病例为单发低密度病灶,其中10例病灶内和/或病灶周围见更低密度影,2例病灶内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例均见不均匀强化,门脉期11例病灶强化更明显,延迟期11例病灶均持续强化, 8例可见胆管扩张.结论:CT是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重要影像检查方法,门脉期进一步强化和延迟期持续强化以及病灶内和/或病灶周围胆管扩张是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影像学特征,并对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至2021年12月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肝EHE的11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均行MRI检查,2例行CT检查。10例表现为肝脏多发占位,1例表现为肝内单发实性占位,共78个病灶。术前误诊7例,其中4例误诊为肝转移瘤,1例误诊为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误诊为血管瘤,1例误诊为良性病灶。CT检查显示病灶为不均匀低密度;MRI T1加权成像显示病灶为稍低信号,T2加权成像显示病灶为稍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环形持续强化(9例)或云絮状渐进性强化(2例)。9例患者T2加权成像病灶出现晕征,5例出现多发结节互相融合,7例见肝包膜皱缩征,7例MRI增强检查门静脉期见棒棒糖征,6例病灶内见血管穿行。结论 肝EHE易误诊,但仍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熟悉肝EHE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肺内良性结节及肿块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误诊的原因,以寻求避免误诊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PETCT 误诊为肺癌的18例患者肺内良性肿块/结节的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所有病灶均有放射性摄 取,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为1.2~12.2(4.99±3.51),其中SUVmax>2.5的患者13例, 17例未行延迟显像;所有患者均未行CT增强扫描及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CT表现上其中4例长径 超过3 cm,5例紧贴胸膜且胸膜下脂肪间隙完整或未突破叶间胸膜生长,7例病灶形态规则、边缘光整,4例病灶密度 过高、内有钙化或密度过低,3例病灶旁有卫星灶,1例病灶见长毛刺。PET-CT诊断过程中忽视了对CT征象的分析是 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另外所有病例未行增强CT及病灶HRCT,17例未行延迟显像,也是造成误诊的原因之一。结 论:加强增强CT、感兴趣区HRCT及PET-CT延迟显像的应用,重视对病灶PET表现及CT征象的分析是避免误诊肺内 良性病变的关健,深入研究非18F-FDG示踪剂的应用是避免误诊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邹文远  石思李  李胜 《西部医学》2010,22(7):1294-1295
目的总结68例肝脏血管瘤的CT与临床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中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68例肝血管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血管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大多数肝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椭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界较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呈结节样、环形或斑片状强化,门脉期对比剂逐渐向病灶中心充填。延迟期扫描造影剂进一步向病灶中心充填,部分病灶完全充填为等密度或部分充填。结论结节样强化是CT诊断肝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CT三期增强扫描是诊断肝血管瘤的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方法,具有定性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急性大脑镰和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CT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 3例急性大脑镰和 2例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结果 急性大脑镰硬膜下血肿CT征为大脑镰旁带状高密度影像 ,与大脑镰紧密相连 ,边缘清晰 ,密度均匀 ,不超越大脑镰游离缘 ,纵裂、脑沟密度正常 ;急性小脑幕硬膜下血肿CT征为与小脑幕相对应的或扇形高密度影像 ,血肿可向大脑镰后旁伸延 ,边缘光滑。结论 急性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CT影像颇具特征性 ,有助于鉴别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钙化、脑膜瘤等。  相似文献   

16.
葛冰  马千红  李康 《重庆医学》2008,37(17):1984-1985
目的 分析骨巨细胞瘤的误诊原因,以期提高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对3例术前误诊后经病理证实为骨巨细胞瘤和12例术前误诊为骨巨细胞瘤患者(共15例)的X线片、CT、MRI表现的"特殊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下4个征象在误诊病例中均频繁出现:病灶边缘局限性硬化;病灶内的钙化;骨膜反应;突破骨包壳的软组织肿块.结论 综合运用X线片、CT及MRI检查,如果上述4个征象在病灶影像检查中集中和(或)大量出现,应该否定或高度怀疑骨巨细胞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林坚  张朝桐  梁启堂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9):109-110,F0003
目的 分析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及DSA影像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18个FNH的影像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DSA肝动脉造影.结果 16例18个FNH病灶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均为除中央瘢痕外病变实质呈显著均匀强化,门静脉期14个下降到稍高密度,4例为等密度;其中8例显示中央瘢痕组织,3例中央瘢痕延迟扫描后出现强化.3例血管造影均显示FNH的供血动脉来自肝动脉系统,供血动脉明显增粗、扭曲,进人病灶中心后呈离心性放射状供血.结论 典型FNH的CT扫描特征为增强后动脉期病变强化明显且均匀,中央低密度瘢痕在延迟期可强化.血管造影显示病灶为肝动脉供血,供血动脉主干进入病灶中心后呈轮辐状向四周分支供血.  相似文献   

18.
贯福春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3):1574-1575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5例经开胸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患者术前CT检查资料,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6例CT平扫、9例同时进行CT平扫和增强。结果:分别对病灶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以及增强前后的病灶进行CT分析。结论:若肿块与胸膜广基底相连胸膜不同程度增厚,边缘可见平坦区,及见一桃尖样突起为肺炎性假瘤特异性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血管瘤CT影像学征象及在介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3例肝血管瘤患者,患者均进行彩超引导下肝血管瘤介入术,分析CT图像中肝血管瘤位置、大小、形态及增强扫描等特征及对病变的检出率。结果33例患者共发现45.个病灶,单发病灶23例,多发病灶10例。病灶直径133cm~10cm;病灶位置:肝左叶30个,肝右叶8个,肝尾状叶7个。病灶.形态:圆形21例,类圆形12例。CT平扫检出率为9111%,扫描可见境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4例患者病灶中央有裂隙状的更低密度影,2例瘤内可见钙化,呈圆形.;3例呈高密度肿块影。CT增强扫描检出率为10000%。其动脉期可见病灶边缘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增强区域进行性向心性扩展;延迟扫描整个病灶变成均匀等密度,增强扫描呈典型“快进慢出”特征。结论CT检查可有效显示肝血管瘤的典型影像学特征,在彩超引导下肝血管瘤介入术中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CT医学影像诊断多发性球形肺炎误诊为肺转移瘤原因。方法本文对2000~2011年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34例球形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发性球形肺炎和肺转移瘤在CT影像中的病灶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密度、和其周边组织关系、胸膜改变等方面进行对比。结论多发性球形肺炎与肺转移瘤在CT影像上有相似之处,分析误诊原因并结合临床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