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于2003-2006年连续对妇科门诊患者进行VVC发病情况调查,观察单纯型VVC和复杂型VVC的临床特征、念珠菌菌株分布以及白念珠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 070例VVC患者390例(36.5%)为单纯型VVC,680例(63.5%)为复杂型VVC.单纯型VVC、重度VVC、非白念珠菌VVC及复发性VVC外阴瘙痒、外阴灼痛、阴道充血、白带增多及临床特征总评分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070例VVC患者分离出1 094株念珠菌,白念珠菌占90.4%(967/1 094株),有24例患者同时感染2种念珠菌.对其中206株白念珠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均对制霉菌素敏感,98.1%对克霉唑敏感,92.7%对氟康唑敏感,85.0%对伊曲康唑敏感,79.1%对益康唑敏感,65.5%对咪康唑敏感,53.9%对酮康唑敏感.结论 白念珠菌是VVC主要致病菌,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常见,制霉菌素和克霉唑可供选择治疗白念珠菌VVC.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念珠菌是阴道正常菌群之一,在各种致病因素影响之下,念珠菌优势繁殖引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didiasis,VVC)。VVC是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病的阴道感染性疾病,75%的育龄妇女一生至少有一次发病,有关妊娠期妇女的感染率各地报道不同。VVC不仅给孕妇带来生理及心理的痛苦,而且可能导致胎儿官内感染,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分离的念珠菌种类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2003年4月-2012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门诊的3 141例VV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念珠菌标本进行培养,采用API Candida鉴定分离菌株,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3 182株念珠菌(从41例患者中分离出两种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分离最多,占85.0%(2 705株),其次依次为光滑念珠菌(338株)、近平滑念珠菌(49株)、热带念珠菌(31株)、酿酒酵母菌(23株)、克柔念珠菌(15株)、无名念珠菌(11株)、红酵母菌(6株)、鲁希特念珠菌(2株)及土生念珠菌(2株)。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克霉唑及制霉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1%(18/1 612)、2.2%(36/1 612)、4.2%(68/1 612)、0.9%(14/1 612)、0。结论 白念珠菌是VVC主要致病菌,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不常见。  相似文献   

4.
抗菌药物继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了解女性NGU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继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情况。方法:对1999年10月-2000年6月的153例证实为NGU、并排除真菌感染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后<10d,10-19,d20-29d, ≥30d分别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及真菌培养,任意一项阳性为继发VVC。结果:153例中64例在使用抗菌药后发生VVC,发生率为41.8%;VVC的发生以用药10-19d间为最高,占17.6%;引发VVC的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79.7%(51/64);氧氟沙星、美满霉素、左氧氟沙星用药后的VVC发生率较高,分别为54.8%、45.8%和44.0%。结论:提示女性NGU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VVC有较高的发生率,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在VVC高发时段可预防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郭爱芹 《医学综述》2012,(19):3291-3292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临床特征及抗真菌药物治疗VVC的敏感性。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000例妇科门诊患者的VVC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通过分离1000株念珠菌,白念珠菌为610例(61%),非白念珠菌为390例(39%)。白念珠菌及非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酮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念珠菌是VVC的主要致病菌,非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较白念珠菌低,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常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复杂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效果及其与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复杂型VVC患者应用硝酸咪康唑栓治疗,采用类似琼脂扩散法对检出的念珠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从121例复杂型VVC患者分离念珠菌123株,2例患者同时分离出2株念珠菌,占1.7%.完成治疗后7~14 d及30~35 d患者的真菌学治愈率分别为 93.4%(113/121)和 81.0%(98/121).完成治疗后7~14 d和30~35 d 治愈组和失败组患者念珠菌对咪康唑栓的耐药率分别为6.2%(7/113)、1/8和6.1%(6/98)、8.7%(2/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试验咪康唑栓耐药不是复杂型VVC治疗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硝酸咪康唑对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5例妊娠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孕妇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局部应用硝酸咪康唑栓400mg,3d疗法。结果治疗后痊愈25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0例,观察出生婴儿无畸形发生。结论用药时间短,疗效肯定,有良好的临床操作性和患者的易接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复发机制。方法采用真菌学检查、药敏试验和细胞因子检测比较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G)、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病原学特点、药物敏感度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EVVC的主病原菌为白念珠菌(8421%),其次为光滑念珠菌、近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RVVC念珠菌株对4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依次为制霉菌素〉两性霉素〉酮康唑〉伊曲康唑,RVVO患者Th2型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一10)水平增高。结论白色念珠菌是导致临床阴道念珠菌感染的优势菌群;唑类药物存在一定耐药性,应注意VVO首次治疗中抗真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克霉唑阴道片联合定君生联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及复发。方法 12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克霉唑阴道片及定君生。对照组单使用克霉唑阴道片。结果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第一疗程83.3%(50/60)、78.3%(47/60):第二疗程90.0%(54/60)、83.3%(50/60),第三疗程90.0%(54/60)、86.7%(52/60),两组在三个疗程的治疗阶段有效率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复发率两组分别为第二疗程4.35%(1/23)、42.87%(9/21)。第三疗程0.0%(0/26),25%(6/2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霉唑阴道片联合定君生能有效降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邬远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45-46,79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临床特征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对900例VVC患者采用Soble分类对临床特征进行评分,培养、分离菌株,并对不同菌株进行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单纯型VVC的临床特征平均分显著低于非白念珠菌VVC和RVVC(P〈0.05);689例(76.56%)为白念珠菌,211例(23.44%)为非白念珠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均为100%,白念珠菌对四种药物的敏感性间有显著性差异(χ2=9.57,P〈0.01),非白念珠菌对四种药物的敏感性间有显著性差异(χ2=9.21,P〈0.01)。结论白念珠菌是VVC的主要致病菌,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敏感性有所差异,非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较白念珠菌低,白念珠菌的耐药性不常见。  相似文献   

11.
白色念珠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为临床正确选择抗真菌药物和有效控制该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02株白色念珠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酮康唑、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对102株白色念珠菌MIC较低,其MIC90分别为0.25μg/ml、0.5μg/ml和0.5μg/ml。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MIC90分别为2μg/ml和8μg/ml。受试菌对氟胞嘧啶敏感率最高为100%,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88.3%和75.5%。对氟康唑耐药的9株菌株也同时对伊曲康唑耐药。结论受试白色念珠菌对氟胞嘧啶敏感率最高,未发现耐药菌株;酮康唑对受试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唑类药物存在耐药性,且该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基因型阴道假丝酵母菌对克霉唑、咪康唑和制霉菌素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 以特异引物PCR法(INT-PCR)对151株致病白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抗真菌药敏实验标准(M27-A方案)以微量稀释法检测不同基因型菌株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根据扩增条带中是否存在450 bp和840 bp片段可将白假丝酵母菌分为A、B、C 3种基因型;克霉唑和咪康唑对A基因型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明显高于C基因型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霉菌素对不同基因型菌株的MI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基因型白假丝酵母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临床上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选择白假丝酵母菌ATCC10231 作为实验菌株,以低温等离子体对其进行照射,观察照射后菌落生长情况. 经低温等离子体照射30、60、120、180 s后,在培养基中心照射位置处,出现明显的抑菌环,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抑菌环逐渐增大;连续观察3 d,抑菌环没有改变. 低温等离子体在体外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为其将来成为治疗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一种新手段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临床不同来源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分布特点,探讨白念珠菌不同基因型与感染部位或不同感染类型之间的联系.方法:特异性扩增不同来源的185株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Ⅰ型内含子序列,再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对扩增条带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不同感染部位、不同感染类型的白色念珠菌的基因型进行比较.结果:185株白念珠菌中,A型122株(65.9%)、B型35株(18.9%)和C型28株(15.1%),未发现D型与E型菌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来源与深部组织来源的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深部组织来源菌株中,艾滋病相关性和非艾滋病相关性白念珠菌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0).结论:VVC来源和深部组织来源的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不同,而深部组织来源的艾滋病相关性和非艾滋病相关性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相同.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白念珠菌分离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存在差异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呼吸道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及标准株
ATCC90028体外粘附生长24 h形成生物膜,用XTT减低法测定其增殖情况,并分别提取生物膜态白念珠菌总RNA,用荧光定
量RT-PCR的方法测定转录因子CPH1、EFG1和粘附分子ALS3、HWP1基因的表达,采用△Ct的方法计算其相对表达量。结果
根据粘附生长的白念珠菌增殖情况,有8株临床株形成生物膜能力“高”,另7株临床株及标准株ATCC90028形成生物膜能力
“低”。生物膜表型差异的菌株间转录因子CPH1、EFG1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而粘附分子ALS3、HWP1基因的表达有显
著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白念珠菌分离株生物膜形成存在表型差异,其差异的机制可能与转录因子CPH1和EFG1以外的
基因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ntifungal effects of Chinese herb monomers, i.e. berberine, baicalin, eugenol and curcumin, on Candida albicans. Methods: After Candida albicans strain Y01-09 was incubated for 48 h in YEPD broth which containe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hinese herb components, the cell cycle, fluorescent intensity and the size of cell volume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The 4 Chinese herb monomers could affect the cell cycle of Candida albicans in different ranges. The ratio of cells in S-G2-M period decreased as the agents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indicating that the cell division was inhibited. The fluorescent intensity of Candida albicans cells became weaker after being incubated, which reflected the loss of DNA fragments. The higher the concentration was, the weaker the fluorescent intensity became. The cell size, cell diopter and particle size changed much as the agents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Conclusion: Chinese herb monomers play the antifungal role in inhibiting cell division. FCM could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usceptibility of antifungal agen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纸片扩散(K-B)法和微量肉汤稀释(MIC)法检测18株临床分离白色念珠菌和4株标准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体外药敏试验的检测结果,并分析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原因。方法 根据K-B法和MIC法检测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体外药敏试验,比较两种方法结果的一致性;通过甲基四氮盐(XTT)减低法测量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结果 K-B法和MIC法检测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体外药敏实验结果,经比较二者无明显差异,对氟康唑耐药的白色念珠菌其OD值远远高于对氟康唑敏感的白色念珠菌的OD值。结论 K-B法和MIC法对于检测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与其形成生物膜有重要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The antifungal activity of jaritin and haloprogin against Candida albicans is similar. In vitro they had less activity than clotrimazole and miconazole, but the activity was independent of inoculum siz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