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建军  张丽  陈颖  王春玲  王雪芹 《新医学》2005,36(9):535-536
目的:评价高乌甲素、氯诺昔康及曲马朵用于鼻内镜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效应及安全性.方法:择期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患者90例,按术后镇痛方法不同,随机分为高乌甲素组、氯诺昔康组和曲马朵组各30例,使用机械镇痛泵,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包括患者48小时内按压自控镇痛键的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48小时的疼痛程度评价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按压自控镇痛键的总次数、VAS分值及镇痛结束时的疼痛程度评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曲马朵组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乌甲素组和氯诺昔康组(均为P<0.05).结论:高乌甲素和氯诺昔康用于鼻内镜手术后PCIA的效果与曲马朵相近,但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硬膜外自控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对妊高症患者剖宫产术后凝血状态及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妊高症行剖宫产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组,n=20例);静脉自控镇痛组(V组,n=20例);未用镇痛组(C组,n=2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2h、术后24 h、术后48 h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结果 P组PT术后各时点明显较V组和C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PTT术后12h、24 h较V组和C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D术后各时点明显较V组和C组含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组和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TT、Fib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妊高症患者剖宫产术后凝血系统有抑制作用;静脉自控镇痛对妊高症患者剖宫产术后凝血状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际童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796-1798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比卡因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时老年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IL-6、TNF-α和皮质醇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为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组;Ⅱ组术后根据需要间断肌注哌替啶镇痛.记录术后1 h、12 h、24 h和48 h时间点VAS评分.分别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 d、2 d和5 d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IL-6、TNF-α和皮质醇的浓度.[结果]术后1 h、12 h、24 h和48 h时间点Ⅰ组VAS评分低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术毕与术后1d皮质醇的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Ⅱ组患者术后2 d仍高于术前(P<0.05),Ⅰ组患者术后1d和2d皮质醇的浓度低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浓度于术毕至术后2d均较术前升高,Ⅰ组患者术后1d和2d血清IL-6、TNF-α浓度均低于Ⅱ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比卡因行PCEA镇痛效果良好,减少了应激反应,适合老年患者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皮下自控镇痛对食管癌术后病人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拟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皮下自控镇痛组(PCSA组,n=20)、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n=20)和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组,n=20).术毕以电子镇痛泵分别行皮下、静脉、硬膜外自控镇痛,行术后6、12、18、24及48h的镇痛评分(VAS评分);采用放免法检测麻醉前(T1)、术毕(T2)、术后第1天(T3)、术后第2天(T4)、术后第5天(T5)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的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结果:三组术后VAS评分均在3分以下,PCSA组和PCIA组各时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PCEA组比较,PCSA组和PCIA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升高(P<0.05).术前三组血清IL-2、IL-6水平及WBC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三组病人血清IL-2在术后有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IL-6水平及WBC升高(P<0.05),IL-6于术后第1天(T3)达峰值,术后第5天(T5)均维持在较高水平.组间比较:PCSA组与PCIA组之间在各时点血清IL-2、IL-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PCEA组比较,PCSA组和PCIA组术后IL-6在T3时点明显升高(P<0.05).结论:PCSA对于食管癌病人血清IL-2、IL-6水平及WBC的影响与PCIA相同,PCEA较PCSA、PCIA更能有效地降低食管癌术后病人血清IL-6水平升高程度.  相似文献   

5.
背景:伤口周围浸润局部麻醉药物常被用于外科手术后多模式术后镇痛的一部分,而腰椎融合后采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罗哌卡因复合液进行术后镇痛目前尚无报道.目的:观察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罗哌卡因复合液在腰椎融合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90例行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植骨融合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接受静脉自控镇痛治疗,同时术中在伤口周围注射罗哌卡因复合注射液;对照组伤口周围不注入任何药物,只接受静脉自控镇痛治疗.评估两组患者融合后2,4,8,12,24,48 h的目测类比评分,以及融合后48 h内静脉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的总使用量;另外比较融合后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与结论:试验组患者融合后2,4,8,12,24 h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融合后48 h内静脉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的总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间患者融合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伤口周围局部注射罗哌卡因复合液可减轻腰椎融合后患者的疼痛,并且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注射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与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对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240例剖官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观察组为术后疼痛时用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肌注,对照组为舒芬太尼150 μg+阿扎司琼10 mg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静脉镇痛.观察术后6、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阴道出血情况、肛门排气时间、首次哺乳时间及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除了术后6h镇痛效果明显降低外(P<0.05),术后12、24、48 h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哺乳时间明显提前(Z值分别为-8.21、-12.75,P均<0.001);24 h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静脉炎等副作用明显降低(P<0.05).结论 剖官产术后实行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确切,但注射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镇痛迅速、不良反应少、术后康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氢吗啡酮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骨科老年患者术后镇痛、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骨科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老年患者76例,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A组38例给予舒芬太尼泵入静脉自控镇痛;B组38例给予氢吗啡酮泵入静脉自控镇痛。记录两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使用情况(自动进药量、按压次数、实际有效进药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对比术后即刻与术后48 h 致炎因子水平,统计两组术后24 h、72 h谵妄发生率。结果:B组自动进药量、按压次数及实际有效进药次数均较A组少(P<0.05)。两组术后6 h VAS、Ramsay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12 h与24 h VAS、Ramsay评分较术后6 h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毕即刻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48 h IL-6、MCP-1、HMGB-1水平较术毕即刻低,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术后24 h、48 h谵妄发生率(5.26%、2.63%)均较A组(21.05%、18.42%)低(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与A组(18.42%)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舒芬太尼,氢吗啡酮泵入静脉自控镇痛应用于骨科老年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更明显,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PVNB)对老年食道癌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应激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拟实施全麻下开胸手术的90例食道癌开胸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患者术前采用超声引导下PVNB麻醉复合全身麻醉(PVNB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h、6h、24h及48h静息状态、咳嗽状态下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及镇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24h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差异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PVNB组患者和对照组在术后2h~术后48h的静息VAS评分及咳嗽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NB组术后2h、6h及24h静息VAS评分及咳嗽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VNB组患者术后的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PVNB组患者术后的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NE、E、Co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24h两组患者血清NE、E、Cor水平均较术前增高(P>0.05),术后24h PVNB组的血清NE、E、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较术前增高(P<0.05),PVNB组的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VNB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发生率为4.4%,对照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6例,发生率为13.3%,PVNB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PVNB能够改善老年食道癌开胸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手术创伤所致的应激反应,较少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该院11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进行处理,对照组患者使用静脉自控镇痛进行处理,比较观察两组采用不同方式镇痛处理后对患者IL-6、IL-10及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镇痛方式后,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优32例(58.18%),优良率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例(32.73%)和7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IL-6及TNF-α水平在镇痛后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IL-10水平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镇痛处理后,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及镇静评分均得到明显调节,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缩短各项目恢复时间,调节IL-6、IL-10和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对经蝶入路术后机体应激相关细胞因子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经蝶入路手术患者90例,分为超前镇痛组、术后镇痛组和对照组,比较给药前后各组ET-1、TNF-α、IL-6变化,VAS疼痛评分,术后曲马多使用人次数.结果:对照组术后ET-1、TNF-α、IL-6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 < 0.05),VAS评分较其他两组高(P < 0.05);术后曲马多使用人次数对照组高于其他两组(P < 0.05).结论:帕瑞昔布能明显缓解围手术期的过度应激反应,有效减轻神经外科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自控镇痛在老年食管癌开胸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接受开胸手术的82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予以氢吗啡酮自控硬膜外镇痛,测定手术前后两组辅助性T细胞Th1、Th2的变化,记录两组手术前后皮质醇(Co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等应激指标的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静评分法(Ramsay)评定术后4h、8h、12 h、24 h、48 h两组疼痛及镇静程度,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术后,两组Th1降低,Th2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Th1下降幅度,Th2上升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Cor均上升,GSH-PX、Cu-Zn SOD均降低(P<0.05),观察组各因子变化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③与术后4h比较,两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各时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④与术后4h比较,两组Ramsay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4h、8 h 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时段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⑤观察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仅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氢吗啡酮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老年食管癌开胸术后镇痛,整体镇痛效果佳,患者疼痛程度轻,镇静效果好,应激因子变化小,对免疫调节影响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疼痛管理小组在提高患者术后自控镇痛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8月于本院收治并在术后使用自控镇痛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镇痛管理,试验组采用疼痛管理小组干预管理,对比2组患者的自控镇痛质量。结果术后6h 2组患者视觉疼痛(vision algetic standard,VAS)评分差异微小(P0.05),术后12h、24h、48h试验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第1个24h镇痛药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第2个24h及术后48h应用镇痛药总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镇痛不全、恶心呕吐、瘙痒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予以术后自控镇痛,使用疼痛管理小组干预管理,可优化镇痛质量,效果确定,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H)与开腹子宫切除术(AH)引起机体的损伤程度.方法选择60例有子宫切除手术指征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腹腔镜和剖腹子宫切除术各30例.测术前、术后24h指血白细胞(WBC)数、中性粒细胞比率(NGR),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散射比浊法测术前、术后24h和48h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静脉输液日、住院日和术后病率.结果AH组术后24hWBC计数比术前明显增高(P<0.01),LH组升高不明显(P>0.05);两组术后NGR均明显升高(P<0.05),但AH组升高的更多(P<0.01).两组术后24h、48h的血清IL-6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但AH组术后24h、48h的血清IL-6和CRP浓度均显著高于LH组(P<0.01).与剖腹手术组比,腹腔镜手术出血少,用药少,术后病率低,住院日短.结论腹腔镜手术组IL-6和C反应蛋白反应水平较剖腹手术组低,与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有关.  相似文献   

14.
静脉自控镇痛泵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与肌肉注射镇痛药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和剖宫产术后48 h内母乳喂养时间、睡眠时间及第1次排气时间,总结护理对策.[方法] 将18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0例,产妇术后用自控镇痛泵镇痛,对照组90例,产妇术后实行肌肉注射镇痛药的方法镇痛,采用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疼痛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48 h内母乳喂养时间和睡眠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明显优于肌肉注射镇痛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脊柱手术患者肝肾功能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术前1d、术后第1、2、3天给予乌司他丁1 600 U/(kg·次),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2次,手术日于术中一次性给予乌司他丁20 U,用法同上;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于术前1 d、术后第1、3、5天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IL-6、IL-8和TNF-α.结果:两组术后第1、3天ALT和AST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升高程度明显较低(P<0.05).两组术后Scr、BUN较术前均有升高,但升高幅度治疗组较对照组要低,治疗组恢复较对照组快(P<0.05).两组术后第1、3天IL-6和IL-8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TNF-α较术前均有升高,但治疗组恢复较快,术后第3天已经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对照组术后第5天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能调节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及静脉自控镇痛(PCIA)2种镇痛方式在骨科术后应用的效果、不良反应及护理特点.方法将280例硬膜外麻醉术后的骨科病人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PCEA及PCIA镇痛治疗.结果①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镇痛效果术毕,术后6h、12h、24h及48h VAS评分,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不良反应PCE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PCIA组(P<0.05).结论PCEA和PCIA用于骨科术后病人均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护理上各有其特点,临床工作中应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疼痛教育对开胸术后疼痛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35例行胸部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术前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试验组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由经过严格培训的疼痛教育小组开展疼痛教育,术后第2d下午由患者填写“患者疼痛认知及住院期间疼痛情况调查问卷”;出院前1d研究者统计每位患者的术后24h和48h睡眠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两组患者对术后疼痛控制的认识,所采取的疼痛控制行为及疼痛控制效果.结果:试验组对疼痛控制的认知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主动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主动进行深呼吸及咳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采取深而慢呼吸法、听音乐、保护手术切口法及选择自控镇痛泵镇痛和疼痛呼叫的例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48 h疼痛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所经历的最痛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睡眠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疼痛教育,可有效提高开胸患者的疼痛知识、态度及管理疼痛的能力,提高镇痛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不同营养支持对危重病患者炎症介质及病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危重病患者炎症介质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60例危重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试验组接受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对照组接受全肠外营养支持(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两组等氮等热量供给.营养支持前1 d及营养支持后第10天检测血浆TNF-α及IL-10水平,并随访28 d,观察两组情况.结果:试验组病死率为26.7%,对照组病死率为36.7%,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病患者血浆TNF-α及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对照组及试验组治疗前的血浆TNF-α及IL-10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营养支持后第10 d,对照组及试验组的TNF-α及IL-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试验组的TNF-α及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病患者存在炎症反应紊乱.PN+EN较TPN更能降低危重患者的炎症介质,减轻炎症反应,但不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在新辅助化疗肺癌患者实施肺叶切除术麻醉诱导后加用乌司他丁对其围术期炎症反应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拟行肺癌根治术的新辅助化疗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实施肺癌根治术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麻醉诱导和术中麻醉维持用药相同,U组麻醉诱导后即静脉泵注乌司他丁10 000 U/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开胸后2 h(T2)、术毕(T3)、术后2 h(T4)及术后24 h(T5)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检测术后24 h和48 h呼吸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TNF-α、IL-6和IL-8于T2明显上升(P<0.05,P<0.01),至T4达峰值(P均<0.01),于T5下降;组间相比,U组在T3、T4均明显低于C组(P<0.05,P<0.01).术后24 h和48 h两组患者的FVC%、FEV1%及FEV1/FV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h和48 hU组PaO2明显高于C组(P<0.05),P(A-a)O2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新辅助化疗后肺癌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的释放,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选择性关闭镇痛泵对高龄患者前列腺患者电切术后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手术结束时接上静脉自控镇痛( PCIA),暂关闭4~6 h后再启动48~72 h;对照组手术结束后即启动PC1A至48~72 h.结果 观察组的副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膀胱痉挛的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关闭镇痛泵可降低使用过程中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