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在国外大多数胆总管结石系从胆囊迁移而来,而国内以原发性居多[1]。腹部B超和CT已成为最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回顾我院42例经手术证实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术前CT征像,就其CT诊断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旨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N-MSCTCP)对比MRCP结合MRI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疑诊胆道梗阻行腹部螺旋CT(MSCT)及MRCP检查的患者136例,MSCT扫描数据经后处理重建获得N-MSCTCP图像。两位医生采用盲法分别对N-MSCTCP及MRCP结合MRI图像作出梗阻定位及定性诊断。以ERCP及手术结果为标准,分别统计分析2种诊断方法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能力。结果:N-MSCTCP及MRCP结合MRI诊断方法诊断胆总管结石总的准确度分别为82.4%~84.6%和91.2%~92.6%。MRCP结合MRI检出胆总管微小结石阳性率明显高于N-MSCTCP(二者检出率分别为83.9%~87.1%和35.5%~45.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5)。两位阅片者间的诊断一致性很好(K〉0.75)。结论:对于胆总管结石N-MSCTCP与MRCP结合MRI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而对于微小结石的检出MRCP结合MRI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喉癌的诊断能力。方法35例给手术病理证实的喉癌患者均经CT平扫,其中,15例又经对比增强扫描。对所有病例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5例的CT像上,病变形态呈结节状见于12例,不规则形14例,菜花状5例,巨块形2例,以及未见明确肿块2例;病变部位在声门20例,声门上部6例,声门下部1例,以及贯声门8例;病变侵犯范围包括声带28例,会厌皱襞8例,会厌5例,会厌前间隙5例,以及梨状隐窝6例。10例伴发颈部淋巴结转移。在接受CT增强扫描的15例患者中,13例的肿块于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结论CT扫描可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位置、侵犯范围,以及颈部淋巴结的转移,因而,它能为喉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结石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X线及CT在支气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支气管结石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右侧6例,左侧1例,单发6例,多发1例.X线表现为肺门区的斑点状钙化影.CT表现为支气管壁内或腔内的高密度影.根据结石的位置可分为壁内结石和腔内结石.结石远端肺叶阻塞性肺炎2例,支气管扩张3例,肺不张1例.结论 螺旋CT检查可直接显示结石并精确定位,诊断价值明显优于X线胸片.  相似文献   

5.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诊断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能力。方法16例手术证实的胆总管囊肿患儿(3名男孩和13名女孩,年龄1个月至14岁,平均4.3岁)均经CT平扫与增强扫描。10例又经图像后处理。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CT资料,并按Todani法分型。结果按Todani分类法,本组Ia型10例,IVa型6例。Ia型CT平扫表现为肝、肾、胰头之间边缘光整的圆形囊性密度影,增强后,呈薄壁环形均匀强化;Ⅳa型CT平扫表现为肝门区及肝内多发囊性低密度影,增强后,胆总管囊壁强化,扩张的肝内胆管不强化,仍呈现低密度影;图像后处理(MPR,SSD)更清晰地显示了扩张胆管的形态与范围,并利于囊肿分型。结论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螺旋CT可为诊断本病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探讨多序列磁共振成像(MRI)及多层螺旋CT (MSCT)诊断胆道系统结石的价值.方法 抽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共58例胆道结石病例,均行MSCT平扫和多序列MRI检查,MRI检查序列包括:轴位T2 WI、轴位T2WI压脂、轴位T1WI、冠状位T2WI、厚层块MRCP和薄层MRCP.2种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2天,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按结石所在部位分成肝内胆管结石、上段胆总管结石、下段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进行统计.将MSCT和多序列MRI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应用配对四格表行x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共102个部位存在结石,其中胆囊结石30个部位,上段胆总管结石9个部位,下段胆总管结石36个部位,肝内胆管结石27个部位.多序列MRI诊断100个部位存在结石,MSCT诊断66个部位存在结石,多序列MRI诊断正确率为98.03%(100/102),MSCT诊断正确率为64.7%(66/10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P<0.01).结论 多序列MRI诊断胆道系统结石明显高于MSCT,为外科手术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SCT在小儿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小儿急腹症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结果:46例中,诊断为急性阑尾炎31例,胆囊炎4例,肠梗阻3例,卵巢囊腺瘤蒂扭转3例,输卵管积水扭转1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例,胰腺炎1例,输尿管结石1例,肾盂输尿管畸形1例。结论:MSCT对小儿急腹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 MSCT 对肠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证实的肠石性肠梗阻的 CT表现。结果:17例患者中共有结石23枚。肠梗阻17例(17/17),肠石形态为类圆形6枚,长条状10枚,不规则型7枚,均表现为小肠粪球征。9枚位于上消化道,14枚位于下消化道。1例伴有肠系膜旋转。3例伴有肠系膜密度增高。6例肠壁增厚,3例增强肠壁强化减弱。3例伴有腹水。结论:MSCT 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及临床资料,可以对肠石性肠梗阻作定性、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SCT对肠梗阻部位和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肠梗阻患者76例,均行全腹部CT平扫,其中32例加行增强扫描。结果:MSCT对肠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为81.5%,对肠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为84.2%。76例中,粘连性肠梗阻19例,肠道肿瘤(含复发)18例,炎性病变13例,肠扭转10例,腹外疝4例,肠套叠(不含肿瘤引起的肠套叠)4例,粪石性肠梗阻3例,肠系膜血管栓塞3例,原因不明2例。结论:MSCT可清晰显示肠梗阻的部位,准确判断病因,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SCT小肠造影(multislice computer tomography enterography,MSCTE)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有临床最终诊断并行MSCTE检查的CD患者,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42例中,单纯累及小肠34例,单纯累及结肠2例,小肠-结肠同时累及6例,病变以末端回肠累及最常见,为37例。MSCTE表现:肠壁增厚42例,肠腔狭窄37例,假性憩室形成4例,肠壁分层强化39例,肠壁均匀一致强化3例,肠系膜水肿、渗出28例,肠系膜血管呈"梳齿状"改变33例,肠系膜淋巴结增大29例,肠管周围蜂窝织炎、脓肿形成3例,内篓2例。结论:MSCTE对CD活动早期、活动期、慢性期及并发症的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征性,可作为诊断及随访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SCT)在腕舟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早期腕舟骨骨折患者经腕关节常规X线检查后,采用SCT进行腕关节的螺旋扫描,并在工作站上作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遮盖显示(SSD)影像后处理。60例舟骨骨折病例均按Herbert分型,并对X线平片与螺旋CT影像进行比较及综合分析。结果 60例舟骨骨折病例中,A1型4例(6.6%),A2型5例(8.3%),B1型2例(3.3%),B2型29例(48.3%),B3型15例(25%),B4型5例(8.3%),X线平片漏诊12例,此12例X线平片漏诊的骨折均经螺旋CT确诊。结论螺旋CT能够明确腕舟骨骨折的诊断,多能清晰显示X线平片难以诊断的腕舟骨隐匿性骨折;SSD和MPR成像技术能立体直观观察腕舟骨的骨折线走行及移位情况,能对腕舟骨骨折作出准确的分型,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肋软骨骨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诊断肋软骨骨折的意义。方法 25例肋软骨骨折患者行MSCT,并于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VR,MIP,MPR),观察骨折的部位、数目及类型。结果 25例胸部外伤患者共检出肋软骨骨折42处;单发14例,多发11例。29处表现为肋软骨连续性中断伴断端移位,13处表现为条状略高密度肋软骨内的线样裂隙状低密度影,断端无移位。结论 MSCT不仅是诊断肋软骨骨折的主要手段,而且能发现伴发损伤,诸如软组织肿胀、肋骨骨折、肺挫伤、胸腔积液、气胸、液气胸,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多层螺旋CT评估骨关节创伤的优势及其在诊断骨关节创伤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评估复杂的解剖结构和/或复杂损伤中具有其他影像检查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外末端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重点探讨延迟期扫描的意义,以进一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47例肝外末端胆管细胞癌均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100mL对比剂以2.5mL/s注射速度,延迟25.338行动脉期扫描;延迟60~708行实质期扫描;延迟3~5min行延迟期扫描。测量胆管细胞癌及正常胰腺组织的强化CT值,观察胆管细胞癌的三期强化特征,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7例肝外末端胆管细胞癌平扫表现为等或略低密度,与正常胰腺组织无法区分,动脉期11例为略低密度,9例为等密度,26例为高密度,平均CT值83.25±11.56HU,与正常胰腺组织平均CT值(86.46±21.50HU)相差-7.91±8.01HU,定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3,P〉0.05),实质期35例表现为高密度,12例为略低密度,平均CT值108.161±9.67HU,与正常胰腺组织CT值(86.39±17.46HU)相差18.08±4.35HU,定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5.3,P〈0.01),延迟期均表现为高密度,平均CT值95.31±12.55,与正常胰腺组织平均CT值(70.93±17.49HU)相差22.58±14.01HU,定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8.3,P〈0.01)。结论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外末端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延迟期扫描。  相似文献   

15.
肾螺旋CT平扫与增强延时扫描对肾损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与增强延时扫描对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57例肾损伤患者外伤后30min~3d均经螺旋CT平扫,其中,23例又经增强延时扫描,回顾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Ⅰ型肾挫伤(肾内血肿)25例,Ⅱ型肾包膜下血肿11例.Ⅲ型严重肾损伤(肾撕裂或肾断裂)15例,Ⅳ型肾例血肿6例。23例肾损伤CT增强扫描和延时扫描不仅显示了平扫所见,而且,还硅示了肾集合系统损伤导致尿外液渗9例。结论肾螺旋CT平扫与增强延时扫描能显示肾损伤的的部位、范围、类型以及合并其他的损伤,并能指导怖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39例急性阑尾炎儿童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 39例急性阑尾炎中,25例阑尾肿大增粗;18例阑尾腔内结石钙化;7例阑尾穿孔合并周围脓肿;盲肠壁增厚,盲肠周围炎16例;阑尾腔内积气9例,肠管瘀张14例。结论 MSCT对儿童急性阑尾炎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食管壁内血肿的CT征象,提高CT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经临床随访证实为食管壁内血肿的15例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在CT像上食管壁内血肿11例表现为管壁偏心性增厚,4例表现为同心圆形增厚,管腔狭窄;5例食管壁内血肿患者病变范围累及食管下段,10例累及食管中下段。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评价食管壁内血肿的形态、严重程度及累及范围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琪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10(2):112-113,124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考虑小肾癌患者(男11例,女1例,年龄40~65岁)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观察比较肿瘤在肾皮质期、髓质期的增强情况,并与手术病理比较。结果皮质期11例肿瘤显著强化,1例呈轻度强化;实质期12例均显示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表现。与病理对照,SCT术前正确诊断11例小。肾癌,另1例误诊为良性腺瘤。结论小肾癌的双时相螺旋CT增强扫描的增强特点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可在小肾癌的检查中作为常规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多期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25例,术前行MS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扫描,再运用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及CT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胃癌原发部位、外周浸润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MSCT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均发现胃部原发病灶并获得胃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较满意的诊断率。结论MSCT多期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可以揭示胃癌原发部位、外周浸润及远处转移情况,对胃癌的诊断、术前评估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重要意义。MSCT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微小病变的检出率,可对癌肿侵犯胃壁的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周围脏器浸润以及远处转移情况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MSCT多期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可一次性获取多方面信息,可取代胃癌术前评估的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4例起源于胃,5例起源于小肠,2例起源于直肠,1例起源于小网膜,1例起源于小肠系膜。13例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直径4~12 cm。11例肿块位于腔外,2例腔内外均有肿块。4例肿块内部密度均匀,9例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肿块以环状强化、斑片状不均匀强化为主。2例肿块血供异常丰富,可以见到粗大迂曲的肿瘤血管。肠系膜血管被包埋1例,肠系膜血管受压移位2例,未见血管破坏中断现象。脾脏受侵1例,小网膜囊受侵1例,肝转移1例,网膜转移1例,合并腹水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GIST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预后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