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内侧隔核(MS)注射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Aβ25-35)对大鼠海马CA1区theta节律和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在其MS分别注射Aβ25-35和生理盐水,经一周恢复后,乌拉坦麻醉状态下进行海马CA1区theta节律和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在体记录。结果:MS注射Aβ25-35后,经夹尾诱发的大鼠海马CA1区theta节律(3-4 Hz)的功率(22.7±1.84 dB)明显较对照组(30.6±1.91 dB)降低(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Aβ25-35不影响海马CA1区基础性突触传递和高频刺激诱发的LTP(P>0.05)。结论:MS注射Aβ25-35可显著抑制海马CA1区theta节律,提示这可能会影响动物的探索行为,但Aβ对MS造成的伤害尚不足以改变海马CA1区的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2.
Aβ海马注射的AD大鼠模型海马MAPK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丝裂酶原激活蛋白激酶(m itogen activated prote in k inase,MAPK)在阿尔茨海默病(A lzhe im er’s d iease,AD)发病中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β-淀粉样肽(beta-amyloid peptide,Aβ)1~401μl(10μg/μl)在立体定位仪下注入大鼠海马建立大鼠AD模型,2周后测长时程增强(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MAPK的蛋白表达。结果AD模型组Aβ注射2周后,模型组刺激前后fEPSP斜率变化及高频刺激增加的幅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模型组海马CA1区、CA2区磷酸化的MAPK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Aβ可能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导致大鼠海马LTP降低,参与AD学习记忆障碍和痴呆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淀粉样β蛋白(Aβ)对大鼠焦虑和抑郁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突触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Aβ1-42注射组(n=10)。通过联合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强迫游泳及电生理实验技术,以动物在迷宫开臂和闭臂中停留时间百分比、在强迫游泳中的不动时间以及在体海马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的幅度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系统研究了海马内注射Aβ1-42寡聚体对大鼠焦虑、抑郁行为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结果:(1)Aβ1-42组大鼠在高架十字迷宫开臂中所停留的时间百分比明显大于正常组(P0.01),在闭臂中停留的时间百分比则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2)Aβ1-42组大鼠在强迫游泳测试中"不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游泳"时间则明显减少(P0.05);(3)高频刺激(HFS)后Aβ1-42组大鼠的海马LTP受到明显压抑,HFS后即刻以及HFS后30 min和60 min时fEPSP平均幅度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海马内注射Aβ可导致大鼠行为脱抑制、引起抑郁样行为并伤害突触可塑性,提示海马LTP的异常不仅影响学习记忆功能,可能也与焦虑和抑郁等精神行为异常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海马注射β-淀粉样肽(Aβ1-42)诱发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的病理学变化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特性。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实验随机分为假伤组(Sham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AD组)。采用大鼠海马注射Aβ_(1-42)复制AD模型。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免疫化学染色观察Aβ的沉积,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进行大鼠记忆功能的测定。~1H MRS检测AD鼠脑中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和乳酸(Lac)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AD组游全程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增加,差异显著(均P0.01)。与Sham组比较,AD组双侧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减少,核固缩增加;且与注射对侧比较,Aβ_(1-42)注射侧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核固缩显著增加。免疫化学染色Sham组呈阴性;AD组双侧抗Aβ1-42呈阳性,且与注射对侧比较,注射侧阳性显著增加。~1H MRS结果Sham组双侧半球无显著性差异。与Sham组比较,AD组双侧~1H MRS海马NAA/Cr明显降低、Cho/Cr增加、Lac/Cr增加;在AD组,与注射对侧半球比较,注射侧半球海马NAA/Cr明显降低(P0.05)、Cho/Cr显著增加(P0.01)、Lac/Cr显著增加(P0.01)。结论:Aβ1-42能引起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记忆功能下降,注射Aβ后4周NAA/Cr已有明显改变,与免疫组化发现Aβ1-42表达增强结果一致,提示利用~1H MRS检测NAA/Cr改变,可能有助于AD早期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火绒草水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海马区Aβ1-42蛋白表达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T2DM组和火绒草组。血糖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CA3区,DG区Aβ1-42蛋白的表达,尼氏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数量和形态学的变化。结果: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明显升高(P0.01),海马CA1区,CA3区,DG区Aβ1-42蛋白表达较明显增多,海马区神经元数、细胞浆尼氏小体数量减少;火绒草组与T2DM组比较,空腹血糖明显降低(P0.01),海马区CA1区,CA3区,DG区Aβ1-4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神经元、尼氏小体数量增多。结论:火绒草能降低T2DM大鼠血糖,减少海马区Aβ1-42蛋白表达,对T2DM大鼠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视网膜X受体α(RXRα)及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动子(STAT-1)在β-淀粉样肽1~42(Aβ1~42)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以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为模型,分为对照组和Aβ1~42组,加入不同浓度的凝聚态Aβ1~42,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免疫细胞荧光方法 检测凋亡细胞及IGFBP3、RXRα阳性细胞;免疫印迹法检测RXRα蛋白和STAT-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20μmol/L Aβ1~42作用大鼠海马神经元24h能明显诱导神经元凋亡,表现为TUNEL/DAPI染色出现阳性细胞;20μmol/LAβ1~42作用大鼠海马神经元3~6h后IGFBP3阳性细胞、RXRα阳性细胞、RXRα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P<0.01),在较高水平保持一段时间后逐渐下降;而STAT-1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 IGFBP3/RXRα或STAT-1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Aβ1~42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海马内注射β-amyloid protein 25-35(Aβ25-35)所致Alzheizer’s病(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海马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LTP)机制,为联合开展AD动物行为学和在体电生理学研究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在脑立体定位仪上给予大鼠双侧海马分别注射4 nmol/L Aβ25-35或等体积生理盐水每侧2μl,手术后恢复2周,每只大鼠依次进行行为学和电生理两部分实验。首先,利用Morris水迷宫进行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测试;之后,进行在体海马CA1区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引导记录实验,观察突触可塑性指标长时程增强(LTP)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海马内注射Aβ25-35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和在体海马突触可塑性LTP均有改变,其中:逃避潜伏期和逃避距离明显增加(P<0.01);目标象限内游泳时间和距离明显缩短(P<0.01);在体海马LTP幅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海马内注射Aβ25-35可导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联合实验中Aβ25-35同样可引起在体海马LTP改变。提示同批动物先后进行行为学和电生理学测试的方法是可行的,行为学实验不会影响后续LTP的实验结果。因此,本实验为行为学改变后进行在体LTP机制探讨提供了实验依据,为有效开展行为学和电生理学实验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遗传性癫痫大鼠(Tremor,TRM)与正常Wistar大鼠小脑中p-Ca MKII、p-ERK以及pp38蛋白含量的变化,进一步阐明癫痫发病机制。方法应用PCR技术,鉴定基因突变鼠(TRM),确定癫痫阳性大鼠。以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测定TRM及Wistar大鼠小脑内p-Ca MKII、pERK以及p-p38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TRM大鼠小脑p-Ca MKII蛋白和p-p38蛋白表达量升高,而pERK蛋白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TRM大鼠小脑内p-Ca MKII和p-p38蛋白表达上调,表明Ca MKII与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癫痫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NMDAR)及丝裂酶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β淀粉样肽(Aβ1~40)1μl(10g L)在立体定位仪下注入大鼠海马建立大鼠AD模型。2周后测水迷宫潜伏期、长时程增强(LTP)、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海马NMDAR mRNA的表达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MAPK的蛋白表达,并应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两者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AD模型组Aβ注射2周后,水迷宫潜伏期与模型组术前及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P<0.05);模型组刺激前后fEPSP斜率变化及高频刺激增加的幅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模型组海马CA1区、CA3区NMDAR mRNA及MAPK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AD模型2周后LTP检测的结果与NMDAR mRNA的表达及MAPK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Aβ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和降低NMDA受体磷酸化状态,导致大鼠海马LTP降低和学习记忆功能减低,参与AD学习记忆障碍和痴呆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旱莲草对D-半乳糖联合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致老年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1只。采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联合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构建痴呆模型大鼠,同时每天给予低剂量(8 g/kg)或高剂量(24 g/kg)的旱莲草水提物灌胃治疗8周。用药结束后,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采用高频刺激(HFS)Schaffer侧支,在同侧海马CA1区诱导长时程增强(LTP)的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变化。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EL)明显延长(P<0.01)、平台所在象限的距离百分比明显减低(P<0.01);药物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EL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缩短(P<0.05),平台所在象限的距离百分比明显增多(P<0.01);药物高剂量组的EL较低剂量组缩短(P<0.05),平台所在象限的距离百分比增多(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海马CA1区LTP幅度显著降低(P<0.01);药物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S幅度差异不明显(P>0.05);而药物高剂量组PS幅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和低剂量组,能减轻D-半乳糖联合Aβ25-35对海马CA1区LTP的抑制作用,改善突触功能的可塑性(P<0.01)。结论:旱莲草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提高大鼠海马CA1区的LTP,明显改善突触的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的包膜糖蛋白gp120特异抗体gp120mAb对gp120引起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的突触传递及可塑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离体脑片记录技术,记录大鼠海马CA1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研究gp120mAb对gp120抑制高频电刺激Schaffer侧支引起的鼠海马长时程增强效应(LTP)作用的影响.结果gp120对高频电刺激(HFS,100 Hz,1 000 ms×2,串间隔20秒,共2次)Schaffer侧支引起的大鼠海马CA1区LTP产生抑制作用,而对其基础EPSP没有影响.用浓度为200 pmol/L的gp120灌流脑片,可引起LTP的维持发生抑制.这种抑制作用可被gp120特异抗体gp120mAb(50 ng/ml)所拮抗.结论gp120mAb可能是通过拮抗gp120抑制海马CA1区的LTP诱发和维持而参与艾滋病痴呆(HIV-1 associated dementia,HAD)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TNF-α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功能性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离体脑片记录技术,记录大鼠海马CA1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给予Schaffer侧支高频刺激(HFS)诱发长时程增强(LTP),观察不同药物处理组EPSP起始斜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NF-α和NMDA(N-甲基D-天冬氨酸)对大鼠海马脑片LTP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而姜黄素可以部分拮抗TNF-α和NMDA对海马脑片LTP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NF-α、姜黄素和NMDA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基础突触传递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姜黄素对TNF-α损伤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有功能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姜黄素部分拮抗TNF-α诱导的神经元细胞膜上的NMDA受体过度激活,维持神经元的长时程增强。  相似文献   

13.
HIV-1包膜糖蛋白V3环对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 (HIV 1)的包膜糖蛋白V3 环对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的突触传递及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离体脑片记录技术 ,记录大鼠海马CA1区的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fieldex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s,f EPSP) ,研究了V3 环对高频电刺激Schaffer侧支引起的鼠长时程增强效应 (long termpotentiation ,LTP)的影响。结果 V3 环对高频电刺激 (HFS ,10 0Hz,10 0 0ms× 2 ,串间隔 2 0s,共 2次 )Schaffer侧支引起的大鼠海马CA1区LTP产生抑制作用 ,而对其基础f EPSP没有影响。用浓度为 2 0 0pmol/L的V3 环灌流脑片 ,可引起LTP的维持发生抑制。这种抑制作用可被V3 环特异抗体V3 McAb(4 0ng/ml)所拮抗。结论 V3 环可能是通过抑制海马CA1区的LTP诱发和维持而参与艾滋病痴呆 (HIV 1associateddementia ,HAD)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长时程增强(LTP)是突触效能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研究学习与记忆突触机制的客观指标.近年来随着脑片技术的发展,很多关于LTP的实验研究都在脑片水平上进行.介绍了海马脑片CA1区LTP的调节表达机制的研究,海马脑片上诱导产生的LTP的特征和脑片条件的关系,多巴胺转运蛋白阻断剂通过活化D3多巴胺受体增强海马脑片CA1区LTP,以及激活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突触β-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强联合LTP的研究,综述了在脑片水平上研究LTP的诱导表达维持及调节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  相似文献   

15.
NG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REB表达的上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洪  曲鹏  方秀斌 《解剖科学进展》2006,12(4):339-342,I0006
目的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REB和磷酸化的CREB(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 estern B loting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CREB和磷酸化CREB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海马CA1区CREB有明显表达,缺血再灌注组CA1区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NGF组CA1区的CREB表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假手术组海马CA1区p-CREB表达很少,缺血再灌注组p-CREB表达多于假手术组,NGF组p-CREB表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NGF上调海马CREB和p-CREB的表达,对缺血神经元起保护作用,CREB和p-CREB参与NGF对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室注射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的表达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成年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Hcy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大鼠模型,2 h后同侧脑室立体定向注射Hcy(3μmol/L)。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化学定量法检测血浆中Hcy含量;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Aβ42、β-分泌酶(BACE1)在海马CA1区神经元中的共定位;免疫印迹检测Aβ42、BACE1在海马CA1区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及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均减少,并且Aβ42和BACE1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y脑室注射后显著增加Aβ42和BACE1表达,明显加重脑损伤后的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结论:Hcy可以导致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海马CA1区Aβ42和BACE1表达升高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β淀粉样蛋白(Aβ42)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表达影响及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Wistar雄性成年大鼠9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白藜芦醇组。采用线拴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β42和p-Tau在海马CA1区的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Aβ42、Tau,p-Tau在海马CA1区的蛋白表达量。结果:脑缺血组较假手术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增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及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均减少,并且海马CA1区Aβ42和p-Tau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藜芦醇可显著减少脑组织含水量,改善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下调海马CA1区Aβ42和p-Tau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改善脑缺血大鼠脑水肿及学习记忆障碍,这种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海马CA1区Aβ42和p-Tau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8.
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对大鼠脑内β-淀粉样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安凤  任乐荣  王珏  李良 《解剖学报》2009,40(2):193-198
目的 研究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对大鼠脑内β-淀粉样肽(Aβ)及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表达和分布的影响. 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大鼠制作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皮质和海马CA1区APP、Aβ1-40、Aβ1-42的表达与分布;刚果红染色检测血管的淀粉样变;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手术后10d、30d、90d和180d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的Aβ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大脑皮质和海马的APP含量.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低灌注90d模型组海马CA1区APP、Aβ1-40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者均P<0.05),低灌注180d模型组皮质和海马CA1区APP、Aβ1-40和Aβ1-42的表达均增加(除皮质Aβ1-40P<0.01外,其余均P<0.05);Aβ1-40阳性反应产物均匀分布于胞质内,Aβ1-42阳性反应产物在神经元胞质内呈颗粒状聚集.刚果红染色显示,术后180d脑实质内小血管发生淀粉样改变.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大鼠术后90d海马Aβ和APP含量开始增高(两者均P<0.05),180d皮质Aβ和APP的含量增高(Aβ P<0.05,APP P<0.01). 结论 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可引发大鼠脑内Aβ含量的升高,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发病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海马CA1区注射米诺环素对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激活、Toll样受体2(Toll like receptor 2,TLR2)、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IL-1β、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1)sham组(假手术组+0.01 mol/L PBS)、(2)CCI组(CCI+0.01 mol/L PBS)、(3)CCI+米诺环素组。大鼠海马CA1区置管7 d后行坐骨神经结扎,CA1区注射0.01 mol/L PBS或米诺环素(2μg/μl),每日2次,连续7 d。于CCI术前1 d,术后1、3、5和7 d测定海马给药1 h后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术后第7 d取海马,荧光定量PCR检测Iba-1、TLR2、TLR4、IL-1β、TNF-α和i NOS m 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海马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大鼠CCI术后即形成稳定的热痛敏,与假手术组相比,TWL明显缩短(P0.01);与CCI组相比,海马CA1区注射米诺环素可明显延长CCI大鼠的TWL(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CI大鼠海马Iba-1、TLR2、TLR4、IL-1β、TNF-α和i NOS m 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CCI组相比,海马CA1区注射米诺环素几乎完全抑制海马Iba-1、TLR2、TLR4和TNF-αm RNA表达上调(P0.01),仅部分阻断IL-1β和i NOS m RNA表达上调(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CI大鼠海马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增多(P0.01);与CCI组相比,注射米诺环素后几乎完全抑制海马TNF-α水平上升(P0.01),仅部分抑制IL-1β水平上升(P0.05)。结论:海马CA1区注射米诺环素可明显缓解CCI大鼠热痛敏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小胶质细胞激活和TLR2、TLR4表达,进一步抑制IL-1β、TNF-α及i N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磷酸二酯酶4(PDE4)特异性抑制剂咯利普兰(rolipram)对抗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和焦虑样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 (1)将40只SD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药氯化锂(LiCl)组及rolipram组,并进行应激前旷场实验。给予慢性束缚应激21 d 后,分别进行强迫游泳、高架十字迷宫及应激后旷场实验。最后一次行为学实验结束后立即处死动物并取双侧海马组织,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内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磷酸化丝氨酸残基21糖原合成酶激酶3α(p-Ser21-GSK3α)、磷酸化丝氨酸残基9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Ser9-GSK3β)、磷酸化酪氨酸残基279糖原合成酶激酶3α(p-Tyr279-GSK3α)、磷酸化酪氨酸残基216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Tyr216-GSK3β)、总糖原合成酶激酶3α(total GSK3α)及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total GSK3β)的表达。(2)30只SD大鼠平均分为6组,双侧海马CA1区手术埋管并恢复7 d 后进行慢性应激处理21 d,并在每次应激前微量注射蛋白激酶A(PKA)的拮抗剂H89,并腹腔注射LiCl和rolipram。双侧海马用于检测PDE4D、p-CREB和p-Ser9-GSK3β的表达。结果: (1)应激前各组动物自主活动能力无显著差异,应激14 d及21 d后应激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体重显著下降,LiCl及rolipram均显著逆转了应激对体重的下调作用。应激显著增加了强迫游泳实验中动物的不动时间,减少了攀爬时间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进入开臂的次数及时间,表现出抑郁和焦虑样行为,而LiCl及rolipram均显著逆转了慢性束缚应激诱导的上述行为障碍。免疫印迹结果显示rolipram可显著逆转应激对p-CREB、BDNF、p-Ser21-GSK3α和p-Ser9-GSK3β表达的下调作用,而LiCl仅显著上调p-Ser21-GSK3α及p-Ser9-GSK3β的表达。各组p-Tyr279-GSK3α、p-Tyr216-GSK3β、total GSK3α及total GSK3β的表达无显著差异。(2)慢性应激诱导了大鼠海马内PDE4D表达的上调,PKA、p-CREB及p-Ser9-GSK3β的下调。Rolipram显著逆转了上述效应,且H89显著阻断了Rolipram的药物效应。结论: Rolipram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不仅通过CREB/BDNF信号通路,而且还有GSK3 抑制性丝氨酸残基磷酸化信号通路的参与,且CREB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对GSK3 抑制性丝氨酸残基磷酸化信号通路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