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醛固酮与肾功能变化的关系,从而初步探讨醛固酮在慢性移植肾肾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共100例作为实验组,根据肾移植术后30 d时Scr水平将实验组再分为A组(Scr≥133μmol/L,13例)和B组(Scr133μmol/L,87例)。另选取年龄在25~35岁之间身体健康的志愿者10名,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在肾移植的当日(0 d)、移植术后1、7、15、30 d清晨抽血,对照组在相应时段抽血,测定血清醛固酮和Scr水平。结果肾移植当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Scr水平分别为(598±37)μmol/L和(75±5)μmol/L,醛固酮水平分别为(0.26±0.06)ng/dl和(0.13±0.03)ng/d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 d同组比较,术后30 d A组受者Scr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醛固酮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 B组受者Scr和醛固酮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血清醛固酮与Scr的变化均呈正相关(r=0.85,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Scr及醛固酮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初步认为醛固酮在介导移植肾损伤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供者血清Klotho水平预测受者移植肾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6例高龄供者和相应27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肾移植受者的一般情况。检测高龄供者器官获取手术当日血清Klotho和血清肌酐(Scr)水平。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后1、3、12个月的Scr水平,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供者血清Klotho水平与受者术后移植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肾移植术中的冷缺血时间为(649±245)min,受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为26%,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7%。高龄供者血清Klotho水平为537(245~793)pg/m L,Scr水平为(164±62)μmol/L。受者术后1、3、12个月的Scr水平分别为(136±47)、(132±43)、(133±46)μmol/L,相应的e GFR分别为(52±20)、(52±19)、(53±21)m L/(min·1.73 m~2)。高龄供者血清Klotho水平与受者术后1个月移植肾功能呈负相关(P0.05)。血清Klotho水平预测术后1个月移植肾功能不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9和0.769。结论高龄供者术前血清Klotho水平对受者术后1个月移植肾功能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与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接受同种异体活体肾移植的133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前的BMI将受者分为3组,消瘦组(BMI18.5 kg/m2)、正常体重组(BMI18.5~23.9 kg/m2)、超重肥胖组(BMI23.9 kg/m2)。比较3组受者术后1周的实验室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并对肾移植受者Scr与BM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3组受者的S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超重肥胖组Scr水平高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08,P=0.01)。3组肾移植受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肾移植受者Scr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0.187,P=0.031),Scr水平随BMI增加而升高。结论 BMI影响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肾移植术前控制体重,有助于改善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尿毒清颗粒剂治疗118例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目的:探讨中药尿毒清颗粒剂与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对改善肾功能和延缓CRF进展的疗效.方法:将236例CR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18例仅予西医治疗,治疗组118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尿毒清颗粒剂25~40g/d,疗程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副作用及对CRF进展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0.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88%(P<0.01);各种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改善率70%以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肌酐(Scr)和BUN均显著降低(P<0.05),RBC明显升高(P<0.01).而且治疗组中,Scr≤442μmol/L者疗效明显优于Scr≥451μmol/L者(P<0.01),在18例Scr≥707μmol/L患者中,仅2例有效,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内治疗组中有5/18的患者进入终末期(ESR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0(P<0.05).治疗过程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中药尿毒清颗粒剂与西医结合治疗CRF,能改善肾功能和延缓CRF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动脉轻度狭窄对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供肾动脉轻度狭窄的亲属活体肾移植与50例标准亲属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供者术后血清肌酐(Scr)水平。比较两组受者术后1、3、6个月的Scr水平;比较两组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及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供者术后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受者移植肾存活率,DGF、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亲属活体供肾动脉轻度狭窄对肾移植受者术后肾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不大,可纳入标准供体供肾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移植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57例肾移植受者根据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分为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组(7例)和稳定组(50例).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和血清肌酐(Scr)水平.另检测30名健康志愿者的4项指标水平,作为正常对照.将稳定组术后第10天甲状腺激素水平与Scr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稳定组和DGF组术前血清T3、T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术前TS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与DGF组间术前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术后第1天T3较术前下降约30%(P<0.05),下降幅度大于其他指标,直到术后1周开始上升,术后2周接近正常水平,术后3周时已高于术前(P<0.01);T4术后早期降低,10d后呈上升趋势,术后3周才接近术前水平;术后各时间段TSH水平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cr于术后7d恢复至正常水平.DGF组T3于术后21 d达到正常水平,T4于术后30 d达到术前水平;Scr于术后30 d达到正常水平.术后第10天,稳定组受者血清T3与Scr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546,P<0.01),T4与Scr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423,P<0.01).TSH与Scr无相关性.结论 T3、T4水平与移植后肾功能有相关性,要重视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甲状腺功能状态及对受者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供体年龄对活体肾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1年间在我院实施的活体亲属肾移植217例,按供体年龄或供受体年龄差异分组,随访并比较各组受者的血肌酐水平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随着供体年龄的增长,受体移植术后血肌酐水平呈上升趋势.与供受体年龄差<-5岁组比较,供体年龄差>5岁组的Scr水平在1个月[(143.5±42.1) μmol/L比(114.4±30.4)μ mol/L]、3个月[(139.9±36.6) μmol/L比(110.6 ±33.3)μmol/L]、1年[(132.1±22.1)μmol/L比(105.5±35.9) μmol/L]及2年(132.0±45.4) μmol/L比(97.2±17.5) μmol/L]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年轻供肾组(<50岁)相比,老年供肾组(>50岁)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9.4%比9.7%)和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9.7%比1.4%)也显著增高(均P< 0.05).术后人及肾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供受体年龄差异是术后2年Scr水平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5.010,P<0.05).结论 供体年龄是肾移植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老年供肾的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婴幼儿单供肾成人受者肾移植的临床近期效果。方法 2014~2016年间接受3岁以下婴幼儿单供肾移植的成人受者39例,依据供者年龄分为0~1岁婴儿供肾组(9例)和1~3岁幼儿供肾组(30例),统计术后1年内肾存活情况、肾功能状况、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未见原发性无功能(PNF)和外科并发症导致的移植肾失功病例,婴儿供肾组死亡2例,死因均为间质性肺部感染;幼儿供者组死亡2例,死因分别为肺部感染与不明原因猝死,死亡删失的移植肾存活率两组均为100%。两组受者术后1年的血肌酐水平分别为(74.14±18.52)μmol/L和(91.46±26.91)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GF发生率,婴儿供肾组44.4%(4/9),幼儿供肾组26.7%(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蛋白尿发生率分别为33.3%和3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单供肾移植给低体重成人受者,移植肾近期存活效果良好,可扩展器官来源。但是术后早期蛋白尿发生率较高,可能与供肾高滤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SD大鼠建立慢性牙周炎(CP)和慢性肾衰竭(CRF)动物模型,探讨两种疾病是否相关。 方法 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CP组、CRF组和CP+CRF组。于8周末处死动物,检查记录牙周指标,检测血清中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观察牙周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成功建立了CP和CRF动物模型。CP+CRF组Scr(120.54±21.29) μmol/L, BUN(34.20±14.44) mmol/L;CRF组Scr(93.63±18.82) μmol/L,BUN(17.77±4.15) mmol/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肾脏病理显示,CP组肾组织出现炎性改变,CP+CRF组肾脏炎细胞浸润,PAS、Masson染色评分与CR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牙周病理显示,CP组、CP+CRF组出现明显牙周炎,CP+CRF组附着丧失(AL)(173.60±16.75)μm,CP组AL(124.00±23.87) 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P组、CRF组、CP+CRF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 0.05),CP+CRF组IL-1β显著高于CP组、CRF组(P < 0.05),CP+CRF组TNF-α水平高于CP组、CRF组,且与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2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CP与CRF对Scr、BUN、AL的数值具有交互作用(P < 0.05),且两因素各自对上述指标的主效应显著(P < 0.05);CP与CRF对IL-1β、TNF-α的数值不具有交互作用(P > 0.05),但两因素各自对IL-1β、TNF-α的主效应显著(P < 0.05)。 结论 本模型可在SD大鼠同时显现牙周炎和慢性肾衰竭,CP可加重肾衰竭,两者间有相关性,CP可能通过炎性机制加重肾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他克莫司与环孢素A在高致敏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和比较高致敏肾移植受者应用他克莫司(FK506)与环孢素A(Cs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不同,将147例高致敏肾移植受者(其中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50%的首次肾移植受者59例,2次肾移植受者88例)分为FK506组(53例)和CsA组(94例),两组的免疫抑制方案分别为FK506(或CsA)+霉酚酸酯+泼尼松.观察并分析两组受者术后移植肾存活率、血肌酐水平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FK506组术后1、3和5年的移植肾存活率(86.8%、82.3%和75.3%)略高于CsA组(81.9%、75.4%和6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K506组术后1年时血肌酐水平为(100.72±15.88)μmol/L,CsA组为(117.29±11.77)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K506组与CsA组相比,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肝功能损害、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而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两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和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FK506与CsA相比,能有效降低高致敏受者肾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对高致敏肾移植受者是非常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