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膜联蛋白A2(AnxA2)基因诱导骨髓瘤U266、RPMl8226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采用AnxA2siRNA转染人骨髓瘤U266、RPMl8226细胞,应用实时PCR和Westernblot检测AnxA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应用实时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nxA2siRNA转染U266和RPMl8226后,AnxA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同时降低凋亡相关基因p65NF-κB、儿_2、IL-6的表达(P〈0.05),增强P53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AnxA2基因沉默在骨髓瘤细胞U266和RPMl8226凋亡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存活蛋白(Survivin)和P63蛋白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其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相互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43例B-NHL和10例反应性增殖淋巴组织(RHL)中的survivin和P63蛋白表达以及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水平。结果表明:survivin和P63在43例B-NHL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9.8%(30/43)和82.7%(36/43),survivin和P63在10例RHL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1/10)和40%(4/10),survivin在侵袭性B—NHL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惰性B—NHL(83.3%vs46.2%,P〈0.01),P63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urvivin阳性表达与凋亡指数(AI)和增殖指数(PI)呈正相关(r=0.429,P〈0.01;r=0.348,P〈0.01),P63蛋白阳性表达与AI和PI呈正相关(r=0.451,P〈0.01;r=0.369,P〈0.05),B—NHL的AI和PI呈显著正相关(r=0.598,P〈0.001)。结论:survivin可能参与了B—NHL的凋亡和增殖调控机制,P63作为癌基因参与B—NHL发生,二者可能共同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PA作用前后U266细胞周期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VPA作用后U266细胞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PA作用后HDAC1及组蛋白H3、H4乙酰化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一浓度依赖性;2.5mmol/L的VPA处理细胞48小时后,细胞周期检测显示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下降,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P〈0.05);RT—PCR证实VPA能够抑制HDAC1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证实不同浓度VPA作用细胞48小时后HDAC1蛋白水平降低,组蛋白H3、H4乙酰化表达水平提高。结论:VPA能够抑制U266细胞增殖,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这可能与VPA抑制HDAC1表达,上调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锯叶棕提取物对骨髓瘤细胞株U266和RPM1822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U266和RPM18226细胞与0---2μL,mL的不同浓度锯叶棕提取物共孵育,分别应用MTT比色法和TUNEL法测定细胞增殖及凋亡。结果锯叶棕提取物对U266细胞与RPM18226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生长50%(ED50S)的有效剂量分别为0.7和1.2μL/mL;同时在U266细胞实验中发现锯叶棕提取物0.5和1.0μL/mL共培养24h,其凋亡细胞计数分别为(9.0±0.7)%和(18.4±3.2)%,培养48h,测得凋亡细胞计数分别为(30.0±3.9)%和(45.3±5.0)%。数据显示锯叶棕提取物诱导MM细胞凋亡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锯叶棕提取物抑制MM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脂肪酸合成酶(FAS)在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中的高表达;探讨FAS抑制剂抑制MM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机制。方法 通过RT-PCR方法检测FAS在MM细胞系U266、RPMI8226细胞中的表达;以MM细胞系U266细胞为模型,MTT法观察FAS抑制剂浅蓝菌素(cerulenin)对U266细胞增殖抑制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经cerulenin处理后U266细胞Annexin V的表达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MM细胞系U266、RPMI8226细胞均有FAS mRNA的高表达,而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不表达FAS mRNA;cerulenin对U266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效应相关;20μg/ml的cerulenin作用于U266细胞12h,细胞早期凋亡率为56.9%,24h细胞早期凋亡率为69.3%,而对照组分别为4.3%和1.8%(P<0.01);细胞周期DNA分析发现,20μg/mlcerulenin作用于U266细胞12h,S期细胞从对照组的9.7%上升至20.3%,作用24h,S期细胞上升为29.8%。结论 FAS在MM细胞中高表达;FAS抑制剂可抑制U266细胞的增殖;DNA合成阻止在S期,其抑制增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U266细胞早期凋亡;FAS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抗MM的靶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观察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对人骨髓瘤细胞系U266增殖、凋亡及survivin表达的影响。用MTT法检测GA对U266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GA作用于U266细胞后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GA对U266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GA对U266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呈现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GA可以诱导U266细胞凋亡;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核仁染色质边集,凝聚成块;GA可以诱导U266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表现为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而G2/M及S期细胞比例下降。GA可以下调U266细胞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下调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CA能抑制U266细胞增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理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和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U266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CCK-8法检测冬凌草甲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U266细胞FGFR3、BC12、CCNDJ、MYC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blot方法分析BCL2、MYC、CCNDl、FGFR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冬凌草甲素能够抑制U266细胞增殖,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②10μmol/L冬凌草甲素处理U266细胞24h后,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③U266细胞凋亡比例随冬凌草甲素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④经冬凌草甲素处理后的U266细胞中,FGFR3、BCL2、CCNDJ、MYC基因表达下调,同时其相应的蛋白质表达下调,P53蛋白表达上调,上述变化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冬凌草甲素可以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发挥其抗肿瘤作用。本研究为MM新的靶向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观察多西他赛对人骨髓瘤细胞系RPM1822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采用MTT法检测骨髓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多西他赛对骨髓瘤细胞形态的影响,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瘤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半定量RT-PCR检测多西他赛对B观-2、caspase-8及caspase-3mRNA表达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多西他赛作用前后骨髓瘤细胞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示:0.25-8.0μg/ml终浓度的多西他赛均可抑制RPM18226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时间(r=0.927)和浓度(r=0.726)依赖性;多西他赛处理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排列紊乱,高倍镜可见凋亡细胞,偶见坏死细胞;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典型凋亡改变以及少数坏死细胞;多西他赛可明显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P〈0.01),主要将细胞阻滞于G2/M期(P〈0.01),作用48h时BCL-2mRNA与BCL-2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caspase-8、caspase-3mRNA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多西他赛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可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其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激活细胞内、外源性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促A549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EGCG组,MTT方法检测筛选EGCG最佳作用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EGCG促A549细胞凋亡作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蛋白质印迹定量分析法与Real time—PCR方法检测各组中iNOS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200mg/L的EGCG组细胞增殖活性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F—1000.35,q=3.43~60.00,P〈0.05)。EGCG组晚期A549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 =65.23,P〈0.05)。与对照组比较,EGCG同样可以降低A549细胞中iNOS蛋白与mRNA的表达量,差异有显著性(t=9.4、5.7,P〈0.05)。结论EGCG促A549细胞凋亡可能与下调iNOS蛋白与mRNA的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维生素K2(VK2)诱导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株MUTZ-1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PI双染分析细胞凋亡率和PI染色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用RT-PCR技术检测抗凋亡基因bcl-2、survivin和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用发光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研究结果显示:细胞的凋亡率随着VK2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并呈明显的时间浓度依赖性(P〈0.05),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S期和G2期细胞逐渐减少(P〈0.05),G0/G1期细胞逐渐增多(P〈0.01),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并且在G0/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G1峰,即凋亡峰;抗凋亡基因bcl-2、survivin的表达随着VK2浓度的增高明显下调(P〈0.05),而促凋亡基因bax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caspase-3的活性随着VK2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结论:VK2主要是通过激活caspase-3途径诱导MUTZ-1细胞发生凋亡,同时抗凋亡基因bcl-2、survivin在细胞凋亡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miR-21的表达水平,研究MM中miR-21与SPRY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MM患者、15例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NC)的门诊患者,用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miR-21和SPRY2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iR-21和SPRY2在MM细胞系中表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U266用脂质体转染荧光标记的 miR-21 mimic/inhibitor后miR-21的表达。结果 MM组血清循环miR-21的表达水平较MGUS组和NC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iR-21内源性高表达的MM细胞株中,SPRY2明显低表达;反之,明显高表达;荧光标记的 miR-21 mimic/inhibitor,转染效率90%以上,转染mimics细胞miR-21表达量(98.6±14.2)较未处理的U266细胞miR-21表达量(0.82±0.13)升高了120.2倍(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转染inhibitor细胞miR-21表达量(0.37±0.06)较未处理细胞降低了61.9%(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1可能是导致SPRY2在MM中表达下调的一个负性调控因子。miR-21与MM 的发生发展和疾病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MM 患者预后不良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体外马钱子碱对多发性骨髓瘤(MM)中成骨细胞早期分化和破骨细胞代谢途径的影响,同时比较马钱子碱与硼替佐米在体外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响。用MTT法检测硼替佐米与马钱子碱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的上清液加入到成骨细胞MC3T3-E1诱导分化体系中培养后,用RT-PCR方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骨钙蛋白(OC)、骨保护蛋白(OPG)及骨保护蛋白配体(RANKL)的mRNA水平。结果表明,硼替佐米作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 48小时后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2.4 nmol/L,马钱子碱为0.16 mg/ml;经马钱子碱及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上清液共同干预组的成骨细胞中ALP、OC及OPG的mRNA水平高于只经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上清液干预组的成骨细胞的表达水平(p<0.05),而RANKL的mRNA水平则降低(p<0.05),且它们增高或降低的程度大于硼替佐米作用组(p<0.05)。结论:马钱子碱对多发性骨髓瘤中骨代谢机制的影响可能通过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的调节而发挥作用。实验证实,马钱子碱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优于硼替佐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氟马替尼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中C-MYC、HIF-1α及VEGF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甲磺酸氟马替尼(1、5、10μmol/L)作用于U266细胞株8、16、24h后c-MYc及HIF-1α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进一步从蛋白水平检测甲磺酸氟马替尼(1、5、10μmol/L)作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16h后c-MYc、HIF-1α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MYC基因及HIF-1α基因随着氟马替尼作用浓度增大,其表达逐渐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浓度的氟马替尼作用下,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逐渐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蛋白、HIF-1α蛋白及VEGF在甲磺酸氟马替尼作用16h后,随着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大,三者表达均逐渐降低,甲磺酸氟马替尼作用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氟马替尼可以降低U266细胞株中C-MYC、HW-1α及VEGF的表达.呈时间-剂号依粕性.甲稽酸氟马替尼有可能作为-种治疗MM的新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DNA甲基转移酶(DNMTs)及甲基结合结构域(MBD)蛋白[包括甲基CpG结合结构域蛋白(MeCP2)和MBD2]的表达状况,探索其在基因甲基化过程的作用。并观察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和/或曲古霉素A(TSA)对DNMTs及MeCP2和MBD2的作用。方法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MMU266细胞株DNMTs(DNMT1、DNMT3a、DNMT3b)及MeCP2和MBD2蛋白的mRNA水平,与10名正常人单个核细胞(PBMC)mRNA比较。4μmol/L5-Aza-CdR和/或0.1μmol/LTSA与U266细胞共培养,分析MBD2和MeCP2蛋白mRNA的变化情况。WesternBlot检测这2种药物对U266细胞MBD2蛋白的影响。结果各甲基化调控蛋白mRNA与PBMCmRN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DNMTs和MBD2蛋白在U266细胞中表达升高,而MeCP2蛋白表达下降。经5-Aza-CdR和/或TSA作用后,MBD2表达下降,MeCP2升高。5-Aza-CdR在蛋白水平对MBD2的作用亦不显著;TSA可明显降低MBD2的表达,且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 DNMTs和MBD2、MeCP2蛋白在MMU266细胞中表达异常,可能与U266细胞多个抑癌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相关。5-Aza-CdR和TSA可以逆转U266细胞MBD2和MeC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负载有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可溶性抗原并携带外源基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激活自身T淋巴细胞形成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对U266细胞的杀伤作用。用U266可溶性抗原致敏DC,再用含有外源基因GM—CSF的腺病毒感染DC,将所得的DC与T细胞混合培养以形成对U266具有特异杀伤作用的CTL,最后通过测定乳酸脱氢酶(LDH)以计算CTL对U266的杀伤率。结果表明:负载抗原及外源基因组、负载抗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杀伤率存在显著差异(n=3,F=10.939,P〈0.05);两两比较表明,负载抗原及外源基因组的杀伤率高于其它两组(P〈0.001),且负载抗原组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以U266可溶性抗原致敏的DC可诱导出对U266具有特异杀伤作用的CTL,当所致敏的DC通过腺病毒感染而带有外源基因GM—CSF时,所诱导的细胞毒杀伤反应则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K562细胞caspase-3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实验分3组:对照组,培养基中不含2-ME;实验组,分别用1、2、4、8及16μmol/L的2-ME处理K562细胞;阴性对照组,培养液中以不合RNase的灭菌蒸馏水代替K562细胞。应用TUNEL、流式细胞术(FCM)、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K562细胞凋亡率、caspase-3及survivin蛋白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2-ME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形式诱导K562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TUNEL和FCM方法检测的K562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γ=0.845,P=0.034)。随着2-ME浓度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而survivin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两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caspase-3与survivin蛋白表达量之间呈负相关(γ=-0.956,P=0.001)。随着2-ME浓度增加,caspase-3基因表达量逐渐增加,而survivin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两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caspase-3与survivin基因表达量之间呈负相关(γ=0.966,P=0.001)。结论:2-ME能够以剂量依赖形式诱导K562细胞凋亡,显示了其对CML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in)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肿瘤坏死因-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AECOPD组.将治疗10~20d后处于稳定期的上述患者设为SCOPD组,分别以Gin干预,并以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上述5组PBMC中HSP70mRNA和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AECOPD和SCOPD空白对照组HSP70mRNA、TNF-α mRNA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74、-3.57、-3.63、-3.31,P均〈0.05);AECOPD组和SCOPD组中,用Gin干预的较未用Gln的PBMC中HSP70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87、2.81,P均〈0.05),而TNF-α表达均下降(t分别=-3.42、-2.97,P均〈0.05)。结论Gin可抑制COPD患者炎症因子TNF-α的活性,升高HSP70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