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缺氧时会导致血管收缩。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HPV)是肺血流量重要的自身调节机制[1 ] ;单肺通气 (OLV)期间 ,吸入麻醉药对HPV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使肺内分流Qs Qt增加[2 ] 。而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对OLV肺内分流的影响报道不多 ,且结果不尽相同。为了解异丙酚对OLV肺内分流的影响 ,笔者对异丙酚与异氟醚进行了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分组 选择心、肺、肝、肾功能正常、ASAⅠ~Ⅱ级择期、术前无明显心肺及肝肾疾患 ,需行OLV的开胸手术的成年病人 2 0例 ,随机分为异丙酚组 (P)和异氟醚组 (I)。P组男 7,女 3例 ;年龄 2 0~  相似文献   

2.
曹小平  陈兵  张玉龙  刘柳 《四川医学》2004,25(10):1124-1126
目的 观察静脉输注不同剂量异丙酚复合异氟醚吸入麻醉时对单肺通气 (OLV)期间肺内分流 (Qs/Qt)的影响。方法 选择 3 0例需施行OLV的肺癌、食道肿瘤病人 ,随机分为Ⅰ、Ⅱ、Ⅲ组 ,每组 10例。静脉快速诱导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后 ,分别用微泵静脉输注异丙酚 6、8、10mg·kg-1·h-1+持续吸入 1.5 %异氟醚维持麻醉。三组病人均在双肺通气 (TLV) 3 0min和OLV15、3 0、60min和恢复TVL3 0min时 ,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 ,计算Qs/Qt值。结果 ①与TLV时相比 ,三组病例OLV期间PaO2 显著下降 (P <0 .0 1) ,OLV期间肺内分流明显增加 (P <0 .0 1) ;②Ⅰ、Ⅱ、Ⅲ组组间比较 ,Qs/Qt值在OLV各时点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不同剂量异丙酚均有极轻度的抑制HPV的作用 ,临床剂量范围内可与异氟醚复合吸入安全用于OLV的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和异氟醚对单肺通气 (one -lungventilation ,OLV)时动脉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例ASAⅠ~Ⅱ级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 (P)和异氟醚组 (I) ,每组 10例 ,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P组用异丙酚 4~ 12mg/(kg·h)静脉持续输注 ;I组用异氟醚 1 5 %~ 2 %吸入维持麻醉。在麻醉后双肺通气 (two -lungventilation ,TLV) 15min(t1) ,OLV 30min(t2 ) ,OLV 6 0min(t3) ,TLV 30min(t4 )时间点抽取动脉血和右心房血 ,行血气分析检查 ,并计算肺内分流量 (Qs/Qt)。结果 OLV后t2 ,t3 与t1相比两组的Qs/Qt有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PaO2 和SaO2 下降非常显著(P <0 0 1) ;但两组之间t2 ,t3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与异氟醚比较并不明显增加肺内分流和降低动脉氧分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麻醉深度监测下以异丙酚为对照观察异氟醚在单侧肺通气时对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右侧开胸的食管癌患者2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异氟醚组和异丙酚组,每组14例。双腔支气管置管成功后,分别以异氟醚、异丙酚维持麻醉,使麻醉深度AAI值维持在预定的20~30之间。手术前平卧位双肺通气20min,平卧位左侧单肺通气40min,分别采集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结果:在单肺通气后,两组肺内分流率增加明显(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排除手术、体位等影响,在相同的麻醉深度下,异氟醚在单肺通气后对肺内分流的影响与异丙酚无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异丙酚作对照观测地氟醚对单侧肺通气时低氧性肺血管收缩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左侧开胸的成年手术患者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0.5MAC地氟醚组(D组),每组10例。分别用咪唑安定0.2mg/kg(D组)、丙泊酚3μg/ml靶控输注(P组),及芬太尼4μg/kg和维库溴铵0.9mg/kg行静脉诱导,经口插入Mallinckrodt右双腔支气管导管。以3%地氟醚(D组)、丙泊酚(P组,以血浆靶浓度为3μg/ml速度输注)、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于双肺通气15min(TLV-15)、右单肺通气15min(OLV-15)、右单肺通气30min(OLV-30)时取足背动脉血和右心房静脉血做血气分析,计算Qs/Qt。结果 单肺通气后,D组和P组Qs/Qt增加明显(P〈0.05),但OLV-15时D组Qs/Qt增幅比P组小36%(P〈O.05);而在OLV-30时D组Qs/Qt增幅比P组小39%(P〈0.05)。两组单肺通气后PaO2降幅均超过40%(P〈0.01)。结论 与异丙酚比较,0.5MAC地氟醚对单肺通气时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氟醚与丙泊酚在单肺通气期间对肺内分流、动脉氧分压的影响。方法46例胸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组(I组,1MAC)和丙泊酚组(P组,6mg.kg-1.h-1)行循环紧闭麻醉。在手术前分别于平卧位双肺通气30min、侧卧位单肺通气30min,集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结果在单肺通气后,I组和P组肺内分流明显增加、动脉氧分压明显下降(P<0.01);与P组比较,I组PvO2降低及QsQt升高(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MAC异氟醚在循环紧闭麻醉单肺通气期间对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合有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梁波 《吉林医学》2015,(3):511-512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对异氟醚吸入麻醉肺摄取的影响。方法:将60例开胸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不使用吸入麻醉药物,治疗组自单肺通气开始时予以异氟醚吸入。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过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与二氧化碳分压值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肺通气中异氟醚吸入麻醉能有效改善肺摄取状况,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异丙酚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时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triction,HPV)和肺内分流(Qs/Qt)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ASAI~Ⅱ级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1)和对照组(Ⅱ),每组1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I组用异丙酚4-12mg/kg·h静脉持续输注Ⅱ组用普鱼卡因复合液维持麻醉。在麻醉后双肺通气(Two-lung ventila-tion,TLV)15min(T  相似文献   

9.
异丙酚复合麻醉与异氟醚复合麻醉的苏醒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异丙酚麻醉的苏醒情况,选择中、小手术病人26例,分组分别施行异丙酚复合麻醉和异氟醚复合麻醉。麻醉结束后,根据恢复室主分标准对病人进行评分。结果,苏早期P组病人得分显著高于I组,提示异丙酚麻醉恢复更迅速,完全。  相似文献   

10.
赵细娥 《中外医疗》2012,31(24):84+86-84,86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的12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T2~T4时的Qs/Qt值较T1时增加(P〈0.05),T3时的Qs/Qt值较T2时增加(P〈0.05);T2~T4时的PaO2值较T1时减少(P〈0.05),T2、T4时的PaO2值较较T3时增加(P〈0.05);其余各观察指标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外科手术中,采用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安全有效,具有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快而完全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三种不同麻醉维持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肺通气(OLV)因能提供清晰的手术野以利手术操作,及能保护健侧肺而成为胸科手术常用的通气方法.但这一非生理性通气方法会引起通气/血流比失衡、肺内分流增加、PaO2降低等反应.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VP)是肺循环缺氧状态下重要的自身调节保护机制[1],它可使非通气侧肺小动脉收缩,肺血管阻力增加,使血流向通气侧转移,从而纠正失调的通气\血流比,降低Qs/Qt,维持正常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研究比较七氟醚和异丙酚对单肺通气致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 36例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随机分成2组:七氟醚组和异丙酚组.七氟醚组:硫喷妥钠诱导+1%~2.5%七氟醚加40%/60% O2/N2O混合气吸入维持麻醉.异丙酚组:丙泊酚诱导+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脉输注维持麻醉.在麻醉诱导前(T1)、双肺通气前1 min(T2)、双肺通气30 min后(T3)和术后第 6 h(T4)各时间点,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和抽取血液样本测定血气变化、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在T2、T3时在异丙酚组患者心率低于七氟醚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者在PCO2和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七氟醚组患者PO2明显低于异丙酚组(P <0.05).在T4时,七氟醚组患者IMA水平和MDA含量低于异丙酚组(P <0.05).结论 七氟醚能够对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比较七氟醚在单肺通气(OLV)和双肺通气(TLV)早期吸入过程中的肺摄取情况及对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食道肿瘤切除术病人30例,随机分成OLV组和TLV组,均于全麻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行控制呼吸,OLV组于术者打开胸壁时开始行右侧单肺通气,TLV组保持双肺通气不变.七氟醚吸入后记录每组病人各个时点的SpO2,MAP,HR,BIS、七氟醚吸入气浓度(FI)和呼出气浓度(ET)并计算ET/FI.结果 两组间SpO2,MAP,HR,BIS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两组间FI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OLV组ET高于TLV组(P<0.05),ET/FI高于82.5%TLV组(P<0.05).结论 OLV早期对七氟醚的肺摄取速率高于同期TLV,两组患者BIS反映的麻醉深度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安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对肺动态顺应性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14例ASAⅠ ̄Ⅱ级上腹部手术病人分别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30min,复合安氟醚和异丙酚用药后30min、60min测定肺内分流率及肺顺应性。结果 使用安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后各时刻肺内分流率及肺动态顺应性无显著变化。结论 安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对肺内分流及肺顺应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异氟醚或异氟醚复合拉贝洛尔控制性降压对肺内分流的影响。24例择期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纯异氟醚降压组和异氟醚复合拉贝洛尔降压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降低30%左右,分别于控制性降压前、降压达预定值时、维持降压20min时和停止降压20min后抽取患者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采用标准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结果显示,降压期间两组患者的肺内分流较降压前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认为,异氟醚或异氟醚复合拉贝洛尔控制性降压对肺内分流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异氟醚或异氟醚复合拉贝洛尔控制性降压对肺内分流的影响。24例择期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纯异氟醚降压组和异氟醚复合拉贝洛尔降压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降低30%左右,分别于控制性降压前,降压达预定值时,维持降压20min时和停止降压20min后抽取患者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采用标准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结果显示,降压期间两组患者的肺内分流较降压前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认为,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测地氟醚麻醉的深度对单侧肺通气时低氧性肺血管收缩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左侧开胸的成年手术患者36例,ASAI~II级,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0.5MAC地氟醚组(D-1组)和1MAC地氟醚组(D-2组),每组12例。分别用咪唑安定0.2mg/kg(D-1组和D-2组)、丙泊酚4μg/mL靶控输注(P组),及芬太尼4μg/kg和罗库溴铵0.9mg/kg行静脉诱导,经口插入Mallinckrodt右双腔支气管导管。以3%地氟醚(D-1组)、6%地氟醚(D-2组)、丙泊酚(P组,保持BIS值在40~49)、芬太尼、罗库溴铵维持麻醉。于双肺通气15min(TLV-15)、右单侧肺通气15min(OLV-15)、右单侧肺通气30min(OLV-30)时取足背动脉血和右心房静脉血做血气分析,计算Qs/Qt。结果D-2组单肺通气后Qs/Qt均值超过30%,OLV-15时Qs/Qt增幅比D-1组大70.6%(P<0.05)。3组单肺通气后PaO2降幅均超过40%(P<0.01)。结论1MAC地氟醚对单侧肺通气时低氧性肺血管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而0.5MAC地氟醚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异氟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骨科全麻手术患者40例,术前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史,近1个月未服用脑血管扩张药,ASAI~Ⅱ级。随机分为2组:I组为异丙酚组(n=20),Ⅱ组为异氟醚组(n=20),术中分别以异丙酚和异氟醚维持麻醉。用简易智能量表(MMS)的方法评估两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2组麻醉时间及术中各时点MAP、HR、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MS评分:Ⅱ组在麻醉结束后6h(T5)、12H(T6)、24h(T7)时,I组在T5、T6时较麻醉诱导前(T6)明显降低,Ⅱ组T7时点与I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醚和异丙酚用于老年患者麻醉均能引起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但异丙酚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恢复明显快于异氟醚麻醉患者。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浓度七氟醚麻醉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浓度七氟醚对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PV)的影响,随机选择开胸手术30例,观察三种浓度(0.5,1.0,1.5MAC)七氟醚麻醉单肺通气后肺内分流(Qs/Qt)及氧分压(PaO2)的变化。结果显示:单肺通气后患者的Qs/Qt显著增加,PaO2明显下降;在1.5MC内,其变化程度与七氟醚浓度无明显关系。说明七氟醚对HPV虽有抑制作用,但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其抑制程度不随七氟醚浓度的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