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心绞痛是冠心病病程中的重要事件,关于其危险因素和危险分层研究较多,主要目的是将患者分为不同危险等级,正确评价患者的预后,并选择恰当的治疗,以达到最佳的风险/获益比和费用/获益比。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人们常把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udrome,ACS)。目前ACS已成为冠心病防治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性心绞痛(UA)临床表现为静息心绞痛、初发劳累心绞痛、恶化劳累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炎症反应等引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破裂、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有利于早期识别中高危患者,指导药物治疗和早期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与危险分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沈潞华 《中国医刊》2001,36(11):8-10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是冠心病防治的重点 ,它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UA)、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Q波心肌梗死及心脏性猝死 ,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与破裂。不稳定斑块也称为易损斑块 ,其结构特点为富含脂质 ,脂质核心大 ,质地较软 ,胶原含量少 ,覆盖的纤维帽变薄 ,所含的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少或过度凋亡 ,合成纤维帽的基质蛋白减少。易损斑块中巨噬细胞含量增加 ,巨噬细胞可以分泌降解基质的蛋白溶解酶 ,如基质金属蛋白酶、纤溶酶等 ,使细胞外基质降解 ,纤维帽薄弱 ,如果再加上血管外机械应力的作用 ,更易使纤维帽破裂。斑块…  相似文献   

5.
心脏由心肌细胞构成,它像一个强有力的泵,其基本功能是泵血,并通过相应的血管系统,将富含氧气和各类营养物资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以满足机体的代澍需要。其中有一部分血液通过冠状动脉的血管送到心脏自身的组织细胞中,供其代谢所需。正常的冠状动脉内膜纤薄,管腔光滑,管壁富有弹性,血流通畅。但在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多种有害因素的作用下,  相似文献   

6.
袁木祥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50-51,54
目的探讨心绞痛危险分层与心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5月来我院诊治的180例不同危险分层的心绞痛患者,分别进行QRS波碎裂、缺血修饰蛋白(IMA)、钠尿肽(BNP)、动脉粥样斑块及内膜-中膜厚度(IMT)的检测,利用冠脉造影对冠脉病变支数和冠脉狭窄程度进行检测,以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与低危组(21.7%)相比,中危组(43.3%)、高危组(65.0%)出现QRS波碎裂的发生率明显增多(P〈0.05)。与低危组相比,中、高危组IM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低危组相比,中、高危组钠尿肽BNP明显提高(P〈0.05)。随着危险分层的增高,冠脉动脉病变支数逐渐由单支病变转变为多支病变,冠脉狭窄程度逐渐增加,TCD检查异常率升高。结论心绞痛危险分层越高,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几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由于冠脉病变的不稳定性,继发血栓形成和冠脉痉挛引起的短暂冠脉血流减少,而产生的一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由于具有向急性心肌梗死转化的倾向,对其预后的评估是临床医师十分关注的问题。QT离散度(QTd)是反映心肌节段性复级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可靠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脏事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1],颈动脉与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病变方面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本研究报道了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并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比较,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观察颈动脉超声发现的粥样硬化病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诊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危险分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潞华 《北京医学》2001,23(3):175-176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心病防治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它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Q波心肌梗死及心脏性猝死.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破裂与血栓形成,引起了一系列病理与病理生理的变化与相应的临床表现.本文将重点讨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危险度分层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对比分析能否通过UA危险度分层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利于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判定。方法按照UA危险度分层标准将212例UA患者作为观察组分为高危、中危、低危3组,比较3组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另有52例稳定性心绞痛(SA)作为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完全闭塞病变、无显著性病变、冠状动脉积分作为对比指标。结果低危、中危、高危3组之间冠状动脉积分分别为30.2±30.6、39.8±31.1、68.1±43.3,高危组显著高于低危和中危组。三支病变在高危组发生率高,与低危组相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单支病变在低危组发生率高,与高危组相差明显。在UA组和SA组,三支病变发生率UA组显著高于SA组。结论UA危险度分层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高危组三支病变和冠状动脉积分显著增高,提示冠状动脉病变广泛和严重,低危组单支病变显著高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相对简单,此结果对UA患者治疗策略选择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的研究表明,系统的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部位的炎症反应可能使血中的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从而导致血中的炎症急性蛋白升高。C反应蛋白(CRP)是反映机体炎症状态的一个敏感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对基层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符合条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6例,对入院患者均在出入院时检测NT-proBNP,之后随诊1年。观察入院时NT-proBNP正常组(A组)和升高组(B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主要指标包括心绞痛反复发作、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失代偿心衰、猝死等)情况;再观察出院时NT-proBNP正常组(C组)和升高组(D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A组的心绞痛反复发作、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失代偿心衰、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心绞痛反复发作、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失代偿心衰、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可以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指导基层临床医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NT-pro BNP对基层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危险分层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标记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NP(B型尿钠肽 )是在血容量增加和压力超载刺激下 ,主要由心室分泌的一种神经激素 ,最近研究表明 ,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判断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也有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T)、心肌肌钙蛋白I(CT -I)和C -反应蛋白 (CRP)也升高 ,本文旨在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中BNP、CTT、CT -I和CRP对判断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价值。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1— 7月我院收治的 31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 ,年龄 (6 3.6± 7.8)岁 ,男∶女 =2 7∶4。心功能分级Ⅰ~Ⅱ级 15…  相似文献   

14.
心脏性猝死(SCD)约占心血管病死亡患者例数的一半,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是其主要的发病原因。目前临床上预测心肌梗死后SCD的主要指标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但是单纯使用LVEF预测SCD的发生具有较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实际上,约一半的SCD发生于那些LVEF相对保留的患者中,即使在LVEF降低的患者中,也有部分患者并未发生致死性的心律失常事件。并且,除LVEF外亦存在诸多与SCD发生有密切关系的其他因素。因此,建立一个新的SCD风险评估模型,以更加广泛地覆盖各种高危人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肌钙蛋白Ⅰ(cTnI)对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危险度分层的价值.方法对42例UA患者于入院后行系列采血,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cTnI,根据患者血清cTnI水平正常或增高,分组比较临床相关因素和冠脉造影情况,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42例UA患者,17例(40.5%)cTnI增高,25例(59.5%)cTnI正常.cTnI增高组属不稳定心绞痛BraunwaldⅢ级者13例(13/17),发生心脏事件9例(9/17);cTnI正常组属不稳定心绞痛BraunwaldⅢ级者5例(5/25),发生心脏事件2例(2/25).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血清cTnI增高的UA患者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心脏肌钙蛋白I(cTnI)对不稳定心绞痛 (UA)患者危险度分层的价值。方法 对 42例UA患者于入院后行系列采血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cTnI ,根据患者血清cTnI水平正常或增高 ,分组比较临床相关因素和冠脉造影情况 ,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42例UA患者 ,17例 (4 0 5 % )cTnI增高 ,2 5例(5 9 5 % )cTnI正常。cTnI增高组属不稳定心绞痛BraunwaldⅢ级者 13例 (13 /17) ,发生心脏事件 9例 (9/17) ;cTnI正常组属不稳定心绞痛BraunwaldⅢ级者 5例 (5 /2 5 ) ,发生心脏事件 2例 (2 /2 5 )。两组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血清cTnI增高的UA患者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Ⅰ(cTnⅠ)曲线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36例UA患者入院即刻、2、4、6、8、24、48、72小时血cTnⅠ水平并绘制cTnⅠ曲线,根据曲线类型分为有峰曲线组和水平曲线组;比较住院期间和半年后两组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室射血分数、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136例UA患者中有峰曲线组67例,水平曲线组69例。有峰曲线组与水平曲线组比较,住院期间心绞痛反复发作、AMI、左室射血分数,P〈0.05;无血管重建6个月后心绞痛复发、再发AMI、心源性死亡、左室射血分数有峰曲线组与水平曲线组比较,P〈0.05;血管重建6个月后心绞痛复发、再发AMI、心脏性死亡、左室射血分数有峰曲线组与水平曲线组比较,P≥0.05。结论 cTnⅠ曲线能评估UA患者的近期预后和指导治疗,可作为UA危险分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曲线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36例UA患者入院即刻、2、4、6、8、24、48、72小时血cTnI水平并绘制cTnI曲线,根据曲线类型分为有峰曲线组和水平曲线组;比较住院期间和半年后两组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室射血分数、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结果136例UA患者中有峰曲线组67例,水平曲线组69例。有峰曲线组与水平曲线组比较,住院期间心绞痛反复发作、AMI、左室射血分数,P<0.05;无血管重建6个月后心绞痛复发、再发AMI、心源性死亡、左室射血分数有峰曲线组与水平曲线组比较,P<0.05;血管重建6个月后心绞痛复发、再发AMI、心脏性死亡、左室射血分数有峰曲线组与水平曲线组比较,P≥0.05。结论cTnI曲线能评估UA患者的近期预后和指导治疗,可作为UA危险分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危险评分在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纳入连续诊治且随访资料齐全的UA患者98例,仔细询问病史、体检、心电图检查及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按TIMI危险评分的7个变量进行计分,将患者分成不同的危险层次。分析患者危险评分值对住院期与随访期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UA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随评分增加而呈进行性增高,无复合心血管事件生存时间随评分值增加而明显缩短。结论:TIMI危险评分用于UA患者的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操作方便、实用、有效,且具有对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的量化特性。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可经治疗逆转为稳定性心绞痛.也可迅速进展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鉴于UA的预后差.发生AMI8%~10%,住院死亡率3%~5%,年死亡率7%~8%,高出稳定型心绞痛1倍,故临床上应倍加重视。通常根据病史、体检、体表心电图(EKG)或辅“动态心电图(DCG)与心肌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