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方法及结果分析。方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d keretomileusis,Lasek)作为一种新型的准分子激光手术,其原理是通过在角膜上皮上分离出一个角膜瓣,然后再用激光进行切削,最后角膜上皮瓣复位,并配戴角膜接触镜3d。本文对在我院接受LASEK治疗的中、高度近视患者62例(120眼)进行随访,平均年龄(22.3±4.0)岁,平均术前等球镜为(-8.57±2.16)D(-5.00~11.0D),平均角膜厚度518μm(462~530μm)。平均随访时间为6.5个月。术后常规观察视力、屈光度、角膜混浊程度、眼压、角膜地形图等情况。结果①术后角膜上皮混浊haze采用Faintes标准分级,62例中58例术后3个月时角膜上皮下混浊为0级,2例术后3个月时角膜上皮下混浊为0.5级,但无屈光回退,2例术后3个月时角膜上皮下混浊为l级,有不同程度的屈光回退;②术后屈光度及裸眼视力均在6个月内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和超过矫正视力的58例,占93.5%;③本组观察:角膜上皮瓣的厚度有差异,上皮瓣的厚薄与是否佩戴接触镜有关,与配戴接触镜时间长短有关,配戴10年以上接触镜者角膜上皮明显变薄。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疗效确切、安全。高度近视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发病率低,无明显屈光回退发生,本组患者较少,有待于更多样本,更长时间临床观察和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活性上皮瓣覆盖法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上皮细胞植入引起角膜瓣融解的处理 .方法 :对LASIK术后角膜上皮细胞植入引起角膜瓣融解的6例(6眼)患者,采用剥离植入的角膜上皮制作成瓣,直接覆盖角膜融解瓣的边缘,并配戴隐形眼镜3 d.结果:6例(6眼)患者一次治愈,无复发,术后裸眼视力:5眼≥1.0,1眼0.8,无矫正视力下降.结论:及时采用活性上皮瓣覆盖法处理LASIK术后角膜上皮细胞植入引起角膜瓣融解是安全和有效的,并能避免上皮植入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程玉玲 《江苏医药》1997,23(3):215-215
我院1988年~199o年手术治疗青光眼56例67眼,其中15例18眼术后5天仍无前房或极浅前房,占26.9%。现将前房形成延缓处理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5例中男5例6眼,女IO例12眼。年龄49~68岁,平均55.3岁。术前诊断均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方式:1.巩膜瓣下巩膜咬切术(14眼):常规麻醉,固定上直肌,距角膜线上方smm做一以角膜缘为基底长约smm结膜瓣,分离至角膜线。于12时方位作4X5mml)2巩膜厚巩膜瓣分至角膜透明区lmm,全层切开角巩缘Zmm,缓慢减压并扩大至4mm,咬切后唇1·5XZmm,虹膜周边切除,整复虹膜,巩膜瓣复位并在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翼状胬肉患者29例(31眼),所有患者均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术后观察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恢复程度,追踪胬肉复发情况并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29例患者于术后3—4d角膜上皮修复27例29眼,至术后20d角膜上皮修复2例2眼。出现瓣下出血3例3眼。所有患者术后10—14d结膜瓣水肿消退,术后10d瓣下出血吸收,术后15d球结膜充血逐渐消退。翼状胬肉复发2例2眼,复发率为6.5%,其余27例29眼于1个月后结膜瓣愈合平整,植片边界分辨不清,随访3年无变化,胬肉治愈。术后3个月患者视力为(0.61±O.17)高于术前的(0.34±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是治疗翼状胬肉,减少复发的-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u srtu keratomileusis,IASTK)术后角膜瓣移位的原因,总结出预防这种并发症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在使用美国PDI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进行LASIK手术的2613例(5002只眼)中,均应用MoriaⅡ(110刀头)显微角膜刀制作薄角膜瓣。记录到术后发生角膜瓣皱褶、移位患者13例(13只眼),分析其原因,并给予及时妥善处理,采取相应的治疗对策。结果 LASIK术后第1天出现角膜瓣皱褶、瓣移位8例(8只眼);术后1w~1y眼外伤致角膜瓣皱褶、移位5例(5眼)。11例(11眼)均行角膜瓣重新复位。术后1个月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结论 LASIK术中角膜瓣薄、角膜瓣大、蒂部小,易引起角膜瓣皱褶或移位;眼部外伤也是引起LASIK术后角膜瓣皱褶或移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发现及时、治疗得当,仍可达到从前的有效视力。  相似文献   

6.
金颖  王雁  杨坤  王璐  赵金荣  耿维莉 《天津医药》2018,46(9):978-982
目的 比较去上皮瓣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近视矫正手术的低中度近视患者103例(103眼),LASEK组51例(51眼),FS-LASIK组52例(52眼)。比较2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残余等效球镜度(SE)、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相差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术后1、3个月2组UCVA、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LASEK组SE较FS-LASIK组升高(P<0.05),但术后3个月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EK 组和 FS-LASIK 组术后 1 个月、3 个月总高阶像差、球差均较术前增加(P<0.05);FSLASIK组彗差术后1个月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LASEK组彗差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S-LASIK组术后1个月全眼总高阶像差和彗差均较去上皮瓣LASEK组升高(P<0.05);术后3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去上皮瓣LASEK术式矫正近视术后早期可达到与FS-LASIK相近水平,尤其适用于低中度近视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LASEK)治疗高度近视临床疗效及副反应,分析及可用性.方法 将我院30例(60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LASEK)治疗,手术后进行疗效分析及手术并发症的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1.0以上达52眼占86.7%.不良反应共13眼占21.7%:术中所有患者均无疼痛.术中上皮瓣制作不完整、破损5眼占8.3%,角膜上皮瓣游离2眼占3.3%.术后眼睑红肿、不能睁眼3眼占5.0%,1眼占1.7%角膜接触镜丢失,角膜雾状混浊2眼占3.3%.结论 LASEK治疗高度近视疗效确切,痛苦小、视力恢复快,成为当前的主流手术,但存在着角膜瓣有关的并发症,而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术后并发症的减少,且受角膜厚度不够的限制将被临床眼科医生所信赖.  相似文献   

8.
陈云珍  钟晓东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451-145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近年来矫正近视较为理想的一种手术。随着LASIK手术的普及,一些角膜相关的并发症逐渐引起重视。Lin等。引对529例行LASIK手术眼进行回顾性调查发现,8.6%有角膜并发症,其中,术中并发症占2.2%.包括不全瓣0.3%、不规则瓣0.9%,自由瓣1%;术后角膜并发症占7.29%,其中,角膜瓣移位占2.0%.角膜瓣皱折需重新复位占1.1%,弥漫性板层角膜炎占1.8%,感染性角膜炎占0.1%.上皮内生占2.2%。作者同时观察到术中并发症从前100只眼的6%下降到后300只眼的0.3%.说明医生的经验对减少术中并发症的重要性。本文对LASIK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内侧皮肤缺损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3年2月,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内侧皮肤缺损17例,术后定期随访,于术后6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17例足跟内侧皮肤缺损病例所采用的17块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成活16块,成活率为94.1%。对16例皮瓣成活患者进行了6~12个月的术后随访,足踝部外观较好。功能满意,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后足评分标准(AOFAS ankle hindfoot scale)评定足踝功能,从术前的平均(71.2±6.3)分提高到(91.5±6.1)分,优良率为89.77%。结论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内侧的皮肤缺损,手术损伤小,安全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冶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联合LASIK治疗近视眼的护理策略。方法对462例(908眼)近视眼患者行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及LASIK手术,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检查、术后护理。结果术后3个月等值球镜屈光度在±0.5D范围889眼,占97.9.00%,在±1.0D范围908眼,占100%;裸眼视力〉1.0者905只眼,占99.66%,其中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897眼,占98.78%。结论全面细致的护理是FLLASIK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对75例患者应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进行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检查、术中配合医师完成角膜上皮瓣制作及准分子激光消融手术、术后指导患者日常护理、复诊及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角膜上皮愈合良好,术后视力达到预期。结论全方位的护理在LASEK手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3例(284眼)近视眼患者施行LASEK术,并观察术后裸眼视力及各种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视力恢复良好,术后1个月263眼(91.0%)裸眼视力(UCVA)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但术中术后也有角膜上皮瓣异常、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等并发症。结论LASEK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屈光手术,但也应积极地预防一些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药物在提高皮瓣成活方面的应用陈志良,周日红(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药学部,广州510515)提高术后皮瓣成活率或成活面积是临床多年来试图解决的难题之一,其解决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通过术前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术中精细操作、术后精心护理。第二则借助药物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1/3、踝、跟、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根据创面大小,在小腿后侧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小腿下1/3、踝、跟、足部软组织缺损31例,切取皮瓣范围5cm×6cm~12cm×1cem,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术后26例(83.9%)逆行皮瓣全部成活,5例远端浅表或部分坏死,经换药、Ⅱ期清创缝合或植皮后创面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操作技术简便、易行、不需要吻合血管、不牺牲主要血管,成活率高,便于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5.
严志明 《安徽医药》2010,14(4):487-488
目的探讨游离前臂桡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08年4月~2009年11月,9例前臂桡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病例资料,术前对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保护供臂;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状态、口腔护理、营养支持;全程心理护理。结果7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出现皮瓣不全性坏死,后期部分成活;1例发生瓣下积液,经瓣下积液引流后循环改善;1例乙肝病毒携带者术后促进微循环治疗出现术区广泛渗血,经停药和保肝治疗后出血止。结论术前对患者状况全面准确评估,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细致护理是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用于高度近视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40例7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裸眼视力<0.1者21眼,0.1~0.5者45眼,0.5~1.0者6眼;术前矫正视力:0.1~0.5者14眼,0.5~1.0者26眼,1.0以上32眼;术后裸眼视力:0.1~0.5者3眼,0.5~1.0者9眼,1.0以上60眼.术中所有患者均无疼痛,术中上皮瓣制作不完整、破损7眼,角膜上皮瓣游离3眼.术后一周内所有患者均出现过异物感、流泪、视物模糊等症状,但程度不一样12 h内基本症状消失,角膜均有不同程度的上皮缺损,眼睑红肿、不能睁眼5眼,2眼角膜接触镜丢失,术后角膜雾状混浊3眼.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痛苦小、视力恢复快,但存在着角膜瓣有关的并发症,而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术后并发症的减少,受角膜厚度不够的限制将被临床医师所信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对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后降低并发症(Sub-Bowman-Keratomileusis简称SBK)的作用[1]。方法对139例患者(278只眼)行SBK手术后使用软性角膜接触镜观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9例患者(278只眼)其中136例患者(273只眼)术后无并发症发生。1例(2只眼)的角膜瓣发生发生移位、1例(1只眼)发生卷边、1例(2只眼)发生角膜瓣皱折。结论 SBK手术后常规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防止角膜瓣移位[2],改善患者疼痛不适,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了显著的作用,患者视力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8.
张新  魏玲  卢莎  梁晓丽  石瑜  宋耕 《河北医药》2014,(19):2927-292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 SBK )治疗相对薄角膜近视眼术后不同时间干眼的症状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对于78例(156只眼)相对薄角膜近视患者行SBK手术,分别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干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泪液分泌量(SI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干眼症状:术后1周(89眼,57.05%),1个月(56眼,35.90%),2个月(35眼,22.44%)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0眼,6.41%)较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角膜荧光染色:术后1周(79眼,50.54%),1个月(43眼,27.56%),2个月(30眼,19.23%)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4眼,2.56%)较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1周,1个月,2个月Schirmer 1实验分别为(6.11±2.35)mm,(7.45±1.29)mm,(8.15±1.80)mm,2组分别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NIBUT术后1周,1个月,2个月分别为(6.98±1.53)s,(7.83±2.15)s,(8.57±1.46)s,术后3个月Schirmer 1实验和NIBUT分别为(15.01±2.36)mm,(14.97±2.79)s,较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薄角膜近视眼行SBK术后会发生干眼,临床应积极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减低干眼发病率,使严重程度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丝状角膜病变的发病情况,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将接受LASEK的263例(526眼)近视按术前有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分为两组,观察术后丝状角膜病变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术后发生丝状角膜病变共15例(27眼),发病率为5.13%,有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组及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组术后丝状角膜病变的发病率分别为7.59%、3.31%,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丝状角膜病变的治疗可采取将丝状物剔除及使用人工泪液。结论LASEK术后丝状角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术前角膜接触镜的配戴、术中角膜上皮层及前弹力层的损伤、术后用药等。对于术后丝状角膜病变,应采取积极的预防及处理。  相似文献   

20.
徐家友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87-2489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移植在由腔颌面头颈肿瘤缺损修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4例口腔颌面组织缺损患者,有50例为舌口底区缺损,13例为面颊腭部缺损,35例为上颌骨缺损,27例为下颌骨缺损,28例为上颌骨缺损。对所有缺损患者行游离组织瓣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术,其中前臂皮瓣43例,腓骨复合组织瓣15例,膈骨肌皮瓣24例,股前外侧皮瓣皮瓣26例,游离胸大肌皮瓣12例,腓骨肌组织瓣15例,其它游离组织瓣34例,回顾性分析其成活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54例游离组织瓣成活率为96.75%,其中前臂皮瓣成活率为97.67%,膈骨肌皮瓣成活率为95.83%,股前外侧皮瓣成活率为96.15%,游离胸大肌皮瓣成活率为91.67%,腓骨肌组织瓣成活率为93.33%,股前外侧皮瓣成活率为100.00%;154例中,138例患者清晰度达90.00%以上,另外16例患者语言清晰度达70.00%。结论口腔颌面部创伤性组织缺损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重建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常用的游离组织瓣为前臂皮瓣和腓骨瓣,修复成功率高,术后语言功能恢复情况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