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赖氨酰氧化酶( LOX)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子宫内膜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子宫内膜癌、9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及复杂性增生组织中 LOX 蛋白的表达,比较 LOX 蛋白在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分析 LOX 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及细胞分化程度等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LOX 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8%,在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2.5%,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为24.0%。子宫内膜癌、子宫内复杂性增生及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中 LOX 蛋白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LOX 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Ⅰ~Ⅳ期子宫内膜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6%、50.0%、78.6%和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在高、中、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0%、60.0%、84.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有淋巴结转移及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为78.6%及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OX 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及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LOX 参与子宫内膜癌的侵袭及转移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PTEN蛋白及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P53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20例、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20例、子宫内膜癌35例中PTEN及P53的表达,表达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PTEN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缺失率逐渐上升,表达缺失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P53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TEN、P53均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样癌及其前驱病变Yes 相关蛋白1 ( YAP1 ) 、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和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的表达变化,探讨三者在子宫内膜样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增殖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 、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及子宫内膜样癌中的 YAP1、PTEN和eIF4E的表达水平。 结果: YAP1和eIF4E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单纯性增生和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 P<0.05),PTEN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缺失率显著高于单纯性增生和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 P <0.05)。YAP1与PTEN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20, P<0.05), YAP1与eIF4E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 0.818,P<0.05)。结论:从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 EIN到子宫内膜样癌YAP1和eIF4E的阳性表达率和PTEN的缺失率逐渐增高,三者可能协同参与了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p16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子宫内膜增殖期、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p16、EGFR在子宫内膜癌120例、子宫内膜增殖期40例、单纯型增生过长40例、复杂型增生过长40例、非典型增生过长40例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在子宫内膜增殖期、单纯型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过长、非典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而EGFR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殖期(P<0.01).结论 p16、EGFR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原癌基因C-met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进一步分析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判断其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et在70例子宫内膜增生及47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met的阳性表达率呈显著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C-met的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有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met阳性率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测定C-met的表达对评估子宫内膜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中细胞凋亡和p53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细胞凋亡与抑癌基因p53表达产物的关系,以及p53蛋白表达与预后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TUNEL技术,对子宫内膜腺癌癌变过程中各种病变组织中p53蛋白和细胞凋亡进行测定。结果 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有偶发凋亡,早期子宫内膜癌和晚期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2%和3.86%。p53蛋白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早期子宫内膜癌和晚期子宫内膜癌的表达率分别为8.31%、38.9%和57.1%。p53蛋白阴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r63蛋白阳性组。结论 细胞凋亡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受p53基因调控,p53蛋白可能成为评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组织中pRb2/p130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Rb2/p130在28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Rb2/p130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依次递减(分别为82.1%、55.0%、23.3%),且子宫内膜腺癌和不典型性增生中明显低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b2/p130阳性表达缺失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r=-0.446,P<0.05),与临床分期、子宫肌层浸润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中pRb2/p130的表达下降或缺失是一个频发事情,其恶性度愈高阳性率愈低,提示pRb2/p130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罗宇  史琳  赵时梅 《华夏医学》2012,25(3):295-297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附蛋白-E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36例单纯性增生宫内膜、50例不典型增生内膜及55例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从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宫内膜到Ⅰ型子宫内膜癌,正常的E-cadherin表达逐渐降低,异质表达E-cadherin逐渐升高(P<0.01).内膜癌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与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中PTEN蛋白和雌激素受体ER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吉敏  华平  简友丽 《西部医学》2009,21(11):1872-187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和雌激素受体(ER)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20例、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20例、子宫内膜癌35例中PTEN及ER的表达,表达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结果PTEN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缺失率逐渐上升,表达缺失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ER均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良性及恶性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livin蛋白在良性及恶性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子宫内膜腺癌组织4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11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9例、增生期内膜10例、分泌期内膜8例,利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及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其中l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liv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良性子宫内膜(P<0.05),livin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组织学分级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分期中无明显差异,且与淋巴转移情况无关。结论:livin可能与肿瘤的的分化有关,可作为反映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比较6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bcl-2的表达。结果:从简单型、复杂型、复杂型伴非典型增生过长到子宫内膜癌p16表达率依次下降,分别为78.6%、57.1%、66.6%和40.5%,子宫内膜癌p16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P<0.05),子宫内膜癌中不同组织学分型及分级p16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子宫内膜癌与复杂型、非典型增生过长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简单型增生过长与复杂型、非典型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表达随着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5)。结论:p16、bcl-2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bcl-2在复杂型、非典型增生过长中高表达,可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CDK2、P5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DK2、P57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DK2、P57在14例正常子宫内膜、19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45例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DK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36.84%、71.11%,各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CDK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组织学分级、淋巴有无转移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肌层浸润、不同手术一病理分期、年龄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57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3%、52.63%和44.44%,各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57阳性表达缺失与组织学分级、淋巴有无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子宫肌层浸润程度、不同手术-病理分期、年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P57蛋白表达与CDK2呈负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腺癌中存在CDK2蛋白的异常表达及P57蛋白表达下降或缺失,促进了细胞的生长和肿瘤的发展,是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研究孕酮受体及其B亚型 (PR、PR B)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 ,探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病机制 ,为临床内分泌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1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单纯增生 2 0例 ,复合增生 16例 ,非典型增生 15例 )和 2 0例正常月经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PR、PR B、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结果 :①不同类型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PR表达无差异 (P >0 0 5 )。②从单纯增生 ,复合增生到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中PR B表达逐渐下降 ,其中非典型增生组明显低于其它各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③从正常增生、单纯增生、复合增生到非典型增生 ,PCNA表达逐渐增强 ,其中复合增生与非典型增生明显高于单纯增生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 (P <0 0 5 )。④PCNA与PR表达无相关关系 (P >0 0 5 ) ;PCNA与PR B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PR水平变化不足以说明其在内膜增生过长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PR B表达下降参与了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生、发展及癌变过程 ,提示联合检测PR B、PCNA既可预测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 ,也可作为判断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和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子宫内膜癌50例及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单纯型内膜增生各15例,进行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检测。结果p53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52%,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表达20%,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及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表达均为阴性,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PCNA在子宫内膜癌表达100%,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表达为80%,两者显著高于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47%及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40%(P<0.05)。本实验发现p53和PCNA与内膜癌分化程度、转移扩散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p53蛋白和PCNA同时在内膜癌的高度表达,其患者预后较差,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p53和PC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扩散、转移有关;p53和PCNA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hMSH2及抑癌基因蛋白P53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2例子宫内膜癌、12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6例正常子宫内膜中hMSH2蛋白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及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结果]hMSH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04%、25.00%和33.33%,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阳性表达率45.65%和50.00%,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16.67%,但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hMSH2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子宫内膜癌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90%与26.47%,两种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碱基错配增多导致的基因突变积累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上皮膜蛋白2(EMP2)与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990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起初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症(包括单纯型、复杂型、不典型增生),经过10年随访发展和没有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标本107例,其中正常子宫内膜标本28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癌变标本51例,子宫内膜癌标本28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标本中EMP2、TTF-1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7%、33.3%、82.1%,依次递增,TT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67.9%、45.1%、35.7%,依次递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P2阳性者的比例随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F-1阳性者的比例随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P2、TTF-1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增生发展至子宫内膜癌的过程,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及预测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urvivin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survivin and Ki-67.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S-P (strept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method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survivin and Ki-67 antigen in 15 cases of normal endometrium, 21 cases of endometrial simple and complex hyperplasia, 22 cases of endometrial atypical hyperplasia, and 61 case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Results: Survivin was hardly detected in some normal endometrium in the proliferative phase and in the secretory phase. However, the level of survivin expression in atypical hyperplasia endometrium(72.73%)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en- dometrium (7.14%)(P 〈 0.05), including simple and complex hyperplasia (42.38%)(P 〈 0.01 ), and was lower than that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90.17%)(P 〈 0.05). Moreover,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present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survivi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including clinical stage, histological grade and the presence of invasion to myometrium (P 〈 0.05). In addition, Ki-67 antigen express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rvivin expression in all specimen. Ki-67 labeled indexes (LIs)in hyperplasia endometrium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atypical hyperplasia endometrium and endometrial carcinoma (P 〈 0.01 ),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Ki-67 LIs between atypical hyperplasia endometrium and endometrial carcinoma(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Ki-67 LI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including histological grade, clinical stage or the invasion to myometrium(P 〉 0.05). Conclusion: Survivin may participate in the onset and progression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through inhibiting apoptosis and promoting proliferation. Survivin expression is correlated with the malignant degree and prognosis of tumor. Ki-67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carcino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urvivin could be a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marker for endometrial carcinoma and might provide pathways to treat the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r refractory or rudimental endometri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9.
王繁  周洁  孙静  谢丽微  吕杰强 《浙江医学》2009,31(2):133-135
目的研究CD44v6和Ezrin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观察CD44v6和Ezrin在子宫内膜癌(5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及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0例)中的免疫组化表达。结果CD44v6和Ezrin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及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表达强度与子宫内膜癌手术分期及有无伴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癌中Ezrin表达与浸润肌层的深度有关(P〈0.05)。CD44v6蛋白的含量与Ezrin蛋白含量有关。结论CD44v6、Ezrin的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及恶变有关,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