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HBV-DNA以及乙肝病毒的两对半,探讨HBV-LP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意义。方法对370份乙肝患者血清采用时间分辨法测定两对半定量,PCR实时荧光定量检测HBV-D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LP。结果乙型肝炎患者HBV-DNA与HBV-LP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χ2=2.87,P〉0.05),HBV-DNA拷贝数对数值与HBV-LP吸光度呈正相关(r=0.496,P〈0.01),42名健康对照组HBV-LP与HBV-DNA均为阴性。结论血清中HBV-LP的吸光度A值与HBV-DNA的拷贝数的对数有较好的相关性,HBV-LP能够反应HBV的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大蛋白(LHBs)的检测对于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活动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大蛋白、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PreS1),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全自动速率法测定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对血清中LHBs含量与HBV DNA水平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LHBs与HBV DNA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59.23%,67.69%),两者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14,P>0.05),LHBs的阳性率均高于HBeAg和HBV PreS1阳性率(39.61%,32.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010和36.864,均P<0.01)。不同HBV DNA拷贝数组之间,血清中LHBs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90,P<0.01)。LHBs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对数值之间呈正相关(r=0.78,P<0.01)。LHBs阳性患者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LHBs阴性患者。结论 LHBs与HBV DNA有较高的符合率,LHBs可作为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与活动的进一步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 HBV-LP)在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20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LP及HBV标志物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Q-PCR)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 HBV-DNA)的含量,比较不同HBeAg表达乙肝患者血清中HBV-LP与HBV-DNA的阳性率。结果:120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eAg阳性组中HBV-LP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组中HBV-LP阳性率(84.3%)显著高于HBV-DNA阳性率(47.2%)(P<0.05)。结论:HBV-LP是反映HBeAg阴性乙肝患者病毒复制情况的新血清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和蛋白S(PS)与慢性肝病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136例慢性乙型肝炎和7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TM、PC和PS水平,并与35名正常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TM水平均显著增高。(2)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PC、PS水平均显著降低,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均存在肝窦内皮细胞损伤,且与凝血机制异常有关;检测血浆PC和PS可做为判断慢性肝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赵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4):99-10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argeprotein,HBV-L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irus—DNA,HBV—DN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LP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Veantigen,HBeAg),比较HBV—DNA、HBV—LP及HBeAg的检出率,比较HBeAg阴性患者HBV—LP、HBV—DNA血清学检出率,分析HBV—DNA、HBV—LP及HBeAg的相关关系。结果:HBV—LP检出率为87.50%,显著高于HBV—DNA(70.00%)(x2=10.9804,P〈0.01)和HBeAg检出率(38.33%)(x2=62.1653,P〈0.01);HBeAg阴性患者HBV—LP阳性检出率为82.43%,显著高于HBV—DNA检出率(44.59%)(x2=22.8589,P〈0.01);相关性检验显示HBV—LP与HBV—DNA及HBeAg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x=O.573,P〈0.05;rs=0.681,P〈0.05)。结论:HBV—LP是评价HBV患者体内病毒复制、疾病进展及抗病毒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HBV-LP)水平对HBV复制状态的判定和对临床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9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定期进行血清HBV-LP和HBV DNA定量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抗病毒治疗前90例次感染血清中HBV-LP与HBV DNA检出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检测210例次感染血清中,HBV-LP含量与HBV DNA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r=0.857,P=0.000),HBV-LP OD值和HBV DNA拷贝数随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同步下降.结论 血清中HBV-LP能反映体内HBV复制水平,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LP和HBV DNA同步下降,可用于判断HBV复制程度和用于指导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乙肝后肝癌等肝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05例、乙肝后肝癌69例、非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55例、同期正常人群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抗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 G)、HBV DNA差异。结果:Hp-Ig G阳性率最高的是乙肝后肝硬化(80.95%),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Hp-Ig G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非乙肝相关性肝癌、对照组研究对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p-Ig G阳性率显著高于非乙肝相关性肝癌、对照组研究对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水平为<103copies/mL组的Hp-Ig G阳性率显著低于HBV DNA水平≥103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肝硬化分级患者的Hp-Ig 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Ig G阳性组的TBIL、ALT水平均显著的高于Hp-Ig G阴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Ig G阳性组的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发生率均显著的高于Hp-Ig G阴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相关肝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和非乙肝肝病患者,幽门螺杆菌的合并感染可能会加重乙肝病毒对肝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IL-18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转归过程中自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2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在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18水平.另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作为对照.结果 2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和27例CHB患者外周血中IL-18分别为(343.846±200.828)pg/ml、(208.662±116.062)pg/ml,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IL-18水平较C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9,P<0.01).在抗病毒治疗的50 d内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第一次检测的IL-1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随访过程中发现死亡组患者IL-18水平随着病情的恶化呈上升趋势,存活组患者则随着病情的好转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HBV-DNA为(6.68±6.97)log10 copies/ml,CHB组HBV-DNA为(6.91±7.17)log10 copies/ml,两组无统计学差异(t=-0.913,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4+计数与CH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8+计数与CH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L-18可能参与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调节,在本病转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 HBS)与HBV-DNA的相关性,探讨L HBS在乙型肝炎临床检测中的意义。方法以ELISA法检测样品L HBS和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218例HBsAg阳性和HBeAg阳性的血清样本中,L HBS阳性率为95.41%,HBV-DNA的阳性率为92.66%,两者阳性率差异统计学意义(χ2=81.36,P〈0.001);120例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血清样本中,L HBS阳性率为65.00%,HBV-DNA的阳性率为68.33%,两者阳性率差异统计学意义(χ2=47.21,P〈0.001)。L HBS水平与HBV-DNA拷贝数呈直线正相关性(r=0.965)。结论L HBS和HBV-DNA的检测敏感新有差异,但相关性较强。L HBS可检测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程度,特别是对HBeAg阴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HBV相关性肝病患者160例,其中慢性乙肝患者7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52例,肝癌患者30例,采用GP73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GP73水平。结果: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血清GP73分别为(101.11±35.60)ng/mL、(81.87±30.54)ng/mL和(60.45±12.24)ng/mL,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对照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对照组(P<0.05),而ALB水平,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对照组(P<0.05);血清GP73与ALT、AST、TBIL成正相关(r=0.451、0.406和0.357,P<0.05),与ALB成负相关(r=-0.380,P<0.05)。结论: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明显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和肝功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血清HBV DNA复制与慢性乙型肝炎肝脏损伤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时,HBV复制水平与肝脏组织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C地44例自发性发作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并采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测定血清HBVDNA含量。结果:血清HBVDNA含量与肝脏炎症程度(G1-G4)及纤维化程度(S1-S4)之间比较,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I)之间也无相  相似文献   

12.
乙肝患者肝组织和淋巴细胞内HBV检测及存在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内HBV存在状态及其与肝内带毒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抽提肝穿刺活检组织,外周血淋巴细胞DNA、以HBV探针点杂交检测HBV DNA,并以Southern杂交分析其存在状态。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肝组织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87.1%和83.8%,配对计数的31例标本X^2检验显示,二者间有一定相关性(r=0.81,P〈0.05),整合型与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乙肝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测定确诊的80例乙肝患者及8例健康志愿献血者血、尿中TGF—β1的浓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随着病情的进展,乙肝患者血、尿中TGF-β1的含量逐渐升高,三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患者血、尿中TGF—β1的含量升高最明显。同时发现血液与尿液中的TGF—β1水平呈中度正相关。结论尿液中的TGF—β1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可作为评估乙肝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程度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14.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乙型肝炎37例的血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肝组织中的HBV-DNA存在情况,阳性率分别是57.1%、87.1%和83.8%。统计分析表明,血清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血清与肝组织中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肝组织中的HBV-DNA阳性率的相关系数是0.81(P<0.05),提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肝组织中的HBV-DNA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用醋酸纤维膜蛋白电泳地检查了152例急性甲、乙型黄疸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住院患者,其结果与30例健康体查者作对照,分析血清蛋白质万分的变化;白蛋白降低和γ球蛋白升高,A/G比值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降低和增高的程度与肝实质损伤范围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平行。降低和增高程度的顺序是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黄疸性肝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病情的分析和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浆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男性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患者及正常男性对照各25例,分别测量其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比(WHR);血浆Leptin水平采用ELISA的方法测定,比较各慢性肝病组与对照组及慢性肝病不同病因亚组血浆Leptin水平的变化。结果肝炎组、脂肪肝组、肝硬化组血浆Lepti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浆瘦素水平与肝功能分级相关。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浆Leptin水平升高,Leptin可能参与了慢性肝病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定量PCR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 HBV DNA含量与乙肝标志物 (HBVM)和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和酶标法 (EL ISA)检测 2 0 7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血清 HBV DNA含量与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HBVM)。结果 :HBs Ag(+) ,HBe Ag(+) ,抗 - HBc(+)患者血清 HBV DNA含量 (10 7.4 0 70± 2 .3830 拷贝 / m l)显著高于 HBs Ag(+) ,抗 - HBe(+) ,抗 - HBc(+)患者的含量 (10 5.1 2 51± 3.4 797拷贝 / ml) (P <0 .0 0 1) ;不同临床类型 HBV感染者 HBV DNA含量 :慢性肝炎轻、中、重度 ,肝炎后肝硬化 ,慢性重症肝炎 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HBV DNA含量与 HBe Ag密切相关 ;HBV DNA复制水平与慢性肝病的病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操作简便的六种血清酶组成肝酶谱,并与HBVM(ELLSA法)联合检测,研究了用常规肝功能试验检出率较低的四种慢性肝病的检测结果,并用抗病毒治疗后二者的变化验证其变化规律,认为二者联合检测对慢性肝病,特别是非活动性肝病(NACH)、慢性HBsAg携带者与静止性肝硬化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检测38例肝细胞性肝癌和42例其他肝病患者的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TFN),并计算SF/TFN比值。结果证实肝癌组SF增高,SF/TFN亦显著增高,且后者与失代偿性肝硬化组的重叠较少。对肝病患者,如SF/TFN≥4,应考虑恶变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与乙肝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RNA(HBV RNA)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33例CHB为对照组,25例乙肝肝硬化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持续使用强效核苷及核苷酸类药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治疗半年以上,比较两组HBV RNA、HBV DNA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并采用Spearman法对HBV RNA、HBV DNA、HBsAg、肝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在乙肝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HBV RNA、HBV DNA阳性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的表达水平均高于CH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HBV RNA与HBV DNA呈正相关(r=0.715,P<0.01),与其余肝功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HBV RNA、HBV DNA与AST对乙肝肝硬化的鉴别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6(95%CI:0.613~0.880)、0.729(95%CI:0.591~0.866)和0.640(95%CI:0.494~0.786),HBV RNA联合HBV DNA鉴别诊断乙肝肝硬化的AUC为0.754(95%CI:0.623~0.885)面积最大,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乙肝肝硬化与CHB的HBV RNA和HBV DNA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两者联合在CHB与乙肝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价值更高,HBV RNA可考虑作为常规检测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