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上海汽车销售服务业4S店作业环境苯、甲苯、二甲苯(简称三苯)浓度,以预防苯系物对作业人员健康造成危害。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4S店对其作业场所空气中三苯浓度进行采样和测试,并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刮腻间的三苯浓度低于检出限;调漆间的三苯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喷漆间的三苯浓度多低于国家标准,偶见有超标。调查表明,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是调漆间和喷漆间,局部排风系统是有效控制措施。结论上海汽车销售服务业4S店作业环境中三苯浓度水平总体上尚为良好,偶见喷漆间短时间接触浓度有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兴化市渔具制造企业喷漆岗位安装排风罩对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个企业规模、作业强度、作业场所基本相似的渔具制造企业中,随机分为干预和对照对象,干预企业作业场所中喷漆岗位安装40 cm×50 cm×50 cm方形排风罩,按评价监测检测车间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及排风罩口风速。结果两对象企业排风罩(口)平均风速差异不大,干预企业作业场所车间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低于对照企业,甲苯、二甲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车间空气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国家标准。结论渔具制造企业作业场所喷漆岗位安装排风罩对有害物质浓度控制有明显效果,可在其他企业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琳 《预防医学论坛》2005,11(2):147-148
[目的]了解徐州铁路某机务段喷漆车间设备自动喷漆作业场所卫生状况。[方法]对该机务段喷漆车间设备自动喷漆作业场所进行卫生学调查。[结果]设备自动喷漆作业过程中,自动喷漆场所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及噪声未超国家卫生标准;人工喷漆场所气中苯浓度超过 STEL,但未超过 TWA,甲苯、二甲苯的浓度均未超过相关限值。自动喷漆漆雾净化设备对苯、甲苯、二甲苯的净化率偏低,但降低车间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的效果良好;接触有毒物人员目前未发现自感异常症状。[结论]某机务段喷漆车间设备自动喷漆作业场所卫生状况尚可,应控制或减少人工喷漆作业时间,并定期对接触有毒物人员进行体检,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喷漆工作场所车间空气中苯系物的危害程度,以保护该类场所作业人员健康.方法 选择木制家具制造、汽车制造、室内外装潢和零件喷漆等喷漆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和采样,并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苯系物进行风险评定.结果 车间空气中苯、二甲苯浓度存在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现象;苯系物浓度较高的木制家具制造和零件喷漆现场其苯、二甲苯非致癌风险度均>1,甲苯的非致癌风险度均<1,苯的致癌风险度均>10-4,密闭环境喷漆二甲苯的非致癌风险度>1.结论 油漆种类、作业方式、防护措施等因素的差异,造成工作场所苯系物浓度差异较大,部分工作场所的苯系物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处于不可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某汽车企业喷漆工对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的接触情况,并对其开展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 2022年对该汽车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展开现场调查和检测,并采用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和EPA吸入风险评估分别判定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的职业健康风险水平。结果 工作场所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的检测浓度合格率为100%。新加坡半定量评估模型结果: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均为低风险;EPA吸入风险评估模型结果:二甲苯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风险高,不可接受。结论 该企业喷漆工接触二甲苯浓度虽低于职业接触限值,但仍存在较大职业健康风险,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某区中小型企业作业场所苯系物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市中小型企业作业场所苯系物的职业危害状况,为有关部门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某区28家中小型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状况进行调查,测定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浓度.[结果]苯、甲苯、二甲苯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4.48、62.03、45.01mg/m3,其合格率分别为27.27%、74.42%、83.72%.其中油漆工作业场所苯污染比喷漆工作业场所严重(苯合格率分别为18.18%、46.67%, P<0.05).[结论]重庆市中小型企业作业场所中苯系物的污染严重,需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喷漆作业职业危害防护措施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某汽车制造厂技术改造时 ,对汽车喷漆工序三苯 (苯、甲苯、二甲苯 )危害的预防措施进行了研究 ,实施密闭通风、水幕和催化燃烧净化预防系统 ,使作业场所空气中三苯浓度降到较低水平。1 概况1 1 技术改造前状况 :该厂汽车表面喷漆工序置于独立的厂房内 ,工人手持喷漆枪环绕汽车操作 ,自然晾干 ,三苯污染严重。厂房墙壁上设置轴流风机排风 ,气体净化曾采用过活性炭吸附、水喷淋措施 ,未成功 ,后拆除。厂区周围为居民区 ,排出的气体危害了厂外居民。工人工作效率低 ,劳动强度大 ,预防措施效果差。工人作业现场空气中三苯浓度测定结果见…  相似文献   

8.
随着机械行业和机动车辆制造修理业的迅速发展,喷漆作业已成为职业性接触混苯(主要成份为苯、甲苯和二甲苯)的主要职业。由于苯具有致癌性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甲苯、二甲苯的神经系统毒性,肝、肾及女性生殖功能损害均有报道。因此,时喷漆作业污染治理现状进行调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回内容与方法1.l调查内容工业企业职业卫生基本情况,工艺流程、生产环境中混苯的浓度、卫生防护措施等。1.2作业环境中混本浓度的测定使用活性炭管采集作业场所空气中混苯,气相色谱法分析混苯浓度【门。1.3资料处理检验数据用均数士标准差(i士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集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四位一体”服务(4S)的销售店及汽车修理店的职业病危害程度,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采样、监测并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价.结果 喷漆工作场所苯、甲苯、二甲苯质量浓度较高,但均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板金车间噪声强度、电焊烟尘质量浓度全部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但均无有效防护措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率为30.0%;企业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率为30.0%.结论 汽车修理行业的职业病危害不容忽视,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某坑道施工作业场所空气中苯系物浓度水平及不同作业点的污染状况,以预防苯系物和其他危害因素的联合作用对作业人员造成健康危害.方法 选择该施工坑道有代表性的作业点,利用活性炭管采样、溶剂解吸气质联用仪检测的方法对4个作业点进行了采样检测.结果 从该施工坑道作业场所中共检测出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4种苯类化合物,除渣作业面苯浓度最高,穿廊中所检出的苯类化合物种类最多,且浓度较高;其中苯最高浓度为1.51 mg/m3,甲苯最高为0.36 mg/m3,二甲苯和乙苯浓度分别为0.08和0.11 mg/m3.结论 该施工坑道作业场所中不同检测点所检测出的苯系物浓度虽然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但由于该施工坑道中的污染物种类较多,由此产生的交互作用造成健康危害的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冯洪杰  边洪英  王华  贾克俊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14-1315,1317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工矿企业中苯、甲苯、二甲苯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为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同时引起管理者的重视,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测。按《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的要求,采用活性炭管采集车间空气的样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该区存在苯、甲苯、二甲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89家企业,行业分布以印刷业、家具制造业为主,在所有行业中占到90.60%,其他行业仅占9.40%;检测样品447个,苯样品浓度检测结果主要集中在6 mg/m3以下,甲苯、二甲苯样品浓度检测结果主要集中在50mg/m3以下。苯、甲苯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的合格率在行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具制造业合格率均低于印刷和其他企业(P0.05)。结论目前,该区工作场所中苯、甲苯、二甲苯样品检测合格率虽然均在80%以上,但仍有超标现象,应继续加强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李凤娟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00-1702
目的了解某企业喷涂车间的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对该企业喷涂车间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清洗工序工作现场空气中化学物质(C-TWA)甲苯浓度为341.03 mg/m3,二甲苯为57.80 mg/m3、乙酸丁酯为229.92 mg/m3,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并检出了0.67 mg/m3的苯;其余工作位均符合要求。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该作业的目标疾病。结论该企业喷涂车间清洗工序化学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要求并检出了苯,存在一定的危害,应改进工艺,加强防护措施,减少对劳动者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王乐华  庞幸 《职业与健康》2011,27(10):1098-1099
目的了解苏州工业园区近几年车间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三苯)污染程度及整治效果。方法依据国标方法进行采样、检测、分析,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三苯"超标率逐年下降,高毒性苯检出率逐年下降。结论近几年防控措施较为有效,加强对超标企业的监测,减少高毒性苯的使用,降低超标率将是今后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循环水除漆装置对苯、甲苯、二甲苯的净化效率和排放浓度,喷漆车间工作场所空气质量是否达标。方法分别在净化前后的管道内端面设置采样点,采用净化前后同步等时采样,连续采取3个工作日的浓度,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净化后苯、甲苯、二甲苯的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0.72、3.04、36.4 mg/m3,平均净化效率分别为64.24%、82.46%和60.91%;喷漆车间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均符合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喷漆房二甲苯CSTEL、CTWA浓度均超出标准。结论该净化装置对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浓度有较好的效果。但苯类等有机溶剂类很难通过简单的喷淋吸收达到高净化效果,在循环水中加上能够吸附苯类的设施和吸附过程,可望提高其净化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山东省汽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于2019年2至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山东省20家汽车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点和个体接触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结果:20家汽车制造企业中,小型企业13家,中型企业4家,大型企业3家;工作场所苯和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胶合板企业为例,通过折减系数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进行调整,客观评价其职业健康风险等级,为保护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桂林市恭城县某胶合板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运用折减系数调整其职业接触限值,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折减系数调整后,二甲苯AAEV=35 mg/m3,苯AAEV=4.4 mg/m3,木粉尘AAEV=2.2 mg/m3,甲苯AAEV=35mg/m3、苯酚AAEV=7 mg/m3。其中涂胶、据边及磨边岗位工种存在接触木粉尘浓度超标现象,最高接触浓度5.67mg/m3;喷漆岗位工种存在接触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超标现象,苯最高接触浓度5.6 mg/m3,甲苯最高接触浓度64.2mg/m3,二甲苯最高接触浓度44.1 mg/m3。结论 运用折减系数对胶合板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应接触限值进行调整,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各类企业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现状,健全区内企业档案,为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制定职业卫生服务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闵行区具有职业危害因素1 127家企业开展调查,使用Excel录入并整理数据库,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127家企业中小型企业920家,中型企业182家,大型企业25家。企业中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每家平均(2.64±3.35)个。工作场所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分别为粉尘、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等)、氨气氨水、铜锡铅镍锌汞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点数(指存在或产生职业危害因素作业场所或工作地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点数的总量)每家平均为(6.80±15.24)个,最小0个,最大227个。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率分别为87.03%、100.00%和86.94%。结论闵行区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以粉尘为主,应继续加强监测和监督,规范开展工作环境职业卫生管理和劳动者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8.
宁宇  侯旭剑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169-1172
目的通过了解海洋石油生产平台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进一步改进措施。方法对项目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该项目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甲烷、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甲醇、异丙醇、乙酸、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噪声、高温、微波辐射、工频电场等。生产过程中各现场操作岗位均可接触到上述有害因素。检测结果中,甲烷、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甲醇、异丙醇和乙酸的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2个工种(机修工和电工)的个体噪声测量结果超过了标准的要求,应急发电机开启时的噪声超过了标准的要求;微波辐射和工频电场的测量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结论该项目针对其所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的防护措施,制定的规章、制度是有效的、可行的,其职业病防护设施是满足职业卫生验收要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