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先天性秃发/少毛症是一组罕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脱发疾病。临床表现为先天性毛发局限或弥漫性缺失或稀少,头皮活检可发现毛囊稀少或缺如,毛球部萎缩。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被发现,包括APCDD1、RPL21、CDSN、U2HR、KRT74、KRT71、LPAR6、HR及LIPH等。这些研究成果可为先天性秃发发病机制的研究、治疗及产前诊断提供参考和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遗传性秃发或少毛症是皮肤科一组比较少见的疾病.根据临床类型不同其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各异.该组疾病的遗传方式可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显性或隐性遗传.在分子遗传学方面,已有多个致病基因位点和/或致病基因被确定,如8p21、6p21、18p11、16q22、18q12、3q26、1p21、Xq13、5q32等致病基因位点和HR、CDH3、CDSN、DSG4、LIPH、ATP7A等基因.  相似文献   

3.
4.
先天性秃发/少毛症是一组临床罕见的单基因遗传性毛发疾病,临床表现为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的毛发弥漫性或局限性的缺失或稀少,可单独发病,也可作为其它遗传性疾病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该组疾病的临床特征、遗传方式和遗传基础均存在异质性,临床准确诊断较为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被发现,为确定诊断、明确发病机制和预防后代发病奠定了基础。本文从临床表现及诊断思路方面对先天性秃发/少毛症进行分类,并结合相应遗传学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雄激素性秃发(AGA)有较强的家族遗传性,近年来高通量基因表达、相互作用组学、差异基因表达、患者家系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等技术广泛应用于该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其研究成果对于深入了解毛囊生物学和AGA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AGA的精准诊疗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就AGA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s, HHT,OMIM 187300)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血管发育导常的一种疾病.目前,该病的相关基因有3种,分别是ENG、ALD-1和SMAD4基因.通常由ENG突变引起HHTI型,ALK-1突变引起HHT2型,SMAD4突变引起JPHT型.对HHT进行遗传流行病学分析及其深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有利于指导其临床诊治和预防.  相似文献   

7.
遗传性少毛症是一种表现为毛发永久性部分或完全缺失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按遗传异质性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显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本文重点介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少毛症的各种亚型:遗传性单纯性头皮性少毛症(HSS)、遗传性单纯性少毛症(HHS)、Marie Unna型少毛症(MUHH)、常染色体显性羊毛状发(ADWH)、生长期毛发松动综合征(LAHS)等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结节性硬化症(TSC)是一种多系统疾病,主要的特征是脑、皮肤、眼睛、心、肺、肾等器官出现肿瘤样损害,称为错构瘤.它是一种由基因决定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TSCI或TSC2基因的突变失活引起.近年来,在结节性硬化症的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对于TSC1、TSC2基因多态性、基因功能及其产物的相互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但是仍需要对这种复杂的疾病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概述近年来在结节性硬化症的分子遗传学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类疾病,也是唯一符合孟德尔遗传方式的疾病,具有数量多,散发,危害子代健康的特点.先天性秃发是该类疾病中的一组皮肤疾病,对其进行遗传学研究,以期找到致病基因,明确发病机制,预防后代发病.目前国外对此病的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较多,现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为主,也可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近年来该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找到3个不同致病区域,分别为6q24.2-q25.2、12q21-q23和2q35.发现2q35上的ATP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6为该病的致病基因,进一步通过基因功能证实,免疫组化显示,ABCB6抗体在上皮细胞质中弥散性分布,蛋白免疫印迹显示,ABCB6在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中有表达,斑马鱼实验证明了ATP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6在色素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目前报道,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的ABCB6基因突变位点共8个,包括1个移码突变,7个错义突变.  相似文献   

11.
斑秃是由多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毛囊T细胞介导的自体免疫性疾病,斑秃的易感性及不同表型包括不同的发病年龄、不同的临床类型、反复发作或自行缓解以及对治疗的抵抗或有效由多个基因决定,斑秃为一种多基因复杂性疾病。目前用全基因组扫描方法和候选基因方法发现斑秃患者具有一定的易感染色体,斑秃的多个基因存在核苷酸多态性。HLA—DQB和HLA—DR是斑秃发生的高风险基因,HLA—DRB1*03,HLA—DRw52a可能是斑秃的保护基因。IL-1及其相关家族基因尤其IL-1受体拈抗剂、PTPN22、MIF等基因与斑秃及一大类其他自身免疫病和炎性疾病有着强的关联性。易感基因、免疫系统紊乱和外界环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斑秃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鱼鳞病由许多型别组成,其中一部分是遗传性疾病.该疾病主要特征是全身皮肤干燥、粗糙和鱼鳞状鳞屑,组织学上绝大部分是角质层增厚.先天性鱼鳞病至少有20种,随着遗传分析技术的进步,此类疾病已经得到了新的认识.该病的发生与组成皮肤屏障的基因突变有关.这些基因编码角质形成细胞有关的结构蛋白、细胞连接蛋白、细胞连接水解、脂质代谢及DNA修复所需酶类.此类疾病由于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原因分类复杂.根据遗传模式进行分类,可更好了解基因型-表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家族性肿瘤样钙沉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病与基因突变有关。家族性肿瘤样钙沉着症分为两型,高磷酸血症型和正常磷酸水平型。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及皮下组织、近关节软组织和(或)内脏组织的钙盐沉着,正常磷酸水平型患者具有高磷酸血症型所没有的炎症表现。特殊的临床表现结合病理活检和影像学检查可确立诊断。此病治疗药物和手术切除均可选择,但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4.
家族性肿瘤样钙沉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病与基因突变有关.家族性肿瘤样钙沉着症分为两型,高磷酸血症型和正常磷酸水平型.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及皮下组织、近关节软组织和(或)内脏组织的钙盐沉着,正常磷酸水平型患者具有高磷酸血症型所没有的炎症表现.特殊的临床表现结合病理活检和影像学检查可确立诊断.此病治疗药物和手术切除均可选择,但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5.
连接蛋白是构成缝隙连接的主要蛋白质,它在细胞间通讯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连接蛋白的基因突变可以引起多种遗传性皮肤病,与连接蛋白相关的一系列遗传性皮肤病主要累及来源于外胚叶的组织,其临床表现各异,部分症状又相互重叠.同一表现型可由不同的突变引起,相同的突变也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型.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角化不良是一种少见的具有临床特征和遗传异质性的遗传综合征.分为X染色体隐性、常染色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种遗传方式.研究表明,60%的先天性角化不良患者存在已知基因的突变,至今发现的所有致突变的基因在端粒酶活性、组装或者端粒完整性上均起作用.概述已发现的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并阐明不同基因突变与疾病临床特征的关系,对基因突变的研究可为基因治疗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7.
斑秃是一种皮肤科常见的良性、以非瘢痕性脱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严重影响美观.传统的治疗方法基于局部或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米诺地尔等促毛发生长药物.随着对斑秃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些新的尝试性的治疗方法,如免疫调节剂、新型生物制剂、308 nm准分子激光、PUVA 等,由于这些疗法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支持并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但为以后开发新型治疗药物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今后斑秃治疗研究的热点将是针对发病机制的靶向治疗并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HLA-DRB1基因与斑秃发病、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技术对已确诊为斑秃的158例和正常人对照组172例进行HLA-DRB1基因多态性分析。并比较斑秃患者不同发病年龄、发病次数、病程、家族史及严重程度与HLA-DRB1基因的关联性。结果 斑秃组HLA-DRB1*03、HLA-DRB1*11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斑秃组HLA-DRB1*04(OR = 1.99,Pc = 0.0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斑秃晚发组(发病年龄 > 16岁)(OR = 1.94,Pc = 0.02)、斑秃复发组(发病次数 > 1)和初发组(OR = 2.49、Pc = 0.02,OR = 1.83、Pc = 0.04)、病程 > 1年的患者(OR = 2.94,Pc = 0.01)、无家族史的患者(OR = 1.97,Pc = 0.02)、严重斑秃患者(OR = 3.53,Pc = 0.00)HLA-DRB1*04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升高。结论 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HLA-DRB1*04等位基因与斑秃发病、临床分型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