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雅琳  申川  魏梦平  赵彩彦 《肝脏》2024,(2):182-188
目的 研究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与利巴韦林(PR)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肝细胞癌发生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6年1月以来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将其分为DAAs组和PR组。使用倾向性匹配分析均衡两组间基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发生率,并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间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369名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中,229(62.1%)例应用PR方案治疗,140(37.9%)例应用DAAs治疗,经倾向性匹配后每组各106例。两组肝细胞癌的4年发生率分别为:7.9%和10.2%,无统计学意义(P=0.070)。多因素分析显示:丙肝初治时的年龄(HR=1.093, 95%CI:1.007, 1.186)、合并糖尿病(HR=9.988, 95%CI:2.093, 47.662)、肝硬化(HR=9.422, 95%CI:1.079, 82.250)、基线AFP水平≥10 ng/mL(HR=5.683, 95%CI...  相似文献   

2.
程勇前  赵平  王晓峰  聂青和 《肝脏》2004,9(1):58-60
随着对利巴韦林抗病毒作用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长效干扰素的出现并批准用于临床,单用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者的再次抗病毒治疗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联合利巴韦林,或用长效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提高丙型肝炎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治疗结束后24周血清HCV RNA阴性),但是,毕竟有一部分患者仍然无效。因此,许多学者针对如何选择合  相似文献   

3.
肖宏  陶慧峰  陈楠  张宇一 《肝脏》2011,16(5):393-394
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其疗效较好,超过60%的患者可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对于曾接受过以IFN为基础抗病毒治疗失败的CHC患者,则需探索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37岁。患者因“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性4个月余,抗HCV治疗14周,发热、干咳、胸痛5天”入院。  相似文献   

5.
最近10年来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有较大进展,从单用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治疗发展到以IFN与利巴韦林(RBV)联合治疗。新近几年,由于pegyloated聚乙二醇干扰素(PEG)的应用,提倡PEGIFN/RBV联合治疗,提高了SVR率。  相似文献   

6.
据Medscape.corn3月3日报道(原载:Gut2006;55:374-379),治疗前Y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水平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的持续病毒学反应相关。与治疗前IP-10水平较低的基因1型感染相比,IP-10水平较高的患对抗病毒治疗应答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目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方案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真实世界病毒应答情况及对肝硬度值和天门冬氨酸/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2018年4月1日-2018年11月30日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DAA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无干扰素方案的DAA治疗12~24周,评估治疗结束后第12周病毒学应答情况,对比基线及治疗结束后12周肝硬度值和APRI的变化。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共纳入21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肝硬化患者占35. 4%,基因1b、2a、3a、6a型分别占75. 0%、18. 4%、4. 2%及2. 4%。174例患者完成了DAA治疗疗程及治疗后12周随访。在DAA治疗结束和治疗结束后12周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比例分别为98. 3%及95. 4%。基因1b型、2a型、3a型及6a型患者的SVR12分别为96. 3%、93. 1%、80. 0%及100%。治疗结束后12周肝硬度值较基线[9. 8(6. 9~16. 3) kPa vs 11. 4(7. 7~19. 1) kPa,Z=-2. 5,P=0. 012]及APRI[0. 34(0. 25~0. 64) vs 0. 76(0. 56~2. 25),Z=-6. 6,P 0. 001]均明显下降。根据基线是否存在肝硬化进行分组,结果显示治疗结束12周非肝硬化组患者肝硬度值较基线显著降低[7. 6(6. 6~10. 7) k Pa vs 8. 8(7. 2~13. 0) kPa,Z=-2. 7,P=0. 007];而肝硬化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硬度值无明显差异[17. 4(12. 7~22. 1) k Pa vs 19. 8(12. 8~24. 9) kPa,Z=-1. 4,P=0. 152]。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患者APRI在治疗后12周较基线均明显下降[0. 73 (0. 52~1. 34) vs1. 37(0. 80~2. 11),Z=-3. 4,P 0. 001; 0. 29(0. 21~0. 36) vs 0. 54(0. 31~0. 95),Z=-6. 8,P 0. 001]。结论在该真实世界研究中,应用DAA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总体病毒学应答率较高,治疗结束后12周肝硬度及APRI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刁恩军  毕京峰  陈大为 《肝脏》2011,16(4):348-350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 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是目前CHC抗病毒治疗的标准方案[1],近年来,应答指导治疗(RGT)研究进展迅速,患者因此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血清HCV R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例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77例,年龄≥55岁患者36例为观察组,年龄<55岁患者41例为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观察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第12、24、48周时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SVR24、SVR48)分别为80.6%、93.5%、96.7%、80.6%、80.6%、64%;对照组患者RVR、EVR、ETVR、SVR12、SVR24、SVR48分别为85%、92.5%、92.5%、90%、85%、87.5%,两组SVR4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乏力发生率观察组为94.4%,对照组为73.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症状发生率观察组为30.6%,对照组为1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学应答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使用常规剂量的聚乙二醇干扰素及利巴韦林,在控制基础病基础上,只要能够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多数患者能够坚持完成治疗,仍可获得较高的有效率和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随访24周的病毒学应答、复发及无应答情况,分析与病毒学应答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42例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例分别为42.9%、78.6%、57.1%,复发率为26.2%,无应答率为21.4%。RVR组、EVR组的SVR为77.8%、72.7%,均高于非 RVR 组、非 EVR 组的41.7%、0(P 值分别为0.02、0.00)。SVR 组的病程(10.0±4.6)年、基线 HCV RNA(5.67±0.82)lg拷贝/mL、基因Ⅰ型占45.8%,显著低于非SVR组的(17.2±5.6)年、(6.39±0.92)lg拷贝/mL 和83.3%(P 值分别为0.00、0.02、0.01);IL-28B 基因多态性 CC 等位基因为83.3%,明显高于非SVR组的50%(P=0.02)。81%的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感染途径是有手术史或输血史,78.6%的患者病程>10年。结论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较高的病毒学应答率。感染 HCV 年限、基线 HCV RNA 载量、非基因Ⅰ型以及IL-28B等位基因CC型和RVR、EVR是预测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对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及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CLC)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门诊的115例基因型1b型CHC(n=91)及CLC(n=24)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均采用DAAs抗病毒治疗,CHC患者中28例采用索磷布韦联合维帕他韦方案,21例采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方案,16例采用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方案,13例采用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方案,13例采用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方案;CLC患者中15例采用索磷布韦联合维帕他韦方案,4例采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方案,5例采用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方案。分析2组患者的肝功能复常率及病毒学应答率,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90.4%的患者在治疗1周时获得超快速病毒学应答,98.2%的患者在治疗4周时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100%的患者在治疗12周时获得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100%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2周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在治疗1周、4周时HCV RNA阴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83、0.07,P值均>0.05)。不同抗病毒方案均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ALT和AST复常率),不同组间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83、1.23,P值均>0.05)。DAAs治疗12周后,2组患者肾功能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有明显升高或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2、0.56,P值均>0.05)。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恶心2例(1.74%),头晕、心悸、皮疹、溶血各1例(0.87%)。结论根据病情采用相应DAAs抗病毒方案治疗1b型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的病毒学应答率,肝功能改善显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白细胞介素28B(IL-28B)基因型位点多态性及其对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影响。方法 2011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CHC患者285例,接受24~48周利巴林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采用双色荧光TaqMan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IL-28B rs12979860基因型位点多态性,常规检测HCV基因型。结果 在285例CHC患者中,发现HCV 1b型169例(59.29%),2a型 99例(34.74%),非1b/2a亚型 17例(5.96%);IL-28B rs12979860基因型为CC基因型208例(72.98%),CT基因型64例(22.46%),TT基因型13例(4.56%); CC型和CT/TT型感染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无显著相差(Z=0.260,P>0.05);获得SVR 183例(64.21%),其中169例HCV 1b型获得SVR 23例(13.61%),99例2a亚型获得SVR 76例(76.77%),17例非1b/2a亚型获得SVR 7例(41.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415,P<0.05);208例IL-28B CC基因型获得SVR 192例(92.31%),64例CT基因型获得SVR 12例(18.75%),13例TT基因型中获得SVR 4例(30.7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94,P<0.05)。结论 CHC患者获得SVR与IL-28B rs12979860基因位点多态性密切相关,CC基因型感染者可能更容易获得更高的SVR。  相似文献   

13.
14.
肝脂肪变与慢性丙型肝炎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爱霞  陆伦根  曾民德 《肝脏》2006,11(5):350-352
慢性丙型肝炎(CHC)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肝病,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目前世界上约有1.7亿CHC患者,且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主要是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然而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较低,仅为54%~63%[1,2]即还有近一半患者有向肝硬化及肝癌进展的危险.影响SVR因素除基因型外,年龄、性别、种族、感染时间、纤维化程度及体重指数(BMI)等与SVR相关.近来研究发现肝脂肪变的存在影响SVR,且与CHC疾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1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流行广泛,呈全球性分布,全球HCV感染者约为1.7亿人。我国在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CV感染率为3.2%,约为3700万人。2丙型肝炎的自然史和存在的问题 HCV感染后,慢性化率极高,可达50%-85%。而慢性丙肝如不及时和合理治疗,发展为肝硬化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随访观察两年结果。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123例,其中接受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治疗52例,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EBR/GZR)治疗43例,接受来迪派韦/索磷布韦(LDV/SOF)治疗28例,均连续治疗12 w,随访24 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比较不同方案治疗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情况。结果 SOF/VEL、EBR/GZR和LDV/SOF治疗患者RVR分别为96.2%、93.0%和92.9%,EVR分别为98.1%、97.7%和96.4%,ETVR和SVR均为100.0%,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过程中,SOF/VEL、EBR/GZR和LDV/SOF治疗组出现恶心、乏力和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5%、11.6%和21.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组获得...  相似文献   

17.
对标准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治疗无效患的再治疗一直令人失望,这些患一个疗程的长效干扰素加利巴韦林再治疗的应答率低于15%。  相似文献   

18.
慢性丙型肝炎(CHC)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肝病,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目前世界上约有1.7亿CHC患者,且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主要是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然而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较低,仅为54%-63%,即还有近一半患者有向肝硬化及肝癌进展的危险。影响SVR因素除基因型外,年龄、性别、种族、感染时间、纤维化程度及体重指数(BMI)等与SVR相关。近来研究发现肝脂肪变的存在影响SVR,且与CHC疾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3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予 PEG IFNα-2a(180μg/w 或135μg/w)联合利巴韦林(RBV)900~1200 mg/d 抗病毒治疗,疗程48~72 w,随访24 w;治疗前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采用 PCR 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 水平及肝功能,以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学应答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结果在331例CHC 患者中,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65%(215/331)、94.9%(314/331)和84.9%(281/331);对176例行基因分型,结果108例基因1型与68例非1型感染者SVR 分别为88.0%和79.4%,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75例血清 HCV RNA 水平小于4×105 IU/ml 的患者 SVR 为93.3%,高于256例 HCV RNA 水平大于4×105 IU/ml 患者的82.4%(P〈0.05);215例获得 RVR 的 CHC 患者的SVR 明显高于116例未获得 RVR 患者(92.6%对70.7%,x2=28.099,P=0.000),314例获得 EVR 患者的 SVR 也明显高于17例未获得 EVR 组(88.5%对17.6%,x2=63.194,P=0.000);50例未获得 SVR 的 CHC 患者年龄和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时间分别为(46±15)岁和(14.8±8.0)年,显著大或长于281例获得 SVR 患者[(38±13)岁和(11.5±7.7)年,P 均〈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较好,预测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是患者年龄、感染丙型肝炎的病程、治疗前 HCV RNA 水平及在治疗过程中能否及时获得 RVR 和 EVR。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