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QT间期离散度 (QTd)是标准 12导联心电图上QT间期变异的量度 ,代表节段性心肌复极差异的不一致性 ,是近年来被接受的预测心脏事件及心脏性猝死的一项新的有价值的无创性指标。本文通过对 36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美托洛尔治疗前后QTd的变化 ,旨在探讨美托洛尔对AMI患者早期的治疗价值。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本院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2月住院的AMI患者 72例 ,其中男 5 0例 ,女 2 2例 ;年龄 30~ 70 (平均 62 7± 9.2 )岁。入院距发病时间 1~ 72h。所有病例均符合 1979年WHO制订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溶栓治疗可降低AMI患者的QTd[1 ,2 ] 。然而随着对AMI研究的深入 ,溶栓窗有逐渐延长的趋势 ,不同时间窗内溶栓与QTd的关系尚未见报道。作者就此进行探讨并拟进一步证实成功的溶栓能减少QTd。1 临床资料本组AMI患者 48例 ,诊断均符合 1 979年WHO标准。男 39例 ,女 9例 ,年龄 37~ 72岁。所选病例均无电解质紊乱、心房颤动、左、右束支阻滞及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组 ( 1 2h内溶栓未通组 ) 1 4例 ,其中男 1 1例 ,女 3例 ,年龄 5 5 0± 9 9岁 ;B组 ( 6h内溶栓再通组 ) 2 2例 ,其中男 1 8例 ,…  相似文献   

3.
本院 1995年 5月~ 2 0 0 0年 5月共 10 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 ,分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组和尿激酶 (UK)组 ,进行静脉溶栓。观察两组血管再通率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及分组 选自本院 1995年 5月~ 2 0 0 0年 5月的AMI患者共 10 6例。均符合AMI的诊断标准[1] 。男 80例 ,女2 6例 ,均符合AMI静脉溶栓的适应证[2 ] 。共分 2组 ,rt-PA组 :35例 ,男 2 9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5 7 5± 11 5岁。UK组 :71例 ,男 5 1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5 8± 12 2岁。两组溶栓时间为发病后 2~ 16h ,…  相似文献   

4.
48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肌钙蛋白T检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钙蛋白T(TropninT ,TnT)作为心肌细胞内的结构蛋白成分 ,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TnT释放量与心肌细胞坏死数量可能有着较好的相关性[1] 。本研究动态测定了 48例AMI患者溶栓治疗后血清TnT浓度 ,探讨TnT在判断AMI溶栓治疗成功方面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心电图确诊为AMI患者 48例 ,男 2 8例 ,女2 0例 ,年龄 6 2± 14岁。其中溶栓成功组 30例 (前壁 18例 ,下壁 12例 ) ;溶栓未成功组 18例 (前壁 12例 ,下壁 6例 )。1 2 血标本留取时间 在住院即刻 ,溶栓…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时心率变异性 (heartratevariability ,HRV)降低 ,并且HRV降低与预后有密切的关系[1] ,本文用动态心电图 (Holter)对AMI患者恢复期HRV进行分析 ,以探讨AMI后HRV的变化。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心肌梗死组 :AMI患者 5 6例 (依据 1979年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 ,男 4 4例 ,女 12例 ;年龄 3 5— 77岁 ,平均 5 6± 11岁 ;前壁梗塞 3 3例 ,下、后壁梗塞 2 3例 ;3 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所有患者均在AMI…  相似文献   

6.
不典型心肌梗死63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急性心肌梗死 (AMI)约 32 %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 ,容易误诊。我科自 1989~ 1999年共收治AMI5 37例 ,误诊 6 3例 ,误诊率 11 8%。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误诊 6 3例中 ,男 38例 ,女 2 5例 ,年龄 4 3~ 78岁 (平均 5 5± 12 5岁 )。 6 5岁以上 4 2例。与典型胸痛者 4 74例相比 (平均年龄 4 9岁± 10 2岁 ) ,两组间年龄有显著差异。所有入选病例均经心电图、血清心肌酶检查 ,并结合临床表现 ,符合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诊断标准。1 2 临床表现 发病时以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为主要表现者分别为 14、10、7例 …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 (AMI)已被确认 90 %是由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而引起的 ,及时的溶栓治疗可以缩小梗死面积 ,改善预后。AMI时改变血浆凝血及纤溶系统活性 ,观察溶栓与抗凝对预后的影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因此 ,我们对 3 6例急性心肌梗死时溶栓治疗期间纤溶系统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选择发病 2 4小时内符合 1979年诊断制订的AMI标准[1] 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 6例 ,男 2 4例 ,女 12例 ,年龄 45~60岁 ,平均年龄 ( 4 5 .2± 5 .7)岁。随机分为尿激酶 (UK )组 2 0例和去纤酶 (DF)组 16例。选择同期…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TCA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PTCA) ,已被广泛应用。 1996年 5月至 1999年 1月我们为AMI 15例施行了急症PTCA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AMI 15例中男 11例 ,女 4例 ,5 2~ 71岁 ,平均 5 6±4 3岁。前壁心肌梗死 9例 ,下壁心梗6例 ,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WHO急性心梗诊断标准。AMI后PTCA时间 :6h内 5例 ,12h内 8例 ,16h内 2例。1 2 方法 对确定行PTCA术患者即刻静滴硝酸甘油 ,积极术前准备 ,H Seldinger法进行股动脉穿刺 ,用Tudkins法…  相似文献   

9.
血清CK—MB活性与其酶蛋白浓度测定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定了 19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血清CK MB酶活性及其酶蛋白浓度 ,并对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比较。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对象 门诊AMI病人 19例 ,年龄 55~ 85,男 12例 ,女 7例 ;疾病对照组为非心肌梗死 (NAMI)的急诊病人 17例 ,年龄 35~ 85岁 ,男 12例 ,女 5例 ;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之健康人 2 6例 ,年龄 2 0~ 52岁 ,男 18例 ,女 8例。1 2 仪器与试剂1 2 1 CK MB酶蛋白浓度测定 雅培AxSYM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及CK MB酶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1 2 2 CK MB酶活性测定 日立 7170…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 (AMI)通常采用溶栓治疗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AMI的治疗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更已成为AMI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直接PTCA/Stent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1 材料与方法我院于 1998年 4月~ 1999年 5月间共收治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其中 5 3例AMI行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男 42例 ,女 11例 ,平均 6 2 5± 8 6 (49~ 83)岁 ,7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均符合下列入选标准 :①缺血性胸痛持续 30分钟 ;②至少两个相邻的胸导联或下壁导联ST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患者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早[1] 。作者分析了从 1981年 10月至 2 0 0 1年 5月在本院住院的4 0例青中年 (<5 0岁 )AMI病人 ,并与同期 12 0例老年 (>60岁 )AMI进行比较 ,以探讨青中年AMI的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青中年AMI共 4 0例 ,男 39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38(2 6~ 5 0 )岁 ;老年组 12 0例 ,男 70例 ,女 5 0例 ,平均年龄 66(62~ 75 )岁 ;两组病人均符合WHO诊断AMI标准[2 ] 。1.2 危…  相似文献   

12.
郑光敏 《临床荟萃》2002,17(8):472-473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病死率明显高于一般成年人 ,年龄增长是AMI病死率增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1] 。近4年来我科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6 8例 ,以探讨溶栓对高龄AMI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6 8例AMI患者 ,年龄 36~ 85岁 ,年龄 >70岁为老年组 ,共 2 9例 ,男 2 5例 ,女 4例 ;梗死部位为 :广泛前壁 7例 ,前壁 5例 ,前间壁 3例 ,下壁 10例 ,高侧壁 2例 ,下后壁 2例。年龄 <6 0岁为低龄组 ,共 39例 ,男 33例 ,女 6例 ;梗死部位为 :广泛前壁 11例 ,前壁 10例 ,前间壁 3例 ,下壁 12例 ,高侧壁 1…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2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急症 ,也是造成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据报道 ,在其死亡患者中 5 0 %发生在发病后 1小时内 ,如果早期处理得当 ,可降低病死率 ,改善预后[1] 。我院于 1997年 2月~ 1999年 3月进行AMI院前急救 2 8例 ,经现场紧急处理 ,病情平稳后立即转入院内CCU治疗 ,过程顺利无 1例死亡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2 8例 ,男 2 2例 ,女 6例。年龄 42~ 71岁 ,平均 5 2 6岁。接诊时患者血压 (17 3± 4 6 / 12 0±3 3)kPa,心率 (79± 2 2 )次 /min。梗死部位 :前壁 3例 ,前…  相似文献   

14.
资料和方法  冠心病患者 50例 ,均为我科住院患者 ,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男 38例 ,女12例 ,年龄 4 8~ 82岁 ,平均 (6 6 .2± 7.6 )岁 ;病程1~ 2 2年 ,平均 (6 .6± 1.2 )年 ;急性心肌梗死 (AMI)5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2 8例 ,稳定型心绞痛(SAP) 17例 ;心功能Ⅰ级 9例 ,Ⅱ级 2 0例 ,Ⅲ级17例 ,Ⅳ级 4例。试验前 1周停用影响ET(硝苯吡啶、开搏通 )和PGI2 (消炎痛、硫酸镁 )的药物。采用桂林产OE -IA型氦氖激光血疗仪 ,光纤维束端输出功率 1.5mA ,激光波长 6 32 .8nm ,患者取平卧位 ,于上肢肘正中…  相似文献   

15.
周春 《临床荟萃》2002,17(24):1435-1435
心率变异性 (heartratevariability ,HRV)是评价自主神经系统兴奋性的非侵入性指标 ,正常人的HRV存在昼夜节律 ,而且其改变对心血管疾病状态的判断及预后预测有一定的价值[1,2 ] 。本文通过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昼夜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分析 ,观察AMI患者的HRV及其昼夜节律特点。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AMI组共 32例 ,男 2 4例 ,女 8例 ,年龄 4 3~ 82岁 ,平均 (6 2 .33± 10 .93)岁 ,根据临床症状 ,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改变诊断为AMI,全部病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病程在 2周内 ,排除房颤…  相似文献   

16.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和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拟比较经PTCA开通IRA和溶栓方法对房室传导阻滞 (AVB)的疗效性并与保守治疗作对照 ,旨在为进一步改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自 1997年 8月~ 2 0 0 1年 7月我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AVB住院患者共 6 2例 ,其中男 34例 ,女 2 8例 ,年龄6 0~ 75岁 ,平均年龄 (70± 12 )岁。接受PTCA治疗的 16例患者 (A组 ) ,均排除已溶栓疗法治疗患者及TIMI血流>2级者 ,其中 4例胸痛发作在 12h内 ,12例 (A亚组 )胸痛发作在 12~4 8h ;14例患者接受溶栓治疗 (B组 ) ;其余 32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对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普遍开展溶栓治疗尚有争议。我院内科自 1996年 8月至 1999年 6月对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在 6h以内的AMI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一、对象与方法1.病例选择 :老年组 2 0例 ,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6 5~ 85岁 ,其中 6 5~ 6 9岁 10例 ,70~ 79岁 7例 ,80~ 85岁 3例 ,平均 (70 8± 5 8)岁。非老年组 30例 ,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35~6 4岁 ,平均 (5 5 1± 8 7)岁。老年组梗塞部位以前壁为主的 14例 (70 % ) ,非老年组为 2 0例 (6 6 7% ) ;老年组梗塞部位以下壁为主的占 6例 (30 % ) ,非老年…  相似文献   

18.
王丛  冯美云  吴国霞 《临床荟萃》2000,15(8):350-351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预后心电学无创指标的监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观察心室晚电位 (VLP)、Q T间期离散度 (Q Td)两项在预测AMI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月住院的患者 ,经病史、心电图及酶学证实为AMI共 40例 ;并除外药物、电解质等影响及非窦性心律、房室阻滞 ;其中男 2 4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5 4.9± 10 .8)岁 ;平均随诊 ( 9.5± 1.3 )个月 ,期间猝死 2例 ,室颤 (VF) 2例 ,持续室性心动过速 (SUVT) 5例。正常对照组 40例 ,男 2 1例 ,女 19例 ,…  相似文献   

19.
王留义  张炳勇  时全福  王丽霞 《临床荟萃》2001,16(24):1125-1126
急性心肌梗死 (AMI)存在主自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表现为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迷走神经系统活动减弱[1] 。交感迷走神经系统调节的失衡与AMI心律失常、猝死和左室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反映机体自主神经活动状态的心率变异性 (HRV ) ,在AMI高危险程度预测中的价值已得到肯定[2 ] 。本文用HRV作为自主神经指标分析选择性 β1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对AMI后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并探讨其在AMI早期的使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43例AMI患者 ,男 35例 ,女 8例 ,年龄 31~6 9岁 ,平均 ( 5 4.6± 6 .9)岁 ;…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糖尿病 (DM)最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是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 ,其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明显不同于非DM者 ,本文就此进行比较 ,以提高对DM并AMI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取 1991~ 2 0 0 1年本院收治的DM合并AMI患者 30例 (以下称DM组 ) ,和同期非糖尿病AMI患者10 0例 (非DM组 )。其中DM组 :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4 2~83岁 ,平均 (6 5± 10 4 )岁 ;2 0例入院已发现DM史 ,病程 3~2 0a ,有高血压史 15例 (5 0 % ) ,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