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意义和疗效。方法对采用全脾切除术的89例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88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率11.2%。其中51例随访1-10年,5年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例,术后第8、10年各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全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疗效确切,应重视手术操作技巧和围手术期的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保留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切除加断流和(或)分流术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主要的手术方法,其重要性在于既能纠正脾功能亢进(脾亢)状态,又能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达到止血目的。随着病理脾保留术(保脾术)的兴起,学者们尝试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各种保脾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结合相关文献,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肝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脾联合切除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行肝脾联合切除术,其中5例附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术后黑便及上消化道出血;术后脾功能亢进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1例腹腔创面渗血,再次手术止血,痊愈出院。结论 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脾联合切除术,部分患者附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保留脾上、下极的部分脾切除术在基层医院保脾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9例保留脾上极和(或)下极的脾部分切除术(保脾组)及20例脾全切除、脾片移植术(切脾组)患者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保脾组患者脾血小板升高幅度明显小于切脾组(P<0.05),免疫指标IgG、IgM、IgA较切脾组恢复快(P<0.05)。术后腹部B超或CT复查显示保脾组患者脾组织存活率高。结论:保留脾上、下极的部分脾切除术在保脾手术中安全可靠,较脾全切除、脾片移植术能更好保留脾脏功能,在基层医院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高压是导致消化道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及时进行治疗。目前脾切除加分、断流是治疗门脉高压以及脾功能亢进的主要方法,术后常常存在血栓形成、血液粘度增高、感染等比较严重的并发症[1]。本文对我院30例门脉高压征患者行门静脉断流术加脾部分切除术,效果良好,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脾大部切除脾肺固定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凤瑞 《腹部外科》2001,14(4):201-203
目的 探讨脾大部切除脾肺固定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效果 ,寻找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新方法。方法 自 1985~ 2 0 0 0年间应用脾大部切除将残脾与肺底固定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 2 80例 ,通过X线、B型超声、锝扫描、血清Tuftsin检测、残脾病理检查 ,观察胸腔残脾形态及功能变化 ,采用血管造影、DSA等检测方法 ,了解脾肺间分流情况。结果 胸腔残脾均存活 ,功能正常。部分病人血清Tuftsin水平术前 (6 0 2± 16 4) μg/L ,术后为 (6 6 5± 144 ) μg/L。血管造影显示门肺形成分流通路。食管钡餐透视证实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改善或消失 ,术后随访再出血率为 3% ,肝功能改善 ,腹水消失。无肝性脑病及OPSI发生。结论 保留脾极性脾大部切除术是门脉高压症巨脾保脾术最理想的术式。脾大部切除脾肺固定术可作为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一种术式 ,认为门脉高压症的保脾术比外伤性保脾术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外科治疗的文献并作综述。结果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大部切除术、部分脾栓塞术、脾脏射频消融术、脾动脉结扎、远端脾肾分流术等,不同的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都存在不同比率的并发症。同时由于对门静脉高压症时脾脏功能的变化规律认识有限,所以在治疗上脾脏的"切"与"保"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热点。结论对于哪种术式最适合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尚无统一定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脾切除术与部分脾切除术对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免疫功能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46名患者分为两组,全脾切除术组和部分脾切除术组。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两组手术指标、免疫指标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独立t检验;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计数、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含量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脾切除组患者IgG、IgA、IgM、CD8均低于全脾切除组,而IL-1、IL-2、IL-6、TNF-α、TGF-β、CD4和CD4/CD8高于全脾切除组。全脾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指标均大于部分脾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实施部分脾切除术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解剖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改良脾腔分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6~2008年147例门静脉高压症脾亢患者采用二级脾蒂解剖脾切除术并施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改良脾腔分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46例病例成功施行二级脾蒂解剖脾切除术,并顺利完成二级脾蒂血管与下腔静脉的吻合。无1例出现胰尾和胃壁损伤,术后无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膈下积液,围手术期无门静脉血栓形成。脾热发生7例(4.76%),腹水形成16例(10.88%),肺部感染2例(1.36%),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结论二级脾蒂解剖脾脏切除术可有效减少门静脉高压症巨脾手术并发症,也是施行改良脾腔分流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全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一直是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但近二十余年,随着人们对脾脏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对脾脏抗感染和抗肿瘤免疫功能的认识.通过对外伤性脾损伤采用脾修补、脾部分切除、脾动脉结扎或脾片移植等不同的方法来保留脾脏.以避免因脾切除丧失免疫功能而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此观点在外伤性脾损伤的治疗上已达成共识。随着对门静脉高压症脾大、脾功能亢进(脾亢)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脾外科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课题——门静脉高压症脾脏的切除与保留问题。该问题多年来是脾功能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代表了我国脾外科发展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