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女  4岁 因头痛、恶心、呕吐 4小时于 2 0 0 1年 2月 6日就诊于小儿科。以头痛原因待查收住儿科病区。检查 :T3 6 7℃。神志清 ,痛苦貌 ,发育良好 ,颈软 ,生理反射正常 ,病理反射未引出。视力未查 ,双眼睑无下垂 ,结膜无充血 ,角膜清 ,瞳孔 3mm ,对光反射存在 ,眼球活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6 3岁 左侧偏头痛 10天 ,伴左眼外展不能 6天 ,收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入院前 1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偏头痛 ,呈刀割样剧烈疼痛 ,伴恶心呕吐。服用常规镇痛止吐药物 ,病情控制不理想。发病后 4天 ,左眼外展不能 ,并出现复视。两年前 ,曾有一次左侧偏头痛病史 ,症状与本次发作相似。发病后 2天左眼外展受限、复视。曾于外院给予中药治疗(具体不详 ) ,头痛消失 ,但左眼外展仍受限。 1年前 ,因左眼复视影响生活 ,在北京同仁医院行斜视矫正术。术后 1年 ,眼球运动尚可 ,未有明显头痛发作。右眼视力 0 .4,左眼视力 0 .3。左眼上睑无…  相似文献   

3.
4.
其其格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0):900-900
患者女,38岁,因头痛、头晕、恶心1周于2004年10月9日就诊于社区卫生院,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对症治疗。治疗3 d 后无效,疼痛加剧不能忍受,伴双眼睁眼困难,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以“头痛原因待查”收入院。行全身体格检查及头颅 MRI 检查,WBC 11×10~9个/L,血糖4.32mmol/L,血沉正常。头颅 MRI 示:眶上静脉扩张(双侧)。其他未见异常。因患者“头痛、不能睁眼,视物重影”请眼科会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9,左眼视力0.7;双眼上睑下垂,提上睑肌肌力3 mm,眼球不突出,双眼球除外展正常外,其余各方向运动均受限,双眼呈轻度外展位,双眼球运动分离,双眼瞳孔中度散大,光反应迟钝,双眼角膜知觉消失,角膜、  相似文献   

5.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 (TolosaHuntSyn drome)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5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 ,对激素治疗效果佳 ,4例痊愈 ,1例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结论 :痛性眼肌麻痹病因多样 ,临床表现复杂 ,诊断时应慎重。头颅CT、MRI及动脉造影对其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大部分患者对激素疗效好 ,但需警惕炎症播散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THS)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特点,并探讨其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首发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患者31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26~87岁,平均(57.42±13.99)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颅MRI、血常规、血红蛋白、生化全套、尿常规及自身抗体等检查,必要时行腰椎穿刺。确诊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预后特点,并分析其发病的原因。结果 31例患者起病不同,发现3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患有干燥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差别不大,均首先出现头痛,随后出现同侧眼眶痛、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等,支配眼球的颅神经以动眼神经受累最多见,占77.4%,其次为外展神经,占19.4%;滑车神经受累较少见,占3.2%。入院治疗后,31例患者头痛均于7 d内完全缓解,平均时间(3.64±1.58)d;29例患者眼球症状于8周内完全缓解,平均时间(4.90±2.18)周;2例患者遗留痛性眼肌麻痹后遗症。完全恢复未复发者共26例,占83.9%;完全恢复又复发者共3例,占9.7%;未完全恢复者共2例,占6.5%。结论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主要临床表现相似,糖皮质激素冲击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但可能复发,临床需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painful ophthamoplegia syndrome)亦称Tolosa-Hunt综合征(THS),是一种缓解和复发的一侧Ⅲ,Ⅳ,Ⅵ脑神经之一或同时受累,从而造成眼肌麻痹,并伴有眼眶部疼痛的一组症候群。其病因不明,可能为免疫缺陷性反应,也有学者认为其是眶上裂的非特异性炎症或与血管性病变有关。该病依神经受影响之范围大小、程度轻重,其眼部症状有各种表现。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在临床上少见,易与眼肌麻痹性头痛相混淆,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治疗上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本文旨在对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  闻博 《眼科研究》1999,17(3):230-230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是一组由头痛或眼眶周围痛伴颅神经(Ⅲ、Ⅳ、Ⅵ)损害的以眼球运动神经麻痹为主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资料与方法收集的23例患者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6~58岁,其中40岁以上者15例(占65.2%)。急性起病17例(73.9%),慢性...  相似文献   

9.
10.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由Hunt、Tolosa[1,2]首先报道,多认为病因与海绵窦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有关,临床较少见,以头痛及颅神经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需与伴头痛及眼肌麻痹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眼眶蔓状血管瘤的MRⅠ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眼眶蔓状血管瘤9例。采用西门子公司Ⅰmapct型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行眼眶部MRⅠ扫描。结果5例较小病灶位于肌锥内,形态欠规则,眼外肌受压。1例位于眶尖,3例肿块超出眼眶范围,或经视神经管向颅内生长,或肿块侵犯眶内侧壁达筛窦。结论MRI能清晰显示肿瘤部位、范围,是优良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疼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疼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综合国内外文献和本文10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结果 随访3月至6年。9例48h~72h治愈,1例遗留视神经萎缩。4例复发2次1例复发3次,复发间隔时间数月至数年。结论疼痛性眼肌麻痹应以眼球后持续性疼痛并向前额和颞部放射;第3脑神经或合并第4、6脑神经麻痹及第5脑神经1、2支麻痹;角膜和前额部皮肤知觉异常;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作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We report five patients presenting acutely because of diplopia and lateropulsion. Four had internuclear ophthalmoplegia and the fifth, one-and-a-half syndrome. In addition, they presented with a peculiar sign, called lateropulsion, which is a slow falling down to the side in a roll plane when sitting, standing, or walking. All five patients were adults, the first three having a history of multiple vascular risk factors. Brain CT showed a mesencephalic infarct in one patient and no pathology in the rest. Brain MRI in one patient did not show any lesion in the pontomesencephalic area. Clinically, the neuro-ophthalmological constellation of these patients pointed to tegmental medial pontomesencephalic lesions, which were associated with a dynamic lateral body tilt accompanying the oculomotor signs. In all five patients, the body tilt was contralateral (contraversive) to the clinical brainstem lesion. Their recovery was good in the short term, with improvement in the body tilt and eye movements. We suggest that body tilt in the lateral (coronal) plane could be due to a graviceptive dysfunction, occurring in the medial longitudinal fasciculus or in its surrounding structures. The body tilt observed in these patients is phenomenologically identical to that observed in acute un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opathy.  相似文献   

14.
Long W  Wang L  Luo X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4):295-297,T006
目的 探讨鼻咽肿瘤眼眶浸润的途径、临床表现和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的表现特征。方法 选择鼻咽癌肿瘤浸润眼眶患者20例(23只眼),用1.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眼眶和鞍区进行横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平扫和钆-二烯三胺五乙酸(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ic acid,GD-DTPA)增强扫描。3例在增强后应用了脂肪抑制序列成像。所有患者均行鼻咽部肿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确诊。放疗前检查6例(7只眼),放疗后检查14例(16只眼)。结果 (1)鼻咽癌肿瘤双眼眶浸润3例,单眼眶浸润17例,左眼12例,右眼5例。(2)肿瘤浸润眼眶的临床表现,视力下降13例(15只眼),眼球突出9例(10只眼),眼球活动异常11例(12只眼),重视7例(9只眼)及眼睑下垂5例(7只眼)。(3)MRI检查结果:视神经异常13例(15只眼),眼外肌异常9例(11只眼),球后肿块8例(9只眼),眶尖及眶板骨质异常15例(17只眼)。(4)鼻咽癌可经过海绵窦(颅底)→眶上裂、鼻窦,尤其是筛窦或翼腭凹→眶下裂3个途径浸润眼眶。结论 MRI检查能准确显示鼻咽癌浸润眼眶的途径、部位及范围。  相似文献   

15.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方法 回顾2000年月至2005年8月所收治的12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住院患者的起病情况、临 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 12例患者头痛性质、程度等表现多样化。颅神经受累以Ⅲ、Ⅳ、Ⅴ1-2、Ⅵ多见,尤以第Ⅲ颅神经受累最多,占83.3% ,常见几支颅神经同时受累,占75%。诊断需排除其它可引起头痛及眼肌麻痹的疾病。影像学检查可帮助诊断,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显著,本组治愈率达75%。 结论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敏感的特点,均与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之病因相符合。明确诊断后,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6,22:385-386)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MRI诊断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对8例9眼患视网膜母细胞瘤采用MRI常规扫描序列和脂肪抑制技术扫描,其中4例行增强扫描,结果:7眼有典型的短T1、短T2异常信号肿块。2个未见明显肿块,玻璃体呈长T1、T2信号,8眼眼球增大,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和增强扫描的T1加权像能较好地显示较小肿瘤。结论: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具有很高 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本科2009年3月~2012年5月37例(41眼)眼肌麻痹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病史、视力、瞳孔、眼底、眼睑、眼球运动、代偿头位、视野、同视机、眼肌超声、颈动脉和球后多普勒超声、眼眶断层扫描(CT)、头部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头部磁共振成像(MRI)及纵隔CT检查以及血液生物化学和免疫学检查。结果本组眼肌麻痹患者中,既往有糖尿病史者12例、高血压病史者15例、高血脂病史者11例、心脏病病史者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史者4例、甲亢病史者1例。眼球运动受限检查:水平方向受限17例(20眼),垂直方向受限16例(16眼),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受限4例(5眼)。微血管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眼肌麻痹患者具有较高比例的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史,同时伴有球后血流速度减低、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特发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具备双眼视盘水肿、眼球水平运动受限和视野生理盲点扩大;颅内垂体肿瘤压迫导致眼肌麻痹伴双眼视神经萎缩;甲状腺相关眼病引起的眼肌麻痹者可发现双侧多条眼肌肥厚。结论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寻找原发病因,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