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大型颅咽管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及术后下丘脑并发症治疗情况。方法对48例老年大型颅咽管瘤患者的手术治疗结果及术后下丘脑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采用翼点入路16例,额下入路21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11例,全切除33例(69%),次全切除15例。术后全部出现下丘脑并发症(100%),无死亡病例。结论大型颅咽管瘤术前要进行个体化评估,根据肿瘤位置及其与下丘脑的关系选择手术入路,术中下丘脑的保护和术后下丘脑并发症的治疗对患者长期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颅咽管瘤是儿童常见的颅内肿瘤,占颅内肿瘤的5.6%~15%,占儿童鞍区肿瘤的54%[1]。手术是颅咽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颅咽管瘤虽然是一种良性肿瘤,但由于其特殊的生长部位,术后容易发生下丘脑及垂体功能障碍。越来越多的研究[2-4]发现,在下丘脑及垂体功能疾病患者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现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例患儿因颅咽管瘤术后出现下丘脑及垂体障碍,出现脂肪肝,最终诊断为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报道如下,以期提高对下丘脑及垂体功能障碍患儿肝脏病变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手术切除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疗效。方法对48例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患者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肿瘤全切除36例,近全切除12例,无手术死亡者。结论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是切除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首选入路,肿瘤全切除率高。  相似文献   

4.
颅咽管瘤术后下丘脑综合征合并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罕见,国外研究仅少数个案报道,国内文献中尚未见报告.我们收治了一例颅咽管瘤术后患者,表现为腺垂体功能减退及贪吃肥胖、发作性昏睡等下丘脑综合征表现.实验室检查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TSH升高.现作病例报告和文献综述,以丰富对颅咽管瘤的临床认识.  相似文献   

5.
由于颅咽管紧邻垂体、垂体柄和下丘脑,颅咽管肿瘤全切术会对相邻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十分重要。2001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为18例颅咽管瘤患者(年龄5~60岁)行颅咽管瘤切除术,经术后精心治疗及护理,治愈2例,发生尿崩症14例,电解质紊乱13例(9例3周内恢复,4例2个月内恢复),高热6例,意识障碍3例,抽搐2例,消化道出血1例。其中1例因术后高热、严重水电解质紊乱而死亡。现将围术期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全宏卫  曾鹏  文戈 《山东医药》2008,48(46):84-85
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牙釉质型颅咽管瘤的MRI影像特征。结果18例牙釉质型颅咽管瘤,发生囊变14例,囊壁有壳状钙化12例(其中5例点状钙化经加扫CT证实)。认为MRI的矢冠状成像及Gd—DTPA对比剂的应用有助于鞍区颅咽管瘤的定位诊断与定性鉴别诊断。囊变及壳状钙化为牙釉质型颅咽管瘤的主要形态学特征,但钙化仍需加扫CT确诊。  相似文献   

7.
颅咽管瘤术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发生临床上少见,颅咽管瘤术后所致NASH导致脂肪性肝硬化的发生更是甚少。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2017年1月1日至今收治的2例颅咽管瘤术后合并NASH及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颅咽管瘤术后所致NASH、肝硬化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对颅咽管瘤术后继发NASH及肝硬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周芹  王子泉  王春娥 《山东医药》2005,45(14):48-48
颅咽管瘤是鞍上区常见肿瘤,为进一步提高颅咽管至瘤的CT、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现对我院1998年3月至2004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颅咽管瘤患者的CT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颅咽管瘤组织中IFN—αR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慧静 《山东医药》2009,49(22):83-83
目的观察颅咽管瘤组织中α-干扰素受体(IFN—αR)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5例颅咽管瘤患者肿瘤组织标本(观察组)和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对照组)中的IFN-αR,并比较成釉型颅咽管瘤和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组织中IFN-αR的差异。结果观察组IFN—αR阳性表达率为69.09%,对照组为0,两组相比,P〈0.05。成釉型颅咽管瘤和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中IFN—α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8%和41.18%,二者相比P〈0.05。结论颅咽管瘤中IFN.aR表达升高。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IFN-αR阳性表达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收治的3例颅咽管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突发高渗高血糖状态患者。对3例患者的发病过程、血清学检验结果、治疗及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复习7例相似病例的文献。3例颅咽管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者均无糖尿病家族史及术前糖尿病病史, 术后突发高渗高血糖状态, 且合并高脂血症及非酒精性脂肪肝, 经胰岛素及口服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尚可。临床工作中要注意监测颅咽管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的血糖水平, 以避免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高血糖状态等急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罗斌  李冰  孙梅  黄楹 《山东医药》2010,50(30):40-41
目的探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直径2.5-4.8 cm的鞍上颅咽管瘤(囊变8例,伴有钙化2例,完全实性8例)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根据肿瘤位置利用不同解剖间隙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部切除15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经药物治疗后好转,9例视力改善。结论额外侧锁孔入路能提供足够的鞍上区手术空间,可充分显露鞍区病变及其邻近结构、减少脑牵拉,有利于颅咽管瘤的全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切除鞍上颅咽管瘤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经內窥镜激光技术在颅咽喉管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25例颅咽管瘤患者采用神经內窥镜技术治疗(观察组),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的25例(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两组肿瘤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2 a肿瘤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中肿瘤完全切除22例(88%)、部分切除3例、未切除1例,对照组分别为191、、1例,两组肿瘤全切除率比较,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2例,术后随访2 a复发1例;对照组分别为4、6例(P均<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采用神经內窥镜激光技术治疗颅咽喉管瘤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对颅咽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2013年我院收治的颅咽管瘤患者12例,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重点观察肿瘤位置、形态、密度、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显示,颅咽管瘤位于鞍上8例,鞍内2例,混合型2例;囊性7例,囊实性3例,实性2例;圆形3例,卵圆形4例,不规则形5例;肿瘤密度为12~56 HU,平均(32.0±1.2)HU;肿瘤直径为1.5~6.9 cm,均有占位效应。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能清晰显示颅咽管瘤的位置、形态、密度、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颅咽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颅咽管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20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49例颅咽管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者首次入院资料,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将49例患者分为糖代谢异常组(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减低患者)和糖代谢正常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后并发症、实验室检验结果等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 (1)糖代谢异常组18例, 其中11例为糖尿病, 7例为糖耐量异常。(2)糖代谢异常组体重指数(BMI)、合并脂肪肝比例及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组。(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超重、肥胖是颅咽管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BMI截断值为27.25 kg/m2。结论颅咽管瘤术后患者糖代谢异常比例较高, 超重肥胖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颅咽管瘤手术治疗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5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术32例,部分切除术3例,死亡1例。结论熟悉局部显微解剖并熟练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治疗应在保留神经血管功能前提下尽量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6.
张一  周岱  蒋栋毅  徐峰  张世明 《山东医药》2006,46(30):23-24
回顾性分析7例脑膜血管外皮瘤(M—HP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术前均误诊,术中病理诊断明确后均行肿瘤全切术,术后均辅以放疗。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3a复发。认为M—HPC术前很难诊断。CT、MRI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是诊断M—HPC的主要方法。肿瘤全切术和术后放疗是治疗M—HP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连续收治的21例行经翼点或单侧额下入路前颅窝底DAVF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CT、CT血管成像、MRI、MR血管成像、DSA),其中出血患者8例,非出血患者13例。根据Cognard分型法对21例患者进行Cognard分型。DAVF位于一侧的患者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DAVF靠近中线的患者采用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评估出血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意识状态。术后定期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 8例出血患者中,脑内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内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均以自发性颅内出血引起的头痛伴意识不清为首发症状;CognardⅢ型3例,Ⅳ型5例。13例非出血患者中,1例有明确的眼部外伤史并以突眼为首发症状,8例以头晕为首发症状,3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1例以突眼为首发症状。3例术前头部CT检查仅表现为前颅窝底占位性病变;9例术前头部MRI或MR血管成像检查表现为前颅窝底杂乱增粗的异常血管流空影;6例术前头部CT血管成像检查表现为前颅窝底硬脑膜起源的扩张静脉;17例术前DSA检查示瘘口均位于筛板处,供血动脉为眼动脉发出的筛动脉或颌内动脉的终末支,7例有脑膜中动脉的分支参与供血,引流静脉均为皮质静脉并汇入上矢状窦。4例初期仅完善头部CT检查并误诊,2例误诊为前颅窝底肿瘤,2例误诊为动脉瘤,均在DSA检查后确诊。所有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术后复查DSA均未发现异常的瘘口及迂曲扩张的引流静脉。8例出血患者术后(11±3)d GCS评分示患者的意识状态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术后分别为:(7±2)、(9±1)分,t=-4.646,P0.05],其中4例患者术后定期随访无不适主诉及复发。13例非出血患者中5例术后定期随访无不适主诉及复发。结论前颅窝底DAVF有较高的出血倾向和特殊的血管构建形式。显微手术是治疗前颅窝底DAVF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出血患者意识状态的改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老年颅咽管瘤患者手术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总结此类患者垂体功能低下的特点,为手术前后激素替代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6例60岁以上颅咽管瘤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治疗前以垂体功能低下为突出表现及以此就诊的比例分别为12.5%(2/16)、6.25% (1/16),术前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内分泌功能低下的比例为93.8%.所有患者手术后短期内激素功能下降到低点,血清皮质醇、甲状腺素水平低下和尿崩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术前.但内分泌功能达到低点后尚可改善,随访时内分泌功能恢复正常1例(6.25%),于术后3个月内恢复;9例存在永久垂体功能低下,其中初次手术后永久性功能低下占77.8% (7/9),再次手术后比例为100%(2例).结论 老年颅咽管瘤患者治疗前内分泌功能低下较为常见,但被严重低估,术后继发内分泌功能紊乱较术前更为常见,特别是复发者,加强监测评估、及早给予激素替代治疗,对减少手术风险、改善老年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董志强  潘亚文  孟璇  梁鹏 《山东医药》2008,48(22):11-12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术后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1(ET-1)、NO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术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硝酸还原酶法测定颅底肿瘤术后颅底肿瘤患者(患者组)脑脊液中ET-1、NO水平,并设对照;同时行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MFV)和痉挛指数(LI)。结果颅底肿瘤术后患者组第3天脑脊液中ET-1水平开始升高,第7天达高峰,而后逐渐下降;第3天NO开始降低,第7~10天降至最低,而后逐渐升高。与无CVS患者比较,CVS患者ET-1升高,NO降低;与无症状CVS患者比较,有症状CVS患者ET-1升高,NO降低。结论颅底肿瘤术后患者脑脊液ET-1和NO参与了术后CVS发生,其水平变化与病情及CVS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颅咽管瘤组织中IFN-α及其受体IFN-αR和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颅咽管瘤组织(颅咽管瘤组)及12例同期脑肿瘤造瘘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对照组)中的IFN-α、IFN-αR、OPN。所有标本进行HE染色以观察其显微结构。结果颅咽管瘤组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颅咽管瘤组IFN-α、IFN-αR、OPN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高于鳞状乳头型者;复发颅咽管瘤高于初发者(P均<0.05)。颅咽管瘤组织中IFN-α与OPN的表达呈正相关(rs=0.814,P<0.01)。结论 IFN-α、IFN-αR及OPN在颅咽管瘤组织中高表达,三者共同参与了颅咽管瘤的发病,与肿瘤炎症反应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