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慢性肝炎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与Ⅲ型胶原的前胶原氨端肽原(PⅢNP)对诊断肝纤维化的实用价值。对114例肝穿病理诊断的慢性肝炎轻、中、重度患者,同时进行血清PCⅢ及PⅢNP的检测,均用放射免疫法。肝穿刺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查,作肝炎症活动度分级、肝纤维化程度分期及慢性肝炎病理组织学分度,探讨PCⅢ及PⅢNP与它们关系。114例轻、中、重度慢性肝炎患者,PCⅢ及PⅢNP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这2项指标均与肝脏炎活动度分级、肝纤维化程度分期及慢性肝炎的病理组织学分度有关。相关系数PCⅢ0.446、0.412和0.343;PⅢNP为0.463、0.403和0.308。PCⅢ及PⅢNP检测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均有意义,PⅢNPO在早期肝纤维化方面比PCⅢ敏感。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0例,男性4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1.6岁(4~73岁)。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1990年(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1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7例,肝炎后肝硬化22例。其中部分病例经肝穿活检证实。 检测健康献血员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4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478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Ⅲ型前胶原(PCⅢ)指标进行了联合检测。结果:HA、Ⅳ-C和PCⅢ3项指标在慢性肝炎轻度、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和重型肝炎之间依次升高,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型肝炎组HA、PCⅢ和Ⅳ-C显著高于原发性肝癌(HCC)组和肝炎肝硬变(HLC)组(P<0.05)。而LN在对照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和重度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间P<0.05),在重型肝炎组、HLN组和HCC组LN水平则显著高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中、重度组(P<0.01),说明LN可作为区分慢性肝炎和肝硬变的辅助指标之一。4项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结果中,2项和3项以上阳性在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和肝炎肝硬变、重型肝炎之间依次升高,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极大增加肝纤维化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人Ⅲ型前胶原(hpc:Ⅲ)Ⅳ型胶原(Ⅳ,c)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联合检测已确诊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hpc,Ⅲ,Ⅳc含量与肝细胞功能指标,肝纤维化严重程度(Child分级)进行比较,分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检测了90例慢性肝炎、48例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Ⅳ型胶原(CL-Ⅳ),透明质酸(HA)和层连蛋白(LN)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慢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血清CL-Ⅳ、HA、LN水平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升高。以CL-Ⅳ≥350ng/ml、HA≥300ng/ml、LN≥150ng/ml分别为诊断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标准,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8%、82%、72%;特异度分别为98%、98%、100%。说明三者不失为诊断肝纤维化较为敏感的指标,其中CL-Ⅳ对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优于HA及LN。  相似文献   

6.
应用放免法检测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616例血清PCⅢ含量,其中102例作肝活检标本按照HAI判定记分,然后将HAI总分值及其四项指标分值分别与其血清PCⅢ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人比较,急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PCⅢ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其升高的血清PCⅢ与肝细胞坏死的范围及门管区炎症程度无相关性,而与肝纤维化程度呈密切正相关(γ=0.668,P<0.01)。提示血清PCⅢ测定有助于肝炎及肝硬化时肝纤维化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 、Ⅲ型前胶原(PC Ⅲ) 及Ⅳ型胶原( ⅣC) 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4 例慢性乙型肝炎(CHB) 患者血清HA、ⅣC及PC Ⅲ水平,同时行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分析上述血清指标水平与肝组织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上述指标水平均与慢性肝炎发展的阶段一致,在慢性重度与肝硬化阶段均处于最高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亦一致,在炎症分级G4 、纤维化分期S4 水平最高。血清HA、PCⅢ及ⅣC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但与纤维化的相关性均高于与炎症坏死相关性。结论 血清HA、ⅣC 及PCⅢ可以做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人Ⅲ型前胶原(hpc:Ⅲ)、Ⅳ型胶原(Ⅳ、c)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联合检测已确诊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hpc:Ⅲ、Ⅳ.c含量与肝细胞功能指标、肝纤维化严重程度(Child分级)进行比较、分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显著增高是肝炎后肝硬化的1.48倍。在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同时分别伴有Ⅳ.c与HPC:Ⅲ含量的升高,且与肝纤维化程度、门脉高压,Child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肝细胞功能指标相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LN、hpc:Ⅳ.c含量,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在不同临床阶段的肝损害程度和肝纤维化的活动,较常规肝功能指标敏感,是判断慢性肝病患者肝硬化发展趋势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98例,男80例,女18例,年龄6~68岁,平均36岁,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按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修订方案诊断分型:急性肝炎者8例,慢性肝炎轻度者18例,慢性肝炎中、重度者48例,肝炎肝硬变者16例(其中静止期2例),重型肝炎者8例(亚急性重肝者3例,慢性重型肝炎者5例)。 1.2 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空腹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HA、LN、PCⅢ,试剂盒由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生物技术中心提供,按药盒说明操作,同时检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 14 6例慢性乙肝患者同步血清和肝组织Ⅳ型胶原的含量 ,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观察对象  14 6例均为 1993年至 2 0 0 2年在肝病科住院的患者 ,10例正常对照组为外科手术无肝病患者 ,临床诊断和血清学分型均符合 2 0 0 0年 9月(西安 )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男 12 5例 ,女 2 1例 ,平均年龄 38(18~ 6 2 )岁 ,病程 1~ 19年 ,病理组织学按照病变程度结合病理组织学分期分级标准 ,将病例分为轻、中、重三组 ,轻度 74例 ,中度 4 8例 ,重度 2 4例。1 2 方法1 2 1 标本采集及处理 采用Menghiniz型针 ,一秒…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Ⅳ型胶原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Ⅳ型胶原的变化蔡伊梅,诸葛传德,彭星亮,杨伟宗,陈康妹病毒性肝炎逐渐演变成肝炎肝硬化的过程与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有密切关系。肝纤维组织增生的特点是肝内细胞外基质进行性增加。为了解肝纤维组织增生的程度,本文介绍在病毒性肝炎各临床组患者中...  相似文献   

12.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脾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肝、脾组织Ⅰ型胶原(CⅠ)和Ⅲ型胶原(CⅢ)的含量变化。 方法 对55例晚血患者肝活检标本和脾切除标本进行常规病理检查,肝、脾纤维化程度分期,经天狼猩红染色后,于偏光显微镜观察CⅠ、CⅢ分布情况。用图像分析仪计算CⅠ、CⅢ含量。5例正常肝、脾标本作对照。 结果 患者肝组织CⅠ、CⅢ含量明显增加(P<0.01),肝窦中也明显增加(P<0.01),CⅠ/CⅢ比值明显降低(P<0.01)。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升高,肝窦CⅠ、CⅢ含量呈下降趋势,CⅠ/CⅢ比值则呈上升趋势。脾索CⅠ、CⅢ含量明显增加,CⅠ/CⅢ比值降低(P值均<0.01)。随着脾纤维化程度的升高,CⅠ、CⅢ含量呈上升趋势,CⅠ/CⅢ比值则呈下降趋势。 结论 晚血患者肝、脾组织CⅠ、CⅢ含量增加,以CⅢ增幅较大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各种细胞外基质成分(ECM)在肝内异常增生和过渡沉积的结果,主要由肝活检而确诊,但肝活检难以进行动态观察。透明质酸(HA)和Ⅳ型胶原(C-Ⅳ)是血清ECM的重要成分,本文通过对95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A和C-Ⅳ的测定(其中31例作肝脏活检),来探讨HA、C-Ⅳ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及其与病理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全部病例均为1996~1997年的住院患者,共95例,男性81例,女性14例,年龄42.5±28岁。根据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北京)修订的诊断标准,急性  相似文献   

14.
血清IV型胶原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免疫法检测153例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清Ⅳ型胶原。结果显示,各种肝病的血清Ⅳ型胶原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69.2%慢迁肝、84%慢活肝及95.45%肝硬化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平均值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慢活肝、慢迁肝与急黄肝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血清Ⅳ型胶原测定可作为判断肝纤维或肝硬化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8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水平。结果发现随着肝病慢性化的进展,三者均逐渐增高,肝硬化时达最高值。在33例经病理学证实的病例中,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时HA、PCⅢ、LN与肝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密切相关(P<0.05),且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提示HA、PCⅢ、LN对肝纤维化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变的血清学诊断指标。方法:测定正常人30例、经病理诊断酒精性肝病13例和各种慢性肝病患者73例的血清脯氨酸肽酶[PLD(Brosset法)]、Ⅲ型前胶原(PCⅢ)和透明质酸(HA)水平。结果:PLD活性变化与ALT显著相关(r=0.4495,P<0.05),与肝纤维化无相关;PCⅢ和HA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高,在酒精性肝硬变、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变及肝癌伴肝硬变组显著高于慢迁肝、酒精性肝炎、脂肪肝和正常对照组(P<0.01),酒精性肝硬变组PCⅢ和HA水平亦显著高于慢活肝组(P<0.05)。结论:测定血清PCⅢ和HA水平对酒精性肝硬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用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放免法试剂盒检测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616例血清PCⅢ含量,其中102例作了肝活检,病理改变用记分判定。结果发现:与健康对照比较,急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PCⅢ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0.001)。其升高的血清PCⅢ与肝细胞坏死的范围及门管区炎症程度无相关性(r=0.494;P>0.05),而与肝纤维化程度呈密切正相关(r=0.668;P<0.01)。提示血清PCⅢ测定有助于肝炎,肝硬化时肝纤维化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V型胶原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20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血清IV型胶原,其结果提示急性肝炎患者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迁延型、慢性活动型及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三组患者中,其含量均高,其升高程度与肝病的临床和组织学严重性相关。在各组肝炎活动期和恢复期,其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血清IV型胶原的测定对慢性肝病纤维化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Ⅰ型胶原mRN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1(PDGF-1)mRAN及Ⅰ、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标本20例,正常肝组织6人份,用原位杂交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和PDGF-1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组织Ⅰ、Ⅳ型胶原蛋白的沉积、分布和含量,用天狼红染色观察肝组织总的胶原含量。结果:与正常肝组织相比,重肝患者的肝组织Ⅰ型肢原和PDGF-1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Ⅰ、Ⅳ型肢原蛋白大量沉积,PDGF-1mRNA的表达与Ⅰ型肢原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和总的胶原含量,Ⅰ、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也呈显著性正相关,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重型肝炎患者PDGF-1mRNA与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增加是导致肝组织胶原蛋白合成增加,重型肝炎发展成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血清透明质酸,IV型胶原及层连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放免法检测39例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乙肝)、4例慢乙肝肝硬化患者及19例健康人肘血清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IV·C)和层连蛋白(LN)水平。结果表明,IV·C在轻度肝炎时即显著升高,较HA、LN灵敏;HA、IV·C和LN均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7、0.757和0.486;单项检测以IV·C为最好,其对肝纤维化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2.50%、57.14%、61.29%;血清HA水平升高还与门脉高压征关系密切(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