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老人家突然出现心悸、冒冷汗、脉搏不规律等症状时,可别不当一回事,这常是因老化造成的"心房颤动"(房颤)所致,最好能及早就医检查、治疗。它可能成为中风、心肌梗塞等严重心脑疾患的祸根,不可不慎。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不整,据统计,65岁以上老人10个当中可能就有1个。心房颤动是因心房肌肉老化、冲动传导不正常,造成心跳加快、心律失常。一般正常人每分钟心跳为72次左右,但这类患者每分钟却可高达100-200次,病人出现心悸、冒冷汗等症状。由于心房回动多突然发生,病患一开始多米特别在意,诊断为心房颤动的病患,有一半… 相似文献
3.
建立体外循环,让其心脏停止跳动,在心脏内沿“迷宫”路径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再将其病变的瓣膜换掉。日前,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院SydneyL.Gaynor教授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胸心外科杨康教授首次强强联手,采用新一代双极射频系统行“迷宫”手术治疗房颤,被誉为外科治疗房颤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9,(12):1673-1674
目的探讨七氟烷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房颤发生率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发房颤患者102例,均在全麻低体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二尖瓣置换术。根据麻醉维持用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通过吸入异氟烷1%~3%、按需间断推注维库溴铵及芬太尼,研究组通过吸入七氟烷1%~3%维持麻醉。比较两组的房颤事件发生率以及麻醉诱导即刻、体循环开始后6 h和24 h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结果①研究组术中至术后1 d的房颤事件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的19.61%(P <0.05)。②体外循环开始后6 h以及24 h,研究组的血清CRP和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七氟烷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房颤发生率,其作用可能与抑制CRP、 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7.
8.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统一的标准筛选60例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术中瓣膜置换+射频消融+术后胺碘酮治疗和单纯瓣膜置换+术后胺碘酮治疗,并随访半年.结果 术后1、3、6 个月试验组房颤治愈率分别为777%、70%和667%,无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后1、3、6 个月治愈率仅为167%、133%、10%.结论 房颤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可作为快速、有效、安全的辅助治疗手段,并发症发生率低,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70例老年房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各组均常规给予病因治疗,合理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心室率等,对照组常规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日。治疗组化验凝血四项后开始口服华法林,2.5mg/日,定期监测INR调整华法林用量,调整INR在2.0-2.5。对比两组患者服用华法林和阿斯匹林等抗血栓药物后,3年内脑栓塞、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55例中脑栓塞11例(31.4%),脑出血2例(5.7%),治疗组55例中脑栓塞1例(2.9%),脑出血2例(5.7%)。脑栓塞发病率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脑出血发病率治疗组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距(P〉0.05)。结论口服华法林对房颤病人发生脑栓塞的预防疗效明显,不增加脑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探讨瓣膜置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在心脏瓣膜病变与顽固性房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变合并顽固性房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后给予不同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其中研究组行瓣膜置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组行瓣膜置换术治疗,统计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情况与手术治疗有效率,并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有效率高于对比组患者,其术中情况均优于对比组患者,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应用在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房颤的临床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加快患者后期康复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社区门诊管理中影响高血压病患者遵医嘱服药的影响因素,为寻求提高社区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湘取在乌镇镇社区服务中心管理一年以上的5 692例中的359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由社区医生按照统一要求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管理形式和高血压病认知程度等.结果 对359例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96.1%,其中遵医嘱服药≥12个月281例(A组)、遵医嘱服药<12个月25例(B组)、不能遵医嘱服药39例(C组).(1)3组在文化程度、高血压病认知度和管理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患者的文化程度、高血压病认知度与C组比较;A组患者的高血压病认知度与B组比较;A、B组患者的管理形式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在A组中,相对于一般管理,用强化管理并有家庭成员参与这种方式管理的高血压病患者遵医嘱服药坚持12个月以上,优势比(0R)>2(P<0.01).结论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遵医嘱服药与社区医生对患者的管理方式有关,所以加强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是改变其遵医行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张先生被查出患有房颤,因为家族史的缘故,他对抗凝药物的使用有所了解,认为使用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就可以了,不必去医院,吃父亲配的药就行了。其实,张先生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对老年脑栓塞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4月—2018年7月某医院收治的老年脑栓塞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为(16.94±5.28) cm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1.29±0.37)mm,均低于对照组的(22.43±6.71) cm2、(1.58±0.43)mm,(t=4.455、3.542,P值均<0.05);两组患者均无腹泻、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脑栓塞效果较好,能降低患者血脂水平,缩小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降低其厚度,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氯沙坦联合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复发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氯沙坦50mg/d+胺碘酮0.2g/d,对照组32例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只服用胺碘酮0.2g/d,随访1年,观察房颤复发率、第一次复发间隔、发作频率和房颤持续时间。结果房颤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次复发间隔:治疗组长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发作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持续时间: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联用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复发优于单用小剂量胺碘酮。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福辛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机制,分析房颤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相关性。方法将确诊的1~2级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福辛普利组(A组)80~160mg/d;胺碘酮+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组(B组)5~10mg/d。观察服药12月后各组房颤复发率;测定每组患者服药前与服药后3月、12月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AngⅡ;再分析房颤复发与AngⅡ的相关性。结果①两组患者服药后3月血压达标,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与服药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服药后3月与服药前相比AngⅡ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服药后12月AngⅡA组、B组均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复发率:A、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房颤复发与AngⅡ明显相关(P〈0.001)。结论福辛普利对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